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审美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的审美意义

[摘要]古希腊神话作为体现早期人类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虽然仍处在萌芽状态,但在其故事内容中却蕴涵着十分可贵的美学思想。悲剧美和崇高美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美学特色,其艺术效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悲剧崇高美学意义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古希腊神话是极负盛名的。一直以来,古希腊神话都被认为是人类艺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它向人们显示出的是“永久的魅力”。马克思更是赞叹古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与土壤”。作为古希腊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也成为欧洲文学、艺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不但影响着西方文学、艺术的美学风格,后世许多的美学思想也都是从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黑格尔在《美学》中将古希腊神话视为人类精神发展史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人类精神文化最原始的系统形态,在世界文化中也代表了充满独特魅力的一种文化形态。冯友兰先生曾引用中国古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来说明古希腊人热爱海洋, 具有大海般汹涌澎湃性格,说他们拥有一股不同于其他的乐

观向上的民族精神,但在丰富多彩的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里,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却经常是悲剧性的形象,如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杀死吃人怪物的俄底浦斯等等,他们或者在与自然(或象征自然的神力)的抗争中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吞没;或者虽然在与自然的博斗和为民造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却命运多舛,最终遭受强大的象征自然神力的残害而死亡,这些故事虽然反映的是古希腊人与自然的抗争、博斗和相互的矛盾冲突,但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悲剧是人的伟大痛苦或者伟大人物的灭亡”[1],这些神话人物的悲剧结局使得希腊神话和传说呈现出一种震颤灵魂的悲剧美。

一、悲剧的构成

悲剧的构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几条:

1、叙事性情节要素。亚理斯多德认为悲剧的六个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摹仿某个行动”,“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2]这一理解,千百年来几乎没有遭到任何质疑。即使在悲剧早已挣脱文体形式的牢笼的今天,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人们谈悲剧往往是针对叙事性的文艺作品而言的。

2、悲剧人物。这是悲剧的主角,是悲剧中苦难的承受者

和反抗者,而且总是孤独无助的个人,悲剧主要是针对他(她)而言才成其为悲剧。

3、由矛盾冲突所导致的苦难和灾祸。悲剧必须包含人物的受难。缺少这一点,只能是正剧或喜剧。朱光潜先生在批评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时说道:“对于一般人说来,悲剧表现的主要是主人公的受难。……通常给一般人以强烈快感的,主要就是悲剧中这‘受难’的方面……他(黑格尔)就既没有充分考虑到苦难的原因,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悲剧人物忍受苦难的情形,而这两个缺陷对于任何一种悲剧理论说来都是致命的弱点”[3]。但这种苦难或灾祸事件也并不是非得放在剧末,出现在剧中也未尝不可。只要是悲剧人物遭受到了巨大的灾祸和沉重的苦难,并且对此作出了猛烈的回应,不甘屈服,这就构成了悲剧。即使最终获得较好的结果,也当视之为悲剧。也就是说,判定一部作品是否悲剧不应当只看它的结局如何,那不是关键。朱光潜先生也说过,“仅仅有没有不幸结局这一点,对于一部伟大的悲剧说来并不很重要”[3]。

4、悲剧性抗争精神。仅有苦难和灾祸构不成悲剧,至多是苦难剧、惨剧或悲情剧。“面对着不幸的残酷现实(这也是一种对抗力量),不是起而反抗,而是默认。这就是哀情剧与悲剧的根本分野”[4]。“因此,可以明确地说:悲剧并非仅指生命的苦难与毁灭,更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与死亡的来临时,人所持的敢于抗争的态度和勇于超越的精神”[4]。悲剧最

吸引人的也正是这一点,如果一个人被苦难和灾祸压倒了,一蹶不振,自甘屈从外来的压力,那就没有悲剧了。朱光潜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对悲剧说来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二、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悲剧概念

两种不同意义的悲剧,即文体学(文类学)意义上的悲剧和作为美学范畴意义上的悲剧。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为一种已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美学范畴(即悲剧美),它已远远突破了戏剧这种文体的局限,几乎涵盖了整个艺术的领域。而前者基本上是指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艺样式,它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它只是曾经存在于公元前5—4世纪的古希腊,并且也随着那个伟大时代的逝去而湮灭于历史的风尘之中了。

上述亚理斯多德的定义基本上是属于文体学意义上的。所谓“在剧的各部分使用”、“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这些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他只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一种特殊戏剧形式而言的。但他给出的这个定义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却非常丰富,对后世的悲剧美学研究极具启发意义。比如“美的有机整一性”观念、对情节因素的重视、悲剧摹仿的对象(过失说)、悲剧的审美功用(卡塔西斯说)以及“认为悲剧着意在严肃,不着意在悲”等见解都对后人的研究给予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从文体学意义的角度去谈悲剧和从美学范畴意义的角度谈悲剧,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前者侧重于这种戏剧形式的组织构成情况,后者更多地着眼于悲剧的审美效果,也即一般所谓“悲剧美”。因为关于这种审美效果的讨论最初也是从对悲剧这种特殊戏剧形式的分析而得来的,所以二者又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比如亚理斯多德的“卡塔西斯说” 实为美学范畴中悲剧美之滥觞。历代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悲剧美这一范畴于是形成并逐渐超出了文体学意义的牢笼,获得了独立的美学价值和意义。现在谈悲剧美,几乎可以涉及到所有艺术的领域。

三、文章这里讨论的悲剧是指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而言的

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美是“通过‘悲’反射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5],它所表达的悲剧性是由于人类对立面的强大或暂时强大造成的,虽然故事描述的是苦难、恐怖甚至死亡,但向我们展示的绝不只是恐惧、消极和悲观,而是原始人类战胜困难、征服自然的悲壮与勇气。所以,俄底浦斯虽然身受苦难,但他勇于反抗命运,自我毁灭的悲壮中显示出的是精神的崇高;他勇敢追查真相的进取精神,恰恰说明人们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表现出的是乐观的精神而不是消极的态度。如前面提到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被锁在山上经受折磨,失去自由,但他面对天神宙斯的权威,也仍然是不屈不挠,并坚信总有一天会有更强大的人出现推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