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钾的制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m Is Try ☺Chemistry ☺
Chem Is Tr
硝酸钾的制备
刘欲文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实验中心
铜循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观察不细致、记录不详细、现象不分析;沸腾与剧烈反应
铜与浓硝酸反应后溶液的颜色
有气泡产生
生成氢氧化铜步骤出现的绿色沉淀
加入Zn粉后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步骤、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照搬教材;
待反应完全后
3Cu + 8HNO3(浓) + O2= 3Cu(NO3)2+ NO2+ 4H2O
铜循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浓硝酸:双氧水用量与配比的优化
变化过小:2:1.9 2:1.8 2:1.7 2.3:2 2.2:2 2.1:2
用量不变或更多:6:2 6:3 6:4 4:1 4:2 4:3 4:4
对实验结果(产率)的分析与实验验证
>100%:160%、120%
原因,实验验证方法
<100%: 60%、80%
原因,检讨实验操作
=100%:
完美?
☺Chem Is Try ☺
实验目的
利用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别,采用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练习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电子台称和量筒的使用,
试剂的取用;
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过滤方法,重点练习减压过滤和热过滤,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物质;
“问题”引导型预习及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Chem Is Try ☺
NaNO3+ KCl = NaCl + KNO3
不溶性盐利用复分解反应等沉淀反应很容易制得。
可溶性盐需要根据各种因素(如温度等)对反应中几种盐类溶解度的不同影响来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Chem Is Try ☺
NaNO
3+ KCl ===NaCl + KNO
3
加热蒸发部分水,热过滤除氯化钠。
冷却后KNO
3
析出,
伴随有少量NaCl析出。
滤液加沸水溶解后蒸
发,保证NaCl完全溶解,
冷却,析出较纯净的KNO
3。
重结晶,纯化。
溶解度曲线
1.分别称取8.5g NaNO 3 ,7.5g KCl 放入烧杯中,加
入15ml 水,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固体溶解,标注出液面的高度。
2.小火加热,此时有晶体析出,待溶液蒸发至原来
体积的2/3时,趁热过滤,记录析出晶体的质量。
3.加7.5ml 沸水至滤液中,加热浓缩至加热前体积的
3/4,冷却、抽滤、称量,得粗产品。
4. 重结晶:按质量比KNO 3:H 2O=2:1加入蒸馏水,加
热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如有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
一旦溶液中出现晶体,停止加热冷却。
充分冷却,抽滤,烘干,冷却稳重。
5. 检验产品纯度。
实验步骤
☺Chem Is Try ☺
1.实验原理、各步操作解决的问题。
2.实验样品用量如何确定?
8.5g NaNO 3 ,7.5g KCl ,15ml 水溶解;
蒸发至原来体积的2/3时,趁热过滤;
加7.5ml 沸水至滤液,加热浓缩至原体积的3/4
3. 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哪一步,如何做得最好?
4. 各步骤完成后预期的结果?如与预期不符,可能的
原因与导致的结果?如何加以解决(或证明)?
5. 如何合理的安排实验进度(统筹)。
6. 本次实验会用到哪些新的仪器或新的操作?各自的
注意事项?实验预习与实验设计
☺Chem Is Try ☺
1.称取原料:
8.5g NaNO 3
7.5g KCl
加15mL 水小火溶解,在烧杯上标注液面高度。
☺Chem Is Try ☺
(MW 85)(MW 74.5)( ?)( ?)
讨论
☺Chem Is Try ☺
(1)为什么加15mL水溶解?
NaNO3+ KCl = NaCl + KNO3
8.5g 7.5g 5.85g 10.1g
100o C时,完全溶解需用水量分别为
5.85g NaCl/14.6mL 8.5g NaNO3/4.7mL
7.5g KCl /13.2mL 10.1g KNO3/4.1mL
(2)用多大的烧杯?一定要用蒸馏水吗?
注意事项:在烧杯外壁沿液面处作记号。
2. 加热、溶解、浓缩至原体积的2/3;
(1)“原体积的2/3”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 如何控制“蒸发至原体积的2/3”?
(3) 蒸发过多或过少的水,对结果有何影响?
☺Chem Is Try ☺
(1) “原体积的2/3”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目的:尽可能多的析出NaCl,并保证KNO
不析出。
3
的理论产量和高温下的溶解度计算剩余水量。
以KNO
3
若以100o C计,10.1g KNO3需要用水4.1mL。
理论上需要蒸发掉15 -4.1=10.9mL水。
“8.5g NaNO3+7.5g KCl+15mL水”,体积约为30mL,浓缩至“原体积的2/3”,即蒸发掉约10mL。
☺Chem Is Try ☺
(2) 如何控制“蒸发至原体积的2/3”?
在烧杯外壁沿液面处作记号。
目测10mL的减少量(至原体积的2/3 )!
如何提高准确度?
量筒先后加20mL、10mL水至反应用的烧杯中,划出两次的刻度线,熟悉10mL的高度差。
称重?
热物体可否称重?如何解决?
☺Chem Is Try ☺
(3) 计算或估算水蒸发量多1mL 或少1mL 对实验结果(如
产率、纯度)影响更大?
以100o C 计:
蒸发10mL 水,NaCl 析出3.98g ,
多蒸发1mL 水,NaCl 多析出0.398g ,KNO 3多析出2.46g 少蒸发1mL 水,NaCl 少析出0.398g ,KNO 3不析出
KNO 3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产量为10.1g 。
实验预习(设计)中的问题
☺Chem Is Try ☺
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a) 滤液温度会在热过滤过程中下降
速度慢的同学可考虑以80o C或90o C时KNO3溶解度计算需要蒸发的水量!与100o C比蒸发量有多大差别?
☺Chem Is Try ☺请自行计算,与老师讨论你的计算结果。
个性化、定制版实验方案!
(b) 盐溶液沸点比纯水高,盐溶液沸点高于100o C
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按100o C时溶解度计算蒸发量。
统筹(在溶解、加热前必须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准备热过滤装置。
☺Chem Is Try ☺
•其它注意事项
–加热蒸发:搅拌、控制蒸发速度,以不溅到烧杯内壁的上部为宜;
–当有NaCl析出后,要不断搅拌,以防发生崩溅。
☺Chem Is Try ☺
☺Chem Is Try ☺3. 热过滤
热过滤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
–过滤前:快蒸发到2/3时,从水浴中取出热漏斗,装配抽滤装置(注意使用铁架台)。
–过滤时:控制好2/3的浓缩程度;打开真空泵,戴手套(烧杯烫手)或用抹布尽快、全部
转移液、固体到漏斗上(不用玻璃棒引流)。
快、完全。
热过滤成功与否的判断:
☺Chem Is Try ☺观察漏斗、滤瓶中的晶体形状;
在漏斗上析出?
判断有无(显著量的)KNO
3
称量漏斗中固体的质量。
该固体是什么?
以蒸发10mL水计,其析出质量是应当多少?
实际析出质量与理论析出质量的大小对比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预习(设计)中的问题
统筹
取下盐溶液过滤的同时,放上盛有7.5mL 水的烧杯加热;
☺Chem Is Try ☺
其它注意事项:
滤纸上的固体是否需要用蒸馏水洗涤?
实验预习(设计)中的问题
4.二次浓缩,产品析出:
加7.5ml沸水旋摇滤瓶,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浓缩至原体积的3/4,冷却、过滤、称量。
•讨论
(1)为什么是7.5mL沸水?可以用自来水吗?可以
直接用量筒量取沸水吗?正确的操作?
(2)“浓缩至原体积3/4”的原因?
☺Chem Is Try ☺
此步骤的目的?
–前一步骤:以100o C下KNO3溶解度计算蒸发水
(大量)和的量,热过滤的滤液冷却后,析出KNO
3 NaCl(少量)。
–此步将除残余的NaCl,并利用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特点,析出KNO
晶体。
(相当
3
于做了一次重结晶)。
☺Chem Is Try ☺
(1) 7.5mL沸水用什么水(自来水、蒸馏水)?量筒能否量取沸水?加入沸水有何作用?用量多了或少了有何后果?用蒸馏水;
–量筒不能量取沸水,先量取7.5mL蒸馏水,放在50mL小烧杯(盖表面皿)中,加热至沸;
–加入沸水使滤瓶内固体溶解,便于转移。
☺Chem Is Try ☺
☺Chem Is Try ☺
实验步骤
(2) 浓缩至原体积3/4的原因?
保证室温下NaCl全溶,理论计算体系应剩水的体积。
理论剩余NaCl: 5.85-3.98(热过滤)=1.87g
以10o C计剩余水量应当为5.2mL。
体系中的原有水量:
15mL(最初体积)-10mL(蒸发)+7.5mL(沸水)=12.5mL,应当蒸发12.5-5.2=7.3mL水。
体系浓缩前总体积
30mL(最初)-10mL(蒸发)-4mL(热过滤)+7.5mL(沸水)=23.5mL,以蒸发1/4计,约为6mL
理论与实验的差别:
理论上应当蒸发12.5-5.2=7.3mL水。
实验操作以蒸发1/4计,6mL。
考虑到热过滤有水的损失(附着在滤纸、沉淀上),蒸发量应当酌减。
请自行分析多蒸发或少蒸发1mL 水对结果的影响。
☺Chem Is Try ☺
(4) 可否用冰水冷却?
☺Chem Is Try ☺
•其它注意事项
–过滤时尽量抽干;不用水洗,以免产品损失过多(粗产品是否需要烘干);
–粗产品留0.2g做后续分析。
5. 重结晶
(1) 重结晶的目的、原理与一般步骤?
(2) 为什么按质量比KNO3:H2O=2:1加入蒸馏水?
(3) 什么时候停止加热蒸发?
(4) 可否用冷水加速冷却?
(5) 如何判断样品已烘干?
☺Chem Is Try ☺
6. 产品纯度的检验。
1、注意样品和溶剂的用量,量取方法。
2、另加一组,以蒸馏水做(阴性)参照。
3、为什么用硝酸酸化?实验步骤
☺Chem Is Try ☺☺Chem Is Try ☺
思考题•本实验的理论产率是多少?
提示:析出KNO
3的母液中仍溶有KNO
3
(事实上
是KNO
3
的饱和溶液)。
本实验未将母液收集并做进一步的处理,因此,理论产率不是100%。
在实际生产中,母液会被收集起来,进行后续的分离提纯步骤。
☺Chem Is Try ☺
1、玻璃仪器(烧杯、量筒、蒸发皿、表面皿)的洗涤与使用;
2、实验室用的纯水、化学试剂的取用;
4、加热与冷却;
5、固、液分离;
6、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的相关计算;
7、减压过滤;
8、重结晶;
9、热过滤涉及的实验操作
☺Chem Is Try ☺
1、玻璃仪器(烧杯、量筒、蒸发皿、表面皿)的洗涤与使用;
2、实验室用的纯水、化学试剂的取用;
4、加热与冷却;
5、固、液分离;
6、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的相关计算;
7、减压过滤;
8、重结晶;
9、热过滤基本操作
☺Chem Is Try ☺
重结晶
结晶:用于制备或提纯固态物质。
蒸发法: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
质(如氯化钠)。
冷却法: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
质(如硝酸钾)。
☺Chem Is Try ☺
重结晶: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它们分离,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1、溶解——将样品溶于适当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
2、热过滤——利用热过滤装置,除去不溶性杂质。
3、冷却——使结晶析出,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母液中。
4、抽滤——将结晶与母液分离。
★主要步骤:注意:晶体经过洗涤、干燥后,如纯度不符合要求,可重复上面操作直到满意为止。
重结晶
☺Chem Is Try ☺
实验原理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可以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地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体(晶种),促使晶体析出。
晶粒细小晶体颗粒大小溶质溶解度小溶质浓度高
溶剂蒸发速度快
溶液冷却得快结晶条件
☺Chem Is Try ☺
热过滤
•某些溶质在溶液温度降低时,易成晶体析出,为了滤除这类溶液中所含的其它难溶性杂质,通常较高温度下使用热滤漏斗进行过滤,防止溶质结晶析出。
☺Chem Is Try ☺
1. 菊花形滤纸的折叠法☺Chem Is Try ☺
2
、热水漏斗的使用方法:注水孔:加入水的高度为漏斗高度的的3/4--4/5
注水孔:加入水的高度为漏斗高度的的3/4--4/5酒精灯等加热处
酒精灯等加热处手柄手柄铁夹固定处铁夹固定处
2、热水漏斗的使用方法:
放入玻璃漏斗和菊
热过滤操作示意图花形滤纸一起加热
短颈漏斗
下次实验•五水硫酸铜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