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丙烯酯任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某厂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选择碳酸丙烯酯(PC)为吸收剂脱除变换气中的CO2,脱碳气供合成氨下一工段使用。试设计一座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
二、操作条件
1.合成氨原料气量(30000+200X)m3 /h【X代表学号最后两位数】
2.变换气组成为:CO2 28%;CO 2.5%;H2 49.5%;N2 16.5%;CH4 3.5%。(均为体积%,下同。其它组分被忽略);
3.要求出塔净化气中CO2的浓度不超过0.5%;
4.PC吸收剂的入塔浓度根据操作情况自选;
5.气液两相的入塔温度均选定为30℃;
6.操作压强为2.8MPa;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
(1) 塔填料选择;
(2) 吸收塔塔径计算;
(3) 吸收塔填料层高度和填料层压降计算;
(4) 吸收塔诸接管口径计算;
(5) 主要设计参数核算;
3.填料吸收塔主要附属内件选型
主要附属内件包括初始液体分布器、液体再分布器、填料支承板、填料压板、除雾器、气体入塔分布器等。
4.附属尺寸确定
附件包括塔顶空间、塔底空间、人孔、裙座、封头和进出管口等。
5.填料塔高度计算
6.主要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型
计算贫液冷却器的换热面积,确定吸收剂循环泵的型号。
7.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8.工艺流程简图和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9.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6)表面张力
(7)凝固点
2.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亨利系数
3.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度数据(一)
注:表中溶解度数据单位为STPm3CO2/m3PC。
4.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度数据(二)(单位为STPm3CO2/m3PC)
5.以煤为原料的变换气中各组分在碳酸丙烯酯(PC )中的溶解度数据
6.CO 2在碳酸丙烯酯(PC )中的溶解热 可近似按下式计算(以2CO H ∆表示)
676KJ/kmol 187.459.42CO =⨯=∆i i B B H ,
7.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物理化学附录、或化学化工数据手册、化学工程手册、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等相关书籍。
五、课程设计指导说明
(一)设计方案及流程组织说明
现结合流程图说明吸收流程组织的基本思路。 1.基本考虑
在组织PC 吸收CO 2的工艺流程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①PC 要循环、原料气要回收使用。出于经济上的考虑,PC 一定要循环使用,因此设计时必须考虑吸收与解吸的组合操作。PC 吸收CO 2为物理过程,因此选择较高的操作压力、较低的操作温度对吸收是有利的。为确保CO 2的回收率和出塔净化气中CO 2≤0.5%,宜采用气-液逆流吸收流程。为使PC 溶剂循环使用,并充分回收解吸气中N 2、H 2和CO 2等气体,将解吸过程分步解吸,构成三级解吸流程。第一级减压(0.405MPa 绝)闪蒸,目的主要是回收难溶的H 2、N 2气;第二级常压解吸,目的主要是回收易
溶的CO2;第三级空气气提解吸(现改为真空解吸以减少溶剂损耗),目的是保证PC溶剂的再生质量并降低PC的消耗。此外,设置换热器,分离罐、贮槽、机泵等以构成完整的吸收流程。
②采用变径塔。考虑到入塔气中CO2的浓度较高,经脱碳塔脱碳后,将有约28%的气体被PC吸收而进入液相,若采用等径塔结构,这将导致下塔气流量大而上塔气流量小,沿塔往上,操作的液气比逐渐增大,并且非常显著。若要同时满足塔各截面的喷淋密度,则PC的循环量大,动力消耗大,同时增大了解吸的负荷,也造成吸收塔设备投资不必要的增大。采用变径塔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工艺流程及说明
经过上述考虑后,PC吸收CO2可按图1所示流程组织,同学们也可根据自已的想法组织符合生产要求的工艺流程。图1中,由氢氮气压缩机来的约2.8MPa(绝)的变换气,经油分离器再次分离出气体中的油沫后,从脱碳塔底部进入,与塔上喷淋的碳酸丙烯酯(简称“碳丙”)贫液在填料层内逆流接触,变换气中大部分的CO2被碳丙溶液吸收,出脱碳塔的净化气(脱碳气CO2<0.5%),再经碳丙回收器,分离去除气体中夹带的碳丙雾沫后去氢氮气压缩工段。
吸收了CO2后的碳丙富液,从脱碳塔底部引出,并经减压阀将压力降至0.8~0.9MPa(绝)进入解吸塔下部减压段闪蒸,闪蒸出溶解于富液中的H2、N2、CO及部分CO2,闪蒸气中大约含CO270%(此段气体总量为溶液吸收总量的10%左右),此段闪蒸气体经减压阀调节压力后返回氢氮压缩机三段入口予以回收。闪蒸段闪蒸后的富液进一步降压至0.11MPa送入真解塔上部常压解吸段进行解吸,富液中90%以上的CO2均在此段解吸出来。经常压解吸段解吸CO2后的半贫液下降经液封槽后进入上段真空解吸段(真空一),此段采用罗茨鼓风机提吸,其压力控制在0.04MPa(绝)左右,进一步解吸半贫液中的CO2气体。解吸后的准贫液再经液封槽后下降进入第二真空解吸段,此段采用液环真空泵抽吸,压力控制在0.015~0.02MPa,富液经三段解吸(减压解吸、常压解吸和真空解吸)后CO2含量一般在0.5m3/m3以下,贫液下降至贫液槽储存。贫液经脱碳泵加压至溶剂冷却器后去脱碳塔。
图1 碳酸丙烯酯脱碳工艺流程简图
下段真空解吸气(真空二)和三个液封槽闪蒸气分别经两台液环泵抽吸至冷却器,冷却后与上段真空解吸气(真空一)会合后被罗茨鼓风机抽吸,再与常解气会合后一并进入CO2洗涤塔,用循环碳丙液洗涤并回收CO2气相中的碳丙后,CO2送往CO2压缩机加压作甲醇、碳铵或尿素的原料。
洗涤塔回收CO2气中的碳丙液经多次循环逐步提高浓度至10~12%后被补充到解吸塔下部碳丙储槽中。
值得注意的是:吸收液可分两股或多股在不同的塔段分别加入到吸收塔中,为计算简便,课设时按单股吸收液塔顶入塔设计。
3.工艺流程图绘制
绘制工艺流程图时,要着重考虑物料的种类和走向,输入和输出要明确并用箭头示意,对设备的外形、尺寸、比例等并不作严格要求。对于带有工艺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只需画出控制点,对自控线不作要求。
在工艺流程图中至少应包括:①图例;②设备名称和代号;③控制符号;④标题栏和明细栏。其它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