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国际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1期)
Total No .281
收稿日期:2011—12—12
作者简介:张英文(1973—),男,吉林公主岭人。
长春市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研究方向:会计管理。
浅议中国会计国际化
张英文
(长春市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吉林长春130051)
摘要:本文首先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入手,然后简单介绍一下发达国家的会计,再挑出几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会计进行比较,最后分析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向,对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会计国际化;比较会计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73—03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
母公司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需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东道国以及居住国政府处
于财政、
税收等方面的考虑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了解跨国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及子公
司的经营成果。
(二)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
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应按照国际惯例,提供可比和有效的会计信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高效率。
(三)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必然要求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要按照国际标准,严格审核跨国筹资公司的财务报告。
这就要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二、比较会计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国际上会计模式分为两大类:一是英美法系会计模式,其典型特征是会计准则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
准则与税法等法规分离,强调真实公允反映企业的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类是大陆法系会计模式,其典型特征是会计规范由政府制定,会计规范服从于税法、商法等规范,真实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被置于次要地位。
各国会计准则正在朝以英美法系模式为基础的国际化方向发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深刻改革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1.英国英国会计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影响很大。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会计职业的国家。
会计准则由独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其成员均为全职,来自社会各界,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由于IASC 的办公地点设在伦敦,所以英国一直是IASC 成立和发展的支柱,也是此次IASC 改革的主导者。
2.美国
在美国,会计准则由独立的民间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制定的。
FASB 的成员均为全职,来自社会各界,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按美国的法律,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和对会计师行业的监督权属于美国证监会,但事实上执行的是以民间自律为主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当民间准则制定机构的立场与证监会立场发生严重冲突,甚至不能调节时,民间准则制定机构一般会撤消或修正原准则,
以遵循证监会的政策。
3.其他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
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原因,加拿大、澳大利
3
7
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南非等均属英美法系,会计准则都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接近,而且对会计准则国际化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二)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
我国会计的主要特点应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采用前苏联的模式,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在这种制度下,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进行经济计划和控制的需要,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标准的账户,以便把信息归集到国民经济计划中去。
统一的会计制度由无所不包的会计规定构成,全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要执行这一会计制度。
在当前中国的经济中,国家控制着战略性商品和产业,而其他产业,以及商业和私有经济,则根据市场机制进行运作。
政府的职能已经从既管理宏观经济,又管理微观经济,转变为仅仅管理宏观层面的问题。
为了反映这种新的现实,需要制定会计准则。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所面临的选择
(一)会计政策制定主体的选择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财政部会计司,它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机构。
首先,从会计国际化来看,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会计准则,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就一直由财政部门负责制定。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几年的传统,我国财政部门的职能较强。
尽管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弱化政府的功能,但目前看来“弱化”影响有限。
其次,考虑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由政府部门来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也有相当的合理性。
从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构建,到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所发挥的巨大影响。
国企改制上市、企业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国有股减持或回购,甚至于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期股鼓励政策之制定等,都不难发现其中的政府背景。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特别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方面,是有其无可避免的作用和地位,财务会计信息不可能靠市场的机能决定出最优化的供给和需求,这时候政府的介入就成为必须。
这是各国的通例,不同的只是政府介入程度的深浅而已。
(二)准则与制度的选择
现在社会上对我国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有三种不同观点:一种是认为现在的会计几乎从来不看准则,准则中有相当多的职业判断,我们的会计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因此应更多地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具体地告诉会计应该怎么做;另一种是认为重新建立制度,是走回头路,希望先破后立,用准则来替代现有的会计制度。
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折衷,认为中国会计既要适应中国国情,又要增加透明度,以适合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我认为,会计准则在总结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与国际惯例协调。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一样,同属于会计准则的范畴,是国家同意的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
两者的目的以及功用一致,同属会计准则的范畴。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是会计准则的一种表现形式,世界上既有采用会计准则形式的国家,也有采用会计制度形式的国家。
前者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后者如法国、埃及。
会计准则改革的最终衡量标准,应该是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根据我国的国情,在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将同时共存,用准则代替制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用制度代替准则不能较好地体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两者缺一不可。
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倾向
1.在中国会计学会的《会计研究》上翻译、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各项会计准则;2000年出版了《国际会计准则2000年》的官方中文译本,这也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授权的华语译本。
2.联合国于1982年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中国在成立伊始即成为其成员国,而且每次均连选连任。
3.先后派人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五大会计公司、英美等国的著名大学进行学习、培训和工作,为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作了大量人员上的储备工作。
4.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使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吸收国际经验方面受益匪浅。
5.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交流。
为我国参与国际会计事务,了解、跟踪、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动态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中国会计国际化的重中之重
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
我国会计国际化应包括会计准则(制度)国际化和会计实务国
47
际化两个大的方面。
要真正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标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更加艰巨。
第一,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的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我国会计工作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性甚至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会计信息经常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
也就是说,我国会计实务远没有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第二,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
高水平的会计实务不但要求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要求不完全拘泥于会计准则而能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原因,形成如此的会计实务是有相当难度的。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
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远落后于会计准则。
努力提高会计实务质量是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中之重。
要提高我国会计实务质量,首先应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应大力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努力改变会计信息经常失实的现状;再次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和职业判断的能力;最后是规范和鼓励企业对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披露水平。
(三)加速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应采取的对策
1.增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会计原则框架。
其次,加快制定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则。
2.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制度侧重于如何记账,会计准则是就某个会计要素或经济事项的不同情况,规定如何合理核算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必须做好两者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3.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
4.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
中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还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法制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市场发育尚未完善、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高等等。
鉴于此,我们在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仍将是一项十分漫长的道路。
我们有信心更好的使中国会计标准在适应中国经济环境的情况下,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健全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常勋.国际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海云.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4]郭永清.会计国际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Discuss China’s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Lightly
ZHANG Ying-wen
(Changchun Self-study Examination Commission,Changchun130051,China)
Abstract:This text proceeds with certainty of China’s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first,then introduces the accountant of the developed country briefly,compares the accountancy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analyses finally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accounting criterion is tended to,has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ccount-ant.
Key words:accountant;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compare the accountant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