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乃学校管理之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化管理乃学校管理之精髓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志,而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上所取得的成功,无不涉及其人才(教师)战略的成功。同时,一所学校要想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在更高的起点上有所作为,仍有赖于坚持不懈地实施其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学校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人是有情感、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作为学校管理者如若没有人文理念,不从人性的角度去管理学校,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办学就很难有所成就。笔者在此就教师管理谈几点感受。
教师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这里的“人”是有知识与智慧、有德性与个性、渴求高度开放和自我发展的“文化人”。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共性——尊严至上,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的潜意识中永远把自己看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教师的职业共性,让全校教师与学校的发展休戚相关,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与管理者同心同德,共谋学校发展大业。
不可否认,在一定情形下,依靠高度集权、严酷管理和钢铁纪律,或许可以使学校管理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效益。但凡事都有度,物极必反,在政治社会环境较为宽松、民主气氛日益浓厚且人类交往日益社会化的今天,靠强权式的管理,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许多学校管理者把优秀教师外流归咎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可否认,边远落后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固然是经济利益,但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或许才是人才流失的祸源。
教师不是根据管理者滔滔不绝、气壮山河的宏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也绝不会因为管理者的强权或凌人盛气而俯首贴耳,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认识学校、认同学校管理者。他们不仅从收入水平,更从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管理者对教师权益的关心程度等方面来判定是否应该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学校,是否值得为这样的管理者效命。如果学校管理者以“救世主”姿态自居,把教师视为雇佣者,动辄训斥、缺少尊重,结果只会使管理者和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学校内耗,有能力的教师便会愤然“出走”,办学失败是必然结果。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除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这一原理对于教师管理来说,更具有指导价值。因为教师人性无时无刻不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任何学校管理者在其管理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下属教师的人性发展。只有管理者的人性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才能使教师的人性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那么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
首先管理者要有聚才之德。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他们的好恶感决定其人生选择。“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士为知己者死”等古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说,学校管理者的良好品德和人格魅力对人才的吸引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为此,管理者必须注重人格修养,善于反省自己,君子“智明而行无过”是因为“博学而日三省乎己”。作为学校领导绝不能靠行政权威来管理学校,而要
靠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来感召身边的人才。
其次管理者要有爱才之心。所谓爱才,就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是否具有爱才之心,是衡量一个管理者基本管理素养的重要标志;学校管理中是否渗透人性化,更是管理者是否具有爱才之心的体现。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注重情感投入的管理,它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善于发挥情感的巨大效能,它要求管理者能够用真诚和亲善去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激励教师,从而强化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人性化管理还是一种和谐的管理,它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片面的、单向的、失衡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在互爱、对话、认同等互动中进行和谐管理,最终实现管理的和谐;人性化管理更强调教师价值追求的实现,它通过构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在促使教师自觉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又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机会和精力进行继续教育,实现自我发展,并激发他们树立起锐意进取、奋发创新的精神风尚。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只有把人才当作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去对待,只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爱护教师,才能把学校的各项事业建立在持续发展的根基之上。
最后管理者要有容才之量。一要容人之长,就是要容得下比自己能力强的人,重用瞧不起自己的人。对于校长来说,重用有能力且顺从自己的教师很容易;重用有能力,但很有个性并瞧不起自己的教师则很难。这时就需要校长具有宽阔的胸襟和礼贤下士的人文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校领导也确有爱才之心,但是有一个上限,即所用之人不能超过自己。一旦发现助手或老师们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特别是当他们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而事实证明自己错了的时候,嫉妒之心便油然而生。这种“小肚鸡肠”的人是难成大事的。一所学校如若交给这样的人去管理,这所学校的悲哀是注定的。校长不可能是全才,下属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是很正常的事。实践证明,一个管理者重用比自己强的人愈多,其事业成功的概率也愈大。刘邦出身低微、才思平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治国安邦不如萧何”,他之所以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取得天下,关键也是由于他能网罗并用好一大批强于自己的人才。二要容人之短,这并不是说要袒护、纵容别人的短处,而是说不要求全责备,要在维护原则的前提下对别人的短处有所容忍。因为越是在某些方面突出的人,其短处往往也越显眼。此外,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还要善于用人之短。因为有些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往往是相对的。只要使用恰当,有些短处甚至可以变成长处。这是管理中的知人善任,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大凡成功的管理者,除具有上述办学理念和素养外,他们还特别关注教师工作的价值需求。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富有价值和意义,在事业上有奔头;他们更渴望自己的学校是一个充满人性味和温馨感的“大家庭”,在其中能够获得感情上的慰藉。为此,学校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切实贯彻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了教师的工作思路,教师们才可能“安居乐业”,不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工作起来才可能尽责尽职;他们也才可能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而尽心尽力。如果教师们都能如此,那么,一所学校何愁没有生命活力,也不愁把学校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