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经济学》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五常学经济》有感
课上,老师集中介绍了多本经济学的课外读物,在认识到资源有限必须赶早后,一下课我就跑到图书馆,海量搜索相关书籍,愣是怕比别人晚一步。真奇怪,自己居然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扫过让人眼花缭乱的书目,当我在角落里发现这本《五常学经济》时,惊喜得如获珍宝。
开始的时候,我还保持高度的热情,坚持每天都把它带在身边,也不嫌它会加重书包的重量,在上课的间隙或中午午睡醒来后,捧着它看上一会,因为它所讲的东西还是很吸引我的。书的前四章讲的都是他从小到大的求学经历,其中包括对他影响很大的各种恩师,我被他的顽皮搞怪所逗笑,被他丰富的幼年求学轶事所吸引,最令我震撼的是,我在他的同事,同学,恩师的名单中看到了那么多课本上惯常出现的名字,如科斯、德沃夏克、弗里德曼。其中有点让我羡慕的就是,他的婚礼居然是货币供给学派的创始人——弗里德曼主持的,在我眼里这应该是成为经济学家的福利吧。关于这点,我不止一次的和很多女生谈起,感觉充分抒发了一下我们的浪漫情怀。
人们总是喜欢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来延迟或干脆放弃他们本计划好的事情。当这本红皮书在我的书架上躺了好久,久到我快要忘了它的存在,突然间想起这本书是不是快要归还图书馆了,于是我强迫自己腾出了下午上课之前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但说实话,我并没有为了赶进度而一目十行,相反我看到了和之前不太一样的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我想谈谈自己和他所产生的共鸣。他的老师布鲁纳在宏观课上讲到储蓄和投资相等的老话题,看到这个我很激动,曾经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储蓄和投资有时候相等,有时候不相等,而又说储蓄和投资永远相等的话,被绕的不行,当时为了这个问题也让徐生钰老师费了不少口舌。原来“看得到的投资与储蓄永远相等,因为是同一回事,但看不到的‘意图’投资或储蓄,只在均衡点上相等”。即使是经济学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是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虚心求教的,我作为一个本科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要做好的就是夯实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抛弃以后事业的根基。
他提到自己的其中一项本领是学得快,临时抱佛脚往往就可以过关,但一旦长时间不用,又会很快忘记。这一点我也有同感,尽管可能存在一点差别,他是自己讲不用的选择忘记,而我们是把要用的也逐渐忘记。上了大学之后,我们比以往都自由,没有人再监督或说教,所以考试前抓紧抱佛脚,甚至整本书开始重头自学也成为了见怪不怪的现象。不能武断地说所有人都这样,但起码大有人在,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考完后将它尘封记忆,这种模式对于我们的大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毒药,使我们渐渐上瘾而不能自拔。自我拷问,没有在考试之前才临时赶工,但总是会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只能留下模糊的印象,这好像也是目前困扰我专业课学习的严重问题,不知怎么才能解决?
另外,我看到了一个严谨务实,追求真理,坚持自我的经济学家形象。他那样执着,坚持对世事的调查要彻底,亲自跑到街头卖桔、卖玉;不少人说他放弃了学术,,很少有人知道他从这所谓的“跑街赚钱”中获得了第一手的真实研究数据;因为香港战后的天台木屋怪现象创立了价格管制理论,因为台湾的土地改革想出了佃农理论,这些都是他深入第一线的成果。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
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将数学放在次要位置,或者干脆不用,他认为既然理论能够能够推导为什么要用数学来破坏那么漂亮的文章,纯然不顾当时学者所谓的潮流,也不故意迎合大家的喜好。
他的这些品质是时下很多学者所缺乏的,或是整个学术界所没有的。往大了说,专研究家们变得浮华,难以专心于学术研究,很难出重大的学术成果;往小了说,我们平常写个选修课的论文或者甚至是专业课作业,也会control V + control C。好吧,大的方面我管不着,小的方面就管好自己就行了。
书中谈到的东西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我只是就有想法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看法,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