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基础-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表明矩阵与对称操作具有相同的乘法关系。即:以分子的 g 重简 并的波函数为基,可以得到分子点群的一个g 维表示。
一般来说,这个g 维表示是点群的不可约表示。其前提是:能级的简 并完全是由体系的几何对称性决定的。 若能级的简并不是由体系的几何对称性引起的(称偶然简并),则这 个g 维表示是可约表示。这种情形在分子体系中极为罕见。
*
推广:每个基(AO)对可约表示特征标的贡献:
⎧ fi ⎪ − fi ˆf = ⎪ Ri ⎨ ⎪ fj ⎪af i + bf j ⎩ 对χ Γπ 的贡献 j≠i j≠i L L L 1 −1 0 a
(4)可约表示分解:
1 ˆ ˆ a j = ∑ χ ∗ ( R ) χ Γπ ( R ) j h R ˆ
定理6:若分子哈密顿的是点群的对称算符,则分子波函数按点群的 不可约表示分类。
推论5 :分子的电子或振动波函数构成分子所属点群的不可约表示的 基函数,能级简并度等于不可约表示的维数。 例如:
NH 3
H 2O
C3V
不可约表示: A1 , A2 , E 不可约表示: A1 , A2 , B1 , B2
能级简并度为1或2 能级简并度为1
(5) 求SALC :
ˆ Pj =
A
lj h
χ ∗ ( R) R ∑ j ˆ ˆ
ˆ R
代入,得:
ˆ ˆ ˆ A f = 1 (1 ⋅ E + 1 ⋅ C + 1 ⋅ C 2 ) f ˆ ϕ ∝P 1 3 3 1 3 1 = ( f1 + f 2 + f 3 ) 3
同理 :
ˆ ϕ E ∝ P E f1 = ( f1 + ε ∗ f 2 + εf 3 )
i ϕn 和
即属于不同的不可约表示的基函数相互正交。(基函数正交定理) 证明: 由群表示基函数的定义:
i ˆ i ˆ Rϕ m = ∑ Γi ( R ) mn ϕ n n li
ˆ j ˆ Rϕ m′ = ∑ Γ j ( R ) m′n′ ϕ nj′
n′
lj
设:
i (ϕ n ) ∗ ϕ nj′ dτ = A ∫
代入,得:
1 a A = (1 ⋅ 3 + 1 ⋅ 0 + 1 ⋅ 0) = 1 3 a E1 1 = (1 ⋅ 3 + ε ⋅ 0 + ε ∗ ⋅ 0) = 1 3
1 a E2 = (1 ⋅ 3 + ε ⋅ 0 + ε ∗ ⋅ 0) = 1 3
得:
Γπ = A ⊕ E
这表明:由3个 C 的 2pz轨道,可以组合出1个 A 对称性的分子 轨道,2个 E 对称性的(简并)分子轨道。
§4-7 群论与量子力学
一、分子波函数的对称性分类 在微观体系的状态,是用一组相互对易的力学量的共同本征函数系 来分类。例如: ˆ H 氢原子: 双原子分子:
ˆ H
ˆ L2
ˆ ˆ Lz ( Lz )
ˆ Lz
对于多原子分子,找不到这样的相互对易的力学量集合。 但在分子的平衡构型下,分子中电子哈密顿量和分子振动哈密顿量 都在对称操作下不变,因此对称操作算符与分子哈密顿量、振动哈 密顿量对易。
1 1
1 3
ϕ
变为实系数:
E2
1 ∝ ( f1 + εf 2 + ε ∗ f 3 ) 3
⎧ E 1 ⎪ϕ1 ∝ ( 2 f1 − f 2 − f 3 ) E:⎨ 3 ⎪ϕ 2E ∝ 3 ( f 2 − f 3 ) ⎩
三个SALC (“对称轨道”)的图形为:
ϕΑ
ϕ E1
ϕ E2
五、分支规则 由于子群的群元素之间的乘法关系与在母群中是一样的,因此母群与子群不 可约表示之间是按照某些固定的规则相联系,称分支规则。 (相关表)
因定积分为一数值,故:
i ˆ ˆ R ∫ (ϕ n )∗ϕ nj′ dτ = RA = A
又:
ˆ ˆ i ˆ RA = ∫ R(ϕ n ) ∗ ( Rϕ nj′ )dτ
⎡ i j ⎤ ˆ ˆ = ∫ ⎢∑∑ Γi ( R ) ∗ Γ j ( R ) m′n′ ϕ m∗ϕ m′ ⎥dτ mn ⎣ m m′ ⎦ ˆ ˆ = ∑∑ Γ ( R) ∗ Γ ( R) ′ ′ ϕ i∗ϕ j ′ dτ
故有:
(广义正交定理)
A ∝ δ ij δ nn′ f
(证毕)
不可约表示基函数正交定理对于群论的化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 在微扰论和线性变分法计算中,特别是分子轨道计算和分子光谱的跃迁 选律中,都经常需要计算这样的积分:
ϕψ = ?
ˆ ϕ Qψ = ?
基函数正交定理及其下面的推论可以告诉我们这些积分是否为零。
应用示例一:双原子分子(异核)的 MO 法处理
-e
单电子哈密顿算符为:
ra A
rb R B
1 2 1 1 1 ˆ h = − ∇1 − − + 2 ra rb R
单电子哈密顿算符是 C∞V 点群的对称算符:
ˆˆ ˆˆ Rh = hR
ˆ R∈G
其本征函数(分子轨道)属于点群的不可约表示:
ψ = c1ϕ1 + c2ϕ 2
m m′ i mn j mn
(基函数的定义)

m
m
上式对所有对称操作求和,得:
左=
∑ ∫ (ϕ
R
h
i ∗ n
) ϕ dτ = ∑ A = hA
j n′ R
百度文库
h
⎫ ⎧ i j ˆ ˆ Γi ( R) ∗ Γ j ( R) m′n′ ∫ ϕ m∗ϕ m′ dτ ⎬ 右= ∑∑ ⎨∑ mn ˆ ′ ⎩ R m m ⎭ h i j = δ ijδ nn′ ( ∑ ∑ δ mm′ ∫ ϕ m∗ϕ m′dτ ) = hδ ijδ nn′ f l j m m′
ˆ β = ϕ1 hϕ 2 = 0
∴ 只有对称性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组合成分子轨道。
应用示例二: 光谱跃迁选律 由含时微扰理论,两个量子态间的光跃迁能 否发生,取决于积分:

Ψ2
Ψ2∗QΨ1dτ ≠ 0 ∫ ˆ
Ψ1
ˆ 其中 Ψ1 , Ψ2 分别为基态和激发态波函数, Q 为跃迁矩算符,可以 为电偶极、四极、磁偶极等;但对于线性光吸收和光发射,最重要的是
C2V
二、不可约表示基函数的正交性 例: 考虑单变量函数作为 Ci 的基函数,则:
Ag
点群的不可约表示
ˆ ˆ i f1 ( x) = f1 (i −1 x) = f1 (− x)
ˆ i f 1 ( x) = 1 ⋅ f 1 ( x)
ˆ i f 2 ( x) = −1 ⋅ f 2 ( x)
Au
所以:
于是: 这说明 只能与
ˆˆ ˆ HRψ = ε i ( R ψ i )
ψi
ˆ Rψ i 也是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函数,且本征值为
差常数。
εi
,它
ˆ Rψ i = C ψ i ˆ R nψ i = C nψ i = ψ i
C = 1, −1
这表明非简并波函数构成点群的一个一维表示的基。
简并情形:
仍有:
ˆ n = 1,L, g Hψ in = ε iψ in ˆ ˆ ˆ H ( Rψ in ) = ε i ( Rψ in )
电偶极矩算符:
ˆ v ˆ Q=μ
其三个分量的对称性与笛卡尔坐标分量相同。 由非零矩阵元判断定理可得积分不为零的条件:
ˆ μx ˆ μy ˆ μz
~ x ~ y ~ z
Γx , y , z ⊗ ΓΨ2 = ΓΨ1
例如,若 Γx ⊗ ΓΨ2 = ΓΨ1 ,则跃迁是电偶极允许的,且谱带是 x 方向偏振的。
L M L L M L R1g ⎞ ⎟ ⎟ M ⎟ ⎟ ⎟ Rgg ⎟ ⎠ S1g ⎞⎛ R11 ⎟⎜ ⎟⎜ M ⎟⎜ M ⎟⎜ ⎟⎜ S gg ⎟⎜ L ⎠⎝ L M L R1g ⎞ ⎟ ⎟ M ⎟ ⎟ ⎟ Rgg ⎟ ⎠
则 :
⎛ R11 ⎜ ⎜ ˆˆ ˆ SR(ψ 1 , L,ψ g ) = S (ψ 1 , L,ψ g )⎜ M ⎜ ⎜ ⎜L ⎝ ⎛ S11 ⎜ ⎜ = (ψ 1 , L ,ψ g )⎜ M ⎜ ⎜ ⎜L ⎝
其中
ϕ1 , ϕ 2
为原子轨道(AO)。
ϕ1 , ϕ 2 能否有效组合成分子轨道取决于积分:
ˆ β = ϕ1 hϕ 2

ϕ1 , ϕ 2
分别为A原子的1s轨道和B原子的2px轨道。 则:
ϕ1 − − − (1s ) − − − Σ +
ϕ 2 − − − (2 p x ) − − − Π
则由非零矩阵元判断定理可严格得出:
推论5:设分子的波函数 ψ i 和ψ j 属于分子点群的不可约表示 Γi 和 ˆ Γ j ,物理量 Q 按不可约表示 Γh 变化,则积分:
ˆ ψ i∗Qψ j dτ ∫
不为零的必要条件是 Γh ⊗ Γ j 或者说: 包含
Γi 。
Γi∗ ⊗ Γh ⊗ Γ j 必须包含全对称表示。
(非零矩阵元(积分)判断定理) * 上述定理和推论不告诉不为零的积分的具体数值。 * 上述定理和推论只是给出积分不为零的必要条件。 即:即使满足对称性要求,也不保证积分一定是零。(也可能由于其他 原因使积分为零或接近为零)。
xxxx
其中 :
ε =e
i
2π 3
= cos
2π 1 3 2π + i sin = − +i 3 3 2 2
(3)AO基变换 :
f2
f3
f1
⎛1 0 0⎞ ⎜ ⎟ ˆ E ( f 1 , f 2 , f 3 ) = ( f 1 , f 2 , f 3 ) = ( f1 , f 2 , f 3 )⎜ 0 1 0 ⎟ ⎜0 0 1⎟ ⎝ ⎠ ⎛0 0 1⎞ ⎜ ⎟ ˆ C 3 ( f 1 , f 2 , f 3 ) = ( f 2 , f 3 , f 1 ) = ( f 1 , f 2 , f 3 )⎜ 1 0 0 ⎟ ⎜ 0 1 0⎟ ⎝ ⎠
ψ1 ψ 2 ψ 3
M , M , M ,L a1g a 2 g a1g
ψ 1 = c1ϕα + c2ϕ β + L
先将组合为对称匹配线性组合,
{ f } → {ϕ a1g }{ϕ a 2 g },L → { a1g }{ a 2 g },L , ψ ,ψ
定理8:引入不可约表示的投影算子:
l ∗ ˆ ˆ P i = i ∑ χ i ( R) R h R ˆ
三、不可约表示 基函数的构成法(投影算子) 一组普通函数 ,选组合系数:
( f1 , f 2 , L) ∉ Γi
,不是不可约表示的基函数,想
通过它们的线性组合得到不可约表示的基函数,即:将它们线性组合
{ϕ k
= c1 f1 + c 2 f 2 }− ∈ Γi
使线性组合是不可约表示的基。
例:分子轨道法中,——相互作用给出MO MO (LCAO):
f 1 ( x) —— 偶函数
f 2 ( x ) —— 奇函数
现考虑积分:
∫f
1
f 2 dx

该积分如果不为 0, 必须 f 1
f2
同是奇函数,或者同是偶函数。
即:它们必须属于 Ci 点群的同一不可约表示。 推广:属于不同不可约表示的基函数相互正交。
定理8:设
ϕ nj′ 属于群G的不可约表示 Γi 和 Γ j ,则: 1 i ∗ j i j (ϕ n ) ϕ n′ dτ ∝ δ ij δ nn′ (= δ ij δ mm′ ∑ ∫ ϕ m∗ϕ m dτ ) ∫ li m
易见,若 :
⎛ S11 L S1g ⎞ ⎜ ⎟ ˆ (ψ , L ,ψ ) = (ψ , L ,ψ )⎜ M S 1 M M ⎟ 1 g g ⎜L L S ⎟ gg ⎠ ⎝
⎛ R11 L R1g ⎞ ⎜ ⎟ ˆ (ψ 1 , L ,ψ ) = (ψ 1 , L ,ψ )⎜ M R M M ⎟ g g ⎜L L R ⎟ gg ⎠ ⎝
ψ
i n 仍是哈密顿算符本征值为
g
εi
的本征函数,于是:
ˆ ˆ Rψ in = ∑ Γi ( R ) mnψ im
m =1
式中展开系数
ˆ Γ i ( R) mn
是常数,
因此这组简并波函数在对称操作 R 作用下满足封闭性,以它为基, 可得对称操作 R 的矩阵表示:
⎛ R11 L R1g ⎞ ⎜ ⎟ ˆ (ψ 1 , L ,ψ g ) = (ψ 1 , L ,ψ g )⎜ M R M M ⎟ ⎜L L R ⎟ gg ⎠ ⎝
i ˆ ˆi 如果 f 为 R ∈ G 可以作用的任一函数,则 g = P f 属于 G 的不可约表示 Γi 。(不可约表示 Γi 的基函数)。
四、示例:环丙烯基( C 3 H 3 ⋅ )的大 π 键问题
f2
(1)设3个 C 的 2pz轨道:
f1 , f 2 , f 3
f3
f1
(2)环丙烯基属C3V点群,用 C3 子群处理。特征标表为:
ˆˆ ˆˆ RH = HR
ˆ ˆˆ ˆ RHR −1 = H
ˆ R∈G
一般地,将满足上述条件的算符称为点群的对称算符。
下面将说明:分子的波函数构成分子点群的不可约表示的基函数,从 而分子波函数可按点群的不可约表示分类。 非简并情形:
ˆ Hψ i = ε iψ i
ˆˆ ˆ R Hψ i = ε i R ψ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