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呃逆教案-针灸治疗学

25呃逆教案-针灸治疗学
25呃逆教案-针灸治疗学

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1授课题目(章、节)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病例导入——3分钟

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分钟

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分钟

4.治疗

(基本治疗)——10分钟

(其他治疗)——5分钟

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病案导入:

【病案内容】

患者周某,男,45岁。

自述由于夫妇关系不睦,发生口角,遂致暧气,继则呃逆,病已一周。经注射阿托品,服丁香柿蒂汤、沉香顺气丸等未获显效。刻诊胸胱胀闷,呃逆频作,脉象弦而有力。【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

概念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为主症的病证,俗称“打嗝”,古称“啰”,又称“啰逆”。病因病机

呃逆的发生常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正气亏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膈,关键病变脏腑在胃,与肝、脾、肺、肾等脏腑有关。基本病机是胃气上逆动膈。凡上、中、下三焦诸脏腑气机上逆或冲气上逆均可动膈而致呃逆。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呃逆多见于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道手术后等疾病中。

三、辨证要点【熟悉】

主症

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偶然发作者多短时间内自愈;也有持续数日甚至数月、数年不停者。

证型(实)

胃寒积滞:呃声沉缓有力,胸腕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迟缓。

胃火上逆: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脱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气机郁滞: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腕腹胀满。苔薄白,脉弦。

证型(虚)

脾胃虚弱: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胃阴不足: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四、治疗一、PPT展示。就病例内容提问学生,给出初出答案,老师结合学生予点评,引入本节内容。约3分钟。

二、概述(PPT展示)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约10分钟。

三、辨证要点(PPT 展示)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约20分钟。

1.基本治疗

治法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取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

中脘足三里内关膻中膈俞

配穴

胃寒积滞配胃俞、建里;

胃火上逆配内庭、天枢;

气机郁滞配期门、太冲;

脾胃虚弱或胃阴不足配脾俞、胃俞。

方义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胃脱部,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二穴相配可和胃降逆,不论胃腑寒热虚实所致胃气上逆动膈者均可用之;内关穴通阴维脉,且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膻中穴位置近膈,又为气会,可理气降逆;本病病位在膈,故不论何种呃逆,均可用膈俞利膈止呃。

操作

毫针常规刺。胃火上逆、气机郁滞只针不灸,泻法;胃寒积滞、脾胃虚弱可加灸。

2.其他治疗

⑴穴位按压

取攒竹、翳风。用拇指按揉1?3分钟。

⑵耳针

取耳中、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⑶穴位贴敷

麝香粉0.5g,放入神阙穴内,适用于实证呃逆,尤其以气机郁滞者取效更捷。吴茱萸10g,研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适用于各种呃逆,对下焦冲气上逆引起的呃逆尤为适宜。

五、按语

1.针灸对呃逆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顽固性呃逆,应积极查明并治疗原发病。

2.如呃逆见于危重病后期,可能是胃气衰败、病情转重之象,应加以注意。

六、文献摘录

1.《灵枢-杂病?:啰,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

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2.《灵枢-口问》:人之啰者,何气使然?……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啰。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3.《针灸资生经第三》:啰……灸中脘、关元百壮;未止,灸肾俞百壮。

4.《卫生宝鉴-卷十二》:治、切呃逆不止,男左女右,乳下四、治疗

1.基本治疗(PPT展示)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及刺法灸法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同时予简要复习每个主穴的归经与定位。帮助学生温习巩固旧知识。时间约30分钟。

2.其他治疗(PPT展示)

结合过去刺法灸法学等相关知识予启发性教学。同时予简要复习每个主穴的归经与定位。帮助学生温习巩固旧知识。时间约5分钟。

黑尽处、韭叶许,灸三壮,病甚者灸二七壮。

七、病例分析

患者周某,男,45岁。

自述由于夫妇关系不睦,发生口角,遂致暧气,继则呃逆,病已一周。经注射阿托品,服丁香柿蒂汤、沉香顺气丸等未获显效。刻诊胸胱胀闷,呃逆频作,脉象弦而有力。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呃逆——证型:

胃寒积滞:呃声沉缓有力,胸腕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迟缓。

胃火上逆: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脱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气机郁滞: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腕腹胀满。苔薄白,脉弦。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理气和胃,降逆止呃。取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处方: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膻中膈俞;配穴:气机郁滞配期门、太冲。

操作:毫针常规刺。胃火上逆、气机郁滞只针不灸,泻法;胃寒积滞、脾胃虚弱可加灸。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胃脱部,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二穴相配可和胃降逆,不论胃腑寒热虚实所致胃气上逆动膈者均可用之;内关穴通阴维脉,且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膻中穴位置近膈,又为气会,可理气降逆;本病病位在膈,故不论何种呃逆,均可用膈俞利膈止呃。八、小结五、按语(PPT展示)

六、文献摘录(PPT 展示)

结合教学讲教。时间约5分钟。

七、病例分析。

就开始的病案导入进行病例分析。提问学生。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并记录分数,做学生平时成绩之一。时间约5分钟。

约2分钟

小结【概述】

概念

病因病机

西医范围【辨证要点】

主症

证型【治疗】

基本治疗

其他治疗【按语】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本病证型及相关的配穴为何?

下次课预习要点

实施情况及分析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中医针灸学概论

中医针灸学概论 针灸治疗学是阐述针灸治疗疾病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本理论和经络、腧穴、刺炎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其内容颇为广泛,总体可分为概论、各论及专论三个部分。概论主要阐述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辨证论治纲要和针灸配穴处方(包括特走穴的临床应用),各论详细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专论则介绍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针刺麻醉和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针灸治疗作用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在病理s情况下,则经络里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脑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脏腑,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按软、拘挛或者脏腑功能活动失去平衡。凡此,均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内经》称之为“解结”。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 由于引起经脉不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内经》中又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即“针所不为,灸之所直”。《干金方》中说:“凡病皆由血气室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议温暖之。”可见,同样是经络闭阻不通,实热引起者直用针刺,虚寒引起者直行灸疗。对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受患经脉部位酸楚冷痛、痉挛抽痛或跌仆损伤而致的肢体红肿疼痛,针刺可起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而止痛的作用。对于气血不行、经脉失养引起的肢体麻木不仁、酸软无力、瘫痪失用,灸疗可以起到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的作用。 二、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生,是正气处于相对劣势,邪气处于相对优势。既病之后,机体仍会不断产生相应抗病能力,继续与病邪抗争。若正能胜邪,则邪退病愈;若正不敌邪,则病趋恶化。 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又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凡邪盛正气未衰老(新病),治宜祛邪一为主,邪去五户芬。正虚邪不盛者(久病),治宜扶正为主,正复邪自除。若正已虚而邪未衰,单纯扶正则难免助邪,一味祛邪,又更伤正气,故治宜攻补兼施。若以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上,”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若以邪实为主者,法邪为上,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完整版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呃逆1 段某,女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口苦。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故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之法,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针灸治疗学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试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A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6年12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 痹证分为几种证型:、、、。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涉及的脏腑以为主,其中气血不足证的治则是。 3.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4.八会穴中骨会____、髓会_____。 5.针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治疗疳积的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 6.补法适用于治疗、型遗尿。 7.眼睑下垂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治则宜;风邪袭络者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 针灸治疗呃逆的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是什么? 2. 什么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是什么?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 患者吴某,男,68岁,退休干部。因“突然昏仆伴口角歪斜5小时”于2009年3月24日3pm被家属抬入我院求治。家属代述:患者患高血压病史已10余年,平时有头晕头痛等症,性情急躁,时见肢端和面颊发麻,喜食肥甘,嗜烟酒,近两年症状明显加重。就诊前与人发生口角,眩晕随之加剧,继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无汗,双手握固,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数。PE:BP 220/130mmHg 。其余略。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疾病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刺灸方法。 2.吴某,男性,56岁,干部,2003年1

月9日初诊。头晕2周,加重2天。2周前感头晕,也未在意,近2天来头晕加重,有时站立不稳,稍躺片刻有所好转,头重如蒙裹,胸中满闷不舒,纳差,肢倦乏力。查体:素体丰腴,平时喜食肥甘,精神可,血压18.5/12kPa,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缓。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 1分)得分:_________ 1.针灸治疗肘劳肘内侧疼痛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 ) A.下廉 B.少海 C.尺泽 D.天井 E.阿是穴 2.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 A.足三里、气海 B.神门、内关 C.太冲、风池 D.关元、百会 E丰隆、中脘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是治疗腰部扭伤的基本处方 A.肾俞 B.腰阳关 C.腰奇穴 D.委中 E.阿是穴4.面痛的治疗以何经穴位为主( ) A.手足少阳经 B.手足阳明经 C.手太阳经 D.任脉 E.足阳明经 5.治疗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是属于( ) A.辨证配穴 B.临近配穴 C.局部配穴 D.循经远取 E.以上都不是 6.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足三里、气海 B.太溪、三阴交 C.丰隆、合谷 D.风池、完骨 E.太冲、太溪 7.下列病证取穴,不属于远部取穴的是( ) A.胃痛取足三里 B.项强取后溪 C.哑门治疗失语 D.人中治疗腰扭伤 E.面瘫取合谷 8.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高热的主要病因( ) A.暑热蒙心 B.疫毒熏蒸 C.外感风 D.湿热蕴蒸 E.温邪内陷 9.针灸治疗中耳炎,在操作时刺翳风穴要

中级医师针灸学相关专业知识试题

( 1 ). 下列哪部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舌鉴》 C.《舌鉴辨证》 D.《辨舌指南》 E.《诊家正眼》 ?正确答案:A ?解析: ( 2 ). 创立"诊籍"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淳于意 C.华佗 D.扁鹊 E.司马迁 1 ?正确答案:B ?解析: ( 3 ). 下列哪项最能说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A.审证求因 B.司外揣内 C.四诊合参 D.治病求本 E.脏腑经络 1 ?正确答案:B ?解析: ( 4 ). 下列哪种脉亦为平人之常脉 A.大脉 B.滑脉 C.洪脉 D.实脉 E.数脉 1 ?正确答案:B

?解析: ( 5 ). 房颤时,房颤波(f波)在哪个导联最清楚 A.Ⅱ导联 B.Ⅲ导联 C.aVF导联 D.aVL导联 E.V1导联 4 ?正确答案:E ?解析: ( 6 ). 社会舆论的作用,不包括 A.约束 B.调整 C.疏导 D.规范 E.指导 ?正确答案:A ?解析: ( 7 ). “危害公共卫生罪”是依据哪部法律定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 ?正确答案:B ?解析: ( 8 ). 心包积液最佳投照位置是哪种 A.心脏正位 B.心脏右前斜位 C.心脏左前斜位

D.心脏立、卧位 E.心脏侧位 3 ?正确答案:D ?解析: ( 9 ). 伤寒复发的原因是 A.再次感染伤寒沙门菌 B.菌血症未完全清除 C.胆囊及肠道的伤寒沙门菌侵入血流 D.潜伏在病灶或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再度繁殖人血 E.伤寒沙门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 3 ?正确答案:D ?解析: ( 10 ). 淡白舌不会见于下列哪项 A.大失血后 B.久病 C.禀赋不足 D.水湿内停 E.瘀血阻滞 4 ?正确答案:E ?解析: ( 11 ). 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出现在I、aVL、V5(V6)导联,可以确定梗死的部位是 A.前间壁 B.前壁 C.侧壁 D.下壁(膈面) E.正后壁 2 ?正确答案:C ?解析: 心电图I、aVL、V5(V6)导联可反应心脏侧壁部位。 ( 12 ). 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针灸温补脾肾法治疗1例顽固性呃逆临床分析

针灸温补脾肾法治疗1例顽固性呃逆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1-08T17:11:22.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林丽巍[导读] 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林丽巍(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2010届在职研究生 150040)近来,笔者采用针灸温补脾肾法治疗1例顽固性呃逆获效,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孟某,男,78岁,2012年5月3日就诊,主诉:患呃逆1周。患者于一周前因进食不当出现呕吐2次,之后出现呃逆,持续不止,经自服偏方及内服丁香柿蒂类药物无效,前来诊治,就诊时见患者呃逆断续,呃声低微,神疲欲寐,手足不温,形寒肢冷,欲盖被褥,面色晄白无华,小便不利,眼睑轻度浮肿,双下肢可凹陷性浮肿,舌淡紫胖嫩,苔白滑腻,脉象沉滑。既往史:患糖尿病10余年,近2年自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不全病史6至7年,诊断:呃逆。辨证:属于肾虚水犯,土不制水而反为所克,使脾阳受伤,而为肾病及脾,脾肾阳虚,胃失和降之呃逆证侯。治则:温补脾肾,佐以温胃降逆。取穴:针补关元和双太溪,阴陵泉,少泄多补双足三里,艾条隔姜灸神阙。效果:五诊后,呃逆明显好转;七诊后,呃逆停发;十诊后,病情稳定,状态较好而停治回家。 2.临床分析 本例之呃逆,属于肾阳虚衰,无以温化水湿,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水无去路,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土不制水,反受所克,脾肾阳虚,胃阳不振,则呃声低微,时断时续。脾肾阳气虚衰,不能温煦形体,则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脾肾阳虚,脾阳不振,温运失司,寒从中生,浊阴凝滞,化生痰浊,故舌胖淡,苔白滑腻,脉象沉滑。采用针刺可健脾和胃降逆,灸法则温中散寒,疏通气血,调理气机,顺气降逆,二者结合可缩短疗程,效果显著[1]。针对以上证侯,所选腧穴治疗,之所以具有温补脾肾阳气的作用,是因为:关元,是大补元阳的腧穴,为壮阳要穴,又为补先天益后天之要穴。所以《医经精义》指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因名关元。它配补健脾之腧穴,具有温补脾阳的作用,配补补肾之腧穴,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本方证为脾肾阳虚引起的病证。本穴与神阙配伍,具有回阳救逆,破阴回阳之功效。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会元》谓“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肾藏志而喜静,出太深之溪,以养其大志,故名太溪。”肾阴亏耗,肾阳虚衰的病证,取补本穴滋阴壮阳。本方证是脾肾阳虚的证侯。针补本穴,用以补肾益阴,与关元配伍,属于阴中求阳,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归于阳。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水穴;为土经中的水穴。《说难》谓“阴陵泉乃脾合水穴,脾为阴中之至阴,陵高于丘也,泉高处之水流也,故《灵枢经》曰“疾高而内者,取阴之陵泉。”针补本穴,主要用于健脾益肾,改善脾系功能,与神阙配伍,温补脾阳。本穴与关元配伍,其温补脾阳之力倍于阴陵泉与脐中配伍之功。神阙,介于上下焦之间。本穴施灸,为温运中阳,回阳救逆的要穴。艾灸本穴用以温阳健脾,温运中阳以祛里寒。与关元配伍,再加补补肾的太溪穴和健脾的阴陵泉,共同发挥温补脾肾阳气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凡属脾胃失调,运化失职,刺灸皆有卓效。《灵枢.五乱》:“气在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足三里。”近年在X光下观察,针刺三里,可使胃肠蠕动增强,分泌增多,说明三里能调整胃肠活动功能,具有健脾强胃的作用。足三里少泻多补,少泻和胃而不伤正,多补重在温胃降逆。 3.总结 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但原因却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病因可包括胃中寒冷,燥热内盛,气逆痰阻,胃火上逆等,虚证病因包括脾肾阳虚等。治疗原则大相径庭,故治疗时不可不察。若大病,久病体弱或慢性病晚期而呃逆不止者,每为疾病衰危的征兆,黄氏采用针刺,艾灸治疗久病及体虚重症呃逆,取得较好疗效[2]。如本例患者,属年老体衰,脾肾阳虚,元气虚衰,气不固摄,如按实证以常理治之,则非但无效,而且会反而加重,或变生它疾。故以此病例,与同道共勉。参考文献 [1] 王爱民.针灸治疗呃逆1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 13(2):119. [2] 黄巍.针灸治疗呃逆临床疗效分析[J].甘肃中医,1996, 9(2):38-39.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 1.最原始的的针刺工具是砭石。 2.砭石最初用于刺破脓肿,作为刺络泻血之用。 3.砭石从东方来,灸法从北方来。 4.《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5.《针灸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全书收录349个腧穴,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全书。 6.《针灸大成》杨继洲著收,录经穴359个。 7.《针灸逢源》李学川撰,强调辩证取穴,针药并重,记载了361个经穴。 8.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9.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手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三阴经(足背):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厥阴经(交叉):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10.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11.十二经脉的巡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少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循行交接: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12.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 流注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13.奇经八脉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条经脉 14.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岐”。 15.督脉称为阳脉之海,任脉称为阴脉之海,冲脉称为十二经脉之海或血海。 16.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处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 17.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18.十二经别络在四肢肘膝关节。 19.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20.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 21.“四根三结”指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 22.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布、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 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 23.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24.髓海为元神之府,胸部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针灸治疗呃逆的体会

针灸治疗呃逆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20T17:16:25.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赵华毅[导读] 对由于情感刺激而发者,最好给与心理开导。(4)呃逆一症虽同,但病因各异,治疗需辨虚实,选穴也需合度。赵华毅(南京市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0000)【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50-01 呃逆一症,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中医认为属胃失和降,气逆上冲所致。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证。呃逆临床很常见,发作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长,患者常感痛苦,常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采用针灸治疗呃逆有显著疗效,常可迅速解除症状,故在临床上广为应用。近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呃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门诊2008年12月到2012年12月门诊呃逆病人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半年。脑卒中后伴呃逆6例,外科手术后4例,慢性胃炎5例。酒后或饱食吹风后8例,情志不舒8例,病因不详7例。 1.2 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膻中、内关、中脘。饮食不节者以主穴加天枢穴;情志不舒者以主穴加天突、太冲穴;正气亏虚者以主穴加气海、关元穴。具体操作:选用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取40- 65mm无菌针灸针,用强刺激手法,以病人能耐受为度,15~2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40分钟,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判定治愈为:症状消失呃逆停止,一星期内无反复;好转:症状缓解,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变,呃逆次数无减少。 2.2 治疗结果所治38例中,痊愈34例,好转4例,其中一次治愈20例,3次治愈5例。 3 其他疗法 3.1 指压攒竹。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头前,用双手拇指点按、静压攒竹穴,力量由轻而重,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等得气感,刺激量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持续按压5分钟。 3.2 点按天突。用手指压住穴位不动以产生酸胀感为宜,2到3分钟 3.3 穴位注射 取穴:内关,足三里。 药液:维生素B1、B6注射液。 方法:维生素B1、B6注射液各取2毫升,予以混合,每穴2毫升。 体会 (1)呃逆又称膈肌痉挛,现代医学认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是由于膈肌不由自主地间隙性痉挛收缩所致。多因胃病、胃神经官能症、纵膈胸膜炎、感受风寒或久病虚弱等原因,使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隙性地收缩运动所发出的一种呃逆声。祖国医学认为,因进食生冷或辛辣食物致胃中寒冷,胃火上逆、肝气上逆,或脾肺气虚、胃阴亏损引起胃气下降,上逆胸膈,气机逆乱而为呃逆。针刺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气血,从而使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功能加强,调理紊乱气机,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从而达到通调腑气,和胃降逆的目的。 (2)所选择穴位具有很好的和胃宽胸利隔平冲降逆之功,故对呃逆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之要穴,其支者沿喉咙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足三里也是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古云 “治气上壅足三里”。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从膈走腹,联络三焦。且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与其相表里的手少阳三焦经相联系,三焦功于全身气化,内关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循行上胸膈,遍历胃心胸之间。故内关穴善治胃且有解郁作用,可宽胸利隔,两穴相配宽胸利膈和胃降逆,气机顺则呃逆止。膻中为心包络之募穴,也是八会穴之气会,古云“五脏之气不知在何处可取膻中”。中脘为腑会,善治腑病,因六腑皆禀于胃,也为胃之募穴,呃逆乃胃气上逆所致,胃腑病当取中脘治之,胃气顺通则呃逆止。关元为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汇穴,系三焦元气之所出、有强壮体质之功。气海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扶元纳气,与关元同为保健要穴。两穴相配具有很强的益元纳气调冲降逆之功。天突是任脉腧穴,任脉、阴维脉之交会穴,主治气道不宣,肺气升降出入失常之证。太冲穴为肝经之原穴,具有平肝降逆之功。疏肝解郁之作用,故对应受情志刺激郁怒伤肝,怒则气上并挟胃气上逆之呃逆具有很强的制止作用。(3) 针后一般在5-20分钟呃逆逐渐停止,多不复发,但治疗后最好嘱患者少烟酒勿饱食忌寒凉。但对由于情感刺激而发者,最好给与心理开导或脱离原来生活环境,更利于治疗。对由于情感刺激而发者,最好给与心理开导。(4)呃逆一症虽同,但病因各异,治疗需辨虚实,选穴也需合度。

针灸学相关专业知识模拟1含答案

针灸学相关专业知识模拟1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各项,不属于“诊法”的内容是 A.望舌 B.辨证 C.切脉 D.闻声 E.问诊 答案:B 2. 大便秘结,发热腹痛属于 A.热结肠道,热盛伤津 B.津液亏少,肠道失润 C.阴血不足,肠失濡润 D.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E.阳虚寒凝,气机滞塞 答案:A [解答]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便而艰涩不畅者,谓之便秘。如大便秘结,发热腹痛,多因热结肠道,热盛伤津;若大便秘结,口干咽燥,为津液亏少,肠道失润;如大便秘结,兼见面白脉细,是阴血不足,肠失濡润所致;若大便秘结,且乏力短气者,为气虚失运,传送无力;若大便秘结,尿清肢冷者,是阳虚寒凝,气机滞塞所致。 3. 大便时干时稀属于 A.脾气亏虚

B.肛门瘀血 C.肝郁脾虚 D.大肠湿热 E.肾虚命门火衰 答案:C [解答] 溏结不调即大便或干燥或稀溏无规律。其中,大便时干时稀者,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而致;若大便先于后稀,多属脾胃虚弱。 4. 厌恶食物,甚至视之恶心,恶闻食臭属于 A.不欲食 B.纳少 C.纳呆 D.呃逆 E.厌食 答案:E 5. 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属于 A.肝经郁热 B.肾阳不足,阳不化水 C.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D.脾虚中气下陷 E.脾胃虚寒 答案:A 6.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周期经常提前7天以上的病机是 A.气虚不能摄血

B.阳盛迫血妄行 C.阴虚而虚热内扰 D.肝郁、血瘀,血海不宁 E.湿热蕴结 答案:E 7. 瞪目直视属于 A.脏腑精气将绝 B.风热毒邪上攻 C.太阳经绝证 D.寒湿水饮内停 E.肝胆火炽 答案:A 8. 病人两目上视,不能转动或兼项强抽搐,角弓反张属于 A.脏腑精气将绝 B.风热毒邪上攻 C.肝风内动 D.寒湿水饮内停 E.肝胆湿热 答案:C 9. 四肢或某一肢体肌肉消瘦、萎缩,松软无力属于 A.气血亏虚 B.邪气壅盛 C.寒湿内侵

中医辨证治疗呃逆

中医辨证治疗呃逆 【摘要】目的讨论中医辨证治疗呃逆。方法根据诊断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 结论呃逆的治法,降气止呃,理气和胃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 之,热者寒之。挟痰湿者,化痰除湿;并水饮者,攻逐水邪;兼气郁者,顺气 解郁。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呃逆 呃逆的治法,降气止呃,理气和胃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 热之,热者寒之。挟痰湿者,化痰除湿;并水饮者,攻逐水邪;兼气郁者,顺 气解郁。明?张景岳曰:“凡杂证之呃,虽由气逆,然有兼寒者,有兼热者,有 因食滞而逆者,有因阴气竭而逆者,但察其因而治其气,自无不愈。”若轻易 之呃,或偶然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唯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 有大逆,或脾肾之气有大亏竭而然。然实呃不难治,而为元气败竭者,乃最危 之候也”《景岳全书》呃逆),说明审证求因,注意“元气败竭”之症,实际实用,很有建树。 辨证论治 1.胃寒 主症呃逆,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精神不振, 胃寒肢冷,时胸胁闷张。脉沉紧,或弦紧,舌质青,苔白。 证析:此为胃寒,食欲停聚所引起。胃寒,寒邪阻遏。胃失和降,气 逆作呃。胃寒,食积不化,则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胃寒累脾,脾运不健,则 二便不调,便溏尿清;胃寒不能消谷,水谷精微不能荣养脑神,则精神不振; 胃寒阳气不运,则肢冷身寒。 脉舌征也是胃寒气逆之象。 治则: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处方:丁香散(《古今医统大全》)加吴茱萸、黄连(少量)、苍术、佛手。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加木香、砂仁、藿香、防风。 针灸:中脘、膻中、足三里、公孙、内关;或脾俞、至阳、胃俞、阴 陵泉、三阴交。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 入静(意守足三里或三阴交),留针半时,出针。可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回 旋灸,或雀啄灸,每穴5?10分钟。 2.胃热 主症呃逆,脘腹热痛,或胃中灼热,食欲不振,喜冷渴饮,便秘尿赤。面红身热,口干口臭,烦热不安。脉滑数,或滑实,舌红,苔黄腻,或黄燥。 证析:此为胃热,气逆上冲所引起。胃热化火化燥,上冲动膈,症见 呃声连作。胃热灼津,络伤津损,则胃脘痛、灼热、口干。胃热累及全身,则 面红身热,烦热不安,口臭口涩。 脉舌征也是胃热,气郁上冲之象。 治则:清胃泻热,降逆止呕。 处方: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去人参加黄连、黄芩、栀子。小承气

针灸学教案

《针灸学》教案次页? 讲次:第4周/ 第4次 内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学时:3学时 章节: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 教具:Powerpoint、照片、挂图、动画等。 掌握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熟悉内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了解内容:全面了解肺经、大肠经、胃经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重点: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其中30个右左常用的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难点:经脉的循行、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 拓展:各经经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激趣:腧穴主治作用的临床应用,古代医家腧穴运用范例。 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挂图、幻灯等教学方法,展示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肺经、大肠经、胃经经脉腧穴及其临床应用。 35min 二、手阳明大肠经35min 三、足阳明胃经45min ?注:教案次页按每一讲次准备

总结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5 min 1.掌握肺经、大肠经、胃经的经脉循行。 2.肺经、大肠经、胃经重点腧穴的主治规律是什么? 3.如何理解“四总穴歌”? 4. 预习下次课内容:上篇针灸理论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修订稿

针灸治疗呃逆跟师病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呃逆1 段某,女 50岁 就诊时间:2009-6-2 主诉:呃逆2天。 现病史:因胃镜检查后发生呃逆不止, 不能入睡, 不能进食, 用镇静药无效, 靠补液维持, 已有2天。呃逆时头胀痛, 口苦。苔淡黄腻偏干, 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诊断:呃逆(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 降逆化湿。 处方:行间太冲足三里内关 操作:捻转补泻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局部。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共针2次而愈。 按: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偶然发作,不治自愈,持续不断者方需治疗。慢性病晚期发生呃逆,多为严重的预兆。本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为其他疾病而产生,据临床报道有肺

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流行性出血热、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肺结核、食道憩室、胃粘膜脱垂、癔病及外科手术等。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膈肌痉挛症。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 俱还入于胃, 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故为哕。”有寒热之分,属实证。久病多因肝肾阳虚 或胃阴不足致使胃气上逆,属虚证。治疗时要分清寒热虚实。 本病者属肝气犯胃, 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 肝气上逆见头痛; 口苦、苔淡黄腻, 为胃中湿热。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 故用平肝和胃, 降逆止呃之法, 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 及肝经原穴太冲, 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 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 加内关以降逆, 理气宽胸。

靳三针(针灸教案)

“靳三针”是靳瑞教授集历代针灸名家临证经验之精华。靳三针就是三针,三次治好病。 智三针: 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常规手法。 四神针: 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四神针,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针尖向外刺。 脑三针:

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脑户+脑空*2,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向下刺。 颞三针: 运动障碍,偏瘫,弱智.颞三针,耳类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向下刺. 晕痛针: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 四神针+印堂+太阳穴*2 .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直刺. 眼三针:

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ⅠⅡⅢ针.Ⅰ:睛明穴上2分,向眼底进针1.2—1.5寸.Ⅱ:眶下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上推.Ⅲ:眶上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下推,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 定神针: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向下刺 鼻三针: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上迎香,印堂,加攒竹.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迎香病情早期对刺,病久向内上斜刺。上迎香向内下斜刺。 慢性鼻炎:用攒竹穴.面肌针,面肌痉挛.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廖. 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和廖,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间大约45分钟, 叉三针: 三叉神经痛.太阳,下关,阿是穴.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加电可以长时间.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展开全文 学习针灸学,应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具备一定的中医推础和现代医学知识,掌握好学习方法,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学会运用一般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提出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学用结合等,尤其需要根据针灸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学习。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目的和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学习重点。《针灸学》是中医类专业等学生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学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了解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重点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针灸一手法的基本要领;建立中医针灸临床思维,熟练运用针灸防治疾病。 2.学习针灸基础理论,强调综合理解,适当背诵。针灸从础理论主要有经络学说和偷穴理论。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等,腧穴的名称、定位、主治等,系统复杂、内容具体,需要准确把握、牢固记忆。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从整体上理解经络喻穴的概念,包括其结构和功能,有必要用现代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知识)予以补充。适当背诵很重要,尤其对初学者,可以采取背诵经络经典原文、瑜穴歌诀的方式加强记忆。 3.掌握针灸技术,必须严格手法练习,遵循操作规范。针灸技术,尤其是针刺手法,强调手法技巧和操作规范,需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熟练运用。掌握针刺手法,要加强实训,不仅要有正确的持针姿势,熟悉操作要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指力。《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提出了针刺手法基本要求。指力良好,进针和行针时不易弯针,且运针自如,强弱有度,不仅可以达到针刺手法操作要求,而且可以提高疗效。良好的指力需要反复训练而获得。循们经络、找准脑穴也需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一般以人体经络愉穴图谱、模型作为教具,

针灸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针灸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 痹证分为几种证型:、、、。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涉及的脏腑以为主,其中气血不足证的治则是。 3.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4.八会穴中骨会____、髓会_____。 5.针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治疗疳积的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 6.补法适用于治疗、型遗尿。 7.眼睑下垂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治则宜;风邪袭络者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 针灸治疗呃逆的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是什么? 2. 什么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是什么?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 患者吴某,男,68岁,退休干部。因“突然昏仆伴口角歪斜5小时”于2009年3月24日3pm被家属抬入我院求治。家属代述:患者患高血压病史已10余年,平时有头晕头痛等症,性情急躁,时见肢端和面颊发麻,喜食肥甘,嗜烟酒,近两年症状明显加重。就诊前与人发生口角,眩晕随之加剧,继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无汗,双手握固,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数。PE:BP 220/130mmHg 。其余略。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疾病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刺灸方法。 2.吴某,男性,56岁,干部,2003年1月9日初诊。头晕2周,加重2天。2周前感头晕,也未在意,近2天来头晕加重,有时站立不稳,稍躺片刻有所好转,头重如蒙裹,胸中满闷不舒,纳差,肢倦乏力。查体:素体丰腴,平时喜食肥甘,精神可,血压18.5/12kPa,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缓。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1.针灸治疗肘劳肘内侧疼痛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 ) A.下廉 B.少海 C.尺泽 D.天井 E.阿是穴 2.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 A.足三里、气海 B.神门、内关 C.太冲、风池 D.关元、百会E丰隆、中脘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是治疗腰部扭伤的基本处方 A.肾俞 B.腰阳关 C.腰奇穴 D.委中 E.阿是穴 4.面痛的治疗以何经穴位为主( ) A.手足少阳经 B.手足阳明经 C.手太阳经 D.任脉 E.足阳明经 5.治疗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是属于( ) A.辨证配穴 B.临近配穴 C.局部配穴D.循经远取E.以上都不是 6.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足三里、气海 B.太溪、三阴交 C.丰隆、合谷 D.风池、完骨 E.太冲、太溪 7.下列病证取穴,不属于远部取穴的是( ) A.胃痛取足三里 B.项强取后溪 C.哑门治疗失语 D.人中治疗腰扭伤 E.面瘫取合谷 8.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高热的主要病因( ) A.暑热蒙心 B.疫毒熏蒸 C.外感风 D.湿热蕴蒸 E.温邪内陷 9.针灸治疗中耳炎,在操作时刺翳风穴要选较细的针、只捻转不提插是为了( ) A.防止症状加重 B.防止刺伤耳膜 C.防止刺伤面神经 D.防止出血 E.防止疼痛 10.心俞、脾俞、三阴交同用,可以治疗哪一类型的失眠( )

针灸治疗学 6教案

您本学期选择了“针灸治疗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发布时间为2014-10-25,您从此时到2015-1-31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治疗小儿疳证的经验效穴是:[1分] A.下脘 B.四缝 C.商丘 D.足三里 E.百虫窝 2. 治疗小儿急惊风所用的“四关”是下列哪组穴位的合用?[1分] A.内关外关 B.内关髀关 C.内关合谷 D.合谷太冲 E.合谷三阴交 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A 3. 膏淋的治疗以哪条经脉为主?[1分] A.足太阴经和足太阳经 B.足太阴经和膀胱的俞募穴 C.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

D.足太阳经和膀胱的俞募穴 E.足太阴和足少阴经 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C 4. 寒湿腰痛取肾俞为主穴,主要是因为肾俞可以:[1分] A.助阳化湿 B.壮腰益肾 C.调补肾气 D.祛风散寒 E.脏病取原 参考答案为:B,您选择的答案为:D 5. 下列哪组不全是五输穴:[1分] A.至阴通谷束骨京骨委中 B.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C.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D.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E.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B 6. 中风脱证除用素髎、百会、内关外,还应配用:[1分] A.关元足三里归来 B.十二井人中风池 C.人中内关大椎

D.关元神阙气海 E.下关百会颊车 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C 7. 外邪犯胃所致呕吐除选取主穴外还可加用下列哪些穴位?[1分] A.梁门天枢 B.外关大椎 C.公孙丰隆 D.三阴交脾俞 E.太冲期门 参考答案为:B,您选择的答案为:D 8. 治疗寒饮伏肺的哮喘宜用:[1分] A.只针不灸泻法 B.针灸并用泻法 C.针灸并用补法 D.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E.刺络拔罐法 9. 下列哪组穴位既属于八脉交会穴,又能治疗咽喉肿痛:[1分] A.列缺合谷 B.列缺照海 C.公孙内关 D.后溪申脉

针灸学试卷练习题5讲课教案

针灸学试卷练习题5

针灸学试卷练习题(卷号5)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答题说明 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2、A型题:为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3、B型题:为配伍题,请为每一道试题配伍一个与它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在每组试题中,每一个备选答案可以被选1次,几次或1次也不选用。 4、D型题:为相关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必须有两个答案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联系,请根据题干选出两个有特殊联系的正确答案。 5、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出全部正确答案。 [试题册一] 一、是非题: 1、《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高武。( ) 2、手阳明大肠经终止于同侧鼻旁的迎香穴。( ) 3、神门与通里相配属于原络配穴。( ) 4、位于躯干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腧穴,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穴。( ) 5、任脉自下而上共有中极、关元、中脘、巨阙、膻中五个募穴。( ) 6、面瘫治疗应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 7、痛证、肌肉、血管痉挛等症,电针治疗多选用密波。( ) 8、妇女怀孕三个月以内,小腹部穴位不宜针刺;三个月以上腹部、腰骶部穴位均不宜针刺。( )

9、阴证多虚寒,宜针用补法,用灸法,宜留针。( ) 10、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阳陵泉属简便取穴法。( ) 二、A型题: 11、太渊治疗头面病主要是:( ) A 经筋作用 B 经别作用 C 络脉作用 D 皮部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12、下列穴位属于胆经的是:( ) A 肩髃 B 肩髎 C 肩井 D 角孙 E 天髎 13、下列穴位中不属于络穴的是:( ) A 通里 B 公孙 C 外关 D 飞扬 E 大陵 14、穴位最少的经脉是:( ) A 心、心包经 B 肝、肾经 C 肺、脾经 D 胃、大肠经 E 胆、三焦经 15、血证为……所主治:( ) A 膈俞 B 心俞 C 肝俞 D 脾俞 E 肾俞 16、用子母补泻法,胃经实证可泻:( ) A 足三里 B 内庭 C 丰隆 D 解溪 E 厉兑 17、主治胸、膈、咽喉、肺系疾病的是:( ) A 内关、公孙 B 后溪、申脉 C 足临泣、外关 D 列缺、照海 E 以上都不是 18、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的是:( ) A 原穴 B 合穴 C 募穴 D 俞穴 E 下合穴 19、膈俞、血海最适合于:( ) A 痛痹 B 行痹 C 着痹 D 风湿热痹 E 以上都不是 20、《难经?六十八难》云:合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