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翻译的标准
1.清代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2.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文本。……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4.在严复的翻译标准里,“信”就是译文意义“不倍原文”。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于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为了求“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在严复看来,“信”、“达”、“雅”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达”是为了“信”、“雅”是为了“达”。
5. “信”就是忠实原文。忠实原文的前提是读懂原文;此外还要让读者通过你的译文去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如果你的译文人家看了如在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那么人们就不知道原作者在说些什么。
6.”达”就是通顺。“达”不仅要语法正确,最重要的是要看语感。凡是符合中国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中文;同样,凡是符合说英语的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英文。(如译文过分拘泥于原文就不会达到“达”的要求。)
7.”雅”即是“美”。翻译中对“雅”的追求就应表现为努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来表现原文的风格。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把翻译标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之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雅”字所能包括。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三字包括这三方面,也无不可。但是我们须记得所以求“信达雅”的道理,却不是如是的简单。我们必须记得这包括的就是:第一,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第二,译者对译文方面的问题,第三,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以译者所负的责任言,第一是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第二是对读者译文的责任,第三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三样的责任心备,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译家的资格。
林语堂在继承严复翻译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首先,林氏对于严氏的“信”有新的发展,认为“忠实”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指出绝对忠实之不可能。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及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绝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替“雅”,理由是“雅”包容的面太窄。
关于翻译的“忠实标准”,他提出共有四义:
a.非字译。“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成的语意。”“字义了解的确是句义了解的根基,但是所谓字义,不能看做死的,固定的,分立的,须当做活的,有连贯的,不可强为分裂的东西。”
b.须传神。“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
c.非绝对。“译者所能谋达到之忠实,即比较的忠实之谓,非绝对的忠实之谓。”
d.须通顺。
通顺的标准须做到两点:
a.须以句为本位。“译者必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的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译语语法译出。
b.须完全根据译文心理。“译者心中非先将此原文思想译成有意义之中国话,则据字直译,似中国话实非中国话,似通而不通,绝不能达到通顺结果。”
翻译的“美的标准”,即“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心理学角度)
美”反映在内容、形式和意境等各个方面。
范存忠(1903-1987),上海人。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外语系。1931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回
国,任中央大学外语系副教授,1944年-194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讲学,历任中央大学外语系教授、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副校长及文科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论文集《英国语言文学论集》、《英国文学论集》,专著《约翰逊博士与中国文化》,译著《英国史提纲》、《英国文学史提纲》等。
“正确、通顺、易懂”
(correctness, coherence, understandability)
It is based on Y en Fu’s 3-character principles and the current conditions;
Y en Fu did not actually abide by the principles himself, and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are inconsistent.
正确最重要,如果译文与原文不符,那么通顺和易懂都失去了作用。反过来,不通顺,就谈不到正确,不易懂就不可能为广大群众服务。另一方面,如果只求易懂,不管是否正确,那又何必叫做翻译呢?--1978年《漫谈翻译》
肖乾(1910-1999) 萧乾, 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著名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最有名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译有《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捷克著名小说《好兵帅克》、加拿大《里柯克幽默小品选》、挪威易卜生的《培尔·金特》等,还有美国的《战争风云》、《屠场》、《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等15部译著。
特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推《尤利西斯》。此书因过于奇特,在英国也没几个人能看懂,因此敢于翻译本身就成为新闻。1994年这部百万字译作问世即获新闻出版署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萧乾晚年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得体”是翻译的最高标准;
“得体”就是指译文在文体风格上与原作非常接近;
它比“雅”、“神似”、“化境”、“等值”、“等效”的说法更通俗、更准确、更有概括性;
适用于各类文体:
科技或文件--“含义”第一位;
文学作品---首先考虑原作的情感内容;--《翻译的艺术》
翻译的任务是把原文信息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用译语原原本本地重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的感受大致相同或近似,就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译文;相去甚远或完全不同,则是质量低劣甚至是不合格的译文。
从翻译效果,也就是译文读者得到的感受如何来衡量一篇译文的好坏,这就是翻译标准。(范仲英,1994)
彦琮
557—610年),俗姓李,邢台隆尧县双碑人,隋代著名高僧,他精通梵文,也是我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著作家。一生共译经22部
彦琮一生共译经22部,约达万卷。他每译一经,必制序,述事于经首。为了给译者制订规范,他以多年实践经验,论定了翻译外藉的楷式,有“十条八备”之说。此外,彦琮还著有《天竺记》、《西域传》、《大隋西国传》等著作。彦琮的著作和译文,繁荣了东西方佛教界,促进了东西方佛教界的交流,尤其是在西南诸国传播了中国的文明和文化,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