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保持高幅增长,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20xx年教育财政拨款达1.2亿元,超过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0%,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教育成本大,财政投入的资金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应当针对我区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积极探索如何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以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教育效益,真正实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区教育投入情况要协调好教育发展公平与取得教育效益的关系,首先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为此,区财政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在全区各项事业都需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放在首位,促使义务教育的投入经费逐年增加。1、多措并举,确保教师待遇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财政统发教师工资,教师工资按国家标准由财政直达个人帐户,确保了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二是20xx年在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时,区财政对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按照不低于公务员补助标准予以补助,与规范前相比,教师年人均增加收入3500元。三是从20xx年9月开始,**区开始实施农村边远

地区教师津贴补贴政策,两年来,全区已有较边远学校12所、边远学校32所、最边远学校4所共计859名教师享受了边远教师津贴补贴。据统计,20xx年全区教师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8323万元,其中:教师工资支出7050万元,津贴补贴支出1223万元,边远教师津贴50万元。与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0%,巨额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了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2、足额配套,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时拨付。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区按国家规定标准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免学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资金全额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稳定有效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0xx年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共计1705万元,其中区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181万元,分别为:免学杂费及公用经费137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7万元,免教科书37万元。区财政按时足额将各项资金拨付到位,确保各中小学运转顺利。3、增加投入,确保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一是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xx年全区续建、新开工危改项目15个,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1万多平方米,新建、续建校舍面积14081平方米,有力地确保了校舍安全。二是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20xx年改造农村中小学校11所,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食堂、宿舍等建设项目20多个,学校面貌一新;三是实施了“改水改厕”工程。投入资金129万元,实施中心城区学校旱厕改造项目8个,农村学校改水改厕项目21个,更新课桌凳13078套,大大改善了校园环境。据统计,20xx年区财政年初计划安排三税教育附加、城建税用于教育资金520万元,年终追加指标30万元,共安排550万元,另外从基建教育附加安排176万元专项

用于城南小学建设,并根据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改革要求,预算安排10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改造配套。通过以上措施,20xx年财政对教育校建经费投入达1213万元,较上年增长51%,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校建工作的发展。二、存在的问题在看到财政对教育的大量资金投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教育布局不尽合理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资金投入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配置不合理,加大了人员经费投入。根据区教育局统计的实际在岗教师人数,每年教育系统缺编教师在50-80人左右。从20xx年开始,区教育局每年招聘教师以缓解教师紧缺状况,截止20xx年,已招聘教师400多人。据了解,剔除教育系统每年正常退休、调出人员等减员因素,造成教师紧缺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结构不合理,城区重点中小学缺编,农村小学普遍超编。如果教师资源能合理配置,按国家每人每年财政拨款工资和津贴补贴16000元计算,仅招聘人员经费就可节约财政投入80多万元。如果把这笔钱投入到教育,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2、校建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我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长,但基本上用于保工资,财政在确保了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后,用于基本建设的经费相对不足。由于我区属中心城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投向侧重县城,下拨给我区的农村危改工程资金总量很小,据统计20xx-20xx年三年间,中央、省、市财政每年下拨我区的农村危改资金只有20多万元,远远不足以满足全区农村校建资金需求。而我区的城市三税教育附加及城建税用于教育支出大部分投入到城区中小学,以20xx年为例,教育附加及城建税用于教育投入城区中小学390万

元,投入农村中小学160万元,农村校建经费基本依靠上级税改转移支付资金,这部分经费每年只有129.8万元,校建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步伐。3、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优秀教师几乎被城区少数重点中小学校所垄断,择校现象普遍发生,造成城区重点中小学人满为患,大班额问题突出,例如同属城区的石阳小学、新村小学,这两个小学校园面积相当,但石阳小学招收学生人数达2300人,而新村小学人数则为1200人左右。由于目前财政对学校的拨款是根据学生人数按标准拨付,招生多的学校相应得到的财政拨款多,而且还能收取择校费,而薄弱学校由于生源少,财政拨款相应就少。长此以往,薄弱中小学与重点中小学校两级分化问题将更为突显,教育均衡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距,目前,设施落后、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我区偏远的农村学校仍然存在,城乡教育差距明显。

三、意见及建议1、统筹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教师。一是对城区中小学,重点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对农村中小学,重点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从而控制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现象,尽量减少教育系统闲置人员耗费的财政支出,从而降低人员经费占教育经费中的比重,使教育经费从“养人”向“养事”回归。二是为促进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要切实落实农村边远教师特殊津贴政策,改变目前农村边远教师特殊津贴享受人数偏多、享受标准偏低的撒胡椒面分配方式,减少享受人数,挤出资金提高享受标准,让在农村边远地区任教的老师得到实惠,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育

质量不断提高。2、筹集财政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在区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配合教育部门整合教育布局调整、危房改造项目,抓住目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积极向上争资,并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缓解我区校建经费不足。二是教育附加、城建税用于教育资金投向做到有的放矢,侧重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倾斜,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三是集中资金办大事。财政部门在分配危改资金、布局调整、基础设施改造等资金时,要集中投入,力争投入一所、完成一所,避免半吊子工程和新增学校债务情况。四是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从资金投向上引导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建设方向,让农村学校上规模,降低教育投入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五是加强监督,避免财政投入校建资金被挤占、挪用到人员经费开支,确保资金专款专用。3、完善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一是严格执行取消义务教育择校费有关规定,由财政安排专项,大力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引导学生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二是认真落实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生均经费标准,财政部门按照教育局下达的中小学招生计划数拨付学生公用经费,而不能按实际招生数拨款;分配公用经费时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区财政拨付公用经费时,首先按学生人数及生均标准对各中小学进行补助,在年底时由财政对公用经费进行二次分配,对生源较少的薄弱学校追加投入,从而避免薄弱学校因学生人数少而经费不足,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2010年伊始,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为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我们将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我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注重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现将我镇的一些设想和做法与同志们进行探讨. 一、定教育资源整合思路。 以推进南北片龙头学校建设为重点,以硬件整合为基础,以软件提升为关键,推进我镇教育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发展,全面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积极推进布局调整,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我镇现有1所中学,5所完全小学,1所不完全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600人,教职工总数150人。在园幼儿240人。 2000年以来,农村小学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学龄人口高峰逐步向高中阶段移动。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群众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学校出现了规模小,学生人数少,课程开设难的现象;加快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镇按照县委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会同镇、村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从办学条件的优劣、师资力量的强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等方面入手,摆事实,讲道理,争取广大群众对中小学布局

结构调整工作的支持。先后撤并了河西小学、东西孙小学、王路小学、罗河小学、北郑小学。学校布局结构渐趋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但是现在的留村小学、南文营小学在办学规模、教学设施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如何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是我们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抓项目促发展,紧紧围绕布局结构调整和危房改造,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去年大河小学、胡村小学顺利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协调村支两委,克难攻坚多方筹资,张市小学改建工程顺利完工,累计投资90万余元,新建校舍48间,现已投入使用。西里小学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9亩的一所较为标准的校舍。于2009年10月20日竣工并交付使用。文营小学投资2万元用于危房、围墙改造。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今年我镇将…… 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其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10月份胡村小学开通了网站,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该网站是我镇继张市中学、大河小学之后开通的网站。网站的开通为教师与外界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参考素材,多媒体教室的建成更是为师生学习提供了极其有效的手段和丰富的资源。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推广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

教育资源均衡重在合理布局

教育资源均衡重在合理布局 袁锋在2014年4月23日《海南日报》撰文指出:如今在海口以及部分市县的城区,超员的“超级校”“超级班”现象并不鲜见;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农村小学纷纷并入镇区的中心小学,原来位于村里的校舍废弃或空置。 “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近年来家长们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多多少少对城市学校、优质学校的超员运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不过,越来越大的班级,带来的却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每个家庭为追求自家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而导致了整体教育质量的削弱,恐怕是怀着良好愿望的家长们始料未及的。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生源快速减少,被纷纷撤并。但过度撤并学校,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负面效应。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提出“小学进镇,初中进城”,违背了教育规律,学校离家远已成为了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超极校”和农村“空心校”这一增一减,折射了城乡教育资源的深度失衡。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我们不需要刻意将进入城里念书的孩子吸引回乡村学校,而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不论在哪里念书的孩子都接受到质量过硬的教育。

无数事实证明,教育要均衡发展,就要摒弃简单算经济账的思维定势,用一点政府管理中的“亏损”换取百姓受教育权利的均等化。表面看来,一些农村撤点并校,使财力、物力、人力得以集中使用,管理成本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降低了,课程也开得全了。但是,不是说教育资源集中了,教学质量就能提升。撤点并校之后,政府管理成本降低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的交通、住宿、用餐等费用却提高了。何况,根据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落实和“五个重庆”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经济差距日趋加剧,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是当下各区县政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农村学校“普九”欠债清理;重视师资培训力度;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平等、优质教育;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科学、统筹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研究 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助推器;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的粘合剂;是促进人类文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五个重庆”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人才资源的加速中心聚集化,使得城乡经济差距日趋加大。真正实现全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呢?着眼于长远利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起始之步。实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是城乡帮扶发展,重点是加快农村

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肩发展,促进人才的整体稳步推进。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物质、文化、精神的谐调发展。 一、整体认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中心经济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结合体,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构建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一枝独秀不是春,农民素质不提高,和谐社会难以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联系的核心,是教育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之处。 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高效、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及国民经济结构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办学条件。 二、客观认识地区教育发展。 (一)义务教育概况。 近年来,受人们意识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激增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布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优化动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内涵的阐释,探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三大动因,以期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理论说明。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动因 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多,高等教育需求不断膨胀,高校的数量、规模和结构也不断上升、扩张和复杂化,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日趋锐化。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无不围绕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展开。那么,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掘其优化配置的动因。 1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1.1高等教育资源 《现代汉语词典》对“资源”一词的解释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那高等教育资源可否理解为高等教育资料的天然来源呢?显然不全如此,狭义地说,“高等教育资源通常被界定为投入高等教育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其中人力包括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物力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耗材;财力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源。”但从广义上讲,高等教育资源还应包括除有形资源外的无形资源。所以,高等教育资源就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总和。 有形资源。顾名思义,有形资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如前所述,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三大主要资源。简而言之,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其中教师资源又包括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四个组成部分。财力资源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源的总额及其结构。学校的财力资源一般都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入,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比例较少,但在逐渐扩大。物力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产、设备、图书等,是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无形资源。“无形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市场资源、学科与专业资源、声望资源、政策资源和经验资源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无形资源创造的价值和形成的影响是不可度量的,甚至要高于有形资源。相信一所信息渠道畅通、资讯更新迅速,学科结构科学、专业设置合理,办学声誉良好、

提升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策略

提升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策略 作者:刘松滨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有效的资源整合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多样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大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资源整合;新课程;课程目标;匹配 中圖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250 - 01 1.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现状解析

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被动的传授者,学生更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的,教师要善于接纳来自学生的不同见解,倾听他们的不同声音。这样,学生才能在课程实施中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完善个人的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的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度蕴含着整齐划一的教学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对具体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即“匹配”或“适应”。 因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匹配”是指资源(包括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教师(包括教法、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学生(学习基础、方法、风格等)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匹配,从而形成一个“平衡”教学系统(图2)。也就是说,选定的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境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某些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其关键是要合理整合教学的具体资源。 2.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因素 新课程教学倡导整合利用各方面教学资源。使用课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兴趣,开拓视野,促进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内生成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形成问题意识。由此观之,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教学理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现实中,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中的不当行为还很普遍。 2.1教学视野狭窄,拘泥于教材,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课外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靠教材,教学效果死板,学生学习比较乏味,特别对于我们中专学生,他们很容易对该学科学习失去兴趣,不参与到课堂中,放弃对该学科的学习。 2.2 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使用不当,成为一种有害教学行为 “没有内容摆花样,胡乱联系瞎添忙”式的教学资源利用还很普遍,其实是教师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强,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好的理解,反而会让学生忽略知识点本身,而把注意放在教师所举内容上,就会有哗众取宠、画蛇添足的效果。 2.3 固守教案预设,看不到学生思维火花,放弃生成教学资源 教师的上课就是预先教案的演示,看不到学生在课堂迸发的思维火花,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学生思想偶有“斜枝旁逸”,老师必将“斫直锄正”,最终将学生束缚在呆板的框框里。这样的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 2.4 习惯于经验,对知识把握不深刻,不能巧妙利用已经生成的教学资源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 优化办学资源 提高办学效益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优化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双柏县爱尼山中心学校——普学荣 撤并收缩校点,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行集中办学,能优化教育资源,减少或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农村教育,为农村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推进山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爱尼山乡从1996年以来,逐步收缩撤并校点,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行集中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爱尼山乡基本情况 爱尼山乡位于哀牢山东部,东、北与妥甸镇相邻,南与新平县接壤,西与独田乡隔江相望,乡机关驻地(海资底)距县城42公里,有国土面积67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556米。全乡辖7个村委会,381个自然村,3730户人家,总人口13014人。这里地广人稀,气候多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是一个集民族、边远为一体的典型的山区乡镇。辖区内现有普通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5所,有初中在校生335人,小学在校生766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小学有教职工62人。 二、收缩撤并校点,调整校点布局见成效 1996年以前,爱尼山乡共有小学校33所,其中,完全小学7所,小学校点26个,小学小点数占小学校数的78.78%。1996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爱尼山乡逐步收缩撤并

小学校点,合理布局校点,优化教育资源,截止2008年,全乡收缩撤并了24个校点,仅保留了7所完小和把租戈孟田、大箐董家村2个校点。经过学校、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剩下的把租戈孟田、大箐董家村2个校点分别于2008年、2009年撤并。2010年9月,在乡党委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关心、协调下,撤并了麻海完小和力丫完小。至此,全乡仅有1所初级中学和5所完全小学。 三、撤并校点的利与弊 1、撤并校点的利 (1)撤并校点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点大多都在农村偏远地区,且点多面广,生源不足,学生人数少,校舍、教学设备简陋,育人环境差,导致教师资源浪费,教育质量差,教育投入成本高。合理收缩撤并校点,有利于整合教师资源,有利于资金集中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设备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撤并校点有利于集中办学,克服教学工作的随意性,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校点边远,大多是一校一师,中心校难于做到有效的监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大,教学行为缺乏规范性,教学质量低。撤并校点集中办学,既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育人环境,又强化了教育管理、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岔河镇雪华中心学校“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宣传典型材料 重点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本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学校近几年来一直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洁净校园的育人环境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凤庆县三岔河镇雪华完小创建于1912年3月,学校座落于凤庆县三岔河镇大雪山脚下的雪华村而得名,距县城81公里,1969年9月起曾经增办过有16届毕业生的附设初中班,后于1986年9月并入三岔河中学。从解放到现在一直是(学区)中心完小所在地。建校100多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雪华村乃至三岔河镇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现占地69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绿化美

化面积1445.5平方米。2015学年在校学生174人,其中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共计134人,学前教育2个教学班总计40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近年来,我中心学校在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中,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洁净校园,进一步建构“建境为人,适境而生”的育人环境。 一、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注重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具有自然生成和人工印记的学校自然教育环境,既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学校的使命。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的校园建设价值取向,认真谋划、规划、策划、计划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校教育功能、空间和谐功能和立面审美功能的需求。匠心独运的校园绿化和美化,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有愉悦的心情。教学楼前茂盛的灌木增添了学校的绿意,更使学生凝智清神;淡淡的缅桂花香味伴随着浓浓的书香洋溢着整个校园,胜似神邸眷府;紫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摘要:教育资源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的资源等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研究 目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很多不公平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提高办学的质量,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校的布局要促进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均衡发展,因为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在发展当中体现出来的。要针对现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大的问题来进行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学校的建设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来分区规划和分类发展。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教育投资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置就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机会不平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渐解决落后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还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需要根据未来人口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进行长远规划,不能只是依据传统的教育经验来推想未来发展。今后我国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对师资以及办学的条件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1、推动优质课程的共享 在教学当中,培养人才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当前我国教学

幼儿教育资源整合问题与解决策略教学文案

幼儿教育资源整合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整合问题——如何在本土资源上做文章,把社会、家庭等一切有利资源转换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因此,笔者想就“如何在本土资源上做文章,把社会、家庭等一切有利资源转换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这个问题与同行交流、讨论。 二、解决策略: (一)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 幼儿园可用的社区资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些资源具有即时性,比如社区内的重大活动——元宵灯会、重阳舞狮会等等,对这些活动的时间,幼儿园是无法自己安排的;有些资源具有长效性,如社区内的各种设施等;有些资源具有不可重复性;有些资源可以反复使用等等。因此,分门别类地收集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库是运用好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的保障。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源库,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普查 对潜在的可用资源进行普查,是建立资源库的第一步,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周围资源的分布情况下才能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资源库。在普查刚开始时,教师们有一些盲目性,如没有重点,什么都想要,没有秩序,所以刚开始时速度很慢、效果不明显,而且有重复工作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在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们改变了工作思路,先对幼儿园周边的资源进行粗线条的了解,而后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及其与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联程度进行细化。从2005年9月起,幼儿园成立了“教育资源调查小组”,教师们以幼儿园为圆心,对方圆1公里内的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的分布,了解了它们的产品及其他相关情况,并对医院、菜场、学校、邮局、银行、书店、公园、居委会等设施等进行统计,与小区居民交谈,使每位教师对社区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分布情况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教师们还设计了调查表,对有特别内容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从2006年2月起,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又扩大了普查范围,对幼儿园方圆3公里以内的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获得了更丰富、详细的资源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在挖掘园内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把眼光放在了园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关“人”的信息的开发更是重中之重。教师们对社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公平教育 卧龙学校徐允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在保证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均等,促使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均衡 搭乘全省校舍改造的顺风车,今年我县校舍设施和教育装备基本实现了均衡配置,单从外观和内部设置上很难断定一个学校的优劣。 2、在师资队伍上均衡配置 为促进学校师资均衡,不断充实边远地区的教师队伍,每年新招考教师首先充实基层;同时还抽调县城优秀教师到乡镇支教。 3、教师待遇上实现均衡甚至向乡村倾斜 在教师待遇上逐步向乡镇及边远地区倾斜,先是毕业分配的教师到农村工作没有一年的试用期,后是农村教师享受一定的补贴,即进山费,现在农村教师享受交通补贴,工资待遇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同等情况在县城工作的教师。 以上可以看出我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上作了很多工作,成效是显著的。旧的不均衡已经改变但又出现新的不均衡:一是教学质量的不均衡,校与校之间差距很大;二是班额的不均衡,县城中小学班额过大,而有些乡村中小学面临着无学生可教;三是人力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学校教干教师配备充足,甚至过剩,有的学校教干教师缺乏,且有老龄化趋势。 要解决以上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削高填洼,而是要全面考虑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及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处境困难或相对薄弱的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而达到优质资源更优,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目的。 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中小学教师分布失衡,总体上中学教师超编,农村小学缺少年轻、优秀、合格的教师。二是教师流动的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向城城,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基础差的学校流向基础好的学校,而后一个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前一问题的严重性。三是学校内部尚未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教师的报酬还不能做到与业绩挂钩,未能实现优劳优酬,而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则很难予以辞退。四是部分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 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两个方面下工夫。具体来说,一是各中小学要按照核定的编制数和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合理设置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聘任机制,形成竞争择优、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三是严格合同管理,科学实施考核,对于不适合教师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四是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在城乡之间、薄弱学校和名校之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人员流动制度,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建立起一支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教师相比,校长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教育方针、政策、法律要通过他们去贯彻执行,学校各方面

优化教育资源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兼顾学生就近入学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减少,调整学校布点,撤点并校是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节省财政支出,提高办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从积极的意义上说,通过这几年的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提高,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但是近来数起重大校车事故,引发公众对校车以及近十余年来学校布局调整的关注,其中的焦点之一便是“就近入学”原则是否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问题分析: 政府与管理部门多从财力和便于管理等单一方面考虑,对教育带来很大影响。其中包括: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农村留守儿童太多,接送学生的多是留守老人,不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带来交通安全问题、饮食卫生问题、营养欠缺、情感不能满足、本土文化认同断裂、文化与科技更难普及、家庭负担过重、超大班额、原有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学生辍学、寄宿学生远离家乡去求学获得的依旧是低质量的教育等等。 解决途径: 一是应恰当进行政策思想定位调整。就近入学政策是世界各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基础教育共同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三

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倾斜政策和激励措施,派出合格的教师,保障教学条件与质量合格,以保障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利。因此政府有责任提供就近入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在安全保障措施到位,不加重家长、学生上下学负担,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小学要在兼顾就近入学、不影响普及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布局调整。 二是加大力度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彻底抛弃重点校、中心校、示范校、品牌校的思路,大力开展合格学校建设,均衡教育资源,从源头上解决学生择校问题。 三是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实行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特别要加强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正文)

浅谈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发布共享技术 乳山市乳山口镇初级中学许航 【摘要】:近年来,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现代技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基层教研部门及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共享发布方面,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寻求一条效率高的教学视频资源建设途径,编制优质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共享,从而为单位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本文的研究主体。笔者结合实践,通过对师生教学活动的电脑画面的音频、视频等录制技术的简要分析,在视频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发布方面,提供一个基于Web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资源视频课程录制开发和利用发布共享 一、研究背景 开发和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便于学习、交流、研讨等角度,要录制一堂好的优质课,并能充分利用这些视频资源,不仅要客观记录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充分的展现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师生的双边的互动活动等。而学校并不是专业的电教部门,怎样才能把精彩的课堂互动过程实时地记录下来,如何进行后期制作及课程资源的流媒体视频发布、网站开发设计工作,笔者进行了长期实践与操作,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制 优质课程的录制方式从技术上大体可分为单机录制、多机录制后期剪辑、现场制作、全自动录播四种。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视频录制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不同录制方式。 1、单机录制 单机固定镜头录制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优点是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无需专业电教人员操作,一台摄像机或是家用DV用三角架支撑在教室后排中间或两侧,即可实现。其缺点是较难全面表现教学过

资源整合的学习心得

论《整合,让一切为我所用》 什么是资源的整合,整合到底有多重要? 二哥要出国旅游,让三哥帮忙看家,临走前特别交代:家里的藏獒随便逗,别惹鹦鹉。之后,三哥怎么逗藏獒,藏獒都不咬人。心想:藏獒都这样,这鹦鹉也就一破鸟,能把我怎样?遂逗鹦鹉玩。结果,鹦鹉开口说话:“咬他!”藏獒扑上??三哥,享年27?? 注:当今社会,最牛逼的不是厉害的人,而是能调动“资源”的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后面站着谁!这看则是个笑话,但里面的内容也可让我们深思。 商场如战场,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斯坦福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曾指出,一个人转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放大到一个企业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做大了要上市,一个好项目公司之间强强联合共同开发。你有很强大的顾客资料库,我有强大的市场开发资源,他有强大的市场销售资源,我们彼此之间的资源整合一下;你有货,我有钱,他有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整合在一起。 工作中的资源整合;我们工作的时候都会希望创造更多的资产或利润,这就需要我们怎样整合后让工作更有生产力,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大多数人做的并不是最有生产力的事,反而经常会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每个人都要随时问自己我做的是不是最有生产力的,我能不能做的更好,我还有那些需要改进。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的就是;诚实检讨、完整规划、然后行动实践。 竞争时代也意味这资源整合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代里要想不被淘汰,就要主动出击,时代在进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谈成功秘诀时说道:“秘诀就是一批人来到一起,自始至终一心一意的进行合作。”宽广的心胸加乐于合作的意愿可以让你做到很多你认为做不到的事。篇二:资源整合心得分享 资源整合心得分享 一、什么是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什么?是借!是交换!是快速轻松达成目标的工具! 二、为什么要整合? 要做点事情,缺资金、缺人才、缺品牌、缺人脉、缺渠道,感觉什么都缺,怎么办?去创造?去借?去换?还是去整合? 所有你缺的资源在这个世界上都有。整合一定比创造来的快! 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 三、整合的关键点 1、整合的前提是你必须有可以支配的资源(注意你背后的资源)。去借,人家为什么借给你?去换,人家为什么跟你换?所以,你必须有资源(资源就是别人想要的东西,资源没有盘活就是死的,资源是在流动中增值的)。 2、要想快速有效地整合,你必须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需求。只有你先给别人他所想要的,他才会给你你所想要的。这样一来一往,互不相欠,没有人情债,轻松自由。 3、学会分才能长久。借了人家的东西,产生了多余的财富,分不分?分多少?这将直接决定双方的合作是否能长久。 “分”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四、平常人怎么整合? 平常人没有多少现成的资源,怎么去整合? 加入一个高质量的圈子(平台)是捷径! 1、圈子里的资源就是你背后的资源,使你瞬间从穷人变成富人。 2、降低信任成本,充分挖掘供需信息。 3、成员间的相互监督,使得整合收益更容易分配。篇三:为教育整合资源学习体会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保持高幅增长,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20xx年教育财政拨款达1.2亿元,超过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0%,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教育成本大,财政投入的资金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应当针对我区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积极探索如何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以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教育效益,真正实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 **区教育投入情况 要协调好教育发展公平与取得教育效益的关系,首先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为此,区财政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在全区各项事业都需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放在首位,促使义务教育的投入经费逐年增加。 1、多措并举,确保教师待遇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财政统发教师工资,教师工资按国家标准由财政直达个人帐户,确保了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二是20xx年在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时,区财政对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按照不低于公务员补助标准予以补助,与规范前相比,教师年人均增加收入3500元。三是从20xx年9月开始,**区开始实施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津贴补贴政策,两年来,全区已有较边远学校12所、边远学校32所、最边远学校4所共计859名教师享受了边远教师津贴补贴。据统计,20xx年全区教师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8323万元,其中:教师工资支出7050万元,津贴补贴支出1223万元,边远教师津贴50万元。与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0%,巨额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了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 2、足额配套,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时拨付。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区按国家规定标准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免学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资金全额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稳定有效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0xx年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共计1705万元,其中区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181万元,分别为:免学杂费及公用经费137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7万元,免教科书37万元。区财政按时足额将各项资金拨付到位,确保各中小学运转顺利。 3、增加投入,确保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一是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xx年全区续建、新开工危改项目15个,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1万多平方米,新建、续建校舍面积14081平方米,有力地确保了校舍安全。二是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20xx年改造农村中小学校11所,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食堂、宿舍等建设项目20多个,学校面貌一新;三是实施了“改水改厕”工程。投入资金129万元,实施中心城区学校旱厕改造项目8个,农村学校改水改厕项目21个,更新课桌凳13078套,大大改善了校园环境。据统计,20xx年区财政年初计划安排三税教育附加、城建税用于教育资金520万元,年终追加指标30万元,共安排550万元,另外从基建教育附加安排176万元专项用于城南小学建设,并根据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改革要求,预算安排100万元,用于农

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doc

****市2010-2015年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中小学合理布局、有序建设,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底数的基础上,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的成长规律,把握中小学办学特点,面向教育中长期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论证,准确测算,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 -2008年撤并小学129所,整合初中校2所。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加之计划生育成效的显现,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又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有中小学402所(不含民办学校),其中高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23所,职校3所,初级中学50所,小学321所。 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有的甚至有

两所。农村学校布点多、容量小、条件差、效益低,教师难配备,管理难跟进,质量难保障,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部分小学和初级中学由于生源、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和投资出现浪费。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以及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乡镇教育资源日益相对短缺,学生上学难、教学班额大、择校现象突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统领,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以****的长远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政府投入为保证,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口,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建后撤、典型引导”的思路,正确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稳步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校安工程进程,实现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布局规划原则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诸城市枳沟初级中学王培友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在三个内容中,第一个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农村的孩子已经拥有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就目前情况看,第二项是实现市域教育城乡一致均衡发展的关键。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个级部、某一个班级、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市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已由“普及”转向“双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市教育工作新的重要任务。 有好教师,才有好教育。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是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市。然而由于师资等原因,市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趋明显:

动员大会发言稿 在教育资源整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精品

动员大会发言稿在教育资源整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上年工作总结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教体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我镇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教育布局更加合理. 对部分办学规模较小、学校相对集中、条件比较简陋的教学点进行撤并,教育资源更加优化.一批管理水平高,育人环境好的学校脱颖而出. 比如镇一中等中心校校园整洁,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有特色,代表了我镇教育的新形象.二是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 中小学信息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每所学校都装上络信息设备或多媒体设施;大部分校园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加强,安保水平显著增强.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选派200多人次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各种理论研讨、业务培训与教学观摩活动.2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奖;8人获得县优质课奖,21人获镇优质课奖;9篇论文获省级奖,15篇论文获市级奖,23篇论文获县级奖. 教师合格率保持100%.四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去年镇一中被县一中正式录取43人,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小学统一测评优秀率占95.5%. 2019年,我镇中心学校荣获全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优胜单位,综合督导先进单位、安全稳定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心学校代表我镇在县委宣传部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合唱中获一等奖.镇一中荣获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我镇中心校荣获鹤壁市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县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两项大奖,中心校荣获县平安校园和依法治校示范单位两项大奖,小学荣获师德师风先进校;28名教师荣获市县优秀教师称号. 总的来说,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预期的各项目标,教学工作获得空前丰收,学校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基本达到了镇党委满意、局党组满意、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工作的优势提升,也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结合我镇实际,确立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发展模式.并且积极探索和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