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选读
(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loden Chamber)
宋红普 讲师
绪言
一、金匮要略的性质、沿革与版本
1.书名: (1)金匮:
“金”,黄金、金属;“匮”,柜子。 “金匮”比喻极其珍贵、应当慎重保藏之意。
(2)要略: “简要,节略。” “重要的韬略”

4.版本:宋·林亿:国内未见原刻本,有复刻本; 明·赵开美:刻本,使用较多; 元·邓珍本: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一)基本内容:共25篇 前22篇(方剂205首,原文398条,用药155味,40多种疾病。)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总论
第二篇“痉湿暍篇”到第十七篇“呕吐哕下利篇” 内科
(3)方论: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
2.性质: 诊治杂病的专书,方书之祖
3.沿革(成书 散佚 整理校订)
——公元三世纪初:《伤寒杂病论》成书
《 金
——西晋·王叔和(太医令)搜集编次


——北宋初期(翰林院、太医署、校正医书局)

王洙(翰林学士)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
方 论
林亿校订上卷删去,只保留中下卷论述杂病
本篇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及预防等方 面,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重要学术思想 (1)“治未病”的思想; (2)重视正气的思想; (3)“标本缓急”的思想。
(1)水气病:风水、皮水、石水、正水
(2)黄疸: 谷疸、酒疸、女劳疸 (3)痰饮: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4)历节: 风湿历节、寒湿历节 (5)中风: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金匮要略》在脉学上的特点
——各种病常有其主要脉象
百合病:脉微数 疟疾:脉弦 虚劳:脉大、极虚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3)重视药物专用于药物炮制; ——重视单味药物的主治功能:(苦参、蜀漆、百合等) ——重视配伍,即药物经过配伍以后所发生的协同作用。 ——注重药物在方剂中的加减变化(随证加减、分量加减。) ——注重药物的炮制、煎煮方法(附子、乌头)
《金匮要略》的学习目的 (1)有助于拓展临床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有助于重视影响疗效的各个环节; (3)有助于提高阅读古医籍的能力; (4)有助于了解中医对杂病治疗的源流。
病机
六经病机为主
辩证 六经辨证为主
多缓慢,变化较少 脏腑经络病机为主 脏腑经络辩证为主
治疗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脏腑经络”,言发病部位的深浅,“先后病”, 指发病次序的先后。本篇取“脏腑经络先后病”为篇名, 提示从发病部位及时间两方面来探讨人体内外一切疾病 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金匮要略的学习目的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 (1)理解原文为主,熟记重要条文; (2)注意原文在文法上的特点; (3)结合《伤寒论》,上溯《内》、《难》,下涉诸家; 运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学习; (4)强调临床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
《金匮要略》学习参考书
《金匮要略心典》(清·尤怡) 《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 《金匮发微》(曹颖甫) 《金匮金释》(陆渊雷)
3.分证出方: 详于方而略于证——以方(药)测证 详于证而略于方——以证测方
三、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与学术特点 (一)首创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1.关于以病为纲:疾病的命名与分科 2.关于病证结合、以辨证为主 3.关于脉证合参:金匮在脉学上的特点 4.关于病因学特点; 5.关于本书对杂病的治疗原则:
(二)创制配伍严谨、疗效卓著的治疗杂病的经方;
(三)《金匮》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金匮要略》对疾病的命名
——病因:
水气、痰饮、瘀血
——症状:
腹满、痉病、呕、哕、下利
——病机:
虚劳
——病机加病位:
血痹、胸痹、肝着、肾着
——疾病特征:
中风、历节
——疾病发生的特殊时期命名: 妊娠病、产后病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病证结合、以辨证为主
《金匮要略》《伤寒论》的联系与区别
伤寒论
金匮要略
(1)两书内容此详彼略或彼详此略,互参有助
于加深理解原意;
联系
(2)均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为理论基础; (3)均以“病脉证”标明篇名,体现了病证结
合的辨证方法;
(4)均以四诊合参并结合八纲辩证。
病因 外感寒邪为主
内伤自病为主
Fra Baidu bibliotek
发病 多急骤,变化较
区 别
寒疝:脉弦紧或沉紧 肺痿:脉数虚
肺痈:脉数实 肠痈:脉数
——《金匮》脉学的作用
(1)诊断疾病
(2)推测病因
(3)确定病位
(4)阐述病机
(5)鉴别疾病、指导治疗 (6)判断预后
《金匮要略》的病因学特点
(1)五邪:风、寒、湿、雾、榖饪之邪 “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
(2)三条: 九窍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 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2)重视人体正气,通过扶正,辅助祛邪 ——对于慢性衰弱疾病,注重观察脾肾两脏功能是否衰退。 ——在注重扶正的同时,也并未忽视祛邪 ——攻邪不忘顾护正气
(3)祛邪要因势利导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金匮要略》对方药的运用 (1)在《内经》指导下,规范组方原则,成为《方剂学》的鼻祖; (2)在方剂运用上,体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精神;
——
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篇
——外科
第十九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
——不便归类
第二十到第二十二篇:“妇人三篇”
——妇产科
第二十三到第二十五篇:杂疗方、验方与饮食禁忌——附篇
(二)编写体例:
1.分篇论病: 病机相近
(1)数病合篇 证侯相似 病位相近
2.分条叙证:
(2)不便归类 (3)分科论病 (4)专篇(独立成篇)
(3)“五劳”、“六极、“七伤”
(4)“痰饮”、“水气”、“瘀血” (5)虚、积冷、结气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与学术特点
《金匮要略》对杂病的治疗原则
(1)有病早治,防止病势的传变——治未病的预防观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未病脏腑 ——“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治未病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已病防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