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5期现代园艺赣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欧阳春荣1,何庭发1,何江勤2,明家琪1
(1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和粮食局
341000;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
综述了目前赣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取得的进展,介绍近些年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所做的工作,阐述了产业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产业合力未形成、建设水平低、服务水平弱等问题。最后从宣传力度、健全机构、品牌打造、技术支撑等4个方面对赣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了建
议。
赣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种12个,种植面积706.67hm 2,
产量1713t ,产值5128万元;多年生品种45个,种植面积0.50万hm 2,产量2.1万t ,产值2.25亿元。单个品种种植面积达333.33hm 2及以上有6个,半夏1160hm 2、厚朴966.67hm 2、龙脑樟4692hm 2、草珊瑚393.13hm 2、薏仁366.67hm 2、罗汉果358.8hm 2。有17个品种列入了2017年省重点品种,种植总面积0.30万hm 2,具体品种为半夏、龙脑樟、草珊瑚、枳壳、黄栀子、吴茱萸、铁皮石斛、葛(根)、七叶一枝花、金樱子、黄精、太子参、夏枯草、前胡、桔梗、白花蛇舌草、粉防己。1.3种植区域布局
除经开区、蓉江新区没有中药材种植外,章贡区等18个县(市、区)均有种植。种植面积达333.33hm 2以上的有全南、信丰、宁都和石城4县。全南县1640hm 2,主要为厚朴、灵芝和黄柏,面积分别为940hm 2、256hm 2和200hm 2。信丰县1200hm 2,主要为水半夏,面积1160hm 2。宁都县686.67hm 2,主要为龙脑樟、黄栀子和银杏,面积分别为400hm 2、145.13hm 2和86.67hm 2。石城县420hm 2,主要为薏仁,面积366.67hm 2。其中信丰县、石城县还是2017年省中药材种植重点县。
2
主要举措
根据赣州市委、市政府扶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要求,认真指导各地根据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结合各自的中药材资源禀赋、传统种植习惯,因地制宜选择中药材种植品种和种植区域,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鼓励各地采用“公司+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组织形式,结合产业精准扶贫,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壮大。2.1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市生物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的要求,明确了由局领导任推进小组的成员,相关科室负责该工作的联络员和信息员,组建的QQ 群和微信群,确保信息的畅通,确保第一时间知道当前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也确保落实有关工作时效性,做到不拖后腿。各中药材种植县(市、区)也加强了本地中药材产业的组织领导,有专门的主管部门、业务站室和工作人员,如全南、宁都
赣州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适宜多种
中药材的生产,丘陵山区气候和无污染的环境,保证了中药材原料的品质。近年来,赣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16]27号文)精神,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举措,狠抓中药材基地建设。赣州市农粮局专门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组,采取走上去、走出去、走下去调研的方式,主动与省厅进行产业规划对接,先后赴定南、全南、信丰、章贡区等地考察,通过深入农户、企业和基地,掌握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了解赣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
种植现状
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
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1]
赣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市,农业生产盲目性大,科技含量低,难以适宜市场经济的需求,因而大力
发展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赣州市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境内地形复杂,地域差异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种质资源丰富。[3]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
0.57万hm 2,
总产量2.27万t ,总产值2.76亿元。其中大田种植面积0.24万hm 2,林地种植面积0.34万hm 2。全市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如下。1.1基地建设情况
经调查统计,全市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57个,基地总面积0.44万hm 2,总产量1.48万t ,总产值1.86亿元。3.33hm 2以下基地72个,其中1.33hm 2以下基地47个,1.33~3.33hm 2基地25个;3.33hm 2及以上基地85个,其中3.33~6.67hm 2基地15个,6.67~20hm 2基地32个,20~33.33hm 2基地13个,33.33~66.67hm 2基地9个,66.67hm 2及以上基地16个。1.2种植品种结构
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共57个。1年生品
2
5〇
现代园艺2018年第5期
成立了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全南县继续执行《关于大
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府办发[2016]52号)。
2.2明确工作任务
按赣州市生物制药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分配的任
务,结合赣州市制药工业的特点,根据本地气候、土壤、
水质等综合因素,提出中药材种植适宜地域,规划建立
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种植新的品种。利用精准扶贫平
台,以“联村联户”为切入点,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
+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组织形式,
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全南县大力
发展林下经济,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以厚朴公司为产
业发展龙头,通过免费赠送厚朴、黄柏苗给农户,在全
县范围内推广种植。坚持走出去的发展路子,加强了广
东省韶关市制药企业、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公
司的合作,通过全南县林下生态经济中草药专业合作
社带动当地农民种植中药材原料。兴国县依靠中药材
经纪人、合作社、加工企业带动,将中药材列入精准扶
贫发展产业。章贡区提出以青峰医药集团为龙头,全力
建设青峰药谷。与赣南医学院科研产业处药学院开展
了合作事项对接,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浙
江杭州、广西南宁、广东深圳等地客商到沙河镇仰坪
山、沙石镇铜锣谷和青峰药谷进行实地考察。
2.3争取扶持政策
在省政府组织的中药材产业调研会上,积极呼吁
上级出台产业扶持政策,2017年10月25日,省农业
厅下发了《2017-2018年江西省中药材种植以奖代补
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先建设后补贴的原则,对按要求
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验收合格的项目单位,按规定给
予补助。补助标准为1年生中药材按不高于3000元
/hm2进行补贴;多年生中药材新建基地按不高于7500
元/hm2标准进行补贴。积极向市政府有关领导、市财
政局等有关领导和部门呼吁,争取出台支持中药材基
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各中药材种植县(市、区)结合本地
实际,多数地方将中药材产业列入产业精准扶贫行列,
开展调研,出台扶持政策。如宁都县高度重视和支持中
药材产业发展,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制定帮
扶计划。全南县2012年就印发了扶持政策,对新建林
下种植中草药的,给予3000元/hm2补助;对开发
33.33hm2以上集中连片基地的,享受县招商引资的有
关奖励和扶持政策,对其基础设施建设给以一定的奖
补等。兴国县将中药材列入精准扶贫发展产业,出台产
业奖补政策,对种植0.07hm2以上的贫困户,奖补4500
元/hm2;0.3hm2以上的,奖补7500元/hm2。
2.4服务基地建设
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接待樟树等地种植大户
来赣州考察,引进种植主体落实赣州建设中药材种植
基地。加强产业调研,掌握推介适合赣州市种植的中药
材品种,宣传种植效益,引导农民种植,现有水半夏、铁
皮石斛、平卧三七、紫苏、中华葛等品种被农户广泛接
受,进一步丰富了赣州市药材种植品种,唤起了大家发
展药材种植的积极性。服务落户企业和现有基地,加强
技术指导,提升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如水半夏品种,
是信丰的传统种植品种,该县种植面积稳定在933.33
hm2,产量在0.75万t左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
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脉产业
发展,破解难题,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
经营,形成了赣州市信丰县特色的水半夏种植原料基
地,种植的区域由大阿镇,辐射到油山、西牛、正平、嘉
定镇等10多个乡镇。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产业建设合力未形成
建设中药原料基地,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
工作,但因为中药原料属工业原料作物,一般由药材公
司负责收购,农民自发种植,规模小,风险小。制药企业
建设自己的原料基地积极性不高,在缺少订单、缺少规
模的情况下,产销对接不畅,很难把握市场变化,在品
种选择、区域布局等方面如何推进原料基地建设,发展
难度大,农民种植的风险大。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工口、
农口、药企、药农的积极参与,急需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3.2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产业布局不集中,发展粗放分散,生产零散细碎,
点多面广,缺少拳头品种、主打产品,传统项目多、特色
项目少,产品同质化。缺乏规模效应,小、杂、散、弱局面
突出,组织化程度低,如全市157个基地,其中1.33hm2
以下的占65.3%。中药材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产业,
当前,基地建设水平较低,栽培管理上缺乏核心技术和
人才,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能力弱。缺乏统一的组
织规划,区域布局不明显,地方特色不突出,更谈不品
牌效益。销售渠道较单一,目前全市还没有自由交易的
药材市场,没有健全的收购体系。
3.3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够
没有建立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体系,产、供、销信息
缺乏,抗风险能力弱,持续增收困难。基层技术人员普
遍不足,缺乏中草药种植技术人才,技术指导乏力,技
术短缺,经验不足,盲目生产,粗放管理现象普通存在。
扶持力度小,目前,市级层面还没有出台扶持中药材种
植的政策,县级层面,除少数几个地方结合产业扶贫有
点扶持外,绝大多数地方基本上都没有出台中药材种
植方面的奖励和补助政策,不利于引导和鼓励广大种
植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影响产业发展壮大。
4发展对策
4.1强化认识,加大宣传
26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