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语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研究摘要: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的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民生新闻遭遇冲击。
本文从新媒体语境的特点入手,分析传统媒体中民生新闻传播的特点,为民生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从而为民生新闻博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树立民生新闻的品牌,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民生新闻,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6-0000-01
“新媒体的迅猛崛起,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获取、日常交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生新闻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好地扩大民生新闻的影响力,在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夹击下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不断探求“新闻本土化”,拓展民生新闻的内容,树立民生新闻的品牌,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这是作为新闻人所必须应对的问题。
一、新媒体语境解析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获得了惊人的收视率,开播的第2周就进入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榜。
”②《南京零距离》主要涉足于移动
电视、户外电视、网络电视等所谓新媒体。
那么究竟何为新媒体呢?就个人的观点来说,新媒体是新兴科技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比如像数字杂志、数字报刊、网络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的“旧”媒体来说,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不是对传统媒体的简单替换,更多地体现出了包容和整合,从而导致了媒介传播环境的变化,主要特点有:
1、传播手段的科技化。
平面媒体的制作和印刷实现电子化;广播电视实现了摄、录、编、播全数字化;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联姻,开始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等其他高科技技术手段。
2、媒体竞争的激烈化。
新媒体开始参与瓜分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相比之下,电视观众数量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③除此之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了国外媒体与国内媒体开始竞争。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民生新闻
(一)传统民生新闻的解读
民生新闻指的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
④短短几年之间,各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如同雨后春笋般的茁壮成长。
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东方卫视的《直播上海》等都是
其中的优秀代表。
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网络电视打破了传统电视的线性传播,《南京零距离》在新媒体下的成功尝试,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充分利用网络视频的传播特点,一方面丰富了报道内容,另一方面增强了报道的手段。
电视民生新闻在网络媒体播出,使得节目可以更加快捷、自由地传播,观众具有较大的收视选择性和互动参与性,借助于门户、微博、社区等平台,使传统电视媒体中的内容更广泛地被关注。
(二)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弱势
1、单向传播。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是缺乏反馈和互动的单向传播,节目与受众是“给予”和“接受”关系。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使传播具有了交互性。
2、线性传播。
电视媒体的传播对于新媒体来说,存在着明显的劣势,那就是线性传播。
电视节目的观看必须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而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则突破了信息接收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有较大的主动权。
3、内容肤浅。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浮于浅层表现,新闻价值含量低,缺乏有针对性的新闻评论。
一般性的新闻报道多了,节目就容易缺少整体的策划和研究,这样一来节目会显得非常松散,主题不突出,看点就不多,长此以往,电视节目吸引力就会下降,栏目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受众对栏目的关注度也自然下降,这是
电视民生新闻让人觉得浅表的根本原因。
三、新媒体语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一)充分利用媒介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
⑤媒介融合可以为电视民生新闻建立起快速、顺畅、交互的播出渠道。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来临之际,电视作为单向传播的媒介,可以将网络、手机等不同形态的媒介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整合传播的优势。
一方面,网络提供了开阔的平台让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节目得以进行更大限度的宣传;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凭借其拥有优秀的节目制作人才队伍和精良的制作设备,为好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创新报道形式
创新,是媒体的灵魂。
“虽然传统电视媒体利用网络技术,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在传播技术上取得了进步,但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贫乏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将是电视新闻报道流失大量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电视民生新闻可以通过丰富它的报道体裁,增加后续性报道和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等方式来丰富其报道形式。
为了避免受众的乏味感,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精彩的形式,如帮忙热线电话,dv拍客,请你评说教你一招等节目形式,使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将各种体裁的优
势和民生新闻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受众一直保持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鲜感。
(三)保持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目前,许多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不具备新闻的原创能力,靠着东拼西凑的内容吸引眼球,不具有权威性。
很多网站的内容生产人员不具备新闻采编知识,不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
而传统媒体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具有优质的内容生产优势、品牌优势,这些是新媒体望尘莫及的。
在民生新闻投向新媒体怀抱的时刻,我们得保持好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使新媒体中民生新闻依然拥有其权威性,赢得信任的目光。
四、结语
新媒体语境时代,传统民生新闻面临激烈的挑战,只有敢于正视挑战,注重新闻题材的选取,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各媒介联合增强节目的针对性、时效性,不断借鉴和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不断向前,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平超《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策略》,《今传媒》,2008年8月5日。
②何颖仪《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浪潮中的求存发展》,《南方电视学刊》,2010年12月28日。
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dtygg/dtgg/201107/w0201107195217 25234632.pdf。
④杨建华《当前民生新闻的误区与规避》,《新闻传播》,2010年5月15日。
⑤肖娜《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的变与不变》,《新闻界》,2012年1月15日
⑥陈绍富《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如何走出困局》,《新闻界》,201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