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视野的住宅舒适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美学视野的住宅舒适度研究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应用于住宅舒适度研究中,要求住宅的内外部环境是健康的同时,还要其承载美学等精神方面的需求。本文从影响住宅舒适度的美学要素入手,分析其内在的美学规律,并结合住宅设计加以运用。

标签:住宅舒适度;美学;审美;色彩

现代住宅设计非单纯的盒子空间、形体组合,其实是一个审美活动的场所,一种民族的、个性的设计展示,是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把居住环境看作一种生存资料,而是要求其成为一种享受资料,这其中需要美学方面的要素加以运用和协调。

一、“比德”和“畅神”的审美观

“比德”和“畅神”的审美观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以拟人化,赋予其本身不同的格调与性情,古人用莲花形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用梅花在严冬冰雪的一枝独秀,给人以奋发的激励;竹子有着不屈气节的“劲节”,谦逊胸怀的“虚空”,超群脱俗的“萧疏”。

当代住宅环境设计对大自然的向往更加真切,利用真山真水,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日月交替,花开花落,体验时间更替;园林景观中的巧妙“借景”,把人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大自然,抒发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李渔更有“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一命也。”这种对大自然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才有“智者乐水,仁者爱山”的审美胸襟。

二、住宅舒适度的美学要素

(一)景观优美

景观好自然具有美感享受性和观赏性,并且这种美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好的景观容易给人视觉、听觉等综合的美感享受,从大方面来说,室外景观和室内人文景观决定住宅的审美舒适度。

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横向宽阔的挑台、平台,参差错落,与周围的山山树树相得益彰。设计者的“有机建筑”创作理念,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尊重,使得自然环境具有了人的品格。“流水别墅”将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统一起来,使人感受到人、住宅、环境的依存关系,感受到别有洞天的审美佳境。

(二)空间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在中国书画中运用虚实、显隐、藏露、浓淡、黑白的对立统一,营造出虚实相生,意味无穷的意境。在绘画艺术中,“计白当黑”就是国画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王国维的境界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的论说。传统民居中的曲廊宛转,漏窗石刻,一步一景,将人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妙意境,情景交融,物我共融,达到“意”与“境”的统一。

住宅的美不仅在于外部形体的组合,尽管它们体态不同,大小各异,但是所有的住宅不可例外地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的价值的体现都要取决于人们的接触,都要被人们所使用,需要人们身临其境去进行交流,去欣赏,去享用。住宅空的部分才是人们最需要的核心,有形的墙柱门窗不过是构成住宅空间的围合或划分的物质手段,老子认为:“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深刻地阐述了建筑“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三)装饰得体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住宅样式,有的住宅其设计的艺术品质完全超过了它的功能性。在某种意义上,相对于住宅的艺术性,它的功能性已经是次要的了,由于装饰过渡设计的住宅功能性显得微不足道。例如西班牙现代主义设计师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屋顶高低错落,墙面造型奇特、凸凹不平,曲线的大量装饰充满着梦幻气息。

另一种极端的例子就是住宅建筑摈弃了所有装饰,只注重功能上的满足,充满着理性、机械意味,不考虑美学上的装饰带给人的精神愉悦。现代主义大师凡德罗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完全是一个玻璃盒子,白色的钢铁构架支撑着整个建筑,四周的玻璃幕墙围合着内部的开敞空间。这个住宅简单到极致,漠视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隐私,无视住宅的美学舒适度,揭示了现在主义住宅与人们心理舒适度之间的对立,促使着后人对其变革。

到底要不要装饰,怎样装饰的争论,一直伴随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始终,某种程度影响上着人们对待住宅舒适度的审美意识。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惜物”“得体”的审美观念,有着“尚清”“尚和”的审美追求,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就是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审美境界。《论语》中记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也是关于审美原则一个著名的论断,“文”是指修饰、装饰,“质”指本质、实用。“质胜文”和“文胜质”两种片面的倾向都不是人们所赞成的,认为“质胜文”会导致设计入“野”,粗陋丑恶,缺少文采和审美意境;而“文胜质”则会将设计带入“史”,华而不实、矫揉造作。因此,好的住宅美学取向应追求适中,“文”与“质”要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四)光与影

光线能够创造富有空间感的艺术效果,大师们常常利用光影来塑造空间,增

添空间的美学魅力,难怪人们常说“建筑是捕捉光影的容器”。直接光照可以加强空间效果,光与影的对比增加了立体感,形成凸凹不平的艺术效果,建筑构件有光影之间的变换,使空间具有节奏性;直射光容易使物体形成视觉中心、趣味中心能够加强材料质感的美学表现力。

如进门的玄关位置,会在一堵墙上形成婆娑的倒影,强化雕塑和绘画等陈列品的艺术效果。泛光照明的运用可以使空间显得宽敞,使人感到无限的感觉,使空间得到净化,有利缓解人的注意力,阴影的减弱,让人们感到温暖,使人们得到舒适。

利用不同的光色打造的颜色性,可以使空间产生不同的环境气氛,暖色光源可以产生温暖的效果,使人感到温馨,能够形成热烈的氛围,餐厅和卧室中常常使用暖色光,使人的皮肤显得健康,食物更显诱人。冷色光可以产生安静、清凉的艺术效果,书房中运用冷色光可以使人安静,更容易集中精力思考问题。随着现代灯光照明被人所重视,新型的照明設备不断出现,我们在满足基本的照度、眩光控制等硬性指标之外,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灯光的艺术作用,巧妙地利用光影来塑造艺术氛围,表现设计主题,增添居室的光影魅力,达到运用灯光设计提升住宅舒适度的目的。(五)色彩与质地

住宅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物体的色彩和材料的质地,住宅的设计气氛和装饰风格离不开色彩的营造和各种材料的选择。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出人们不同的情感和心理特征,人们试图用相应的色彩传达出他们的审美感受,试图用色彩这种特殊的表情符号来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质地也就是住宅所使用材料的“质感”,是人们对材料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材料传达出不同的感受,给人以粗糙与光滑、冷与暖、硬度与韧性、朴实与华丽、文化与野蛮等表现特征,此外,材料还具有与生俱来的色彩,人们可以通过运用不同材料搭配,提升住宅色彩与材料方面的舒适度。

色彩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不同的色彩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特征,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环境赋予它不同的感受。色彩有冷暖、轻重、积极与消极、软硬等个性化特征,在住宅设计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和用途,结合人的审美趣味灵活地处理色彩之间的关系。如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特点,人们喜欢使用较淡或偏冷的色调,不同朝向的房间也应该有所区别,向阳的房间,色彩应偏冷,反之相反。

我们在具体设计时,应该利用色彩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加以计划,类似色的色彩计划可以使整个环境显得明快、开阔、色调统一,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对比色在这种环境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可以通过颜色的对比强化设计主题,避免单板。此外,色彩应该与住宅建筑材料密切结合,尽可能地利用不同的材料本色来表达不同的色彩效果,如打造原生态的住宅空间,就不免要选择竹、木、麻、藤等自然材料,采用原生态的色彩和图案等室内陈设,营造亲近自然的住宅舒适度。

大自然给了我们丰富的色彩和材料资源,人们可运用这些资源加以抽象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