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漿紗設備
壹、調漿、送漿及儲漿設備
貳、上漿設備
壹、調漿、送漿及儲漿設備
一、煮調漿設備
1.在煮調漿桶的內壁加裝垂直及水平攪拌葉可增加攪拌效果。
2.不同型式之煮調漿桶其煮調漿效果亦異,調漿所需時間當然也就不同。
3.加溫後之澱粉液嚴禁添加冷水,以免低於凝結點而形成小塊,此種小塊即使肉眼看不見,對漿料混和液的漿膜性質亦有害。
4.調漿桶內加溫用之蒸汽線圈其鑿孔應向下約與水平線成30°,且內外兩側必需交替穿孔,以免桶壁內側與蒸汽圈間形成硬塊。
5.攪拌器在煮調漿工程中是最重要的部份,尤其是高濃(粘)度之漿液,更為顯著,攪拌速度除應依漿料配方而異外,一般而言其速度約為45~65RPM,儲漿時約為20~25RPM(如附圖二)。
6.桶的底部必需成錐形,以幫助清洗時放水之用。
二、送漿
1.漿液輸送管路通常所使用之大小為1 1/2〞~2〞直徑,不銹鋼鋼
管。
2.管路的設計轉彎處越少越好,管路外面並加保溫設備,避免溫
度降低而成粘稠狀,失去漿液應有之性質。
3.送漿用之pump不得使用Gcar pump應使用Rotary type。
貳、上漿設備
一、漿紗機種類
漿槽烘乾裝置
一個Cylinder only
二個Hotchamber+Cylinder
二、漿槽裝置
1.液面高度控制:漿槽內漿液高度必需隨時保持等高。
2.漿液循環裝置:為保持漿液的新鮮及清潔,避免液面因滯流而
產生懸浮物。
3.漿液溫度確保及升溫:為避免漿液溫度的急速下降於漿槽四週
放入傳熱不良介子,減少熱量損失。漿液溫度降低時射入蒸汽增濃,
蒸汽孔與水平面成30°下垂,增加漿液之攪動現象。
4.壓漿輥材質:
(1)下紋漿輥使用不銹鋼羅拉。
(2)No.1壓漿輥使用硬度約45~65度,表面光滑之粗糙面耐溫橡膠羅拉。
(3)No.2壓漿輥使用硬度約45~65度表面光滑之耐溫橡膠羅拉。
5.短纖(Staple fibre yarns)紗之壓漿輥壓力設定介紹,如附表一、附表二。
6.浸沒輥(Immersion Roller)必需與下漿輥經常保持接觸,否則易發生漿斑。
7.上漿紗之直徑總和以不超過漿槽工作寬度之70%為宜。
三、上漿介紹:
1.上漿率,一漿液濃度關係圖
2.漿液溫度-原紗牽伸關係圖
3.上漿率-漿紗機速度關係圖
4.絞漿率、漿液粘度、濃度、上漿率關係圖
上漿原理說明:
1.同種類紗支,TM越大者紗表面所需填充之處越少,故貼伏效果的漿料可隨TM之增大而遞減。
2.粘度:高粘度的漿料對紗的表面包伏良好,但對紗內部的滲透不良,因此於製織時可承受鋼筘處的摩擦,但斷裂強度相當弱,粘度低時則相反,且易起棉球。
粘度大則上漿率高,浪費能源,粘度低上漿率低,粘度較高時絞漿率為180~200%,粘度較低時則為120~150%。
3.漿紗速度越快,漿料於下漿輥處受剪力(Shearing force)影響,漿液粘度下降迅速,容易造成薄漿現象。
4.漿紗機速度越快,由於力偶的關係,上漿輥上浮的現象越嚴重
,致使上漿輥的加壓力量逐漸減少,致上漿率隨漿紗機速度之增大而
增加。
5.P.V.A.及天然油脂皆有形成泡沫的趨勢,此現象會減少滲透力,
對紗表面的粘著力減少。
參、烘乾
1.烘乾錫林溫度高低的設定經紗種類並不是唯一考慮的因素,使
用漿料的種類亦為不可忽略的因素,漿料皮膜適當的烘乾能保有其相
當的韌性且於分紗時減少落漿現象。
2.各種不同纖維的特性介紹
說明:理論言之,伸率愈高之纖維使用之漿料其皮膜牽伸率越高
越好,如漿毛紗,應以CMC、P.V.A. or P.A.C.為主漿,使用P.V.A.時勿
忘烘乾錫林溫度勿超過130℃,以免烘乾錫林產生漿斑。
3.濕分紗:上漿紗的直徑總和超過漿槽壓漿輥寬度之50%時,經壓
漿後入烘乾錫林之前應先予分紗,以減少乾分紗之困難,漿紗時紗之牽
伸率約有60%~75%在此範圍發生。
4.烘乾錫林溫度的控制
(1)烘乾錫林表面最好皆覆以Teflon以免發生漿斑,但為滅少設備費用紗表面乾燥後之錫林表面即不必使用Teflon。
(2)錫林溫度控制通常2~3個錫林並聯控制,每一漿紗機分成數組控制。
(3)各組錫林溫度高低的設定各方學說莫衷一是,唯不可否認的是,只要紗內含有水份,則不論錫林溫度設定多寡,上漿紗本身的溫度不致超越212℉。
(4)各種紗別錫林溫度設定如附表三。
5.乾分紗區
(1)乾分紗桿直徑之設定:最靠近後上臘裝置之分紗桿(俗稱第一分紗桿)其直徑通常為3〞~3 1/2〞,其餘為1 1/4〞~1 3/4〞。
(2)上下層紗分離的位置應於第一根分紗前4〞~5〞,太短則張力太弱,經紗易於分紗桿處斷紗,太長則張力太強,牽伸太大。
註:1表示上臘羅拉,2表示分紗桿。
(3)分紗張力太小,造成斷紗分析。
a.圖一表示分紗張力太小於分紗桿前部分經紗下垂。
b.圖二表示圖一之現象靠近分紗桿時環繞於分紗桿表面。
c.圖三表示圖二之現象延伸後無法分紗而造成斷紗。
(4)紗層張角度之限制
a.漿紗時以整經軸寬與織軸寬相等時紗層經紗張力差異最小最佳。
b.織軸寬度大於或小於整經軸寬,則於乾分紗區處後上臘羅拉與托引轉(伸縮筘)間需放寬或收縮,造成紗層左、右兩邊有一θ角,致紗間張力懸殊,一般而言θ角之限制為5度以內。
c.如織軸與整經軸寬度懸殊太大,致θ角大於5度時,則更換整經軸
寬度或延長乾分紗區距離,以確保θ角在5度以內。
※研討項目:
一、以P.V.A.或澱粉主漿各有何優劣點?對各紗種別上漿配方原則如何設定。
二、簡述澱粉結構及澱粉液受溫度之影響如何變化?
三、就各種不同紗別烘乾錫林溫度之設定原則如何?對漸減式及拋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