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思想品德课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军事的竞争,还包括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为了更好应对国际竞争,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我们的文化精髓,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提高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在实践活动中把它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承担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研究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理所当然要在学科教学中合理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觉承担起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如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提高自身修养,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开化,从中实现自我价值。为此,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研员,有必要在中学思想品德教研中充分调动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广泛而深刻的认识。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在各学区进行的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简单地认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的事情,与本学科毫无关联。事

实上,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科科有责,人人有责。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其次,善于构建学生生命体验启迪学生生命智慧。“以德为先”,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学生生命存在的角度来考察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价值取向,更是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一种人性化解读。走向生命课堂,意味着思想品德教学应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引领,体现出学生的生命体验。教学的出发点既应考虑课程的严谨与教学的结构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可接受性,其目标与归属体现了学生的生命需求。

再次,以身作则,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以身立教,不但要热爱优秀传统文化,还需不断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付诸行动。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教师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好文化知识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例如,在备课的时候,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广泛的阅读量,就很难找到学科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部分,即使找到,也很难把这部分内容讲得深入浅出、引人人胜。为此,教师必须广泛阅读我国的经典著作,不断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引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与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生生活贴切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案例,从而做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他们不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立足教材内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课堂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战场,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大量的思想教育资源,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好好利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需立足思想品德课本,找准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渗透。

在授课时,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可经常引用一些有趣的例子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全市初中学区教研活动中,有教师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感受时代脉动第2课“了解经济生活”内容时,曾引用孔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来导人新课。随后让学生讨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依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让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节课的知识(依据):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角度领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理想在两千多年前已存在于古人的信念中,从而感悟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在第9课“振兴民族文化”一课中,教师用“中医针灸”、“京剧”和“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导人,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强烈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提高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区教研活动中,部分思想品德教师也会借助Flash 短片或者是动画等各种计算机技术,把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形式上的改造,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的教师也从网上或者是电视

中选取和课本内容相关的短片,如《百家讲坛》中“我读经典”系列,通过下载、截取或制作并进行集中播放,进而提高学习效能。由此看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以例为证,以趣激情,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人生社会的信心,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的价值观念、理性的人生态度,夯实文化底蕴,塑造健康人格。

“留心处处皆学问”,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不少板块知识中,都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若教师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有弘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便可信手拈来,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品德课增添光彩,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

二、营造校园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升华

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的是巨大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流芳千古,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发展。因此,在校园中张贴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名言名句,给教学楼、图书馆、乃至饭堂、宿舍、校园道路等赋予富有文化底蕴的名字等的做法,不仅可增强校园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使身处其中的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不仅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也能够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也塑造了书香校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