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现状及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现状及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李幼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通过优化多模式围手术期路径,采用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以加速恢复术前机体组成与器官功能,达到早期康复之目的。通过整合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促进术后机体器官功能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ERAS理念始自普通外科,但近几年已经陆续推广至其他外科专业,甚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但是仍旧以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最有说服力。ERAS发展至今天,已经不再是讨论ERAS治疗模式是否优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而是如何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并执行ERAS的相关策略【1】。尽管ERAS发展极为迅速,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既有传统习惯的困扰,也有一些ERAS尚难以解决的疑问。在看到ERAS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ERAS的现状:从FTS到ERAS

1999年Kehlet与Mogensen【2】首次提出了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概念,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使乙状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2天出院。随着ERAS理论的成熟,该理念被逐步推广应用于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及神经外科等。为了进一步强调FTS的核心内容不是仅仅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还要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减少出院后的再入院率。欧洲ERAS学会于2010年在伦敦成立,并将FTS改为ERAS,但中文仍保留“加速康复外科”的译文。欧洲ERAS学会的成立促进了ERAS的发展,不仅仅择期手术植入了ERAS的内容,甚至急诊手术也应用了ERAS的原则【3】。目前ERAS已制定了多个手术的指南(结肠、直肠与盆腔、妇科肿瘤、减重、胃、胰十二指肠等手术指南),因此,ERAS已经广泛应用至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国内在ERAS研究方面与国外相差不大,

分别成立了中华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ERAS学组、中国研究型学会ERAS专业委员会等。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也需要冷思考。特别是目前ERAS尚没有解决的问题,妨碍着ERAS在临床中的深入发展。

二、ERAS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1、建立符合手术创伤应激的ERAS方案:ERAS措施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三部分组成,自FTS理论提出以来,不同研究中心针对不同手术及医疗条件提出了各自的ERAS方案(表1)【4】,且有不断增加之趋势。但在研究中发现有些措施并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但也有些措施尽管简单而被忽视,如咀嚼口香糖,既经济亦简单,但能够有效促进肠蠕动恢复。如早期的研究认为结肠直肠手术无需术前肠道准备,但欧洲ERAS学会直有关直肠手术指南中明确术前肠道准备有助患者快速康复【5】。从现有不同单位提出的ERAS方案来看,不同的部位手术ERAS方案基本类同,但实际上不同手术创伤应激差异甚大,到目前为止,ERAS应用在结肠直肠手术中效果最为明显,这是由于ERAS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减少手术创伤患者的应激【6】,现有ERAS措施多数是基于结直肠手术经验,对减轻中等手术应激最为有效【1】,尽管ERAS也能够有效缩短更大手术的住院时间,如胃切除术、胰十二指肠手术等,但并不能达到同等效果,甚至可能无效。今后,需要根据循证医学要求,针对不同手术创伤应激程度提出有差异的ERAS方案。

表1、ERAS多元模式路径基本要素

时期基本要素

术前入院宣教

液体与碳水化合物负荷

不要长时间禁食

无/选择性肠道准备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预防血栓形成

术前无需用药

术中使用短效麻醉药

中段胸部硬膜外麻醉与镇痛

无引流

避免电解质与液体负荷过量

维持正常体温(身体保温与液体加温)

术后中段胸部硬膜外麻醉与镇痛

无胃管

预防恶心与呕吐

避免电解质与液体负荷过量

早期去除各种管道

早期经口进食

非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

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运动功能恢复

审核患者依从性与结局

2、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评估ERAS:自ERAS产生以来,比较ERAS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更多的关注点是住院时间的缩短,并发症的减少,再入院率降低,这些均是基于医生报道结局(DRO)的内容,甚少从患者角度评价ERAS。自Kehlet提出FTS概念以来以英文发表的ERAS的论文已超过4000篇,但以患者报道结局(PRO)的研究不足10篇。实际上DRO与PRO同等重要【7】。DRO终点研究目标包括缩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再入院率等,PRO主要采用的评估体系包括生活质量(QoL)量表、恢复质量评分(QoR40)、代表患者满意度的健康SF-36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30(QLQ-C3O)及克利夫兰全面生活质量指数(CGQI)等。ERAS研究表明结直肠切除术后患者术后2~3天即可出院,但Shida 等【8】研究表明直至术后第6天QoR40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远远

滞后于出院时间。Khan系统回顾了1990年1月至2009年2月有关ERAS对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尽管这些研究结果毫无例外地缩短了住院时间,但ERAS没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9】。因此,今后关注ERAS研究不仅仅基于DRO,更要强调PRO,只有患者从ERAS中获益,才能更好的普及ERAS,提高患者参与ERAS的依从性。

3、以术前预康复替代营养支持术前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干预: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难以顺利完成治疗。因此,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都强调术前营养支持,而且支持时间从7~10天延长至10~14天【10】。ERAS应用后强调术前营养支持改善营养不良以期达到完成ERAS之目的。但作者10余年来手术治疗的患者以肠衰竭为主,多数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尽管严格按照ESPEN与ASPEN指南要求给予术前营养支持,使患者营养不良得以改善,但术后仍难以达到ERAS的预期,不能达到术前无营养不良患者有恢复速度,甚至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时间也明显延长。通过对此类患者全面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与机体功能的评定,研究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仅仅是表象,实际上营养不良影响机体各个器官功能,如营养不良患者不仅是瘦肉组织减少,细胞内外水分明显增加,影响组织愈合【11】。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手术切除病变肠袢是慢性放射性肠炎最常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可以较快改善营养不良,但此类患者术后肠功能极其缓慢,根本不可能在数日内出院【12】,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养不良患者伴随低T3综合征发生率甚高,与甲状腺功正常患者相比,低T3综合征的患者较甲状腺功能正常者需要更长时间的营养支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延长【13】。

近来,Gillis的研究证实了我们的观点【14】,结直肠手术并患者1/3存在营养风险,即使给予营养支持仍达不到患者对能量及蛋白质的需求量。因此,作者建议术前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干预。由于营养不良对机体影响多方面,建议对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准备以预康复

(prehabilitation)替代单一的营养支持。预康复是指术前为提高患者机体、心理功能与生理能力足以承受手术应激,以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15】。预康复主要内容包括营养、运动功能与心理健康干预3个方面。评估的指标包括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6MWT)、自我报告的体力活动力——老年人社区健康活动模式计划(CHAMPS)问卷、SF-36、心肺运动试验(CPET)、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虚弱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由于预康复包括的内容更为全面,术前予以纠正,不仅是患者改善营养不良,同时能提高减弱的体力与心理,特别是老年人术前预康复更为重要。

4、ERAS实施必需考虑性价比:当前中国公立医院作为医疗行业的主体体现公益性,但由于政府提供费用有限,医院在选择新技术时也不得不考虑性价比,如何利用有限医疗资源为国民提高基本医疗是政府及医院面临的严重挑战。经过10余年的努力,ERAS在国内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实现了医疗目标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再入院率。理论上讲由于缩短了住院时间、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措施如胃管、导尿管、引流管不常规应用等能够降低费用,但也必需看到ERAS一些方案可能会增加费用,如术前宣教与沟通需要增加人力、硬膜外与全麻联合应用、术中患者体温维护、术后多模式镇痛、早期肠内营养、更全面的患者监护等均可能增加患者医疗费用,此外,对于外地患者由于早期出院后并不能直接回家,有部分患者需要住到宾馆,尽管直接医疗费用减少,但住宾馆等间接费用可能增加,国内外研究为了显示ERAS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多数研究均计算ERAS的直接费用,甚少考虑总费用【16-20】。

Kariv等【17】报道植入ERAS后自麻醉开始至出院总费用降低,其中麻醉、护理、实验室检查、呼吸治疗、造口管理及营养管理方面ERAS组费用低于非ERAS组。Nelson等【18】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应用ERAS后平均节约费用1096~2771美元,而非肿瘤患者平均节约3388~7103美元。最小成本分析表明肝脏手术患者实施ERAS后平均节约3080欧元(从42356欧元减少至35726欧元)【19】。Thanh 等【20】加拿大研究亦表明结直肠手术患者平均节约1768美元/人,

投资回报则为每投入1美元,平均能够带来3.8(2.4~5.1)美元的收益。Mayo临床中心分析植入ERAS后结直肠手术患者每例节约1039美元【2l】。通过总结了ERAS在结直肠、减重、妇科、胃、胰腺、食管及血管外科应用后经济学分析,外科直接费用降低,但没有涉及再次入院及并发症的费用,而且医院减少的费用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22】。因此,在进行ERAS性价比分析时需要分析总费用,特别出院后较长时间的费用。

King等【23】比较ERAS对直接及间接二方面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ERAS可以减少直接费用,但间接费用增加,总体费用并没用降低。Thiele等【22】研究也同样证实ERAS可以降低直接费用,尚不能降低总费用。与ERAS概念接近的另外一个概念是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体系(PSH),即一患者为中心,以特定医师为主导,各个专业之间相互合作的围手术期患者管理,2014年由美国麻醉师学会正式提出,与欧洲人提出的ERAS异曲同工,均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减少外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但PSH对美国与非美国国家所带来的影响有明显的区别,无论是术前、术中还是术后美国与非美国之间有较大的差异【24】。由于国内外医疗费用构成差异甚大,特别国内人力费用相对低廉,因患者住院缩短所节约的费用有限,相反,ERAS方案中诸多项目均需要药物的参与如止吐、保温、镇痛、早期肠内营养或进食,可能药物增加的费用远远超过因缩短住院时间节约的费用。欣慰的是,国内已有个别报道关注ERAS的性价比【25】,但无一例外均是关注ERAS对直接费用的影响,尚未见ERAS对直接寄间接费用影响的高质量研究报道。当然,当前ERAS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周转,提供床位利用率,对缓解当期大医院住院难大有裨益。

ERAS产生至今尚不足20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其均关爱有加,临床的实践也确实体现出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等优点,但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以患者为中心评价体系、ERAS方案尚不能适合所有患者。特别是国内外医疗体系的差异,需要针对国内医疗价格体系研究ERAS对整体医疗费用的影响。

总之,ERAS自产生到现在又有2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人们想象,ERAS给临床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减低了并发症与再入院率。但ERAS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建立适合不同手术创伤应激的方案、更多的从患者角度看待ERAS,特别是要根据中国国情评价ERAS的性价比,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及其重要。

参考文献

1.Steenhagen E.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it's time to change practice! Nutr Clin Pract. 2016;31(1):18-29. DOI: 10.1177/0884533615622640

2.Kehlet H, Mogensen T. Hospital stay of 2 days after open sigmoidectomy with a multimodal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Br J Surg. 1999;86(2):227-230. DOI: 10.1046/j.1365-2168.1999.0102

3.x

3.Wisely JC, Barclay KL. Effects of a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me on emergency surgical patients. ANZ J Surg. 2016;86(11):883-888. DOI: 10.1111/ans.13465

4.Scott MJ, Baldini G, Fearon KC, et al.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fo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part 1: pathophys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5;59(10):1212-1231. DOI: 10.1111/aas.12601

5.Nygren J, Thacker J, Carli F, et al;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Society, for Perioperative Car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ESPE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rgical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 (IASMEN). Guidelines for perioperative care in elective rectal/pelvic surgery: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Society recommendations. World J Surg. 2013;37(2):285-305. DOI: 10.1007/s00268-012-1787-6

6.Lyon A, Payne CJ, Mackay GJ.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 in colorectal surgery: does one size fit al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2;18(40):5661-5663. DOI: 10.3748/wjg.v18.i40.5661

7.Thiele RH, Raghunathan K, Brudney CS, et al; Perioperative Quality Initiative (POQI) I Workgroup. American Society for Enhanced Recovery (ASER) and Perioperative Quality Initiative (POQI) join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erioperative fluid management within an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 for colorectal surgery. Perioper Med (Lond). 2016;5:24. DOI: 10.1186/s13741-016-0049-9

8.Shida D, Wakamatsu K, Tanaka Y, et al.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reported quality of recovery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under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using QoR-40. BMC Cancer. 2015;15:799. DOI: 10.1186/s12885-015-1799-3

9.Khan S, Wilson T, Ahmed J, et al.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s. Colorectal Dis. 2010;12(12):1175-1182. DOI: 10.1111/j.1463-1318.2009.01997.x

10.McClave SA, Taylor BE, Martindale RG, et al;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S.P.E.N.).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6;40(2):159-211. DOI:

10.1177/0148607115621863

11.Cai Z, Cai D, Yao D,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assessments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adiation enteritis: a case-control study. Nutr J. 2016;15(1):57. DOI: 10.1186/s12937-016-0177-6

12.Yao D, Zheng L, Wang J, et al. Perioperative alanyl-

glutamine-supplemented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chronic radiation enteritis patients with surgic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Nutr Clin Pract. 2016;31(2):250-256. DOI: 10.1177/0884533615591601

13.Fan S, Ni X, Wang J, et al. Low triiodothyronine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enteritis: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6):e2640. DOI: 10.1097/MD.0000000000002640

14.Gillis C, Nguyen TH, Liberman AS, et al. Nutrition adequacy 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a single academic center experience. Nutr Clin Pract. 2015;30(3):414-419. DOI: 10.1177/0884533614562840

15.Carli F, Zavorsky GS. Optimizing functional exercise capacity in the elderly surgical population.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05;8(1):23-32.

16.Gupta R, Gan TJ. Preoperative nutrition and prehabilitation. Anesthesiol Clin. 2016;34(1):143-153. DOI: 10.1016/j.anclin.2015.10.012

17.Kariv Y, Delaney CP, Senagore AJ,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st analysis of a "fast track" postoperative care pathway for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a case control study. Dis Colon Rectum. 2007;50(2):137-146. DOI: 10.1007/s10350-006-0760-6

18.Nelson G, Kiyang LN, Chuck A, et al. Cost impact analysis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 implementation in Alberta colon cancer patients. Curr Oncol. 2016;23(3):e221-e227. DOI: 10.3747/co.23.2980

19.Joliat GR, Labgaa I, Hübner M, et al.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 in liver surgery. World J Surg. 2016;40(10):2441-2450. DOI:

10.1007/s00268-016-3582-2

20.Thanh NX, Chuck AW, Wasylak T, et al.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multisite implementation program for colorectal surgery in Alberta. Can J Surg. 2016;59(6):6716. DOI: 10.1503/cjs.006716

21.Stowers MD, Lemanu DP, Hill AG. Health economics 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s. Can J Anaesth. 2015;62(2):219-230. DOI: 10.1007/s12630-014-0272-0

22.Thiele RH, Rea KM, Turrentine FE, et al. Standardization of care: impact of an 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 on length of stay, complications, and direct costs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J Am Coll Surg. 2015;220(4):430-443. DOI: 10.1016/j.jamcollsurg.2014.12.042

23.King PM, Blazeby JM, Ewings P,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n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 on clinical outcomes, costs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Colorectal Dis. 2006;8(6):506-513. DOI: 10.1111/j.1463-1318.2006.00963.x

24.Kash BA, Zhang Y, Cline KM, et al. The 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 (PS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US and non-US studies shows predominantly positive quality and cost outcomes. Milbank Q. 2014;92(4):796-821. DOI: 10.1111/1468-0009.12093

25.Ren L, Zhu D, Wei Y, et al.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program attenuates stress and accelerates recovery in patient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orld J Surg. 2012;36(2):407-414. DOI: 10.1007/s00268-011-1348-4 原文参见:中华医学杂志. 2017;97(4):244-247.

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个 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在基于循证医学的相关依据下,对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多项优化措施,从而最大化减少患者受到的应激反应,并加快其康复。ERAS的运用,也恰好顺应了如今医疗模式发展的趋势,通过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其康复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负担。文章结合实际,简要阐述了ERAS在创伤骨科应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关于ERAS理念 ERAS,也被称作是“fast-track surgery”,翻译成中文就是“加速康复外科”。从其本质上分析,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下,提出的所有措施,都需要以循证医学相关依据作为基础,将医疗安全作为其基本的保障和条件。其次,ERAS 运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针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不但需要针对其机体本身生理上的痛苦,还需要考虑到患者心理上的应激状态,如今已有很多资料显示,患者的心理因素对于患者的机体康复有着非常明确的关联。最后,在运用ERAS下的各项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此处提及的“康复”,并不只是狭义上理解的康复锻炼,也并非是某一项或是多项干预措施,而是从患者的治疗开始到其完全治愈阶段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患者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整体康复。 (二)关于创伤骨科 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等其他骨科领域不同,创伤骨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也为运用ERAS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整体上看,创伤骨科中的患者患病部位相对比较繁杂,疾病种类也较多,其往往是突发性的,比如受到较大的意外事故等等,在较短时间内,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应激。在临床上,创伤骨科具有以下几项特点:①患者疼痛状况表现非常明显,因此需要采取及时缓解措施。②由于骨性组织的愈合时间较长,因此患者在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康复,且组织愈合后并不表示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一般都需要再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③伴随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许多老年人出现骨折的概率越来越高,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半患有其他的慢性疾病,给骨折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更需要实施ERAS的干预。④创伤骨科的疾病比较多样化,即使是不同患者的某一个部位出现相同损伤,但其程度、类型存在差异,在治疗时的处理也大不相同。⑤一般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研究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研究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护理理念,旨在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医疗成本。本文将介绍ERAS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ERAS最早由Kehlet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现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的护理理念。大量研究表明,ERAS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 目前,ERAS主要应用于胃肠手术、肝胆手术、胸科手术、骨科手术等。研究显示,采用ERAS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也大为缩短。ERAS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 ERAS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对照实验等。在对照实验中,研究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ERAS护理和传统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ERAS的效果。 研究表明,ERAS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从

而降低医疗成本。ERAS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患者在使用ERAS护理后,恢复速度加快,减少了术后疼痛和不适感,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虽然ERAS已经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需要进一步扩大ERAS的应用范围,以便让更多的患者受益。需要深入研究ERAS的护理理念,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果。另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ERAS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如何培训医护人员掌握ERAS技能,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有效推广ERAS 理念,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外科护理理念,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医疗成本。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广的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ERAS将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采用多学科联合手段,旨在减少手术应激、减轻患者疼痛,并加速患者康复的外科理念。近年来,随着ERAS 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其在术前、术中、术后及心理康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现状及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现状及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李幼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通过优化多模式围手术期路径,采用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以加速恢复术前机体组成与器官功能,达到早期康复之目的。通过整合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促进术后机体器官功能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ERAS理念始自普通外科,但近几年已经陆续推广至其他外科专业,甚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但是仍旧以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最有说服力。ERAS发展至今天,已经不再是讨论ERAS治疗模式是否优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而是如何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并执行ERAS的相关策略【1】。尽管ERAS发展极为迅速,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既有传统习惯的困扰,也有一些ERAS尚难以解决的疑问。在看到ERAS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ERAS的现状:从FTS到ERAS 1999年Kehlet与Mogensen【2】首次提出了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概念,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使乙状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2天出院。随着ERAS理论的成熟,该理念被逐步推广应用于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及神经外科等。为了进一步强调FTS的核心内容不是仅仅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还要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减少出院后的再入院率。欧洲ERAS学会于2010年在伦敦成立,并将FTS改为ERAS,但中文仍保留“加速康复外科”的译文。欧洲ERAS学会的成立促进了ERAS的发展,不仅仅择期手术植入了ERAS的内容,甚至急诊手术也应用了ERAS的原则【3】。目前ERAS已制定了多个手术的指南(结肠、直肠与盆腔、妇科肿瘤、减重、胃、胰十二指肠等手术指南),因此,ERAS已经广泛应用至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国内在ERAS研究方面与国外相差不大,

加速康复外科在手术室护理常识

加速康复外科在手术室护理常识 加速康复外科也被叫做快通道外科以及快速康复外科,是最近几年热门研究 的课题,它可以在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节节省医 疗资源。 1ERAS在护理中应用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1.1传统习惯和理念 传统习惯以及理念是限制ERAS在临床普遍进行的核心障碍。ERAS存在联系 的护理措施在当前患者整体围术期进行照护的同时具备强大的优越性。所以我们 要求实现由内至外的一种突破传统,接受全新的理念同时将其落实到临床,让患 者能够受益。 1.2护士自身认知不足 国内所进行的研究发可以看出,护士针对ERAS存在关联的知识普遍缺乏充 分的了解。邱姝婷等针对手术室中的215名护士展开调查显示,尽管ERAS当前 已经获得已大家的一致认可,可是仍然提出临床现状是理论高出实践。可以看出,ERAS推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强化与ERAS知识有关的培 训及指导。 1.3团队协调不足 国内相关研究者把国外指出的“导航护士(NurseNavigator)”使用在了ERAS的团队里,并且获得了医护患三者的高度认同,并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效, 这种研究方式推动了ERAS团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团队共同协作针对ERAS执行具备的重要性,因此要求组织ERAS团队共同学习并深入讨论,分析团 队协作过程中最适宜的模式,推动ERAS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1.4缺少相关标准和规范

ERAS在我国的发展才有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其中缺少很多中心大样本的支撑,这种情况让制定的ERAS标准以及制定相关规范自然会被制约。当前,国内 缺少与ERAS存在关联的护理共识以及相关指南作为依据,这种情况让当前很多 医院的相关科室在进行ERAS护理的同时出现了护理治疗良莠不一的问题,这种 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ERAS的广泛推广。 1.5其他因素 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的匮乏,让当前与手术室存在联系的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 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另外,管理以及监控上产生的缺陷、患者自身的自主性等多 种因素也会对ERAS在临床实践上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ERAS相关手术室护理的主要措施 2.1术前访视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提出了相关规定:术前访视是当前手术室护士 必须遵守的职责以及所需要承担的一项职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术前 访视可以让手术室护士以及快速的认识到患者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实际的社会 情况,从而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产生的焦虑以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 2.2心理护理 国内研究者针对术前等待室中的743名接受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后最终看出在 接受手术之前焦虑的出现发生率可以达到36.61%。在手术室展开手术的过程中要 求按照手术患者个人心理状态产生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护理,从额忍让患 者能够积极的与其进行配合,让手术的整个过程能够保持顺畅。 2.3术中保暖 手术室属于一个相对特殊的场所,为能够缔造一个更加适宜的工作环境,手 术过程中的温度通常需要被设置在22℃到24℃之间。患者在进入手术室的时候 就需要为患者给予全方位整体的保暖,特别是在患者处在一种麻醉状态的情况下,需要让患者身体的体温保持在36℃到37℃。

预康复策略在加速康复外科体系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预康复策略在加速康复外科体系中的应 用现状分析 摘要:预康复(Prehabilitation)是新兴的术前方案,主要是以运动为核心 采取的康复措施。通过对病人采取预康复措施将病人的机体功能进一步提高,让 病患能够对手术的应激过程存在适应性,将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并将住院 时间有效缩短,最终实现医疗费用节约的目的。预康复的策略制定需要多个学科 进行共同合作,采取多元化的干预方式比如生理及心理的评估、制订术前的护理 计划、减轻术后不良反应、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率等,形成以运动、营养、心理干 预为核心内容的预康复策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下面就以胃肠肿瘤患者术前预 康复内容作为研究重点,分析预康复策略在加速康复外科体系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预康复策略;应用现状 引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经过近30年的应 用与发展,其理念和流程已被广泛接受并付诸临床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卫生经济学和社会效益。不可否认,微创外科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外科领域 的充分应用,极大地丰富并改善了手术流程和围手术期管理,也使外科手术更加 精准且创伤更小,真正使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增加、术后康复快速和生活质量显 著提高[1]。同时疾病谱系和流行病学也有较大的变化,而公众对疾病的认识,仍 停留在20世纪水平,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同时关注患者身体疾病和心理健康, 需要更多的知识普及和人文关怀,达到从治疗疾病向身心健康的转变。再者国家 的经济发展、人民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医保体系的健全和分级诊疗体系的推动,都在改变着人们的就医观念,需要我们在ERAS理论指导下的全程管理(全生命周 期的管理)。总之,这些新变化均需要我们只有更新ERAS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 地推动和普及ERAS进步与发展。

加速康复外科读书笔记

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应用现存问题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一种多模式的围术期护理路径,旨在减轻外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术前机体状态及器官功能,从而实现早期康复。ERAS方案整合了一系列的围术期干预措施,从而减少机体功能的丧失,促进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 加速康复外科(ERAS)最初是由丹麦外科医生Henrik Kehlet在10余年前年提出,并引入结直肠手术。其实践要素主要包括:术前宣教;肠道准备不作为术前常规,而是有选择性运用于需要进行结、直肠手术的病人;缩短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方案;积极采用外科微创技术;避免常规应用鼻胃管;避免术中低体温;限制性液体输注;积极处理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鼓励病人术后尽早下床活动;鼓励病人尽早经肠道进食等。ERAS主要是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多模式策略,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最终达到改善外科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并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自2005年第一部关于ERAS结直肠手术的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许多关于其他主要手术的ERAS指南和专家共识也相继出版,因为ERAS方案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手术。尽管目前已出版的ERAS指南中的护理措施不尽相同,但大部分都包括以下内容:①术前护理(优化器官功能状态,实现病人最佳状态),包括健康教育、口服糖类、营养支持、避免长时间禁食、避免机械性灌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血栓、减少术前用药。②术中护理(最佳的术中管理),包括短效麻醉药、中胸段硬膜外麻醉、减少引流管道的使用、避免过度输液、维持正常体温。③术后护理(最佳的术后康复),包括疼痛管理、尽早拔除引流管道、预防恶心呕吐、避免过度输液、早期恢复经口进食、早期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出院管理。ERAS理念最初起源于心脏外科手术领域,随后扩展至普外科领域,尤其是在结直肠手术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认证。随着该理念的不断发展完善,近年来,该理念逐渐推广应用于其他外科领域,如肝切除、肝胆胰/胃/食管手术、胸外科手术妇科手术、急诊手术、泌尿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外科领域的极大认可。 尽管ERAS国际学会针对不同的专业,已经颁布了12部不同的指南;国内也颁布了多部ERAS专家共识,而对于特定专业,其ERAS方案一般都是成熟的、相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引言 心脏疾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而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疾病的 重要手段之一。心脏外科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技术,同时也与术后康复护理 密切相关。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逐渐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本文将围绕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概述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最早由丹麦的手术学家Henrik Kehlet提出,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预防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期功能康复,以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和提高手术疗效。加速康复外科的实践 倡导多学科协作,依靠临床路径管理、团队合作和精细护理等手段,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提高手术效果。 二、加速康复外科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 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倡导术前的全面评估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制定,降低术前焦虑和应 激反应。在术中,通过精细的麻醉管理和局部麻醉技术的应用,减少术中使用的镇痛药物 和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手术风险。 2. 术后镇痛和呼吸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重视术后镇痛和呼吸康复,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如局部麻醉、镇痛泵等,减少术后疼痛,避免因疼痛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采用积极的呼吸治疗措施,促进患者 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降低呼吸道并发症。 3. 早期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 加速康复外科强调早期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通过结合营养学和康复医学知识,合理 调整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早期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运动康复和身心康复。 4. 康复病房管理和团队协作

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

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将简要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其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技术原理,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从而达到加快患者康复的目的。ERAS最早起源于 20世纪 90年代,由丹麦医生 Kehlet首先提出,并在随后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ERAS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已经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胆囊切除术:通过采用非机械性牵拉、局部药物浸润、术后早期进食等措施,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了 2-3天。 前列腺切除术:采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口服止痛药等措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多模式镇痛、早期活动等措施,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了 50%以上。

尽管 ERAS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再入院、并发症增加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ERAS方案,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ERAS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和促进术后康复。其中,手术应激反应是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而 ERAS通过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如麻醉、镇痛、微创手术等,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同时,ERAS也强调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如严格控制饮食、补充营养等,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ERAS还通过促进术后康复,如早期活动、进食等,以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在临床应用中,ERAS面临的主要瓶颈是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差异,导致 ERAS方案难以适应所有患者。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 ERAS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ERAS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未来,ERAS可能将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形成智能化的 ERAS系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ERAS的临床研究,完善相关理论和规范,培训专业医务人员,以提高 ERAS的整体水平。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有助于提高医

快速康复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近年来医疗领域的一种创新理念,它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一、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减轻疼痛、加速康复。这种理念涵盖了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术后护理、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快速康复外科的优势 1、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快速康复外科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轻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应激反应,有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稳态。 2、加速术后康复:快速康复外科强调早期活动和饮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体力,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3、提高医疗效率: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提升患者满意度:快速康复外科患者的需求和感受,通过优化护

理流程和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快速康复外科的实践方法 1、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流程、预期恢复时间等信息,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配合度。 2、优化麻醉方法: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式,减轻手术疼痛和应激反应。 3、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活动,有助于预防血栓、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4、早期饮食:术后早期给予患者适当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营养平衡,促进身体恢复。 5、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患者痛苦。 6、术后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7、多学科协作:外科、麻醉科、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研究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中又将其称之为术后快速康复,作为护理学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新型护理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快速康复护理措施来缓解患 者出现的生理、心理等应激反应,以此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患者住院接受治 疗时间。现就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措施做以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围术期;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是将循证医学证据作为基础,利用外科、麻醉、护理以及营养 等诸多学科的协作,对围术期护理干预实施优化,以此有效缓解围术期患者出现 的应激反应。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1997年由丹麦的KEHLET教授提出,最初广泛 应用于欧洲以及北美洲,其目的在于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住院费用[1]。随我国 医学技术的发展在2006年将其引入,在结直肠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肝胆外 科等诸多学科均有广泛应用,并不断做以完善及更新。 一、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术前应用 1.加强健康宣讲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其及家属开展相关注意事项宣讲,包括患者自身疾病 状况、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开展目的、具体方法以及意义,为其讲解麻醉方式, 术后康复护理的有关内容,使患者对自身状况以及护理流程有正确且全面认知, 便于护理工作开展中患者的积极配合。 1.缩短禁食及禁饮时间 手术开展前患者自身体质状况以及营养与术后康复具有重要关系,传统开展 手术治疗,要求患者需禁食禁饮,并且消化道相关手术禁食及禁饮时间相对较长,但是若术前进行较长时间禁食禁饮会使患者的血容量有所减少。而加速康复外科 护理允许患者在术前的午夜进食,且有相关研究资料表明[2],术前饮用碳水化合

物溶液可有效缓解术前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等现象。但是针对液体选择、浓度、 剂量等现目前无统一标准,因此需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做以制定。 1.做好术肠道及皮肤准备 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开展肠道准备作为重要环节,尤其对于结直肠癌手术,现 目前进行清洁肠道主要是以口服泻剂或者是清洁灌肠为主,但是过度开展肠道准 备会使患者机体出现较大不适感,提高术前的应激反应,增加营养失衡概率。而 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提倡术前不对肠道实施常规处理,并且利用开塞露进行 排便,以此来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出现,避免患者机体状态出现下降。 传统普外科手术开展备皮时间多为术前1天,而骨科为术前1天且在后续每 天开展1次备皮,传统备皮处理仅是将表面的毛发做以剔除,但有部分学者认为 术前剃毛会对皮肤产生损伤且导致细菌转移,提高感染风险。而基于加速康复外 科护理来对患者实施术前皮肤处理,提倡不对其做以特殊剔除处理,同时缩短备 皮时间,可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 4.调整心理状态 基于现阶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对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 作用,在开展手术前患者大多有程度不同的心理不良状况,其具体表现有焦虑、 抑郁、悲观、恐惧等情绪,不仅会使其心理压力增加,还会对手术以及麻醉等工 作产生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对其心理状态做以评估,针对心理需 求以及病情状况存在差异的患者做以进一步的安慰,缓解患者的情绪不良状况, 消除其内心担忧,确保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有序进行。 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术中应用 1.麻醉药物应用 麻醉应用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常规开展麻醉多以阿片类止 痛药物进行,但是由于阿片类止痛药物具有较多副作用,比如呕吐、恶心、呼吸 抑制等,会对于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产生一定影响。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护 理理念实施针对患者麻醉药物多以非甾体类药物进行,不仅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与进步 腹腔镜技术是一种通过腹壁小孔镜下操作实现的微创手术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创 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在肝脏手术中,腹腔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 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腹腔镜肝切除术已成为肝脏手术 的首选技术之一,特别是对于早期肝癌、肝脏良性肿瘤和部分肝脏转移瘤等疾病。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由丹麦学者探索和提出的一种在围手术期进行全面系统 管理的方法,旨在通过最小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应激反应,促进手术患者的早期康 复和脱离围手术期的恢复。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1. 术前准备:术前教育、改善营养状况、戒烟限酒等。通过术前的宣教和病情告知,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术的操作过程、术后康复计划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助于减少患 者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感,从而改善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改善营养状况和戒烟限 酒也是提高术后恢复能力的重要措施。 2. 术中管理:精细麻醉管理、术中温控等。精细麻醉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术中 疼痛和应激反应,减少手术期间的不适感和并发症风险。术中温控通过保持患者体温在适 宜范围内,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代谢性损伤和术后感染的风险。 3. 术后康复:疼痛管理、早期进食、早期活动等。加速康复外科的术后康复目标是 尽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早期进食和早期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 复速度。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速康复外科指南的制订和优化。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的指南和流程进行了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以应对不同 类型患者和手术的特殊需求。 2. 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和临床应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加速康复 外科管理模式相比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 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成本。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得到了广泛的 推广和应用。 3. 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对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的影响。一些临床研 究显示,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 感和精神压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还能够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外科护理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外科护理进展 引言 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它也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包括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失血、肺部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等。因此,在外科手术后进行优质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外科护理也随着其理念的发展而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主要是指将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于预防并发症和康复,以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状况。具体而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目标如下: 1.减轻手术后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2.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助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3.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负担。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具体实施包含以下方面: 1.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患者营养、心理、体力等准备工作,以及手术方 式选择、麻醉方式选择等。 2.术中管理:主要包括防止术中出血、高热、低温等术中并发症,以及 进行术中并发症的积极处理。 3.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疼痛管理、感染控制、深静脉血栓预防等, 并且应结合康复训练与身体功能恢复的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外科护理进展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和深入,外科护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进展如下: 1.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外科护理需要与麻醉、营养、康复等多学科紧 密配合,共同综合规划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护理,确保整个护理过程完美贯穿,达到协调一致、高效专业的服务效果。 2.进行泌尿系统预防护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食疗、生活照料、内外调理 等手段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降低疼痛的程度;对产生疼痛的患者,及时进行各项疼痛评估与控制。 3.实施规范化术后康复护理。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和有效的康复治疗,协 调一致、全面规范的康复护理方式,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外科现状与发展前景

康复外科现状与发展前景 康复外科是根据疾病及其治疗方式,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康复治疗的外科学科。该学科覆盖了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包括骨关节疾病、脊柱疾病、创伤性损伤等等。由于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因此,本文将探讨康复外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康复外科的现状 1.技术革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康复外科的治疗技术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康复外科有许多创新技术,例如采用微创手术、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激光技术等等,大大提升了康复治疗的效果。 2.治疗方案多样 康复外科疾病治疗方案多种多样,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等。不仅如此,现在逐渐引入了心理学、运动学、营养学等交叉学科进行治疗,使治疗更加全面。 3.专业团队构建 一个知名的康复外科团队通常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这种多专业的合

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二、康复外科的发展前景 1.技术进步 目前康复外科应用了不少先进技术,但还存在缺点,如需要进一步提升微创手术技术的精确度,增加机器人、激光设备完善度,发展诊断技术提高准确率等。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将在未来得到更好的解决。 2.智能化治疗设备 随着科技进步,智能治疗设备逐渐改变康复外科的现状。如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康复治疗、与康复设备配套的健康监测系统等等。智能技术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康复,提高治疗的效果。 3. 医患共同治疗模式 医患关系是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患者与医生的紧密配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要成为一个更好的康复治疗顾问,将专业知识传递给患者,而患者则成为治疗的积极参与者。医患共同治疗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 总之,康复外科作为一个外科学科,其现状和发展前景也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技术、智能化设备和医患共同治疗模式上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健康。

精选快速康复外科发展前景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VTS)也称“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阻断或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因其可明显改善外科患者预后,显著加速术后康复进程,FTS目前在欧美国家备受推崇,极可能与当年的微创外科理念一样。成为外科临床的新法则。现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对FTS的现状与前景评述如下 1发展历史 “快通道”(fasttrack,VT)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已在“快通道麻醉”(兀’A)和“快通道心脏外科”(FTCS)中出现。而FTS的最早表述见于Kehlet等在1999年美国外科年会上的报告。2001年。欧洲5国(苏格兰、荷兰、瑞典、挪威、丹麦)率先成立了ERAS合作组。2005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委员会(ESPEN)提出了统一的ERAS方案。此后,欧美国家开展了大量FTS在外科领域的研究,其中以FTS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最为经典,2006年Wind等[s]提出的快速康复结肠外科方案也成了''-3前FTS的基本要点.并逐步拓展应用到几乎普通外科的所有手术及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外科专业领域。FTS在国内的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接受和重视程度与丌S的地位远不相称。国内最早报道见于2006年[4l。我院成立的胃肠外科快速康复治疗中心及FTS多学科协作组(MDT)可能为国内首家 2现状分析 2.1FTS应用的适应证和程度有待拓展大量的临床应用已证明:FTS能显著改善外科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在国外,结直肠外科的FTS治疗已成共识,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已可缩短至1.5d【5l,这在以前特别是在国内医师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迄今有关FTS的文献几乎都集中在结直肠手术.其他疾病的FTS报道极少,我国多见的胃癌手术中I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少有研究。这可能与FTS的研究开始是围绕结肠手术展开、国外结直肠疾病发生率高以及FTS 的要点在结直肠手术中最适用也最能体现其优势等因素有关。实际上,FTS在欧美国家也仍未被普遍接受,即便是在结直肠外科。目前研究的质量并不高,无论在科研设计、病例入组标准、Frs实施方案及观察指标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和不规范性。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验证,而且也只局限在无严重营养不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 肝胆胰外科疾病是一类常见的腹部疾病,包括肝癌、胆囊炎、胰腺炎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成为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术后康复周期长、并发症多等问题仍困扰着患者和医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旨在基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现状,提供加速康复专家共识,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参考。 常规检查: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等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手术风险。 健康饮食:术前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以减轻肝脏、胆囊、胰腺的负担。 适当运动:术前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术中保温: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体温稳定,以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出血:术中严格控制出血,减少输血量,有利于术后康复。

引流:术后合理放置引流管,防止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 常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适当运动: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饮食调节:术后应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恢复到正常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减轻消化负担。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是一个多环节、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多学科协作。通过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康复周期,提高生活质量。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胰外科术后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望未来,加速康复外科将为肝胆胰外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我们将不断优化加速康复路径,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舒适的治疗体验。希望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和支持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为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2023年外科工作总结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总结(优秀五篇)

外科工作总结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总结篇一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一科一专”培训计划进行规范化培训,强化 各级护士的培训,月考评、季度考评均达到质量要求。 2、每周早交班进行提问,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和专 科知识,以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 3、进一步完善并反复强化学习护理文书和压疮评估,并运用于实际 工作中,对每一个存在压疮风险的病人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使全科 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4、每周组织全科护士开会学习医院的护理核心制度,参加医院组织 的多项文化艺术活动,同时加强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5、有积极参加院里组织活动的,在排班上也给予了方便考虑,为科 里赢得了多项荣誉。 6、强化了急救技术的训练,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并重点对吸痰、吸氧等常用的技术操作进行了培训,专科急救技术有了明 显的提高。 7、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为护理人才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送本科 护士到天坛这样专科性强的医院进行学习,把别的医院新的护理技术、新 的管理理念带回来,有力的促进了科室各项工作的开展。 8、各级护理人员参加科内、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院感知识考试、 技术操作考核,参加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1、对一般轻症、择期手术的病人责任护士能热情接待病人,并把病 人送至床边,主动向病人或者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及 主治医师等,并了解病人入院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 2、对急症、危重病人能迅速组织抢救,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安慰病 人及家属,减轻其恐惧心理。 3、在生活上为病人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并广泛听取病人及陪护对 护理服务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进行整改。 1、列举神经外科护理风险有特点的几个病例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组 织全科护士进行了分析讨论学习。 2、每周护士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 整改措施,消除差错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发挥科内小组长监督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护理文书即法律文书,是判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书写过程中要认 真斟酌,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 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 强监督检查力度,每班检查上一班记录有无纰漏,护理文书组组长定期带 头查病例,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护理文书、临时医嘱的书写及签字情况,及时审查出院病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 将病房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对意识障碍 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等级护理标准护理病人,落实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重危病人的个案护理,满足病人及家 属的合理需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