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外伤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常见病,占全身各部位外伤 的15-20%居第2位,死亡率占第1位, 30-45%。影像诊断占重要地位,对损 伤程度、并发症、后遗症等作出及时、 准确诊断。
颅脑损伤分类
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 轻型、中型、重型
颅脑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平片 脑血管造影 CT
亚急性慢性血肿可出现纤维化包膜,玻璃样 变,钙化。
硬下血肿影像诊断 (平片)
硬下血肿1/3有骨折,关系不大
若枕骨骨折,可有额极、颞极对冲伤, 硬下血肿
松果体钙化移位对血肿定
侧有意义
慢性
影像诊断 (脑血管造影)
脑外月牙形或镰状无血管区—特征, 切线位
正位:大脑前动脉侧移位或不移位
MRI诊断 气脑造影 放射性核素显像
(SPECT)
颅骨骨折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颅脑损伤 模式图
颅盖骨折
线样骨折 颅缝分离 凹陷骨折 粉碎骨折 穿通性或开放性骨折
线状骨折(60%)
平片:颅骨全层断裂呈长短、宽窄不一 线条状透光影,可跨颅缝、血管沟。
CT: 颅板全层断裂,常伴腱膜下或骨 膜下血肿。
CT:头皮损伤,颅骨缺损、骨片移位、 颅内出血和脑组织损伤
盲管伤
颅底骨折(22.9%)
前颅窝骨折 中、后颅窝骨折 临床症状:头疼、头晕、复视、谵
妄、昏迷等
前颅窝骨折
骨折部位不同可出现:脑脊液鼻漏 (筛板、眶顶、蝶窦、额窦),视力 下降或失明(视神经管),颅内积气
平片:骨折线 CT:颅底层面骨窗见骨折线
中、后颅窝骨折
临床:骨折部位不同可出现海绵窦A-V 瘘、脑脊液鼻瘘,耳漏,面神经麻痹等
平片:颅底骨折线或颞顶骨折线延伸至 颅底
CT:高分辩颅底骨窗见骨折线
颞顶骨折线延伸颅底 中颅窝骨折
颅内血肿(16%)
最常见、最严重继发症之一 颅内出血体积>20-30ML伴相应症
状称之血肿 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昏迷,或
影像诊断
硬膜外血肿(外伤6.2%)
外伤后血液集中颅内硬膜外腔形成血肿, 占颅内血肿的35.2%
血肿部位与出血来源有直接关系,骨折 伤及硬膜血管,如脑膜中A、V、障板 静脉,静脉窦可出现局部血肿,额顶最 多占75%
硬膜外血肿特点
常限一侧,不跨颅缝,极少过中线 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中线结构移位轻 常伴有骨折 血肿常位于脑膜中A走行分部区
T2:为低信号 亚急性期:T1、T2:均呈高信号 慢性期:T1:不均匀等信号或均匀低
信号,T2:呈低信号
硬膜外血肿
T1象
T2象
硬膜下血肿
影像诊断
硬膜下血肿(2 - 6%)
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占各类血肿的 1/3,头运动中受伤,对冲伤致。
严重脑挫伤引起皮质A或V,矢窦旁桥V或静 脉窦损伤血液直接流入硬膜下腔,范围广。
亚急性:颅板下新月或半月影 * 等密度影 *上低下高密度影 *不均匀密度影
影像诊断 3 CT
慢性: 早期:混合密度或上低下高密度 中晚期:梭形、新月、3字形低密度 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慢性硬下血肿
平扫
增强 扫描
影像诊断 (MRI扫描)
血肿形态与CT相似,为脑外新月形异常 信号
急性期:T1、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 随时间推移,T1像信号与脑实质相仿, T2像为低信号
注意:鉴别颅缝和血管沟。
颅盖骨折
颅缝分离
平片:颅缝正常<1.5mm,若超 过或两侧相差1mm均可诊断
CT: 注意特定部位 及走行
凹陷骨折(15.4%)
直接外力致颅板全层凹陷,内板>外板 平片:颅板断裂内外板骨片陷入颅内,
切线位分三 型:漏斗型、平行下陷型、 乒乓球型,非切线位:多发骨折线,放 射状、弧形、环形或骨片移位 CT:颅板全层凹陷,骨片移至颅内
无血管区
上矢窦下移
无血管区
硬膜外血肿 (CT扫描)
急性:血肿呈梭形均匀高密度区,少数 呈混合密度(40-100HU),薄扫可见 小气泡影
慢性: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少数无症状 血肿呈均匀等或低密度
增强:血肿内缘膜状强化
急性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MRI扫描)
与CT所见相似为脑外梭形异常信号 急性期:T1:信号强度与脑实质相近,
硬膜外血肿(平片)
X线平片:60%血肿合并颅骨骨折 90%的骨折于血肿同侧,若骨折跨
过血管沟该考虑硬外血肿可能 90%后颅窝血肿伴枕骨骨折或人字
逢分离 松果体钙化移位
硬膜外血肿 (脑血管造影)
脑膜中A和静脉窦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 脑膜中A和静脉窦移位—直接征象 脑外梭形或弓形无血管区—急性特征表现 脑皮质小A变细、拉直或分离—间接征象
穿通性或开放性骨折
多发生在火器伤或锐器直接损伤 盲管伤:一次性穿通骨折,异物留在颅
内 贯穿伤:两次穿通,即一次穿通入颅,
再次穿通出颅。若骨折穿破硬膜为开放 性损伤,否则为闭合性损伤
穿通性骨折影像诊断
平片:颅骨粉碎骨折,洞形骨缺损 , 骨片内移至颅内。若贯穿伤除上述外, 可见对侧贯穿出口粉碎骨折,骨片外移 皮下
昏迷清醒后再昏迷 及时枪救,否则引起颅压高、脑疝,
残疾甚至死亡
颅内血肿分类
部位:脑外:硬膜外、硬膜下 脑内:脑内、脑室内
时间:急性、亚急性、慢性
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混合性血肿
多发性血肿 脑室内血肿 脑挫裂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外血肿
亚急性期:T1和T2像均为高信号
亚急性硬下血肿
亚
慢性硬下 血肿
硬膜下血肿
外伤性脑内血肿 影像诊断
外伤性脑内血肿
脑实质内血肿,直经2-3CM,好 发额叶、颞叶、额颞等。
出血来源
对冲伤、脑皮质挫裂伤 凹陷骨折刺入脑内,血管损伤 脑深部血管挫伤
硬膜下血肿
急性
慢性
CT密度与血肿关系
血红蛋白(血管破裂)
(0-2天)
聚集
高密度
(第3-7天)
破坏
密度减低、变小
(2个月后)
完全分解、液化 低密度、脑萎缩
影像诊断 (CT扫描)
急性:颅内板下新月形或半 月形高密度区,可跨颅缝, CT值70-80HU
脑室受压变形, 中线结构移位
影像诊断 3 CT
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常见病,占全身各部位外伤 的15-20%居第2位,死亡率占第1位, 30-45%。影像诊断占重要地位,对损 伤程度、并发症、后遗症等作出及时、 准确诊断。
颅脑损伤分类
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 轻型、中型、重型
颅脑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平片 脑血管造影 CT
亚急性慢性血肿可出现纤维化包膜,玻璃样 变,钙化。
硬下血肿影像诊断 (平片)
硬下血肿1/3有骨折,关系不大
若枕骨骨折,可有额极、颞极对冲伤, 硬下血肿
松果体钙化移位对血肿定
侧有意义
慢性
影像诊断 (脑血管造影)
脑外月牙形或镰状无血管区—特征, 切线位
正位:大脑前动脉侧移位或不移位
MRI诊断 气脑造影 放射性核素显像
(SPECT)
颅骨骨折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颅脑损伤 模式图
颅盖骨折
线样骨折 颅缝分离 凹陷骨折 粉碎骨折 穿通性或开放性骨折
线状骨折(60%)
平片:颅骨全层断裂呈长短、宽窄不一 线条状透光影,可跨颅缝、血管沟。
CT: 颅板全层断裂,常伴腱膜下或骨 膜下血肿。
CT:头皮损伤,颅骨缺损、骨片移位、 颅内出血和脑组织损伤
盲管伤
颅底骨折(22.9%)
前颅窝骨折 中、后颅窝骨折 临床症状:头疼、头晕、复视、谵
妄、昏迷等
前颅窝骨折
骨折部位不同可出现:脑脊液鼻漏 (筛板、眶顶、蝶窦、额窦),视力 下降或失明(视神经管),颅内积气
平片:骨折线 CT:颅底层面骨窗见骨折线
中、后颅窝骨折
临床:骨折部位不同可出现海绵窦A-V 瘘、脑脊液鼻瘘,耳漏,面神经麻痹等
平片:颅底骨折线或颞顶骨折线延伸至 颅底
CT:高分辩颅底骨窗见骨折线
颞顶骨折线延伸颅底 中颅窝骨折
颅内血肿(16%)
最常见、最严重继发症之一 颅内出血体积>20-30ML伴相应症
状称之血肿 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昏迷,或
影像诊断
硬膜外血肿(外伤6.2%)
外伤后血液集中颅内硬膜外腔形成血肿, 占颅内血肿的35.2%
血肿部位与出血来源有直接关系,骨折 伤及硬膜血管,如脑膜中A、V、障板 静脉,静脉窦可出现局部血肿,额顶最 多占75%
硬膜外血肿特点
常限一侧,不跨颅缝,极少过中线 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中线结构移位轻 常伴有骨折 血肿常位于脑膜中A走行分部区
T2:为低信号 亚急性期:T1、T2:均呈高信号 慢性期:T1:不均匀等信号或均匀低
信号,T2:呈低信号
硬膜外血肿
T1象
T2象
硬膜下血肿
影像诊断
硬膜下血肿(2 - 6%)
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占各类血肿的 1/3,头运动中受伤,对冲伤致。
严重脑挫伤引起皮质A或V,矢窦旁桥V或静 脉窦损伤血液直接流入硬膜下腔,范围广。
亚急性:颅板下新月或半月影 * 等密度影 *上低下高密度影 *不均匀密度影
影像诊断 3 CT
慢性: 早期:混合密度或上低下高密度 中晚期:梭形、新月、3字形低密度 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慢性硬下血肿
平扫
增强 扫描
影像诊断 (MRI扫描)
血肿形态与CT相似,为脑外新月形异常 信号
急性期:T1、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 随时间推移,T1像信号与脑实质相仿, T2像为低信号
注意:鉴别颅缝和血管沟。
颅盖骨折
颅缝分离
平片:颅缝正常<1.5mm,若超 过或两侧相差1mm均可诊断
CT: 注意特定部位 及走行
凹陷骨折(15.4%)
直接外力致颅板全层凹陷,内板>外板 平片:颅板断裂内外板骨片陷入颅内,
切线位分三 型:漏斗型、平行下陷型、 乒乓球型,非切线位:多发骨折线,放 射状、弧形、环形或骨片移位 CT:颅板全层凹陷,骨片移至颅内
无血管区
上矢窦下移
无血管区
硬膜外血肿 (CT扫描)
急性:血肿呈梭形均匀高密度区,少数 呈混合密度(40-100HU),薄扫可见 小气泡影
慢性: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少数无症状 血肿呈均匀等或低密度
增强:血肿内缘膜状强化
急性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MRI扫描)
与CT所见相似为脑外梭形异常信号 急性期:T1:信号强度与脑实质相近,
硬膜外血肿(平片)
X线平片:60%血肿合并颅骨骨折 90%的骨折于血肿同侧,若骨折跨
过血管沟该考虑硬外血肿可能 90%后颅窝血肿伴枕骨骨折或人字
逢分离 松果体钙化移位
硬膜外血肿 (脑血管造影)
脑膜中A和静脉窦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 脑膜中A和静脉窦移位—直接征象 脑外梭形或弓形无血管区—急性特征表现 脑皮质小A变细、拉直或分离—间接征象
穿通性或开放性骨折
多发生在火器伤或锐器直接损伤 盲管伤:一次性穿通骨折,异物留在颅
内 贯穿伤:两次穿通,即一次穿通入颅,
再次穿通出颅。若骨折穿破硬膜为开放 性损伤,否则为闭合性损伤
穿通性骨折影像诊断
平片:颅骨粉碎骨折,洞形骨缺损 , 骨片内移至颅内。若贯穿伤除上述外, 可见对侧贯穿出口粉碎骨折,骨片外移 皮下
昏迷清醒后再昏迷 及时枪救,否则引起颅压高、脑疝,
残疾甚至死亡
颅内血肿分类
部位:脑外:硬膜外、硬膜下 脑内:脑内、脑室内
时间:急性、亚急性、慢性
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混合性血肿
多发性血肿 脑室内血肿 脑挫裂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外血肿
亚急性期:T1和T2像均为高信号
亚急性硬下血肿
亚
慢性硬下 血肿
硬膜下血肿
外伤性脑内血肿 影像诊断
外伤性脑内血肿
脑实质内血肿,直经2-3CM,好 发额叶、颞叶、额颞等。
出血来源
对冲伤、脑皮质挫裂伤 凹陷骨折刺入脑内,血管损伤 脑深部血管挫伤
硬膜下血肿
急性
慢性
CT密度与血肿关系
血红蛋白(血管破裂)
(0-2天)
聚集
高密度
(第3-7天)
破坏
密度减低、变小
(2个月后)
完全分解、液化 低密度、脑萎缩
影像诊断 (CT扫描)
急性:颅内板下新月形或半 月形高密度区,可跨颅缝, CT值70-80HU
脑室受压变形, 中线结构移位
影像诊断 3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