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第六章世界贸易组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始终作为一个临时 性条约而存在,它本身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 经济贸易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但是,在处理战后至今的国际贸易问题方面, 取代宪章而发挥了广泛的作用,发展成为以 总协定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贸易制度和多边贸 易体系的中心机构,远远超出当初的设想, 这是总协定的设计者们所始料不及的。
8.第八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 和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组织迅猛发展的排外性, 使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关贸总协定 法律体系的先天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国际贸易发 展的需要,这些新的情况使举行新一轮多边贸易谈 判成为必需。1986年9月15日,第八轮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多边谈判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开幕,这轮谈 判被称为“乌拉圭回合”。这次谈判至1993年12 月15日在日内瓦完成。于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 马拉喀什城举行会议,由参加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方, 草签了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和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 议后宣告正式结束。。
4.第四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
1956年1月至5月,28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 行了第四轮多边关税贸易谈判。这次谈判由于美 国国会对美国政府的谈判授权有限而受到严重影 响,结果达成的关税减让只涉及25亿美元贸易额, 关税减让项目共3000个,最终使应税进口值16 %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15%。日本在这轮谈判中 加入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其成员之一,这表 明日本在这一时期希望以关税减让来取得更大的 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后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美、 欧、日、发展中国家四大板块结构产生了萌芽。
5.第五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
这一轮谈判的提议者是美国负责经济事 务的副国务卿道格拉斯•狄龙,故史称“狄 龙回合”。本次谈判历经两年,始于1960年 9月,完成于1962年7月,会议地点为瑞士 日内瓦,有45个国家参加。这一轮谈判发起 的直接原因是由于1957年签署了欧洲共同市 场文件,1958年1月欧洲共同市场出现,它 的关税同盟与共同农业政策对美国商品输欧 形成了障碍,1958年10月狄龙提出与欧洲 共同市场国家进行相互减税谈判。
束替代了欧洲共同市场成员国国别的关税约束进 行减税谈判;达成了约4400项商品的关税减让, 使占应税进口额20%的商品平均降低税率20%, 欧洲共同市场国家(时为6国)统一对外关税达成的 减让,平均关税税率降低6.5%,然而对美欧双
方都很重要的农产品和一些所谓政治敏感性商品 却没有达成让步或做出明确减让承诺。
▪ 谈判所涉及关税减让的商品项目有 5000项,达成的双边关税减让协议147项, 使应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 %。此外,引人注目的是:(1)美国的进口 货物应税总值由1948年1月1日前的25.5 %下降到14.5%,成为1913年以来最低 的关税。(2)西欧各国协调降低关税水平是
1945年12月6日,美国发表了它同英 国经长期协商而起草的《扩大世界贸易与 就业方案》,其中呼吁召开一次联合国贸 易与就业会议,以便谈判、缔结一项国际 贸易条约,建立一个世界性国际贸易组织。 与此同时,美国向15个国家发出初步邀请, 建议按照其“方案”中提出的原则,举行 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问题的谈判,以 缔结多边贸易协定。
6.第六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
▪ 该轮谈判由于是由美国总统肯尼迪发 起召开的,故又称为“肯尼迪回合”。肯 尼迪任总统后,根据1962年10月美国国会 通过的《扩大贸易法》授权总统就减税免 税与欧洲共同市场国家再度谈判而发起召 开该轮会议。该回合1964年5月至1967年7 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54个国家参加,耗 时三载,占世界贸易额75%的54个缔约方 参加了谈判。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特点
(1)参加谈判的成员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所有缔约国正式成员, 还包括了非正式成员,共计128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谈判参 加方,19个观察员,30多个国际组织,共5000多人出席, 大大超过任何一届。
(2)谈判议题内容多样。包括围绕市场准人展开的进一步实现 贸易自由化的议题6个、强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多边贸易 体制及作用的议题6个、新议题3个,共15个议题。
1947年10月,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联合 国贸易与就业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国际贸 易组织宪章》,即所谓的《哈瓦那宪章》, 送交各国政府批准,因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 国家的国会认为该宪章与国内立法内容有悖, 未予批准,致使成立国际贸易组织的设想未 能实现,而上述临时适用的《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却在1947年10月30日经有关国家签字, 并于1948年1月1日起生效。
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议题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重要工作 之一,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来干预 调节各缔约国(方)之间的贸易关系。 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1995年,关税 与贸易总协定主持了八轮多边关税 与贸易谈判。
1.第一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
该轮谈判于1947年4—10月在瑞士日 内瓦举行,参加者为出席世界贸易与就业 会议第二次筹委会成员共23国。通过谈 判达成了123项双边关税减让谈判协议, 制定了含有关税减让和关税约束的两份减 让表并合成总表,且在双边关税减让基础 上又通过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使之多边 化,自动适用于全体参加国,并与《国际 贸易组织宪章》中的部分内容形成了《关 税与贸易总协定》。
第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概述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目标
▪ 1.了解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演变过 程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 2.掌握关贸总协定的作用及世贸组织产生 的背景
▪ 3.认识世贸组织的宗旨、职能、法律地位、 决策机制等知识
▪ 4.了解世贸组织成员方的权利和义务 ▪ 5.掌握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 6.了解中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
案例导入
2010年4月8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世贸组织(WTO)代表团致 函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主席,就中国诉欧盟对华皮鞋反倾 销措施案提起设立专家组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专家组审 理程序。
2月4日,中方就此案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的磋商请求。 3月31日,中欧双方进行了磋商,但磋商未能解决中方关注。
中国政府在多双边场合关注。因此,中方要求 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审理此案,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 中方希望欧盟能够重视中方关注,本着诚意解决争端,早日恢复皮鞋 自由贸易。
美国早已看到,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世界经济结构缺乏效率,一旦恢复和平, 这种情况应立即改变。同时也估计到,战 后国际经济关系中至少有3个主要问题急待 解决。
7.第七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
这一轮谈判于1973年9月至1979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99个国家参加。 由于这轮谈判始于日本东京,所以也称“东京回合”。又因为这轮谈 判是由美国总统尼克松倡议而举行的,故又称“尼克松回合”。 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1)通过前六轮的多边关税贸易谈判,国际贸易商品的关税被大幅度地削减, 但贸易障碍并未完全消除,相反各缔约方为了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 取非关税壁垒措施,对进口商品加以限制,严重地阻碍了国际贸易的 发展。而《关贸总协定》对非关税壁垒没有明确的规定。 (2)欧共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中 打破了美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足鼎立的格 局。而美国由于欧共体共同的农业政策担心失去农产品的出口市场, 加之美元金本位制崩溃使美国经济步入低谷,美国迫切需要摆脱这种 困境。 (3)虽然关税已大幅度削减,但一些所谓的“政治性”、“敏感性”的产品 仍维持着高关税。因此为了发展国际贸易,推行贸易自由化进程,必 须继续削减关税。总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东战乱、世界石油危 机以及美元金本位制崩溃等因素使世界经济、贸易秩序处在一片混乱 之中。需要通过多边关税贸易谈判的方式使世界经贸关系进入一种有 序的状态。
1946年2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伦 敦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召开联合国贸 易与就业会议,以便起草一个国际贸易 组织宪章圆,并且根据这一决议,成立 了由19个国家组成的贸易与就业会议筹 备委员会,为该大会准备方案和日程。
1946年10月15日至11月26日,筹委 会在伦敦举行首次会议,经过表决,同 意将美国的建议草案作为讨论的基础。 但因意见分歧大,该草案未被与会国接 受,因而决定成立一个宪章起草委员会, 负责起草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1960年9月起谈判分两阶段进行,1960年9— 12月,对第四回合谈判结果的再谈判,还与欧洲
共同市场国家协商了关税同盟及农业政策问题。 1961年1—7月,对新关税减让项目以及新加入关 税与贸易总协定国家的“入门费”(对减让关税或 其他贸易优惠所做的承诺)进行了谈判。这一轮谈
判的收获是:以欧洲共同市场国家的统一关税约
商务部条法司有关负责人指出,欧盟反倾销法存在针对中国的歧 视性规定,欧盟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调查和裁决缺乏公正性和透明度, 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规则,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且,欧盟 对其制鞋业已经进行了长达14年的贸易保护,目前欧盟制鞋业并不存 在受损情形,延长反倾销措施不会使欧盟制鞋业受益,只会损害欧盟 消费者的利益。
2.第二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
1949年4—10月在法国安纳西举行。 在这一回合的谈判中,又有10个国家加入 了谈判的行列,它们以提供关税减让或其 他方式作为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代价, 即缴纳所谓入门费,而成为缔约国。而原 有的缔约国也出现了撤销或变更过去提供、 接受的减让项目,以其他项目来替换或用 作补偿,故从这一轮到第五轮谈判,被称 为人门费谈判和补偿性谈判。
第二轮多边关税贸易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关税政策的协调和关税减让所带来的
益处成为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创立 的原因之一。
3.第三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
▪ 1950年10月至1951年4月,39个国家 在英国的托尔基举行了第三轮多边关税贸 易谈判。由于本次谈判时间短,缔约方之 间接触相对较少,因此进展不大。但参加 谈判的缔约方的贸易额占世界出口额的85 %和进口额的80%,新增加关税减让商品 8700 项 , 共 达 成 关 税 减 让 协 议 150 个 , 使 应税进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6 %。关税税率从1945年的水平下降了26%。
这一轮谈判达成的关税减让共涉及 45000项商品,它使占进口值54%的 应税商品平均降低税率35%,影响世 界贸易额近100亿美元。这一轮多边关 税贸易谈判的成功,为战后资本主义 经济、贸易的恢复和发展扫清了道路, 创立了关税减让谈判的一种模式,对 于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
1946年11月8日,美国正式邀请筹委会成 员国与它进行减让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的双边 谈判。筹委会各国一致接受,就谈判问题进行 了讨论,并且作出了具体安排。在1947年日内 瓦会议期间,23个与会国还举行了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的第一次谈判(第一回合谈判)。同年10 月30 日,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 贸易总协定》最后文本和《临时实施议定书》, 并宣布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尚未生效的情 况下临时适用。
一是建立新的汇率和保持汇率平衡的制度;
二是建立处理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
三是重建国际贸易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展中国家和受到战
争破坏的欧洲国家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美国因 其工业未遭到破坏而处于优势,经济获得迅速增 长,成为在国际关系的各方面居于统治地位的强 国,迫切需要扩大出口贸易,并在世界市场上占 居更有利的主导地位。但当时各个资本主义国家 都实行外贸、外汇管制政策和高关税保护政策, 这对美国的对外贸易扩张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 此,美国政府竭力主张贸易自由,并积极准备实 现其战前就已拟定的计划;建立一个以自由贸易 为目标的战后国际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领域中, 将其作为与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鼎足而立的 联合国专门机构,专门协调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