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浅谈《根》中的仪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浅谈《根》中的仪式【摘要】30年来在全世界的读者被《根》所描述的对家族命运的关切所打动,为他深刻的主题、活生生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所感染。本文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根”这部小说中几项仪式的分析,将文学描述与人类学的仪式理论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这部作品所表现的内涵。

【关键词】人类学;仪式;《根》

1976年,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的纪实性小说——《根》,使得美国的黑人开启了一段寻根旅程。书中描绘了非洲部落的生活方式,当地独有的民俗特点。也描写了不少康达部落中的仪式,这些仪式构成了嘉福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一种纽带,将嘉福村的族人联系在了一起。本文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来阐释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现象,从而探寻出文学叙述背后的深层意义。

郭于华在其主编的《仪式与社会变迁》一书的导论中,曾经对“仪式”做过一个比较宽泛的概括:“仪式,通常被界定为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①因为有“意义”才行为,但是其意义绝非日常的实用性意义,而是对精神领域上的意义。仪式行为者正是通过行动、姿势、舞蹈等表演活动和对对象、场景的实物安排构拟出一个有意义的仪式情景,并从这样的情境中重温和体验这些意义带给他们的心灵慰藉和精神需求。

一、命名仪式

在这一幅幅美好的景象中最令人难忘的就要属康达?金特的父

母为他命名的仪式:“欧玛若把他高举,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对着婴儿的耳朵喃喃轻喊三次他为他挑选的名字。这是婴儿的名字第一次被说出来,因为他的族人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第一个知道自己的名字。”②许多年后,当康达?金特有了自己的女儿的时候,他依然悄悄的带着刚出生的女儿举行这个庄严的仪式“康达高高的抱起他的婴孩,然后他慢慢地且清晰的用曼丁喀语在婴儿的小耳朵边轻声地喊了三遍她的名字,仪式结束了,一切都按照金特家族祖先所做的一样,就想他们曾对他自己如此做过的一般”。③一个仪式,就是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提出“象征形式”是感性实体和精神形式之间的中介物。他认为,“象征不只是从一个领域指示另一个领域的指示性符号,而是参与这两个不同领域的符号,即通过外部物质世界中的符号现实内部精神世界中的符号,或从可见物质世界中的符号过度到不可见的精神世界中的符号。”④也就是说,象征符号的所指物是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所指物的物质世界也是因其具有的精神意蕴而有意义的。作为一种

号观念的象征主要与它所“代表”、“暗示”、“含蕴”的精神内容有关。

《根》这部小说中,不止一次的命名仪式,让我们看到了名字对于嘉福村族人的重要性,父母们要在七天的思索,拜访嘉福村的家家户户并邀请每个家庭前来参加新生儿的命名仪式。因为这个孩子的名字必须富有历史意义而且带有语言性,因为族人深信孩子会

从他所取名的人或事中承袭七种特性。在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中提到,“未开化的民族对于语言和事物不能明确的区分,常以为名字和他们所代表的人或物之间不仅是人的思想概念上的联系,而且是实在的物质的联系。所以在他们看来,名字是十分重要的东西,是自己身体中的重要部分。”⑤

这时的“名字”成为了一个“象征的符号”,与内心精神联系在一起,康达?金特继承了自己伟大祖父的名字,“康达”已经成为了赞赏与崇敬的化身。不仅仅是因为家中的头胎男孩预言着阿拉神会恩赐家族,而是康达父亲对孩子深深地爱和对祖先的崇敬之心,他渴望着这个名字会带给这个男孩祖先般的赞赏和荣誉。而康达的女儿济茜则是曼丁喀语的“你坐下”,引申为这个孩子不会像蓓儿的前两个女儿一样会被白人卖掉。这时,外部世界的名字符号与人的内心愿望通过这个仪式联系在了一起;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之间的关系存在于仪式当事人及其特定的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文化代码”中,而这种“文化代码”又保存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有掌握了仪式象征符号的这种“文化代码”,才能够解释“象征”符号的象征意义。

二、成人礼仪式

德国人类学家阿劳德?凡?盖尼普将所有的仪式概括为“个人生命转折仪式”和“历年再现仪式”,这些仪式统称为“过渡仪式”。盖尼普提出了仪式过程的三个阶段论,即隔离阶段、转换阶段、重整阶段。过度仪式通常指与个人生命周期有关的、在人生几个重要

转折点上举行的仪式如出生礼、成年礼、结婚礼、葬礼等,也叫“生命周期仪式”。特纳认为“人们的社会关系保持着相对固定或稳定的结构模式,称之为‘位置结构’,是个人为社会所承认的成熟状况以及在特定的时间内的生理、心理或情感状态。

小说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康达?金特在卡福第三代的时候被送到远离嘉福村的地方,经过四个月的训练,成为卡福第四代,以男人的身份归来。他们在树林中学会生存,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一系列身心上的磨难与考验以及最后的“割礼”后,康达经历了重生,以男人的身份回到了嘉福村。这其实就是一个成人礼的仪式,是在人生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在仪式之前,康达还只是个孩子,他渴望被公平的对待,但是他只能继续接受家里对他的种种安排,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害怕、无助。

许多仪式人类学家都认为仪式即社会的表象或象征模式,呈现着有关社会秩序和社会冲突的象征性表述形式。比起日常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言明”仪式是较为集体和公开地予以“陈述”的事件。仪式已被作为一种社会的强制性标准转换为个人的愿望、创造社会化情绪、引起角色转化、重新整合对立社群的工具来加以分析。人类学研究者一直把仪式作为一种工具,用来观察情绪、感情的意义灌注。仪式具有公共性,因此它们可以被视为文化创造的、人类学家们可以系统阅读的文学作品。这种共性,为我们能够以交叉的方式研究人类学和文学提供了可能性。在文学的叙述中加入仪式的元素,也就是将文学与仪式的关联上升到文化表达模式的高

度,同时进行追根溯源的理解。

注释:

①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p.2

②亚历克斯哈利.根[m].江苏:译林出版社,1998,p.2

③亚历克斯哈利.根[m].江苏:译林出版社,1998,p.309

④转引自: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j],广西民族研究

⑤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p362

【参考文献】

[1]亚历克斯·哈利.根[m].郑惠丹译.江苏:译林出版社,1998.

[2]弗雷泽著.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 徐育新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维克多特纳.仪式的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 柳博赟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陈静.从《根》看非裔美国人的民族文化重建[j].电影文学,2010(06).

[6]孙玉臻.美国黑人家族的苦难历程——亚历克斯?哈里小说《根》赏读[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09(z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