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欣辨治失眠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洪欣辨治失眠经验
标签:名医经验;曹洪欣;失眠;不寐;中医治法
失眠是指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足的一种病症,其临床表现以睡眠改变为主,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甚则彻夜不寐,或睡眠不实、醒后难以再睡,或睡眠质量下降、睡时多梦,常伴次日头昏、精神不振、困倦等。
一般而言,暂时的失眠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长期失眠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或导致精神神经障碍乃至抑郁症的发生;另外,失眠日久也常是某些慢性病的表现。
西医治疗失眠疗效可靠,但容易药物依赖,且长期使用可能对大脑过度抑制而导致过早衰老,同时也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增加癌症发病率及死亡可能性。
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特色及优势逐渐被重视。
失眠属中医“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
《温病条辨·下焦》云:“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故失眠主要病机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宁、阳不入阴所致。
导师曹洪欣教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不仅无药物依赖性、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能逐渐停减镇静剂、抗抑郁制剂的使用。
现结合案例将曹师相关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案例1:患者,女,47岁,2011年4月18日初诊。
睡眠不实1年余,每于晚饭后困倦欲睡,醒后难以入睡,多梦,纳少,腹胀,腰酸,倦怠乏力,动则心悸气短,活动后头晕,面黄白,形瘦,近半年月经愆期、35~40日一行、量多、色淡,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证属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脾不统血。
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用归脾汤加减:炒白术15 g,党参15 g,黄芪30 g,当归15 g,茯苓15 g,茯神15 g,酸枣仁15 g,柏子仁15 g,木香5 g,墨旱莲15 g,续断15 g,甘草10 g,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011年5月17日二诊:服上方28剂后,饭后困倦、睡眠不实等明显好转,月经按月来潮,唯经量多,舌淡,苔白,脉沉滑。
守方继服2月余,诸症消失,面色
转润,精力增加。
按:困倦易睡、醒后不易再睡、或睡眠不实、多梦易醒是心脾两虚失眠的特点。
本案患者因心气不足,故动则心悸、气短;脾气虚、运化失常,故纳少、腹胀;气血不足,则倦怠乏力、活动后头晕、面黄白、形瘦、月经后期而色淡;脾不统血则月经量多;脾病及肾,则腰酸;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均为虚象。
故治以归脾汤加减,方中去远志,免伤胃之弊;加茯神、柏子仁宁心安神;加墨旱莲、续断补肾摄血。
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效果显著。
不仅睡眠正常,月经不调也得以恢复。
1年后随访,睡眠、月经均正常。
2 滋阴养心,安神定悸
案例2:患者,男,56岁,2008年5月20日初诊。
失眠多梦5年余,靠服用艾司唑仑片维持,近3个月因情志因素失眠逐渐加重,入睡难,甚则彻夜不眠,服用思诺思(酒石酸唑吡坦)后仅能睡眠1~2 h,伴心悸,心烦,气短胸闷,头晕倦怠,目干,口干,手足心热,大便干、一二日一行,舌稍红,苔少,脉细数时促。
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
辨证:心阴虚,心神不安。
治以滋阴养心安神。
用天王补心丹化裁:柏子仁15 g,酸枣仁15 g,天冬15 g,麦冬15 g,生地黄10 g,当归20 g,党参10 g,苦参10 g,丹参10 g,白茅根30 g,桔梗10 g,五味子10 g,茯苓15 g,龙骨(先煎)30 g,甘草10 g。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008年6月2日二诊:服药后,睡眠逐渐好转,能睡3~4 h,心情平稳,大便通畅、每日1次,舌淡红,苔白干,脉细偶促。
嘱停服西药,上方去丹参、桔梗,加首乌藤30 g、牡蛎(先煎)30 g,继服14剂。
2008年6月16日三诊:睡眠达5~6 h,但多梦,自觉早搏未作,余症均减,舌淡红,苔白,脉滑。
守方继服2月余,睡眠正常,查心电图正常。
随访2年未复发。
按:阴虚火旺型失眠症以失眠、入睡困难伴阴虚症状为主,临床可用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
本案以心阴虚、心火旺临床表现明显,故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滋心阴、降心火。
方中用苦参易沙参,以防滋腻太过,且苦寒入心;加白茅根清心通脉,与苦参配伍调节心律;加生龙骨重镇安神。
首诊服药后睡眠好转,但醒后难以再睡,每晚睡眠时间达3~4 h;心悸、气短等减轻,早搏减少,故减丹参、桔梗,加首乌藤、牡蛎安神宁志,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
后守方调理治疗2月余,不仅睡眠恢复正常,早搏亦消失。
3 疏肝解郁,养血安神
案例3:患者,女,34岁,2008年4月7日初诊。
睡眠不实8年余,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睡,多梦,心悸胆怯,心烦易怒,喜悲伤欲哭,生气后头胀痛、目赤,咽痛,手心黄,舌淡红,苔黄厚,脉弦。
辨证:肝郁血虚,心神不宁。
治以疏肝解郁、养血安神。
方用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20 g,川芎15 g,茯苓15 g,知母15 g,炒麦芽30 g,百合20 g,生地黄10 g,香附15 g,栀子15 g,神曲15 g,首乌藤30 g,柏子仁20 g,党参15 g,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008年4月21日二诊:服药1周后,睡眠逐渐好转,其他症状减轻,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
守方加减调治3月余,睡眠正常,每晚能睡7 h左右,心情舒畅,诸症消失。
按:《普济本事方》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
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则魂扬而离体也。
”表明难以入睡、多梦易醒、醒后难以
入睡的失眠多缘于血虚肝郁。
血虚肝旺、魂不守舍是其病机根本。
本案患者睡眠不实、易醒、心悸胆怯,提示心肝血虚,神魂失养;悲伤欲哭、心烦易怒、生气后头胀痛、目赤、咽痛等,乃肝郁化热,肝火上炎所致。
辨证当为心肝血虚,肝郁化火,扰动心神。
方用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滋阴降火、收敛魂魄;川芎、香附、栀子、神曲又有越鞠丸之义,疏肝解郁、泻火安神;百合、生地黄养心润肺除烦;首乌藤安神。
调治3月余,睡眠恢复正常。
4 和解少阳,解郁安神
案例4:患者,女,49岁,2008年3月5日初诊。
不易入睡、睡眠不实1年余,近1个月加重。
夜寐3~4 h,甚则彻夜不寐,多梦,易惊醒,口苦,心烦易怒,情志抑郁,善太息,现睡前服罗拉(劳拉西泮片)0.5 mg×2片,效果不佳。
舌黯红,苔薄白,脉弦。
证属少阳经气不利,胆郁心神不宁。
治宜和解少阳、解郁安神。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 g,黄芩15 g,清半夏15 g,党参15 g,茯苓15 g,茯神15 g,郁金15 g,炒麦芽30 g,龙骨(先煎)30 g,牡蛎(先煎)30 g,甘草10 g。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嘱停服罗拉。
3月12日复诊:服药7剂后,夜卧20 min内即可入睡,能睡6~7 h,未有夜间惊醒,时心烦,舌淡红,苔白,脉弦。
守方加减继服30剂后,睡眠正常,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抑郁症患者有六成以上存在失眠,而失眠又是诱发抑郁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改善睡眠对抑郁症患者及有抑郁倾向者显得尤为重要。
该类患者失眠常以“入睡难,甚则彻夜难以入睡”为主,实证居多。
《素问·奇病论篇》载“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恰合本案患者之失眠、口苦、易惊醒。
曹师辨为少阳经气不利,转枢失职,郁热内扰心神所致。
故选用小柴胡汤加减,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茯苓、茯神健脾养心安神,郁金、炒麦芽行气解郁、疏肝和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能使气机调畅,阴阳和调,睡眠自安,诸症消失。
5 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案例5:患者,女,61岁,2013年1月6日初诊。
入睡难,甚则彻夜不寐2年余。
自述服用柏子养心丸等中成药未见明显改善。
现入睡难,每晚睡眠不足3 h,时心悸、气短,头痛、巅顶麻木,痛甚恶心,胸憋闷,甚则夜间憋醒,面色晦黯,腰背痛,手足心热,舌黯红、有瘀点,苔白黄稍厚,脉弱。
超声示:甲状腺结节、肿大。
证属心血瘀阻,心神失养,治以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黄12 g,当归15 g,桃仁15 g,红花10 g,枳壳15 g,川芎20 g,柴胡15 g,赤芍15 g,桔梗10 g,茯苓15 g,川牛膝15 g,夏枯草30 g,首乌藤30 g,龙骨(先煎)30 g,甘草10 g。
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自述服药2剂即可睡眠5 h,7剂后睡眠已正常。
遂守方继服7剂以固疗效。
按:血瘀证失眠患者临床并非少见,血府逐瘀汤为曹师常用治疗失眠的方剂,《医林改错》载:“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此方若神。
”本案证属气滞血瘀。
心主行血,肝调气机,气血调和,则血可以养心。
若气机不畅,则见胸憋闷、气短;气滞则血瘀,瘀血阻于心脉,心神失养,则见少寐;血不养心,则
心悸;瘀血内阻,则手足心热;瘀血不祛,新血不生,清窍失养,则头痛、巅顶麻木;面色、舌脉皆为瘀血内阻之象。
方中血府逐瘀汤含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祛瘀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气行则血行;桔梗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二者相伍则瘀血尽除;加夏枯草清肝火、止头痛,《本草通玄》载其能“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重庆堂随笔》亦云“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
可见,曹师药不轻投,平中见奇,诸药配伍周详,恰对病机,疗效显著。
6 清热化痰,理气安神
案例6:患者,女,50岁,2010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诉3月前因服用肉蔻五味丸后出现入睡困难、夜寐4 h,口苦恶心、黏腻异味,胸闷、胸中不适,舌黯红、尖赤,苔黄稍腻,脉弦滑。
证属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治以清热化痰、理气安神。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胆南星10 g,竹茹15 g,枳实15 g,黄连10 g,清半夏10 g,茯苓15 g,陈皮10 g,远志10 g,首乌藤30 g,柏子仁20 g,甘草10 g,生姜3片。
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0年4月26日复诊:入睡难明显好转,睡眠时间6~7 h,胸闷、恶心、口苦、口中异味等均减轻,偶心情烦躁,舌黯红,苔黄,脉滑稍数。
药已见效,前方加郁金15 g、炒麦芽30 g,继服14剂而愈。
按:本案患者素体痰湿壅盛,湿郁气机易热化,加之服用性偏温热的中成药,诱发痰热进一步加重。
《景岳全书》引徐东皋语:“痰火内扰,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
”因此,痰热互结上扰于心,触动心神,则入睡难、睡眠时间短暂;痰阻气机,气机不利,则胸闷、胸中不适;湿热内扰中焦,则口苦恶心,且有黏腻异味;舌脉均属痰热内阻之象。
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取其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胆南星清热化痰,又有涤痰汤之意;远志安神又能祛痰;首乌藤配酸枣仁滋心阴、宁心神;甘草调和诸药。
本病因痰而起,又因外界诱因造成痰热互结、气滞痰阻,进而上扰心神而发病。
该方清热又化痰,理气又安神,湿热得除则心神自宁,二诊随症加减调理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