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分析——基于新李嘉图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分析——基于新李嘉图模型

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谷克鉴, 刘厉兵, GU Ke-jian, LIU Li-hing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刊名:

商业经济与管理

英文刊名: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年,卷(期):2009,212(6)

被引用次数:0次

1.谷克鉴中国的经济转型与贸易流动 2006

2.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期刊论文]-国际经济评论 2003(06)

3.谷克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笔记 2009

4.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1996

5.贝蒂尔·奥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 2001

6.LEAMER E.JAMES LEVINSOH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The Evidence[NBER Working Paper 4940] 1994

7.DORNBUSH R.S FISCHER.P A SAMUELSON 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and Payments in a Ricardian Model with a Continuum of Goods 1977(67)

8.EATON J.KORTUM S Technology,Geography,and Trade 2002(05)

9.RODRIGUEZ-CLARE A Trade,Diffusion and the Gains from Openness[NBER Working Paper, 13662] 2007

10.BERNARD A B.J EATON.J B JENSEN.S KORTUM Plants and Productiv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2003(93)

11.ATKESON A.A Burstein Pricing-to-Market in a Ricardian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NBER Working Paper, 12861] 2007

12.CHOR D Unpacking Sourc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A Quantitative Approach 2006

13.COSTINOT A.I KOMUNJER What Goods Do Countries Trade? New Ricardian Predictions[NBER Working Paper 13691] 2007

14.TIN BERGEN JAN ZUR Theorie der Langfirstigen Wirtschaftsentwiicklung 1942(55)

15.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期刊论文]-世界经济 2001(02)

16.HELPMAN E.MARC MELITZ.YONA RUBINSTEIN Estimating Trade Flows:Trading Partners and Trading Volumes[NBER Working Paper, 12927] 2007

17.DAVIS D.DAVID E WEINSTEIN An Account of Global Factor Trade[NBER Working Paper, 6785] 1998

18.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19.俄林对比较优势的表述,归根结底是由于国家间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的差异引致所谓"货币表现"的产品成本水平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或劣势.这一界定,可以归结为管理学意义上的企业生产要素购买的外部价值链.参见俄林(Ohlin):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中译本)

20.此处地理特征指的是"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中的距离.引力模型由Tinbergen(1962)[14]提出,谷克鉴(2001)[15]对其原理与应用进行了细致地梳理.Helpman et al.(2007)[16]将距离对贸易流量的阻碍作用分为"外延"(extensive margin)和"内涵"(intensive margin)解释了非对称贸易流量现象

21.在实证检验HOV理论时有学者提出类似概念,认为一国要素禀赋应考虑该国与基准国之间的希克斯中性技术差别

,即如果某国整体生产率是基准国一半则其有效要素禀赋应为原有要素禀赋的一半(Davis &

Weinstein,1998).[17]这种处理方法的实质是混淆了全要素生产率与要素效率对于生产要素的作用途径;另外将一国所有种类要素除以同一分母的做法认为要素效率应该等量放大,这是值得商榷的

22.查看详情

1.期刊论文刘厉兵.汪洋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影响程度测算——基于新李嘉图模型及BP神经网络应用-理论界

2009,""(4)

本文采用整合了传统李嘉图理论和HO要素禀赋理论的新李嘉图模型,以差异化全要素生产率、受要素使用效率作用的有效要素禀赋、经济制度为比较优势动因,定量探究了其对我国产业层次贸易流动的决定作用及影响程度,并据此对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2.期刊论文刘沁清.LIU Qin-qing产品改进、产业升级和内涵经济增长——比较优势的视角-复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7,""(2)

本文从国情出发,对生产率做了重新定义.从产品改进和产业升级角度,就汇率变动对外向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微观机制作了进一步探讨,初步分析了汇率变动的影响通过企业互动,从外向型企业向经济整体扩散的机制.最后从比较优势变迁的角度归纳了汇率变动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3.学位论文李兀加入WTO对湖北石化产业的影响研究2002

该文首先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通过与湖北省内其他行业和与全国其他省份石化产业的对比,分析了湖北省石化产业的四组比较优势的指标体系包括:工业经济指标结构比重、生产要素生产率指标、规模经济比较优势指标和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指标.其次通过分析中国入世协议中有关石化产品的协议,研究加入WTO后对湖北石化产业的影响,并在李善同等人所作的对中国的CGE模型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检验湖北省与全国经济的相关性,并进行线性回归,预测湖北省加入WTO后全省的经济形势作为影响湖北省石化产业的外部环境.找出湖北石化企业与国外石化企业的差距,预测加入WTO后对湖北石化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企业应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同时适时调整政府行为,以新的方式继续发挥政府的调控护航作用.

4.学位论文黎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2008

汇率作为影响外贸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一个课题。随着外贸问题在贸易发展中的不断凸显,我国开始更多地关心商品贸易结构问题。特别是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与贸易结构关系的研究具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就贸易结构理论来看,从1841年李斯特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转换理论到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转换并没有一个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理论。我国学者针对本国贸易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一些统计指标对出口贸易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针对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某个或某些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汇率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影响方面的文献也不断出现。

汇率与贸易结构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两套理论。一是传统贸易收支理论,认为汇率作为影响相对出口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将引起的各类产品贸易量的不同变化,从而导致各类产品贸易量相对比重发生变化,汇率与贸易结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是由巴拉萨(Balassa,1964)和萨缪尔森(Samuelson,1964)分别在解释购买力平价与现实汇率之间存在系统型偏离原因时独立发现的,其主要观点是如果一国可贸易部门生产率相对于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高于另一国,则该国与另一国间的双边实际汇率将升值。而作为反映贸易部门生产率变化的贸易结构将影响汇率的变动。两种理论都得到国内实证研究不同程度的支持。汇率波动对出口影响的研究在各种经济理论和模型设定的基础上,得出阻碍、促进和无影响三种不同结论。各结论都能够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加以解释和证明,学术界同样无法达成共识。从目前此领域的国内研究来看,大都侧重于从水平汇率角度进行分析,对汇率和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微观,对汇率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渠道分析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而且汇率在改革前后所起的作用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根据国际收支和比较优势理论,本文分别基于价格、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三个角度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汇率水平变动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一国汇率的变动,从价格角度看,主要是通过改变该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而造成出口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由于各类商品具有不同性质,面对不同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造成价格和出口额变化的幅度也不同,即各类商品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造成各类商品出口额变化的不同,出口商品结构相应发生变化。从要素禀赋角度看,主要从两方面引起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影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引起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移动;另一方面,引起资本收益率的变化,进而造成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从而影响一国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结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资本收益率的变化都引起一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引起的资源配置变化着重描述汇率变化的短期效应,而资本收益率的变化引起要素存量的变化着重描述汇率变化的长期效应。两变化都从供给角度,通过各生产部门要素的流动最终实现各部门的扩张或萎缩。从技术进步角度看,技术进步是导致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转变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对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强。技术一方面通过影响要素生产率从而影响产品的成本与价格,另一方面又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展产品功能,影响购买者效用。在技术进步的作用下,产品生产量随之增加,这在长期内为产品出口铺平道路,从而为该国成本比较优势的转换和贸易结构的成长奠定物质基础。

而对于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本文通过两个模型加以说明。从规避风险工具引入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企业从原来减少出口以规避风险到可能利用风险增加收益而增加出口,这也使汇率波动对出口额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

本文从汇率的制度变迁、汇率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RAC指数反映的比较优势情况三方面对出口商品结构历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贬值使我国劳动力要素比较优势得到了凸显,汇率的基本稳定也为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稳步变化提供了条件。在出口商品结构虽已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出口的传统优势产品纺织品和衣服制品,其优势正在逐步降低,这类靠低廉劳动力获得优势的产品很容易被东盟等更具劳动力价格优势的市场替代。而我国机械运输设备的优势也主要

集中在资本技术含量较低的办公电信设备上,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学品和电子产品仍有较大劣势。大规模的外资流入和高比例的加工贸易,只是虚化了我国的出口总额,产品结构仅得到表面的优化升级,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实证部分,本文以1980-2007年年度数据为样本,建立汇率、出口商品结构和GDP三变量间的VAR模型,并进行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以考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及相互影响程度。以1995-2007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引入由GARCH模型导出的汇率条件方差作为汇率波动的度量和代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的虚拟变量,采用ARDL协整技术和门限检验判别和估计各类要素禀赋产品和标准国际贸易(SITC)分类产品与实际有效汇率、汇率波动和外国收入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并用ARDL—ECM模型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和出口商品结构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原因

;我国出口汇率弹性较高,且各类产品间差异不大,存在J曲线效应;汇率波动长期内促进我国产品出口但作用较小,但其作用远远小于汇率的负向影响,几乎可忽略。各类产品汇率波动弹性差异不大,短期内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2005年汇率改革对出口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受冲击小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世界收入的增加将促进我国出口额的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其余两类产品出口受世界收入的影响小。

在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波动性增强的背景下,我国不能忽视汇率对传统优势产品产生的巨大冲击。不同类别商品的出口要根据自身产品的情况,考虑长期短期动态影响。短期内积极利用金融工具等措施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长期来看,仍需积极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然,本文仍存在着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如对人民币汇率与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考察主要基于出口额的影响,相对长期而连续经济运行而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