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经济增长中需求贡献率和贡献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价格指数。在每一特定年份中,各需求要素的 价格水平往往有着不同的变动幅度,在经济增长 的需求测度中,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在我国政府 公布的统计数据中,经济增长率指不变价增长率, 在上面的公式中,国内生产总值和最终需求都是 按不变价计算的。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在计算 时直接用现价的有关数据,推算结果就可能出现 较大的扭曲,因为现价和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往 往不同,各种最终需求的价格变化比例也往往不 同,用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和现价最终需求代替相 应的不变价格指标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最终需求贡 献度和贡献率往往差别很大,甚至相反。
宏观经济分析
1995~2001年广州市最终需求贡献率.单位:% 实验一 报表示范
1995年 支出法GDP增量 最终消费 100 35.8 l 1996年 100 28.1 1997年 100 37.46 1998年 100 32.9 l 1999年 100 46.1 5 2000年 100 58.39 2001年 100 55.63
城镇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 固定资产形成 存货增加 货物服务净流出 向国内净流出① 向国外净流出②
28.23
8.99 59.44 53.85 5.59 l -2.79 -4.07 1.27 1
27.67
9.79 57.74 50.58 7.1 62 -1.24 -l 7.6 l 6.36
25.94
需求贡献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最终需 求因素对该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 献百分率。 比如某一年度,我国GDP增长8.8%,其中 58.8%是通过最终消费需求实现的,则58.8 %就是该年度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
需求贡献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最终需 求因素对该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 献百分点。 比如某一年度,我国GDP增长8.8%,其中 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使经济增长了5.17个百分 点,则5.17就是该年度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度。
23.2
1 9.82 4 1.82 40.9 0.923 10.47 9.665 0.805
22.97
22.09 39.38 38.33 1.048 10.97 10.32 0.65
25.1 1
14.28 48.77 44.8 3.975 6.444 -0.49 6.933
注:①向国内净流出=货物服务净流出-向国外净流出; ②向国外净流出=(海关出口-海关进口)×当年汇率;汇率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根据《广州市统计年鉴》(1 995-2002)数据计算而得。
第i种最终需求的贡献度为:式(2)
d ti d ti1 wti yt 1
第i种最终需求的贡献率为:式(3)
(d ti d ti1 ) ri
wti qti rt
y t 1
d ti d ti1 y t y t 1
步骤
第一步,根据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有关数据, 计算国内生总值(GDP)和最终需求各组成部分的 年度实际增量; 第二步,计算总需求各个组成部分年度实际增长 额占当年GDP实际增量的比重,各自的比重即为 该需求组成部分对年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计算总需求各个组成部分年度实际增长额 占当年GDP实际增量的比重与年度实际经济增长 率的乘积,其结果即为该需求组成部分对年度实 际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
相关理论:贡献率和贡献度的定义
一个例子:家庭收入增长中的个人贡献率 假设:1.家庭为夫妻二人, 2.都有工作 3.2010-2011年家庭收入增长20%, 2010年收入为10万元,男8万,女2万, 2011年收入12万,男9万,女3万。 问题:如何测度夫妻二人对家庭收入增长 的贡献?
需求贡献率和需求贡献度的定义
实验二 经济增长中的需求贡献测度
百度文库区宏观经济分析指标的两个指标: 增长贡献率和贡献率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审定,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 125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 落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2亿 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790.1亿元,增 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350.0亿元,增长 8.3%。其中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3个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 61.9%和3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78元,增 长9.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19.3: 44.2:36.5调整为18.9:46.3:34.8。
22.37
3.677 l8.69 33.26
资本形成
固定资产形成 存货增加 货物服务净流出 向国内净流出 向国外净流出
33.58
16.63 16.95 30.62 -.104 134.2
8.999
14.56 -5.56 62.9 121.2 -58.3
3.08
4.428 -1.35 59.46 l2.65 46.8
经济增长率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 固定资产形成 存货增加 货物服务净流出 向国内净流出 向国外净流出 1995年 l6.44 5.887 3.689 0.589 3.1 2.198 5.52 2.734 2.786 5.033 -17 22.07 1996年 12.6 3.541 0.449 0.446 0.003 3.092 1.134 1.835 -0.7 7.925 15.27 -7.34 1997年 l3.39 5.017 2.72 0.397 2.324 2.296 0.412 0.593 -0.18 7.961 1.694 6.267
⑤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测算某一时期(比如 1O年)经济增长中的需求贡献。同样,在计 算某一时期内各最终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时,必须首先把各项数据换算成可 比价数据,然后计算各自的贡献率和贡献 度,不可简单地对各年现价数据进行运算, 否则将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宏观经济分析
1994——2001年 广州市最终需求要素份额构成.. 单位:%
单位:%
1998年 l3.13 4.321 1.962 0.325 1.637 2.359 7.272 6.933 0.338 1.537 -0.8 2.34
1999年 l3.18 6.083 2.458 0.422 2.037 3.625 3.2l5 5.25 -2.03 3.882 0.3l -6.43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 加值6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 GDP的5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 78.6%。
实验二 经济增长中的需求贡献测度
1.项目编号:HGJJFX-02 2.大纲指引:调取实验一完成的数据资料,按照需求贡献测 度分析方法完成增额、贡献率、贡献度的计算。对数据结 果进行分析,判定各种需求因素在经济增长的作用及经济 方式转变的情况。 3.项目类别:专业、设计 4.条件准备:台式电脑、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等。 5.学时:4 6.实验报告及实验分析报告内容:(1)分析数据表 (excel形式),包括增额计算表、贡献率计算表、贡献 度计算表;(2)实验分析报告标题:经济增长中的需求 贡献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994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年 2001 年 平均
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43.35 34.36 6.1 36 43.5 33.7 1 6.048 43.37 3 1.8 1 5.878 43.79 3 1.1 7 5.602 42.82 29.22 5.2 1 9 44.07 28.25 4.93 1 47.7 1 27.9 4.692 49.64 27.56 4.585 44.78 30.5 5.386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总量与增量。经济增长中需求贡献测度 的对象是统计核算层面上的从支出角度计 算的GDP及最终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主 要是用增量进行测度。有些文献中用总量 进行测度,从严格意义上讲,其测算结果 不能称之为经济增长中的需求贡献,增长 是和增量相对应的。
②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经济增长中需求 贡献测度,测算的是最终需求的各个组成 部分增长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而没有 测算其间接贡献。测算间接贡献,主要是 乘数效应问题,将在后文详细讨论。
55.38
52.81 2.577 11.71 -6.11 17.82
24.39
39.83 -l5.4 29.45 78.2 -48.7
-2.14
2.62 -4.76 43.75 l9.39 24.36
l9.13
17.42 1.707 25.25 l2.78 l2.46
宏观经济分析
1995~2001 年广州市最终需求贡献度 实验一 报表示范
经济增长中的需求贡献测度,最棘手的问 题是把当年价数值换算成可比价数值,由 于价格指数的选取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 同。更为困难的是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价格指数不全面,如没有进出口价格指数 和库存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也仅从1991年才有。有些数值的测算只能 因陋就简,这样得出的结果误差必然较大。 因此,协调价格指数统计方法,健全价格 指数统计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④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总量和经济增长率 是按照生产法统计的,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法所需要的数据按照行 政指令比较容易收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出 法相对于生产法而言,实际用于投资、消费和进 出口的数据可在金融、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监控 之下,准确性较高,比较及时,采集成本相对较 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我国GDP和经济增长率的统计应由以生产法 为主逐步转向以支出法为主,并在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尽可能做到二者一致。
2000年 3.35 7.796 2.727 0.557 2.17 5.068 -0.29 0.35 -0.64 5.84 2.588 3.252
2001年 2.74 7.087 2.85 0.468 2.38l 4.237 2.437 2.219 0.2l7 3.217 1.629 1.588
1 1.55 52.1 4 46.36 5.786 4.493 -4.68 9.1 73
25.57
1 2.62 46.32 4 1.4 4.921 9.896 -2.52 1 2.4 1
24
1 3.6 47.68 43.1 5 4.528 9.505 -3.08 1 2.58
23.32
1 5.82 45.68 43.83 1.842 1 0.25 8.045 2.2 1
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22.44
3.585 18.86 13.37
3.564
3.538 0.026 24.54
20.32
2.963 17.35 17.15
14.94
2.473 12.47 17.96
1 8.65
3.199 15.45 27.5
20.43
4.1 72 16.26 37.96
需求贡献的测度方法
从支出法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需求之 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等于各种最终需求的增量 之和。 假定一经济系统中有m种最终需求,用di表示第i 种最终需求,y为GDP,r为经济增长率,则有关 系式(1)
yt yt 1 d t1 d t11 d t2 d t21 d ti d ti1 d tm d tm1 ri yt 1 y t 1 yt 1 y t 1 y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