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复习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复习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周淑华
回顾近些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的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此抓好区域地理的复习
教学方法也越来越重要,要做到掌握方法、快速识图、突出重点、分析到位、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
有效性,以正确的方法引领学生高考复习。

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认为区域地理的教学和
复习可采用以下方法:
1.正确认识区域地图,准确获取地理信息,规范答题语言技巧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

区域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1.1 掌握读图、识图的要领
首先指导学生熟悉地图的判读方法及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了解不同地图的
不同用途,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
交通图、河流水系分布图、某种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自然和人文
方面信息。

1.2 掌握地图语言
区域定位是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根本,准确确定区域的位置,需要熟练运用以下相关词语:
绝对位置:低、中、高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西经度、纬度范围。

相对位置:热、温、寒带;大陆东西南北中部;大洋东西南北岸。

区域方向:使用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来说明区域与定位标志物的空间关系。

如:中国位于北
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中纬度的北温带;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1.3 掌握区域定位——在哪里
区域定位的方法有以下七种:
(1)充分利用同套试卷中不同比例尺的定位。

同套试卷中,相对较大的比例尺表达的区域往往被包含在小比例尺地图表达的区域中。

如: 2010年全国文综Ⅱ,36题的图A就包含在39题的图B中。

A.44°N,81°E--44°N,82°E 的经纬线地图。

伊犁河
B.中亚的河流湖泊图。

(2)绝对定位: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定位。

构建经纬网“心理地图”、“区域定位”、“线定位”、“点定位”及“点、线、面结合定位”。

点定位:就是记住一些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湖泊部分港口的坐标。

线定位:就是记住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如经线: 0°、30°E、60°E、90°E、120°E、180°、120°W、90°W、60°W。

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W、40°W、50°N、30°S。

这些线基本上可以构成覆盖地球表面的经纬网,基本上满足对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

而且这些经纬
线附近的地理事物往往是考察的重点区域。

面定位:就是记住大洲大洋,各大洲的主要方位、主要气候区、大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
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的坐标。

如亚洲:26°E--169°E,10°S--80°N,23.5°N、66.5N通过,跨北半球、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

欧洲:20°W--66°E,31°N--71°N,处于中高纬度。

非洲:17°W--51°E,37°N--35°S,南北纬23.5°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


美洲:170°--20°W,7°N--72°N,23.5°N、36.5°N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南美洲:82°--35°W,54°S--12°N,0°、23.5°S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110°E--130°W,47°S--30°
N,赤道、180°线通过,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两个日期。

南极洲:62°S以南,跨经度最广的洲,以寒带为主。

(3)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如果以地理事物为参照系,结合方向、距离等方面的联系,进行区
域定位。

(4)通过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形状定位。

(5)根据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或者地理直观特征定位:
①题目的文字提示,区域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有帮
助,甚至起决定作用。

②要求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特别是区域的典型特征。

如:中亚--干旱,非洲--贫困。

③借助有代表意义的景观来记忆重要的地理事物,包括文字、图中的信息。

如:企鹅、金字塔、
泰姬陵、桑巴舞﹙巴西﹚、长城、袋鼠、尼亚加拉大瀑布等。

(6)结合图例、注记、比例尺及图中的信息定位。

如: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线、
城市、洲界、国家、省区界限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有利于定位。

(7)依据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定位。

地理事物的分布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判断南北半球的方法主要有:
a.地球自转方向法和南北半球分步法;
b.大湖大海轮廓法;
c.物体运动偏向北右、南右法;
d.气旋及反气旋气流方向法;
e.南北半球气流方向法;
f.气温纬度方向法,如:北半球,北冷南热;
g.气压场分布季节变化法,如:七月,北半球大陆低压、海洋高压;
h.极低附近事物景观法;
i.臭氧空洞位置(目前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
j.洋流运动方向法,如:中低纬渔区:北顺南逆。

空间定位的方法有很多,在做题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认真审题,从材料、题干题支中获
取信息。

然后仔细读图:①找经纬线--确定大致区域范围和相关环境;②读图例--获取区域定位的相关信息;③读等值线—获取地形、气候,还有其他信息;④图中其他重要的地理事物--辅助空间定位。

最后对前面定位进行验证。

1.4 识别地理要素关键信息——有什么
通过图、表、文字信息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自然地理特征
及人文地理特征。

1.4.1 掌握自然地理要素构成
(1)地理位置: 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强化空间体系的建立。

(2)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3)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
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4)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a.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
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b.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
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c.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
水能资源;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5)植被和土壤:从植被、土壤的类型和分布分析。

(6)资源、能源方面:主要从资源种类、数量等方面分析。

从以上方面获得信息,分析自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用规范语言概括出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也
为分析人文社会环境中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1.4.2 掌握人文地理要素构成
人文地理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分析
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

(1)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2)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3)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
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4)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5)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等方面分析。

(6)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
进行分析。

a.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b.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
生态平衡破坏)。

1.5 弄清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为什么
(1)通常主要分析影响图示区域的地理因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某个因素在区域发展中
的作用,区域的开发优势,发展某种生产的有利、不利因素,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异等问题。

比如: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水是成为绿色走廊主导自然因素。

(2)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特性:整体性、差异性等。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差异性是
通过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整体性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
整体上认识。

区域的主要特征是最具本质的和最具特色的特征,例如: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时紧紧围
绕“干旱”这一自然特征为主线,找出导致干旱的主导因素——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由于干旱的
自然特征,使西北地区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灌溉农业区,同时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
成。

1.6 探究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怎么办
要知道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位条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解决
措施。

例如:分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出现的原因,预防及解决措施,今后发展的方向。

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少雨──基本条件;地面疏松,多为沙质沉
积物──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条件;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失衡──主要自然因素。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
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事实上,人类活动起决定作用。

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
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
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
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
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沙坡头是
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2.采用比较法复习区域地理,事半功倍
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不同,通过对比的方法,可使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区域间的自然特征、人文
特征异同。

(1)位置特征相似的地区:例如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对比河流、湖泊、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工业、交通等。

(2)位置特征差异明显的地区:北回回归线穿过的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可以从地形、气候、洋流、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比较。

(3)地形、气候特征相似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北美、南美等地,对比地形特征异同以及对气
候的影响。

(4)地形、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地区:如秦岭南北两侧可以从热量带、气候、植被、土壤、水文
特征、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区位选择等方面进行比较。

(5)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一般从优势区位和不足两个方面。

如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与东北
商品粮基地发展条件的比较;如世界典型(英国、美国、德国)的传统工业区位因素与我国辽中南
重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对比: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与我国大江大河的开发整治加以比较,从而
得出两地区经济发展的异同点。

3.利用地图开拓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以地理图象为主线,利用课本插图、释疑、解疑,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口、耳、手相结
合的作用,培养读图能力,把问题引向深入,指导学生去分析归纳地理现象,分析图示区域的综合
地理特征,开拓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是人文要素的基础,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口数量和分布、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
交通分布等,可以用自然地理要素推出人文地理要素。

用图能力是灵活应用图像中信息、解决实际
问题。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关键特征是干旱,干旱的关键原因是深居内陆,离海远,
降水少,而且降水自东向西递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他特征都与干旱相关,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由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干旱缺水——多内流河、内流湖;干旱——工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工业、种植业相对落后,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口分
布、农业生产、村庄、城市多呈点状(绿洲)和带状(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
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瓜果产量高、甜,棉花质量好(长绒棉)成为我国瓜
果和棉花生产基地。

4.做练习,加以巩固——规范答题语言。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

”地图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工具,填图是学
生掌握区位分析的重要方法,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地图的语言,对于区域地理复习
至关重要。

看懂地图,识别图中地理事物及其特征,并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间存在
的联系,做出正确的结论,还要有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才算真正掌握了地理。

这方面都必须通过
练习才能加以巩固。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以上方法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对广大师生提
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