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防潮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防潮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 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中药的提取技术、辅料的选用及薄膜包衣对中药制剂吸湿性的影响,综述近年来中药制剂防潮的策略,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制剂;防潮;辅料;制备工艺
中药制剂是将药材进行提取,得到浸膏或干燥后的粉末中间体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制成的干燥固体制剂,具有易溶解、易吸收、服用及携带方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由于其成份复杂,制备工艺差别较大,一般有较强的引湿性,造成制剂生产成型方面的困难,并且由于影响质量稳定,对其整个制备过程要求较高。中药较容易吸湿引湿的成份有粘液质、树脂、树胶、鞣质、糖类、苷类、生物碱等[1],水分对其影响很大,吸湿首先会引起中药颗粒剂的潮解、结块、流动性降低等,同时,吸湿后的颗粒更容易氧化、水解及霉变,产生外观变化、组分间配伍变化甚至有效成分的降低[2],故其吸湿性影响到颗粒本身的外观、成型、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等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常常会严重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及疗效的稳定性,可见探讨中药颗粒剂的有效防潮方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当前,关于中药颗粒剂防潮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优选吸湿性小的辅料及配比,选用合适的制剂工艺,采用合理的包衣技术,选用合适的干燥技术,采用方潮包装,选择合适的贮存方式等,而本文主要从前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 吸湿机制
物料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从空气中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这种性质即吸湿性。亲水性成分的吸湿速度公式为:
上式中,W为吸收水分的固体制剂重量;t为时间;dW /dt 为吸湿速度;K为吸湿速度常数;A为固体制剂表面积;P为大气中水蒸气压;PA 为制剂中亲水性成分吸水所形成的饱
和溶液的蒸气压[ 3]。若PA >P则发生吸湿,若 PA <P则发生干燥失水K ,P=PA 则达
吸湿平衡,吸湿度为零,此时P所对应的大气相对湿度,称为该固体制剂的临界相对湿度
(critical relative hu midity ,CRH )。CRH 值越小,越易吸湿[4]。中药物料的吸湿过程[5
]主要分为三步骤,首先是浸膏粉通过表面或毛细管吸收水分,然后浸膏粉中易溶性成分溶出形成水合物,当吸收的水分足够多时粉体表面发生溶解,粉体间形成液体桥从而导致黏连。 中药物料吸湿的可能性机制包括:(1)药物中存在能与水分子中极性羟基形成氢键的极性
基团,尤其是其中的活性羟基[6];(2)水分子与中药浸膏粉体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
吸引,水分子吸附在中药浸膏粉体表面;(3)通过毛细管吸附作用,水分吸附和储存于粉体的孔隙中;(4)由于中药浸膏粉中化学物质通常为无定型态,极易吸湿形成水合物,吸收水分后由无水晶型转变为水合晶型。
2 优选适宜的辅料及配比
辅料是中药制剂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哪种辅料及辅料用量的多少关乎制剂的稳定性。Elder 提出的经典吸湿假说,即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CRH )等于各成分CHR 的
乘积,而与各成分的量无关[7]。 因此,在中药提取物中加入不易吸湿的辅料可以有效降低
水分,如皂苷、强心苷等,不能采用分离纯化技术将其一概除去,此时我们首先考虑要从辅料着手。
)(P P KA dt dW A -=
李小芳等[8]以应用广泛但吸湿严重的黄芪多糖为模型药物,将黄芪多糖粉末与10种常用辅料配伍,在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放置7d,绘制吸湿曲线,结果表明10种辅料的吸湿性大小为甘露醇=CaHPO4·H2O<乳糖<β -CD<HPMC<MCC<微粉硅胶<糊精<CMC-Na,而综合吸湿性和成型性,以乳糖和MCC与多糖1∶1配比防潮效果最好。刑捷等[9]对精制冠心颗粒的防潮辅料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往浸膏粉中加入不同的辅料其吸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滑石粉、液体石蜡的防潮效果较好,吸湿率大小为可溶性淀粉>液体石蜡>微晶纤维素>滑石粉,但液体石蜡可以使颗粒变黑,不宜采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辅料及不同配比对精制冠心颗粒剂成型性、休止角和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筛选出制备精制冠心颗粒的最优辅料及配比,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可溶性淀粉∶滑石粉为1∶1.55∶0.4∶0.05 时制成的颗粒流动性、成型性最好。筛选出了精制冠心颗粒剂的防潮辅料,并为其大生产提供了依据。朱裕林等[10]通过吸湿率来优选骨疏灵颗粒剂的防潮辅料,发现骨疏灵颗粒的最佳防潮混合辅料为乳糖—甘露醇( 4∶1),药辅比1 ∶ 2,颗粒大小均匀,成型性较好,CRH达到76%。罗世江[11]比较了不同辅料对中药浸膏制剂的防潮效果,通过将黄芪提取物形成的全浸膏与乳糖、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磷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按原料药与7%的辅料混合,在恒定湿度下放置36h,观察放置过程中几个时间点各种辅料的吸湿率。结果发现乳糖作为辅料其吸湿性最低,防潮效果最好,其次是可溶性淀粉,磷酸钙等无机盐和微晶纤维素的吸湿性差不多。乳糖和可溶性淀粉虽然防潮效果较佳,但它们吸湿后对药物的外观形态改变较大,吸收的水分易扩散到有效药物成分中去,故其综合防潮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与微晶纤维素和无机盐相比各有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可灵活应用。
综上,制剂辅料的优选首先应符合不易吸湿,可以减小制剂的总吸湿量,降低吸湿程度,如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可溶性淀粉、磷酸( 氢) 钙、乳糖、硫酸钙等,不同配比均可调节制剂的吸湿性。防潮辅料大都是水溶性的,根据elder假说,在制剂过程中应加入CRH 值大的辅料,有利于降低中药制剂的吸湿性,CRH 值越大,吸湿性越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对辅料防潮性能的不断研究中发现,微晶纤维素和磷酸钙盐本身虽然有很强的吸湿性,但其吸湿后形成的是不易扩散的结晶水,对药物的其他成分几乎没影响,既达到吸湿避免药用成分受潮的目的,延长药物保质期,又不影响药物效果;还有一些辅料如乳糖、淀粉、石蜡等虽然吸湿性低,但他们吸收水分后,药物形态变化较大,改变了药物的外形,不利于长期保质[12]。
3 防潮工艺的优选
3.1优化提取与精制工艺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传统的提取工艺如回流法、煎煮法、浸渍法提取成分的目标不明确,得到的提取物杂质含量多,吸湿性强[13]。近年来,采用先进的精制工艺可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和降低提取物的吸湿性。
3.1.1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通过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交替处理,适用于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物质,保留中药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氨基酸、有机酸等,经醇处理后的中药浸膏可除去粘液质、树胶、果胶、鞣质、多糖、蛋白质等亲水性成分,从而有效防止吸湿。
3.1.2大孔树脂吸附法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交换基团而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树脂,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和比表面积,该技术应用于中药生产中,能同时完成除杂和浓缩两道工序,所得提取物体积小,不易吸湿,尤其适用于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的提取纯化工艺[14]。张吉祥等[15]采用FL-2 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总黄酮分离纯化,山楂总黄酮的得率为
4.78%,产品纯度达到68.71%,大大降低了中药浸膏的吸湿性。
3.1.3 絮凝沉淀法即吸附澄清技术,对不稳定的胶体溶液或混悬液进行处理,使之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