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毛细管电泳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被多国药典收载,如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盐酸头 孢吡肟中N-甲基吡咯烷的检查,USP对盐酸罗哌 卡因的对映体纯度检查,均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 定
一、基本原理
• 高效毛细管电泳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 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各组分之间的迁移速 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技 术
• 在毛细管电泳中有两个重要的迁移: –电泳迁移 –电渗流迁移
• 进样塞长度——在进样过程中减少样品塞长度 非常重要。对进样长度的限制是低于毛细管总 长度的(1~2)%。例 70cm长的毛细管,进样 量应小于7mm
•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
• 溶质与管壁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峰拖尾或发 生对溶质的完全吸附。对多肽和蛋白质来说, 这种吸附特别严重。可采用多种方法来减少相 互作用: –增加缓冲液浓度以降低有效表面电荷 –在极端pH值下进行分离,使石英表面硅羟基 以不带电的形式存在 –对毛细管壁进行涂层处理
•电渗流作用示意图
电渗流
在电场 作用下
•电渗流性质
• 电渗流的一个独特性质是其具有平面流 型,推动液体流动的力在毛细管内均匀 分布,平面流型的优点是对谱带的扩散 没有直接作用
•带电微粒在毛细管内的移动的速度
• 带电微粒在毛细管内的移动的速度为电泳流
和电渗流的矢量和。 = (e + eof)V/L
• 一般情况下,电渗流的方向是由正极向负极 移动,而电渗流的速度又远大于电泳流
故所有组分均向同一方向——阴极移动 ,但速度各不相同
•淌度与迁移时间
Ll
Tm= e V
• 式中L为毛细管总长度, l为毛细管有效 长度(进样点到检测器距离),V为电 压
• 当L, l, V一定时, Tm与e成反比
•电渗流后的迁移时间
•电泳迁移
•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组分作定向移动。
其迁移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 eE
(1)
–e为电泳淌度
–E为电场强度(V/L)——是外加电
压和毛细管长度的函数
•电泳迁移原理
• 对于给定的离子和介质,淌度e为离子的特 征常数,其大小取决于分子所受的电场力FE 和其通过介质时的摩擦力FF的平衡:
• 分离度R = Z / 4
(Z为两峰间距,为峰标准差)
• 理想条件下理论板数n与电压V的关系可表示为:
• N=( e+ eof)·V·l / 2DL(式中D为扩散系数 )
• D值小的大分子扩散小,柱效高
• 在高电场下(V值大),溶质在毛细管内停留时间短
,扩散小, 柱效高 W=4
R=
2(tR2-tR1)
FE = qE
(q为离子电量)
FF= -6r
( 溶液粘度, r 离子半径, 离子速度)
• 达到平衡时,两种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即
qE =6r
(2)
•电泳迁移原理
• 根据式(1) =eE ,淌度e=/E • 根据式(2) qE=6r,/E =q/(6r)
• 所以 e= q/(6r )
(3)
• 式(3)表明,带电量大的物质,离子半
溶质电导低于缓冲 液,产生拖尾峰
三、分离模式
• 毛细管电泳的操作方式有多种,分离机制各 不相同,常用的分离模式有:
方式
分离依据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自由溶液的淌度
胶束电动色谱(MECC) 疏水性/离子性相互作用
毛细管凝胶色谱(CGE) 分子大小/ 电荷
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 等电点
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移动界面
W1+W2
在实际工作中,按 HPLC方法求得理论板数 : N=5.54(t/w1/2)2
•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
• 焦耳热与温度梯度——电流通过而产生的热称 为焦耳热。受毛细管尺寸、溶液电导、外加电 压等影响
• 不均匀的温度梯度和局部的黏度变化会引起区 带展宽。温度变化1℃→黏度变化2%~3% →淌 度变化2%~3%
径小的物质有较高的淌度
•淌度
• 淌度——物理常数,是在溶质带最大电 量时测定并外推至无限稀释条件下的数 值,即绝对淌度
• 有效淌度——实验条件下测得的数值, 其取决于操作缓冲液的pH值和组成
•溶液pH值对淌度的影响
• 若两种溶质在完全离 子化状态下,具有相 同的电泳淌度,则因 没有差速迁移而不能 分离
• Tm=L·l/( e + eof )·V • (e + eof )称为表观淌度a(即在电渗
流存在下测得的淌度)
• 溶质从进样点迁移至检测点所用的时间称 为“迁移时间(t)”,根据上式可计算溶质的 表观淌度:
• a =e+ eof = L·l/t·V • 当L、l、V一定时, a与 t 成反比
二、分离度与理论板数
毛细管电色谱(CEC) 样品与固定相间相互作用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 CZE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在毛细管内 充满缓冲液,不同质荷比大小的组分在电 场的作用下,根据迁移速度不同而达到分 离
• 缓冲液选择 –因电渗流(EOF)对pH值很敏感,故要求 采用缓冲液来维持恒定的pH值
•对缓冲液的要求
• 但若它们具有不同的 pKa值,则可调节溶 液pH值,使他们具有 不同的有效淌度,而 达到分离的目的
•电渗流(EOF)
• 毛细管电泳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毛细管内壁表 面电荷所引起的管内液体整体流动的现象,是推 动来自百度文库体前进的驱动力
• 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固-液两相界面上会带有相 反符号的电荷,形成双电层。对于石英毛细管柱 ,当溶液pH值达4以上时,其内壁带负电荷,管中 液体将感应一层正电荷,形成双电层,在高电压 作用下缓冲液整体向负极移动,此即电渗流 (eof)
• 电分散作用——样品区带与操作缓冲液的电导 差异可产生峰型畸变
•样品与缓冲液电导不匹配引起的电分散
高电导
等电导

-+
buffer
◎ ◎ ◎
◎ ◎◎ ◎
buffer
buffer
◎◎◎◎◎◎

buffer
样品区带
样品区带
低电导



buffer
◎ ◎
◎ ◎ ◎
buffer
样品区带
溶质电导高于缓冲 液,产生前沿峰
–强缓冲能力,低的紫外吸收,小的淌度。 –常用的缓冲液有Tris(三羟甲基氨基丙烷
色谱毛细管电泳法
2020年5月17日星期日
概述
• 毛细管电泳又叫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是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是 电泳技术与层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手性药物,生物体内的药 物及代谢物,中西药物及其制剂等的分析,在选 择性上与高效液相法有很大的互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