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初探
发表时间:2012-06-06T11:49:27.71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下)供稿作者:贾慧敏王桂平张海燕[导读] 大学生入学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经历党课考试后,大部分被推选为积极分子,经过推优考察成为发展对象,直接进入发展程序。
贾慧敏王桂平张海燕(北京农学院,北京昌平 102206)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1-0056-02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党员在培养、管理和教育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党员培养管理问题,是当前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本文就此作出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管理机制;培养教育;学生党建工作目前,高校党组织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学生党员的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这一方面给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近几年在党建工作中发现当前大学生党员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入党前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效果不甚理想;党员发展评价主体单一,容易造成考察失真;预备党员后续培养教育工作力度不大,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升等。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巩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有效的途径。
一、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多在19-23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上进心、进取心最强的时期,但心理素质普遍比较脆弱,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强,致使学生党员在培养、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入党前培养考察不连续。
大学生入学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经历党课考试后,大部分被推选为积极分子,经过推优考察成为发展对象,直接进入发展程序。在整个培养考察过程中,因发展时间相对较多,发展人数较多,党支部正式党员较少,系统培养和教育时间不足,考察内容不连续,导致部分预备党员党的知识理论学习不深入,党性意识不高,处于一种被“入党”的状态。
2.预备党员的考察管理和监督教育重视度不高。一年的预备党员考察期,主要是为了加强党员的考察教育,把好入党最后一关。因每学期大批党员的发展,在整个预备考察期内,入党介绍人又处于大四或者毕业的状态,对被培养人的考察管理力度不够,甚至中断,没有密切跟踪培养教育预备党员,对预备党员能否处处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缺少必要的监督。有的党支部不重视对预备期的考察,就在预备期满前几天通知预备党员写转正申请和思想汇报,到时间匆匆召开党员转正大会,整个预备期没有具体实施实质性的教育考察管理。
3.党员教育内容枯燥,形式较为单一。在培养考察党员期间,教育内容较为死板,一般都是机械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方面的内容缺乏,难以引起共鸣,教育内容的陈旧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九零后思想的状态,致使学生对党建理论知识只是机械的记忆。
在教育形式上,大多是开会学文件、谈感想写汇报,缺乏实效性和创造力,为学生党员搭建的实践平台不多,寓教于乐的活动不够丰富,导致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却平平淡淡。
4.党员思想行为“前紧后松”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党员在入党之前积极主动,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乐于帮助同学,积极协助老师搞好班级管理,受到师生好评。在转正后,甚至预备党员期间,部分同学出现思想和行为“前紧后松”的现象,参加活动不积极,不再处处为同学服务,甚至产生一股傲气,似乎能高高在上,与同学关系淡化,组织纪律散漫,完全不能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行为。
二、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党务工作机制不健全。
基层党组织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基本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比如《党总支工作条例》、《学生党员工作手册》等,即使有完善的制度,但是监督和考评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部分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环节被弱化或者省略。
2.党务工作者的精力不足。
负责学生党支部的党务工作者一般由辅导员来承担,有的辅导员还需兼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辅导员还需要负责200名左右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他们事务繁多,工作内容繁杂,使得对学生党务工作精力投入不足。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边学习边进行的状态,对党的历史和理论了解不深,对学生党务工作还不熟悉,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各项创新性的活动,忙于事务性的程序性的工作,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感到力不从心。
3.学生党员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么能让党的思想深入人心,党员教育的现实化、实践化显得尤为重要。而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脱轨,使得部分学生党员成了党内的“理论派”。基层党组织或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停留在表面,不仅内容缺乏创新,组织形式缺少吸引力,使得党员教育活动的平台扩展不宽,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也不强,党员教育达不到寓教于乐,很难符合时代的要求,更无法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期与成型期,其思想和行为上仍普遍存在盲目性与急躁性。随着社会利益价值多元化导向和就业形势愈趋严峻,部分党员的入党动机形式多样,部分学生党员功利心比较强,有的是人云亦云,有的是为了找工作打基础,有的是虚荣心作祟。他们一旦发展为预备党员后,很多人认为转正成为正式党员很容易,不用费吹灰之力,所以不再严格要求自己,纪律松散,意识淡薄,思想和行为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的措施
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出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和压力,这就要求学生党建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1.完善健全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
基层党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要把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务工作有章可循。
(1)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管理制度,借鉴实行“党员记实管理”制度,根据党组织的特点制定《党员记实管理手册》。
自党课开始就分配党支部党员跟踪管理,在手册上记录学员表现情况,课结业后,通过党团结合工作的开展,党支部为被确定为积极分子的学生配备培养人,开始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坚持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进行跟踪培养,定期谈话并组织活动,通过记实的方式记录积极分子在培养考察期的表现,以便日后发展对象考察做参考,记实的方式可保证党员培养考察的连续性。培养人在培养考察过程中可引导其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其在正式发展前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党性修养。培养人需定期向党支部委员汇报情况,以便监督管理,从而使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到连续培养考察,党员作为培养人也能因此得到监督和教育。
(2)加强预备党员的培养管理。
预备党员的培养管理主要通过加强入党介绍人工作,入党介绍人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做到有“的”放“矢”,要了解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定期与预备对象谈话,加强引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预备期的考察内容进行量化,实行动态管理,把政治学习与专业课学习联系起来、把关键时候的表现与日常生活要求联系起来,不断对预备党员的表现和行为进行督促引导,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关注预备党员的需要和诉求,认真解答他们的疑惑或问题。每季度对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情况要通过纪实的方式记录在《预备党员考察表》,为预备党员转正做好基础工作。
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方针,结合跟踪动态管理的结果,对需要进一步教育和考察的,可延长预备期;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坚决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2.搭建平台加强党员管理教育。
(1)打造学习平台,提高自主意识。
当前,学生与党员的双重身份使得一些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在组织内部的主体地位,缺少不断学习和为完善组织建设进言献策的主动性,降低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活力。打造高校学生党员学习平台,以学生党支部为架构开展以读书、技能比拼、实践、实事讨论、答题竞赛、网上论坛或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营造氛围,不断强化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党员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中来,通过完善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2)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互助互学。
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基本以横向的年级管理与纵向的专业管理为主,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党员数量相对较,大多数同学处于积极分子考察期,加之不同年级之间存在的课业时间差,使得高低年级之间学生党员之间的无法实现顺畅的交流沟通,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学习心得、组织经验及其他优秀传统不能得到有效地传承。
通过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有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各党支部之间、党支部内部党员、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交流,扩大学习、讨论的范围,特别是通过党团结合,由党组织开展定期与团支部的积极分子交流,通过将优秀传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推广来保证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持续发展,使得历代学生党员的优秀的工作作风得以保持。
3.实行预备党员管理与教育工作考评机制。
建立预备党员管理与教育工作考评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健全管理与教育组织队伍、完善预备党员管理与教育制度、预备党员学习培训活动等几个方面,根据考核内容设置具体要求、分值、考评方式和记(扣)分办法,借鉴当前的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方案。考核结果与预备党员转正、评先评优挂钩,考核优秀的预备党员给于表彰和奖励;考核不合格的预备党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彭文芳.加强新形势下党员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1(7):49。
[2]王磊.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几点措施[J].大众商务,2010,109(1):97。
[3]王嘉男,李欣,何东旭.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机制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214-216。
[4]彭建伟.党员记实管理-新时期党员管理之创新探索[J].经济,2011(12):95。
[5]杨刚.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方案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81-84。
[6]叶胜军,张洁.当前独立学院学生预备党员管理与教育初探[J].科教导刊, 2011 (4):1-2。
[7]孔东,董大威.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时代教育, 2011 (3):108。
作者简介:
贾慧敏(1982-),女,内蒙古人,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