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存货管理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配置,保证经营需要,并最大限度减少存货积压、报废和毁损。

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是需要周期的,因此从生产组织准备到成品出厂满足销售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有各类存货的存在,如何在不影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使这些存货占用的资金最少,加快存货周转,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的。

一、机械制造行业存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机械制造行业存货比例偏高,不良存货金额较大,经过近几年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存货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部分企业基本是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相当一部分中小规模机械制造企业存货管理,仍处于相对粗放的状态。

笔者认为存货管理情况可分为二个阶段:五年前为第一阶段粗放阶段,近五年为第二阶段提升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存货相关指标基本不被提及,业绩考核指标中也鲜有出现。

第二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营层日益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存货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入了不少管理方法,日常经营分析与业绩考核中也经常出现存货相关指标。

存货无论是占用比例还是周转速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应该说是跨了一大步,这是令人可喜的变化。

近两年,存货管理似乎到了瓶颈,与经营层预定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仍存在存货总额偏高、周转速度不快、不良存货较多等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经营层不太重视存货的管理。

更多的是从资产的角度来看待存货,认为存货是企业实力的一种表现,很少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角度去考虑。

实际上存货是资金的一种占用,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且会增加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损耗、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

存货过多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经营质量。

2.硬件配备不到位。

这里的硬件包括了存货放置场地、场地基础设施、存货管理设备、移动设备等与存货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机械制造行业存货相当部分为金属材质,较为笨重,由于场地和设施较为简陋,经常会发生碰撞、受潮、氧化等情况,难以保证存货不受侵蚀。

在这方
累积下来也是一个相当的可观的数字。

3.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与高效流程。

由于管理制度
部门间或岗位间的职责不清,踢球。

对不良存货处理,一定要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奖惩措施和处理时间节点,不能每次只是上报,没有处理计划,也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最终没有处理结果,致使不良存货越积越多。

4.缺乏稳定可靠的供应体系。

由于企业淡旺季特征明显,旺季时所有生产企业都在抢零件,市场零件供应能力暂时不足,于是产生了很多游击供应商,他们规模很小,虽然能救急,但绝对不能成为企业供应体系的主角。

因为他们供应的零件质量不能保证,抗风险能力差,容易使企业的产品发生质量问题,产生后续费用;严重时会丢失市场,影响企业形象。

5.缺乏合适的存货信息管理系统。

存货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对生产经营的支撑作用很大。

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相当一部分存货管理信息还停留在手工处理阶段;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小范围的信息系统,但仍局限在部门内部或是企业内部,不能在部门间和外部上下游企业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

存货管理效率低、准确性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存货管理水平的提升,严重时会对整个企业成本数据的可信度产生影响。

6.计划准确性差。

计划准确性差会导致适销的产品断货,滞销的产品积压。

机械制造企业淡旺季很明显,如果根据销售订单生产,会出现淡季生产能力过剩,旺季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这就要求企业在淡季生产能力过剩时,提前生产以备旺季销售。

因此销售计划的准确性是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准确的前提。

7.研发设计导致存货积压。

由于研发设计的原因,产品存在缺陷,使企业产生不良存货;或产品虽然没有缺陷但不被客户接受,使企业产生滞销存货。

8.库存零件不配套。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中的材料存货,如果不配套,会很难处理。

尤其是碰到冷品种产品的不成套零件,单独处理,损失会很大。

9.存货管理人员素质与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企业中有部分存货管理人员尚不具备任职条件,制约了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提升。

人员的素质(敬业精神、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人员的数量要科学合理。

116
二、存货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1.首先经营层要重视存货管理。

“一把手”工程,只有领导先重视了,其他人才会重视
存货管理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在硬件配备方面要有相应的投入。

以对存货管理的硬件设施必须要有相应投入。

业经营效益、现金流状况、
影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不是很到位,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越是舍不得投入,存货损失超大,时间越长需要的投入就更多。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高效的流程。

这个很重要,它也是企业高效管理前提,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关键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间的衔接,最理想状态是无缝连接,没有扯皮的事、没有断档的事。

这些要靠书面的制度、流程来约束,还需要相关部门、相关岗位都清楚这些制度与流程,明白各自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传统的存货管理主要是对存货实物的管理,随着企业内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存货管理范围也在扩大,它已贯穿于企业整个需求与供应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

从企业内部组织职能来看,存货管理已不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好的事。

存货周转效率的提高,单单靠所谓的实物存货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整个大流程的配合,而这个大流程除了包括仓储管理这个环节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预测与订单处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计划与采购控制,库存计划与预测,以及成品、原材料的配送与发货等。

4.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体系。

企业应尽量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供应商。

供应体系是否稳定可靠,对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很重要。

因为,一方面双方经过长期合作,关系稳定、相互信任,产品质量有保证,产生不良存货的机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当企业有重大项目投入时,有实力的供应商能够看得长远,与企业共同发展,能支持企业的重大项目,分摊资金压力,关键时刻能与企业一起分担风险,共渡难关。

在具体实施采购的过程中,首先,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其次,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采购招标要公开、公平、公正,建立与供应商间的相互信任关系。

对大宗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

再次,双方合作以后,有问题及时与供应商沟通交流,不要把与供应商的关系定义为纯业生产经营服务就行。

6.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现在企业为了减少存货积压,基本都趋向订单式生产。

订单式生产的理想状态是企业先接到销售订单,然后根据订单排生产计划,再根据生产计划结合库存状况制订采购计划进行采购,经过生产加工后,发货销售,没有存货积压,一切按计划执行。

接到订单再按排生产,当然是在采购能力、生产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这样做。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会出现很多计划不能预见的情况。

销售计划一般是根据客户实际订单和往年实际数据作出的预测,既然是预测,肯定与实际有偏差,关键是偏差多少的问题。

我们目标当然是偏差尽可能的小,即使因计划原因产生了存货积压,最好也是积压常销的品种,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消化,不至于产生不良存货。

7.存货要分类管理。

存货实行ABC管理,A类存货是重要的、紧缺的存货。

是否重要、紧缺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情况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间也会不一样,需要企业根据的实际情况动态确定。

A类存货品种应该占全部存货的20%左右,资金占存货总额的70%左右,对于这类存货要重点管控。

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30%左右,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20%左右,这类存货要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

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50%以上,资金占存货总额的10%以下,这类存货进行一般管理,随时都可以采购。

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8.做好存货配套管理。

这需要做采购计划时,不一定要所有零件都成套,但主要零件一定要成套采购。

研发设计时尽量使不同产品间的零件通用,减少日后零件积压风险。

总之,存货管理涉及内容广泛,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存货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需要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逐步摸索,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