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金溶胶方法研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金溶胶方法研究
张聪惠3,兰新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采用水作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作还原剂,较高浓度的氯金酸溶液为原料,在弱酸性条件下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得球状、最大粒径为20nm的金溶胶。考察了还原剂用量、介质pH值、分散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金粒径的影响,并得到制备稳定的纳米金溶胶的较优条件:pH=3~5,PVP/HAuCl4=1,抗坏血酸/Au(摩尔比)=3,常温。此方法具备不用搅拌、金不返溶、成本低的优点。
关键词:纳米;溶胶;球状;超细金粉;PVP;抗坏血酸
中图分类号:T B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76(2006)04-0549-03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纳米颗粒的不同性质已逐渐为人们所了解[1]。通过对纳米金制备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所用反应物浓度较低,操作条件繁琐[2],使得制备成本过高,大大限制了纳米金的应用。
本文提出用H AuCl4溶液为原料,PVP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来制取纳米金溶胶的方法。并在现有文献报道的研究基础上,探索了还原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介质pH值、温度及等因素对金粒度的影响。
1 实 验
1.1 试剂 金粒,硝酸,抗坏血酸,氢氧化钠,丙酮(西安化学试剂厂),PVP,氯金酸(15g・L-1)。
1.2 主要设备 2XZ2真空泵,TG328A电光分析天平,2XZ22型旋片式真空泵,LI NK ISIS能谱仪, J E M2200cx透射电子显微镜。
1.3 实验程序 取一定量的抗坏血酸溶液、PVP和H AuCl4分别置于烧杯中。反应生成的Au溶胶用透射电镜分析其粒度,用能谱仪测试纯度及全分析。
1.4 分析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 M)检测纳米金的粒度;用能谱仪(LE NKISIS)分析超细金粉纯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还原剂用量的影响 抗坏血酸为酸性己糖衍生物,是烯醇式己糖酸内酯;脱氢抗坏血酸被水化即转化为2,32二酮古洛糖酸(gulonic acid),后者是无生物活性的,而且这一反应不可逆。其反应式为:2AuCl4-+3C6H8O6=2Au+8Cl-+3C6H6O6+ 6H+[3]。为使反应完全,加入过量C6H8O6,其目的之一在于增大反应过饱和度,使成核速度加快;另一目的是通过过量的抗坏血酸起到稳定胶体的作用。
取抗坏血酸与金的摩尔比在1∶1~11∶1之间分别进行探索性实验。结果显示1∶1的比例下生成的颗粒较大,平均粒径约为30nm(图1),而2∶1~3∶1时生成的颗粒最大粒径在20nm左右(图2),从5∶1以后粒径均在20nm以下。还原剂用量对粒径的影响见图3
。
图1 还原剂/Au=1时的TE M照片
Fig.1 TE M m orphology of Au powder produced at reductant/Au =1
第30卷 第4期V ol.30№.4
稀 有 金 属
CHI NESE JOURNA L OF RARE MET A LS
2006年8月
Aug.2006
收稿日期:2005-12-10;修订日期:2006-01-15
作者简介:张聪惠(1974-),女,河北新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贵金属冶金及新材料制备3通讯联系人(E2mail:jiandazhang@)
图2 还原剂/Au =2时的TE M
Fig.2 TE M m orphology of Au powder produced at reductant/Au
=
2
图3 还原剂用量对粒径的影响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am ount of reductant and particle size
of
Au
图4 保护剂对粒径的影响
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persant and particle size of Au
综合考虑成本及还原效果,选择还原剂/Au (摩尔比)=3为实验条件。
2.2 分散剂用量的影响 考察了PVP/Au 的重
量比从0.8∶1变到2.6∶1时超细粒径的变化,其他的条件分别为抗坏血酸/金的摩尔比为3,常温,[Au 3+]=15g ・L -1,还原时间取10min 。从实验的
结果来看(见图4),当比例低于1∶1时,金粉粒度较大;当比例介于1∶1~1.8∶1时,金粉的粒度小、分散性好;当比例高于1.8∶1时,有沉淀出现。
当保护剂与金的用量比低于1∶1时,不能有效地润湿颗粒表面,颗粒的亲水性较差,因此粒度较大;提高保护剂的用量,金粉的粒径不断减小,当比例高于1.8∶1时,金粒径不再减小,反而略有增加,这是因为颗粒之间形成了絮凝结构[2,4]。实
验结果证实了加入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有一个最佳值,这时分散、稳定程度最大,润湿最佳,当超过这一浓度时,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反而下降,不利于润湿和分散。综合考虑反应成本及实验效果,本实验选择保护剂/Au (质量比)=1。
2.3 介质pH 值的影响 固定其他条件:抗坏
血酸/金(摩尔比)=3,常温,[Au 3+]=15g ・L -1,还原时间10min ,PVP/Au (质量比)=1,pH 值在2~8之间变化,考察pH 值对粒径的影响(图5)。实验结果表明,还原体系pH >7时,反应基本不进行;而pH 介于5~7时,有团聚现象;pH 在3~5之间时,反应效果良好。而此还原体系本身的pH
就介于3~5之间,因此,操作时不需调节pH 值。2.4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粒度的影响(图6)是相
当显著的,试验中考察了293~313K 的反应情况。
在温度的单因素考察中,发现温度较高(313K )时反应速度虽然很快,但在反应器皿底部就能
看见有黑色沉淀物,将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分析,颗粒有大量团聚,且团聚体已超过40nm ;在293K 时,金颗粒团聚则非常少,最大的颗粒不超过20nm ,其中大多数颗粒都小于20nm ,因此反应条件
选择293K
。
图5 pH 值对粒径的影响
Fig.5 E ffect of pH value on particle size
055
稀 有 金 属 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