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共50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醉翁亭记
欧阳修
导入新课: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 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 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 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 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 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 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 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 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
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 /
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 临溪/ 而渔,溪深 /而鱼肥 射者 /中,弈者 /胜,觥筹 /交错。
课文全解
环滁(chú)皆山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环,环绕。]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 中啊。 [意:情趣。在乎:在于。]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 在喝酒上。 [得:领会。寓:寄托。]
【评析:以上是第一部分,写亭的环境与命 名的缘由。表达醉翁寄情于山水的乐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晦 (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 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若夫:句首发语词,往往用于一段之首,用 来表示提起另一件事,可译为“你看(那)”。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晦明变化:朝则 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 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琊(lányá)也。 【译文】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 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 琊山啊。 [壑:山谷。之:代词,那。蔚然:茂盛的样 子。琅琊:山名,在滁州西南十里。]
作亭者谁?山之僧(sēn)曰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环滁
林壑
读 蔚然
琅琊
准 潺潺 字 酿泉
饮少辄醉
音 岩穴暝
晦明变化
chú hè wèi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
伛偻 佝偻 提携 酒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筹 阴翳
yǔlǚ gōulóu xié 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yì
• 注意字音 注意语速 注意节奏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 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 是醉翁亭啊。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很少就醉 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 “醉翁”。 [辄:就。故:所以。号:名词用作动词,取 号。]
【译文】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 命名的。
[名:取名,命名。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 别号(醉翁)来命名。自谓,自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niàn)泉也。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 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 来的,是酿泉啊。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潺潺:流水声。 酿泉:泉水名。]
11.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简介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区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 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 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 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 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 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 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 次整修。醉翁亭前有“让泉”,泉请客送礼是小溪,终 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琅琊山不仅山色淡雅,而且文 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 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 数文豪墨客,赋诗题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 中啊。 [意:情趣。在乎:在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翁”。 [辄:就。故:所以。号:名词用作动词,取 号。]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 醉翁,又号“六一居 士”。 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古文运动领 袖,“唐宋八大家” 之一 。谥“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集》。
本文是作者支持范 仲淹的 改革而被贬 滁州所作。
•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 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 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 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 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 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 均为一时之冠。
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 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 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 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 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 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 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 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 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 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 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 的四季景色。
[芳:香花。而:并列连词,不译。秀:茂盛、 繁茂。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欧阳修
导入新课: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 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 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 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 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 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 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 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 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
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 /
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 临溪/ 而渔,溪深 /而鱼肥 射者 /中,弈者 /胜,觥筹 /交错。
课文全解
环滁(chú)皆山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环,环绕。]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 中啊。 [意:情趣。在乎:在于。]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 在喝酒上。 [得:领会。寓:寄托。]
【评析:以上是第一部分,写亭的环境与命 名的缘由。表达醉翁寄情于山水的乐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晦 (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 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若夫:句首发语词,往往用于一段之首,用 来表示提起另一件事,可译为“你看(那)”。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晦明变化:朝则 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 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琊(lányá)也。 【译文】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 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 琊山啊。 [壑:山谷。之:代词,那。蔚然:茂盛的样 子。琅琊:山名,在滁州西南十里。]
作亭者谁?山之僧(sēn)曰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环滁
林壑
读 蔚然
琅琊
准 潺潺 字 酿泉
饮少辄醉
音 岩穴暝
晦明变化
chú hè wèi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
伛偻 佝偻 提携 酒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筹 阴翳
yǔlǚ gōulóu xié 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yì
• 注意字音 注意语速 注意节奏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 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 是醉翁亭啊。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很少就醉 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 “醉翁”。 [辄:就。故:所以。号:名词用作动词,取 号。]
【译文】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 命名的。
[名:取名,命名。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 别号(醉翁)来命名。自谓,自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niàn)泉也。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 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 来的,是酿泉啊。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潺潺:流水声。 酿泉:泉水名。]
11.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简介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区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 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 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 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 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 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 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 次整修。醉翁亭前有“让泉”,泉请客送礼是小溪,终 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琅琊山不仅山色淡雅,而且文 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 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 数文豪墨客,赋诗题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 中啊。 [意:情趣。在乎:在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翁”。 [辄:就。故:所以。号:名词用作动词,取 号。]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 醉翁,又号“六一居 士”。 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古文运动领 袖,“唐宋八大家” 之一 。谥“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集》。
本文是作者支持范 仲淹的 改革而被贬 滁州所作。
•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 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 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 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 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 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 均为一时之冠。
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 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 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 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 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 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 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 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 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 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 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 的四季景色。
[芳:香花。而:并列连词,不译。秀:茂盛、 繁茂。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