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选择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开发研究 2005. 4
产力布局模式基础上 ,积极发展经济 ,促进现有模式的升级以 素它是不能忽视的 。
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 。
2. 2. 3. 区域产业发育程度
2. 1. 2 生态效益原则
区域产业发育程度可以以三次产业结构为主要标志 。选
生态效益原则要求在进行生产力布局模式选择时遵循可 择三次产业产值比例 、从业人员比例来衡量区域产业发展程
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考虑资源约束和自然的“承受度”。在 度 。产业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产业结构单一 ,农业占三次产
一些因采用较高级别的生产力布局开发模式而对生态环境带 业的比重极高 ,而工业很不发达 ,多处于萌芽阶段 。随着经济
来严重破坏的地区 ,最好退为采用初级布局模式 。特别是在 发展 ,产业发育到一定水平时 ,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等划分为若干级增长极 ,如一级增长极 、二级增长极 ,甚至更
区域传递是区域内部性与外部性相互转化的基本形式 。
多 。但同一区域内的一级增长极一般只有一个 。这些增长极 由于区域传递波及效应的存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间生产
的级别一般与城市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布局等有较 力诸要素相互影响 、波及 ,当这种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就
大关联性 。
会引起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发生变化 。区域传递主要可以分
1. 2 点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延伸
为四种类型 :一是资源互补式区域传递 ,二是产品互补式区域
1. 2. 1 点轴模式的形成过程
传递 ,三是产业互补式传递 ,四是城镇功能互补式传递 。四种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 ,产业 ,特别是工业一般都 类型的区域传递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资源互补是区域传递
定的经济技术规律经纬交织而发展成的点 、线 、面统一体[3] 。 数量要求各异 。因而 ,在资源欠富集地区 ,可选择增长极布局
主要包括商品 、资金 、技术 、信息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 模式 ,同时有意识的限制城镇建设 、人口积聚以避免生产力布
及交通网 、通讯网等 。
局模式随经济发展升级与资源瓶颈之间的矛盾 ;同时 ,也可创
展潜力巨大 ,并有望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的点状区域 ,如城市 、 升级与转化的动力 。区域的内部性是由内部的生产力诸要素
资源富集区 、工业区 、经济特区等 。
决定的区域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和区域发展水平等
1. 1. 1 增长极模式内涵
交汇而成的基本特征 。区域外部性是相对于区域内部性而言
在对某一区域进行开发时 ,有计划的在物质技术基础和 的 ,存在于区域之外 ,但又可以看作是更大区域的内部性 。区
城市 、城镇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特区等 。轴线主要指流域 、 件不同 ,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模式就不可能完全一致 。因此 ,不
海岸等自然轴线 ,也可以是铁路 、高速公路 、公路轴 、边界轴等 同类型区域在进行开发布局时 ,需要有科学的区域生产力布
人文轴线 。经济轴线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它在区域经济中的影 局理论做指导 。本文从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选择应遵循的原
77
开发研究 2005. 4
种模式 ,即增长极模式 、点轴模式和网络模式 。
式 。新旧点轴不断扩散和经纬交织 ,形成经济网络体系 ,也形
1. 1 增长极模式是区域生产力扩散的基本模式
成了生产力网络布局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技术比
增长极的概念首先由法国经济家普劳克斯 ( F Perroux) 于 较发达的地区 。然而往往在发达 、繁荣的掩盖下 ,许多矛盾伴
1950 年提出[2] 。增长极包含两层含义 : 产业增长极和空间增 随着岁月的积累 ,成为潜在的衰退因素 。
长极 。就空间意义上而言增长极通常就是发展条件较好 、产
1. 4 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升级与转化的内在机制
业综合优势比较突出 、区位条件明显 、投资环境较为优越 、发
区域内部性和外部性的相互转化是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
1998 ,2 :27 - 29. [2《] 闽西南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规划》工作组. 闽西南区域经济
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M] .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6. [3 ]陈仲伯 ,杜平. 湘鄂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M]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 ]江曼琦. 国际经济运行机制研究 [ M] .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
响范围和影响力决定的 。影响范围广 、影响力强则为主要经 则和依据两方面来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
济轴线或称为一级经济轴线 ,次之则为二级经济轴线 。
2. 1 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 3 网络布局模式是生产力布局的高级模式
2. 1. 1 空间均衡原则
1. 3. 1 网络的含义及类型
学学报 (自然版) ,2001 ,1 :66 - 72.
[ 8 ] Edgar M. hoover.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 by Alfred A.
Knopf Inc. New York. 1975. [9 ]王铮. 区域管理与发展[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0 ]刘君德. 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领域 ———跨界组织与管理问
题[J ]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 :44 - 46. [11 ]刘君德. 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经济的制度性矛盾与整合研究
[J ]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 :15 - 19. [12 ]姜德波. 论中国统一市场建设中的地区本位[J ] . 中国经济问
题 ,2004 ,5 :52 - 58. [13 ]郑毓盛 ,李崇高. 中国地方分割的效率损失 [J ] . 中国社会科
Vol . 115 , No ,4 , PP. 1091 - 1136. [15 ]方林 ,王芝光. 论井冈山区域经济合作 [J ] . 地方政府管理 ,
2000 ,4 :16 - 22. [16 ]魏劲松. 鄂渝两地联手打造“新三峡”[ N ] . 经济日报 ,2004 -
12 - 08 (13) . ▲
1. 3. 2 网络模式的形成过程
新产业形式 ,延伸产业链 ,促进产业转移 ,通过融入更大区域 、
随着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 在更大区域内整合自身实力而发展 。在资源优势突出却又没
技术扩散 ,便会有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 ,进而产生新的点轴模 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地区 ,如广大的西部地区 ,则应在现有的生
段的不同区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同 ,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模 式就不可能完全一致 。因此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合理选 择并适时推进生产力布局模式的调整和升级 ,优化区域生产 力布局 ,是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
1. 区域生产力布局的主要模式 不同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不相同 ,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 阶段 ,生产力布局模式也不一样 。区域生产力布局主要有三
伸 ,主要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地区 ,随着经济发展 ,将被网络 升级中得到调整和升级 。
布局模式所取代 。
2. 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选择分析
1. 2. 2 经济轴线具有层次性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具有不同的发展阶
点轴布局模式中的点可以是具有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的 段 。由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的基础和条
化 ,将逐渐被点轴模式和网络布局模式所取代 。
式的升级 。同样区域内部性外部化是区域的内部性相对于外
1. 1. 2 增长极的层次性
部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 ,从而使区域外部性发生变化的过
区域生产力布局增长极模式中的增长极都具有层次性 。 程 ,进而使本区域外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发生变化 ,同时也推动
同一区域内部的增长极可以根据其集聚 、辐射功能 ,经济实力 着生产力布局模式的变化 。
经济实力较强 ,生产要素较为集中的中心城市等经济活动相 域外部性内部化是区域的外部性对内部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
对集中的地区 ,形成启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并通过增长极自 位 ,从而使区域内部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表现为 ,在开放区域
身的迅速成长及产生的乘数效应 ,辐射周边地区 ,最终带动整 之间 ,某些优于区域内部性的外部性要素由区域外向区域内
版社 ,2000. [5 ]谢冰. 中国过渡区域经济运行协调和发展机制分析[J ] . 山西
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版) ,2001 ,1 :66 - 72. [6 ]张可云. 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 [ M] . 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
版社 ,2001. [7 ]季任钧. 区域经济联合协作的动力机制研究[J ] . 山西师范大
地区的商会 、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 ,为跨地区经贸活动的开 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
4. 6 共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对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资源开发性的保护合作 ,往 往不是在企业之间进行 ,而是政府有关部门及下属单位之间 的合作 。事实上 ,一些生态环境工程由于它的复杂性和动态 性 ,绝非一个狭小地理区域可以搞好的 。因此 ,省区交界地域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 3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规划办立项课题 (03YB89) 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 :冷志明 (1968 - ) ,男 ,吉首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 向 :经济管理 、市场营销 。 参考文献 : [1 ]梁双陆. 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思考 [J ] . 改革与战略 ,
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这种生产力布局与扩散模式叫 渗透和推进 ,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相对落后区域生产力布局 ,促
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 使区域要素配置 、产业结构 、所有制结构 、城镇结构等方面引
区 ,是生产力布局的最初存在形式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高级 起一系列波及效应并发生积极变化 ,进而推动生产力布局模
空间均衡 原 则 首 先 要 求 经 济 与 人 口 在 一 定 空 间 趋 于 均
区域生产力网络布局模式中的网络是指一定区域内增长 衡 。我国地域广阔 ,区域差异显著 ,资源分布不均 ,而采用不
极与增长极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经济轴线与轴线之间按照一 同生产力布局模式的地区对生产要素种类和数量 、产业 、人口
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点逐 的初级形式 ,点轴模式通常由此产生 。资源互补积累到一定
渐增多 ,点与点之间 ,适应经济要素联系需要 ,交通等基础设 程度就会引发产品互补 ,进而引发区域传递的高级形式 ———
施的建成 ,形成经济轴线布局 。点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延 产业互补和城镇互补 。生产力布局模式也在区域传递形式的
学 ,2003 ,1 :25 - 27. [14 ] Young. A. 2000 : The Razor’s Edge :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开发研究 2005. 4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选择分析 3
●陈德敏 孟帮燕 林 勇
(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生产力布局的三种模式及其升级转化的动力机制 。接下来分析了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选 择应遵循的原则及依据 ,即区域经济成熟度 、生产要素通达状况和区域产业发育程度 。最后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区域生产力 布局模式选择分析 。
关键词 :生产力布局 模式选择 分析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4161 (2005) 04 - 0077 - 04
生产力布局 ,又称生产力配置和生产力区位论 ,指生产力 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 。生产力布局着眼于全局 ,是扩 大再生产的起点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先决性[1] 。市场经 济条件下 ,区域生产力布局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 , 发挥区域优势 ,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组合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 大化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 ,它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由于处于不同发展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