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fa)c = (; = , 一 0 (3 60 -)
式中c 为与材料有关的参数。上式退化为单轴应力状态时, 可以 c 根据单轴应力
应变曲 线上定义的屈服强度或破坏强度确定。 此可以引 因 用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 的 概念来利用单应力应变曲 线的试验结果。用上式可以 绘制应力空间中的屈服 面, 对于脆性材料即为破坏包络曲 若F< , 面。 0 则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_ , 若F> 0
形是与加载路径有关的,因 此增量理论是目 前有限元分析的主流理论。 对于增量理论, 需要一个准则来判定材料处于屈服状态后塑性变形增量的方
向,该准则称为塑性流动准则,因此增量理论也称流动理论。 采用增量理论确定空间应力状态材料的本构关系的步骤为: 1 . 假定屈服条件或屈服面 屈服条件可表达为空间应力的屈服函数
化规律确定:
.引 兑

A F_( 飞 _a,丁Q 、a

a K、’1c1 a
1 ( 5 口 -

飞 On )
若材 料的塑 位势函 性 数就是规定的 服面函 (- ) 相应的塑 屈 数 qF , - 性流动 称 准则
为相关流动准则,否则称为非相关流动准则。
式 -就 弹 性 况 增 形 的 构 系 阵 . 式 夙1映 )是 塑 情 下 量 式 本 关 矩 [j算 。 反 (7 6 3 D计 ,
了 应力与总应变曲 切线斜率, 线的 将其代替单元刚度矩阵计算式中的 本构关系矩
阵得 单 的 线 度 习相 的 塑 有 元 程 即 到 元 切 刚 卜 ,应 弹 性 限方 为
J 卜[ ]8 A K [} R , d
位移切线刚度矩阵
(- ) 63 9
沁} 荷 增 所 应 等 结 力 量 仁 } 结 位 增 , 构 载 为 载 量 对 的 效 点 增 , S 点 移 量 结 荷 一 为
3 . 根据塑性流动准则确定塑性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间的关系
在初始弹性阶段, 应力应变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即广义虎克定律。 进入塑性 状态后, 不再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只能建立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关系, 即增量
形 的 构 系 一 应 增 {}弹 应 增 ]. 塑 应 增 协 式 本 关 。 点 变 量d 由 性 变 量d} 性 变 量 , e ,和
的结果与试验资料能很好的吻合。特别是在低静水压力区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
[。 9 矩形钢管混凝土析架节点中,核心混凝土处于三轴应力状态, 1 ] 管壁对核心
混凝土产生的约束作用不大,比较适合采用 Wi m Wa k 的五参数破坏准则。 l - me l a
该准则在主 应力 (; Q, 空间 破坏面通常 Q, 3 2 Q) 上的 表示为 静水压力咨 和与 静水 轴相垂直的 压力 偏平面 应力, 相 上偏 与 似角。 数, 的函 如图6 6 - 所示。 、 咨
两部分组成:
沁卜恤。 } 卜叭 (2 6) - 3
式 弹 应 增 可 弹 本 矩 [确 , {} D' , 性 变 中 性 变 量 由 性 构 阵D 定 即d 卜[ { }塑 应 增 』 e rd ,
量根据塑性流动准则确定。 根据 Mis s 提出的塑性位势理论, e 塑性流动的方向( 塑 性应变增量矢量的方向)与塑性位势函数的梯度方向相一致,即
rB , 与主应力CI 3 l I 2 )的变换关系为 Q Q
2,6 一 3 Q一 2 Q
咨 ,Q , = m =F m , 汤 3
c s o B=
(-4 ) 6 7
式。合++) 了一’2)Q 尹因 中 一QQQ 一六 ‘ )? ’3 。 二 ( 2 , r 3 。 + + 】 ( (可 一 一
a b
肪 湘 川
、 ! . … 1 . . 一
应变E一直延续到e 1 1 1 z 0 的b =6
点: ③强化阶段 (‘ b 段) 用一条
直线来简化,该直线一直延续到 抗拉强度f u ,对应的应变为
o e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图6 -5钢材的 应力 ̄应变关系曲 线
3 01 f1 6 1 6 取 } . ④二 塑 = 0 , = 所。 次
1. ( l a l。 g .= - a w 乙,石 几5 T

飞 凡j }
l al a
其中A 是一待定参数.因此,式 (-3)可改写为 6 0
同[ + 一' 愣J D r 网 {[}] dD一} , lAa } [u = D d e
6 6
,J 4
,J 工I

进一步改写为
点可取 2 22 xx<
62 .
( 一2 ) 6 9
根据式 ( 2 ) 混凝土单元刚度矩阵同样可采用高斯积分求得,高斯积分 - 8, 6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弹塑性增量理论
62 1 ..
上 单 刚 矩 的 算 确 单 材 的 构 系 阵D 即 定 料 元 度 阵 计 需 定 元 料 本 关 矩 [ , 确 材 述 ]
系 } 50 数, = / 6
V 1
o 0

0 0
1 一v

(一 ) 62
应用于钢材的一个通用的屈服准则是Vn s 屈服准则, o- e Mis 其一个便于应用
的屈服函数表达式为
F= 。 人= a一 0
口.=
(-3 6 ) 4 (-4 6 ) 4
合:r( :(。)rr・ (- , )a x 3++) ( a 一Z ) ( n“ 。 )。 +一s } z + : + ,
角B 处的偏应力为
2( 一2o + ,r 4,rc2+r 4 r, rc0. r , ( 一2oB 5 一r . , s ( 一) r , s , , r ) , 2 4. ) , r ) ( = B
由 6 2) 以 得 元 变 单 结 位 的 系 阵 】单 结 位 式( 5可 求 单 应 与 元 点 移 关 矩 巨 , 元 点 移 -
矩阵6二 12 3 ,8, vwT 1, ”) 得到 刚 矩阵 10[, , S [ i l ( , ,8。 单元 度 1 S a 9二 f A , u = ] , f 2 二 ] = 3
[】 [} j .Bv K一 K一 [[I , T B,] .Y Z D [ f '
6. .2钢管材料本构关系 2
单元应力应变矩阵取一般的形式
(-0 64)
(-1 6 ) 4
钢管采用板壳单元, ,0 弹性矩阵 a=, 相应的 行列取为0 如式 (- ) , 6 2 所示。 4
式中E 伪 弹性模量和泊 , 松比 扮 考 应力沿 , 虑剪 板厚度方向 不均匀 分布的 修正
如图 6 -5 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准则,文献[所建议的 4 ] 等效应力应变曲线,
简化模型,本文不考虑弹塑性阶
f卜 ----------- -- :. ----------- --一
… … 。 1. … …
段,即弹性阶段一直保持到屈服
点 ; 服平台 ( 段) 石 ②屈 a b 用一
条水平直线表示,此阶段从屈服
利用雅可比变换,单元刚度矩阵
[一J[[[Id K 工1]] rt (, ] ,1 DB ld 。 1 T J s B ] d 68 一)
为了 提高单元的精度, 实体单元的位移模式中也可增加附加位移项, 位移模
式为
u 艺Nr, ; 一2 u1s +,一 ) 一 ; )+, r +b一2 u1, (su u1 ) ( ) ( , , ( t
性流动阶段 ( 段) c d 也是一条水平直线。
根据相关流动准则得到弹塑性矩阵为
呵 D 瓢粼[ ] [} - D一 .回 Aa托 +} {T 8[a D} B
根据式 (-3 )可以求得A即 b 段的斜率。 6 7 e
( 4) 66 -
式中A对应于塑性流动阶段 (b a 段和 c 段) d 取A ;对于强化阶段 (c =0 b 段)
应力范围等加以适当选择。 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矩形钢管混凝土析架节点的承 由
载力, 节点变形也主要取决于钢管的变形, 因此本文对管内混凝土材料也采用弹
塑性本构模型,即将混凝土视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塑性理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 )屈服准则:即应力状态满足什么条件时进入屈服状态;
2 )强化准则:材料初始屈服后,继续加载时屈服面在应力空间中的移动,
多维空间应力应变关系。 在有限元分析中引入多维本构关系, 为了 国内外学者进
行了 大量的 试验和理论研究, 提出了 众多的非线性材料的本构模型, 包括基于多 轴试验数据的非线弹性模型和基于经典塑性理论的 弹塑性本构模型, 及基于各 以 种新兴力学分支的 本构模型, 例如粘塑性理论、内 时理论、 断裂力学、 损伤力学 等90 11 81 .]钢材是 较理想的 弹塑性材料,比 适合 较 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 混 对于 凝土材料, 很难得到一个通用的本构模型, 根据结构分析的 只能 特点、 精度要求、
[ = T ]y K f ] d ] f [ d ` ] B z g[ * BD (2 66 一)
由 单元整体坐标与自 然坐标变换公式 (-1 )可以得到 6 5 a
dy 一 ds xd 冈rd dz dt (2 6 7 - )
x 为塑性变形过程中所作的塑性功, = 对应于初始屈服面。 x0 对于理想弹塑性材
料没有强化阶段,初始屈服面与后续屈服面是重合的。
塑性理论的强化准则主要有等向 强化和随动强化. 等向强化假定后续屈服面 的形状、 中心与初始屈服面相同, 大小随强化程度作均匀扩大; 随动强化假定后 续屈服面的形状、大小与初始屈服面相同,但在应力空间中发生平移。
网 [D@
(]D (}[R) [- d一 m D [be D d , ,

气, 润0
可以推导出
[ }} D {T } a[ av] Q D =D [ ] Aa ( +}a {TQ a[ 1 D
6 [
n 一 一—
,j ,

式中的 A为应变硬化参数,对于理想弹塑性材料, = ;对于强化材料 A 0
即屈服条件的变化准则:
3 )塑性应力一应变关系:分为全量理论和增量理论。
全量理论讨论的是塑性应变本身与应力间的关系, 与加载路径无关, 只适合 单调比例加载, 在有限元分析中己 很少采用。 增量理论讨论塑性应变增量与应力
增量间的关系, 在描述材料塑性状态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用增量形式。 由于塑性变
则认为材料进入塑性。 2 . 根据强化准则确定后续屈服面
材料进入塑性后, 继续加载或卸载,屈服条件发生改变, 称为强化,所形成 的新的屈服面称为后续屈服面,也称加载面。屈服函数可以表达为
Fa, = (; ) 0 j x (3 61 -)
此破坏面函 位1 2 2= 与Fg , 0 数F , , ) 0 ( r ) 66 , = B 之间可以 很方便地替换。
F ,印= 在偏平面上, 0 偌r , 其包络线由6 段相同 椭圆 线连接而成, 的 弧曲 相
邻曲线段在B 0和8 60 =0 =0处都符合连续条件, 如图6 () -6 所示, a 偏平面相似
式 。为 效 力 . 应 单 应 状 下 屈 点 对 板 单 的 管 中 。等 应 ,, 于 轴 力 态 的 服 ・ 于 壳 元 钢 , f 对
忽略厚度方向的应力,则
a= ’O ,叮 十z .扣: ' 十 3 一x a 忌
所示: ①弹性阶段 (a o 段) 是以
弹性模量 E为斜率的直线,为了
(-5 64)
6. . 2 3混凝土的弹塑性增量形式本构关系
,破坏准则 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混凝土破坏准则不下数十个, 其中) l - a k 五参数 Vlm W m e a
破坏准则建议的包络面能符合破坏包络面的几何要求, 在包括拉伸应力的实际应
用范围中的二轴和三轴拉、 压状态都有准确的计算强度, 对于所有应力组合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