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从雨佳等

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7期

[摘要]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对安徽省金融机构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农业投入不足、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缺陷、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当前,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仍在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应该加快创新步伐,提高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水平,完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金融;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7-0104-03

自“十二五”以来,安徽省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直接融资比例低以及资源集中的传统行业中,金融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尤其是农村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08%,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的增长状况。安徽省虽然是最早进行农村制度改革的省份,但当前安徽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却没能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如何利用农村金融的支持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是整个国家经济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周立、王子明(2002)通过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作用明显,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高云峰,王子键(2012)通过构建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信贷投入的产出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增加、完善农业信贷的投入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出的增长。丁忠民(2008)沿着农村金融市场成长的维度,在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后得出:农村金融需要政府引导来弥补失灵,需要培育出全新的农村金融的成长机制并且合理选择其成长模式才能使农村金融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韩心灵(2010)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些弊端之后提出,安徽省建立现代金融制度不仅需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而且政府还要参与其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陆扬、陆文宁(2012)找出了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并论证其原因后提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农村资金投入。

二、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安徽省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合作性银行,这三家金融机构每年农村信贷资金总额接近全省农村信贷资金总额的100%。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在197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农业银行时初步形成,1985年,农村信用社在县级设立了县级信用联社,从1998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开始陆续从农村撤离,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2008年全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分行成立,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分行有17个二级分行、842个支行、800个代理网点。近年来,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纷纷出现,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机构网点少以及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14年12月,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工作完成,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的省份,但是安徽省在对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时对金融资源的需求把握不足,造成农村金融机构未能合理利用农村资金,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仍然严重缺乏,不仅如此,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低下,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实施政策举措时,也受多方面的约束。

三、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资金外流造成农业投入不足

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2009年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超过2000亿元,贷款近1500亿元。在绝大多数县域贷款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占比重超过40%以上,高的达60%~70%。但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因为农村的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邮政储蓄,邮储机构只存不贷,直接导致农村资金的流失。农业相比于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而言,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面对十分有限的经济利润时,选择将农村的资金转移到能获取更多利润的城市。

(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缺陷

1农村金融机构供给不足

虽然近年来新型的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加入到了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之中,但农村金融机构的投入与农民当前的需求仍相差甚远。近年来,我国大型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及网点陆续投向大中城市,对于县及乡镇的机构网点大幅度地缩减。2007年安徽省的县域银行业机构网点5658个,相比2002年减少1811个,下降幅度高达243%。

2农村缺乏竞争性金融主体

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导力量,农信社的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78—2008年,其在安徽省的贷款余额增长了156 倍,2008年更是达到了8397亿元,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缺乏竞争对手,导致占有主导地位的农村信用社寻租、错位现象较为严重。

3民间金融缺少必要的法律监管

民间金融组织具有经营成本低、信息充分等方面的优势,可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民间金融有相当一部分业务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导致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矛盾。

4政策性金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发放粮棉油收购储备贷款外,部分商业银行把更多地资金投向商业经营,但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扶贫开发等支农事业方面投入明显不足,阻碍了农村地区基础建设和农民收入增加。

(三)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

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十分普遍,安徽省也是如此。首先,农户贷款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发放,然而农信社的不良信贷产比例相当高,且农信社的资金实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农户所需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其次,农民的信用意识淡薄,对信贷资金还本付息的主动性低,导致许多农村信贷资产流失。对农户来说,贷款难主要是缺乏偿还能力,安徽省农民的收入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导致了贷款风险加大。以上现象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信贷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削弱了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四)农民自身缺乏资金积累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村收入水平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全国相比,安徽省人均纯收入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安徽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16元,而上海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1192元,是安徽省的两倍多,而邻省江苏达到14958元,是安徽省的15倍左右。受经济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但绝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导致自身缺乏提高收入积累资金的能力。

四、新形势下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专门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把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点放在支持“三农”上,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工作,并从资金上给予农村经济有力的支持,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可与当地政府合作,提供针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