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哥特式小说特点及文学评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及文学评述

摘要哥特式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学因缘,但它毕竟是一种文学创作倾向。哥特式小说采用超自然的素材,运用意识流、现实以及超现实相结合等艺术手法,讲述奇事、奇事、奇境,从而拓宽了小说的创作领域,丰富了小说的表现艺术手法。本文主要阐述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哥特小说中的“哥特”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该部落曾以野蛮剽悍、嗜杀成性而著称),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用它来指代一种为他们所不齿的中

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曾风行于12-15世纪的欧洲,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教堂或修道院高高耸起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斓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地下藏尸所等。后来,哥特风格也在非宗教建筑中广泛流传开来。这样,“哥特”一词又被赋予了野蛮的、恐怖的、神秘的、中世纪的、天主教的、迷信的,甚至东方的等多种含义。现代读者一般理解它为反古典的、中世纪的、野蛮的和超自然的意思。

一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及特点

哥特式小说的源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戏剧在中世纪主要是演绎《圣经》故事,宣扬基督教教义和道德。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在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戏剧的影响下迅速世俗化。在欧洲

其他主要国家,当时最有影响的是古希腊悲剧,然而在英国最受欢迎的却是古罗马作家塞内加那些充满暴力、复仇与凶杀内容的剧作。在塞内加的影响下,英国第一批有影响的世俗剧作家即所谓“大学才子”创作了许多“复仇剧”。哥特式小说的意义在于:它采取了不合理的怪诞形式,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纠缠不清的复杂现实。神秘、怪诞、痛苦的恐怖,以及其他类似的特点,在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发展。他们继承了“恐怖神秘”小说所包含的社会批判的成分,并且把它们深刻化。而在当代的创作中,哥特式小说结合时代精神并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及其意识流的创作

手法,反映了当代人精神上的恐慌、人性的弱点以及人丧失家园的空虚。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英国女作家贝里尔·班布里奇的《裁缝》、《到瓶子工厂游戏》;达芬妮·杜穆里埃的《丽贝卡》。哥特式小说一般描写各类犯罪,情节怪诞、人物性格病态、背景阴森恐怖。在当时,它主要供有钱人消闲,其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却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启发了从司各特到爱伦·坡等一大批作家,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流行的风格类型,可以说是现代各种惊险小说甚至科幻小说的始祖。此外,哥特式小说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随着现实主义的逐渐强大,哥特式小说逐渐走向了衰落,但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它仍然不间断地出现在后来作家的创作中。像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小说都具有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点。

二英国哥特式小说的艺术魅力

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哥特式小说的产生还有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以布莱尔、扬格和格雷等为代表的“墓园诗派”对墓园、黑暗、死亡和恐怖的描绘以及感伤主义文学对情感的崇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而且读者表现出了对中世纪艺术的爱好以及对古老传说、神话、民歌、莎士比亚等戏剧作品中的那种神秘性、超自然性和浪漫传奇的向往。其次,对“感伤”的推崇使作家不再满足于正面表现现实生活,而倾向于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18世纪中期出现了一批感伤主义作家,而哥特式小说的恐怖气氛中往往都夹杂着人内心的灰暗和情绪。哥特式小说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英国与德国,其原因正如某些研究者所说:

“这些国家恰恰是最主要的新教国家,其中英美更是长期为清教主义(puritanism)所统治。清教主义可以说是基督教里的原教旨主义,它是新教的一个比较极端的重要流派。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把《圣经》里的每一个字都看成是上帝的话。他们宣扬‘原罪说’,强调人性的堕落,坚信命定论,认为人只有靠上帝的恩赐才能获救。他们把一切都看作是善与恶的冲突,是上帝与魔鬼之间永恒斗争的体现。他们以十字军骑士般的狂热替天行道,把一切不符合清教信仰、清教道德的东西统统看作是邪恶而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许多天主教徒和各种男‘巫’女‘巫’因此惨遭迫害,被处以极刑。当然,天主教同样也对清教徒残酷镇压。清教徒同天主教以及一切与清教信仰、清教道德相悖的东西进行的激烈而且常常是血

腥的斗争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在上帝的旗帜下演出的‘哥特故事’。”

综上所述,哥特式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学因缘,但它毕竟是一种文学创作倾向,所以哥特式小说的创作又有其共同的特征:首先,小说家不再拘泥于对日常生活和常人生活的描写,他们把视角转移到充满恐怖和神秘气氛的超现实的不平常的事件,通过对这些超现实的事物的描写,给人提供一种新的观察事物的视角和起点,让事物以一种全新的面孔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对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一次颠覆。正如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安德鲁·桑德斯所言,“哥特式小说,从根本上说,过去和现在都是对舒适与安全、政治稳定和商业繁荣的负面反应。最首要的是它反抗理性的支配”;其次,哥特式小说采用超自然的素材,运用意识流、现实以及超现实相结合等艺术方法,讲述奇事、奇人、奇景、奇境,从而拓宽了小说的创作领域,丰富了小说的表现艺术手法;再次,哥特式小说在文学领域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哥特式小说出现后遭到不同程度的误解和贬低,新古典主义者甚至斥责它为“野蛮、粗俗”的东西,但它既然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而且具体创作能够轰动一时,那么它就携带着值得人去肯定的新的因素。浪漫主义作家尤其推崇哥特式小说那种神奇的、夸张的想象力,以及对异国情调的向往。所以,不能不说哥特式小说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随着现实主义的逐渐强大,哥特式小说逐渐走向衰落,但是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它仍然不间断地出现在

后来作家的创作中。

三英国哥特式小说的艺术成就

《修道士》是马修·刘易斯19岁时所创作的一部哥特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小说在1796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18世纪最受欢迎、最畅销的经典哥特式小说之一。但是这部小说也曾引起过轩然大波,招致许多非议,一些人指责该小说是一部违背道德、亵渎神灵的书,甚至还有人扬言要将作者告上法庭。因此,刘易斯后来不得不对小说进行了许多删改。这部小说以16世纪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卡普琴斯修道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野心、暴力、乱伦和谋杀的故事。修道士安布罗斯是一个从善至恶,直至罪恶深重、不能自拔的彻底堕落的恶魔形象。不过,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并未一味地丑化他,也未把他简单地化为性格单一、内心苍白的抽象符号,而是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一个立体丰满的、被毁灭性的矛盾冲突所扭曲和异化的性格鲜明而复杂的艺术典型。安布罗斯一方面虔诚可敬,道貌岸然,理性使他充满魅力;另一方面又虚荣自负,兽欲十足,非理性使他面目可憎。在他身上,宗教与情欲相冲突,理性与非理性相交织,人性和兽行相杂陈,这一形象蕴含着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艺术上,《修道士》首先在心理描写的细腻、深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安布罗斯这一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精神世界层面的提示得以完成。其次,小说讲述的故事虽然恐怖骇人,却又不乏诗情画意,可谓恐怖与诗意兼而有之。再次,从叙事结构上看,《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