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1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原则
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正畸治疗前必须要控制牙周炎症,消除致病因素和深牙周袋,确保牙周健康状况稳定,患者需掌握菌斑控制的方法;要求牙周状况应满足探诊出血位点<15%,全口菌斑指数<25%,全口牙周探查无探诊深度≥5 mm患牙,无Ⅱ度以上根分叉病变;若个别位点牙周袋深度≥5 mm,或有Ⅱ度以上根分叉病变的患者不愿意通过牙周手术消除牙周袋和根分叉病变,临床医生应在病历上将这些部位标出来,每次复诊时做牙周探查。
其次,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正畸装置应尽量简单,加力大小恰当,将细丝轻力理念贯穿始终,防止牙齿出现松动过大以及降低牙根吸收的风险;患者应认真进行菌斑控制和定期复查牙周状况,发现问题需及时针对性纠正处理,如因各种原因导致牙周病复发,需中止正畸治疗。
最后,为保证矫治效果的长期稳定,患者在正畸治疗后需戴用保持器至少6个月,同时进行定期复查和牙周维护。
简而言之,为确保正畸治疗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使牙周病情控制在稳定的状态。
2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方法
2.1 常规正畸治疗
对于牙龈炎和轻度牙周炎患者,只要遵循以上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原则,在控制炎症和具备良好的菌斑控制能力后,常规正畸治疗就能排齐牙列、改善咬合关系,形成利于患者牙周维护的口腔环境,最终达到正畸治疗预期的目标,并保持牙周健康。
2.2正畸治疗联合牙周手术
2.2.1 正畸治疗联合牙槽嵴顶纤维环切术
牙槽嵴顶纤维环切术的目的是加快正畸治疗速度,缩短正畸治疗时问,防止矫治后患牙扭转移位;正畸压入牙齿可使牙齿获得相对较多的骨支持,使牙周支持组织功能和矫治效果保持长期稳定。
牙槽嵴顶纤维环切术的基本术式为在正畸治疗前离断牙槽嵴顶纤维,防止牙龈及附着组织随牙冠根向移动而改变,可以减轻牙槽嵴顶的骨吸收,相对增加牙槽骨的高度,产生新附着。
牙槽嵴顶纤维环切术的基本原理为单纯正畸移动牙齿不会产生附着改变。
因为正畸压低时牙齿受力向根方移动,牙槽嵴顶在牙槽嵴顶纤维的牵拉作用下不断吸收而降低,牙龈沟底至牙槽嵴顶之间始终保持稳定不变的生物学宽度,因而不会有新附着的形成,也没有牙槽嵴高度的增加。
但若正畸压入时切断牙槽嵴顶纤维,牙槽嵴顶不再随牙根的压入而吸收,基本保持原有的高度,那么牙根周围的牙槽骨高度也就相对增加。
很多学者的临床研究证实了牙槽嵴顶纤维环切术的有效性。
John等曾提到如果离断了牙槽嵴顶纤维,使牙槽嵴顶骨改建不随牙齿移动而变化,正畸压入牙齿就有可能产生新附着。
施捷等对16例前牙唇向散开的患者进行牙槽嵴顶纤维环切术,在正畸压入后牙槽骨高度相对平均增加1.2 mm。
刘晓峰等对21例切牙扇形移位的患者进行环切术与非环切术的比较,发现前者能更有效增加牙槽骨高度及牙周附着。
对于扭转、过长的患牙,一般先行环切术再进行正畸移动牙齿,但术后正畸的时机不尽相同:刘晓峰等在术后1~2周进行正畸治疗,施捷等在术后即刻进行正畸加力,两者的结果基本一致,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2.2.2牙周治疗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
越来越多的成年患者为改善美观、促进健康而寻求正畸治疗,但正畸治疗时间过长是阻碍其进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证实了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AOO)技术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缩短正畸时间,使得该项技术成为临床治疗的关注点。
早在1893年,第一次描述了骨皮质切开可以辅助牙齿移动;但直到1959年,才详细介绍骨皮质切开术,并首次将其作为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
21世纪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速成骨正畸治疗(AOO)及后来的PAOO。
此技术主张在骨皮质切开和打孔后骨表面放置可吸收的骨移植材料,在加速牙齿移动的同时增加骨量。
学者认为,PAOO加速牙齿移动的机制是骨皮质切开术后可诱发牙槽骨组织“局部加速现象(RAP)”,外科损伤刺激周围软硬组织加速重建活动,即骨组织的脱矿和再矿化活动,从而加速正畸治疗进程。
有文献显示,骨皮质切开后牙齿移动速率加快,疗程缩短30%~66%不等,牙根吸收减少,牙槽骨骨量增加,牙齿进行差异性移动,同时接受手术后的牙齿稳定性有所增加。
但由于其手术费用较高且为侵入性手术操作,可能发生术后疼痛、肿胀、感染等,需谨慎选择适应证。
根据报道,以下情况适用PAOO:需要短期内解除拥挤,尤其是中重度拥挤;前磨牙拔除后需要快速移动尖牙;促进埋伏牙的萌出;促进慢速上颌扩弓;压低磨牙,矫正开牙合;需要支抗控制及增强术后稳定性的患者。
迄今为止的研究显示,PAOO术后局部牙槽骨骨量及骨密度均有增加,为牙齿提供更好的支持,有益于牙周组织健康。
但由于以上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少,缺乏长期随访结果,因而需进一步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组织学研究和长期随访来证实PAOO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2.2.3正畸治疗联合牙周再生性手术
针对重度牙周炎患者,其牙周支持组织破坏较多,不仅导致患牙因所受到的牙合力不平衡而发生病理性移位,还会引起继发性咬合创伤,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
因此,在牙周治疗的同时需要正畸消除继发性牙合创伤,来改善咬合关系。
但牙周基础治疗和常规正畸治疗并不能使牙周支持组织再生、恢复其原有的功能,而重度牙周炎患者支持组织破坏较多,矫治后的患牙易因支持组织不足而再次移位,导致正畸治疗的失败。
牙周组织再生性手术可以使已破坏的牙周组织得以重建,利于恢复其功能,改善牙周状况,为正畸治疗的牙齿移动提供良好的组织学基础,从而改善患牙的长期预后。
若牙周炎症控制良好、无进行性炎性破坏时,一般正畸治疗宜在牙周手术之前进行,待排齐牙列、解除创伤后再评估,以便确定牙周手术的必要性和方法;但有些患者先做牙周手术会有利于正畸治疗,故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牙周病变得到控制且牙槽骨呈水平吸收的患者,只要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使用持续轻力,正畸治疗可在不造成附着丧失的情况下完成;但对于牙周炎症控制不佳和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一般不宜先行正畸治疗,需在炎症控制后,进行牙周组织再生性手术来恢复一定的牙周支持组织,再行正畸治疗。
牙周组织再生术后正畸移动牙齿的时机不尽相同。
进行动物实验,在牙周再生术后1个月开始移动牙齿,牙周组织再生良好;09ihara等在临床治疗中,术后8周开始正畸治疗,X线检查和牙周探诊表明牙
周硬组织和生物学宽度恢复。
总之,牙周再生性手术为牙周支持组织的重建及正畸牙齿的移动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条件,而正畸治疗为牙周组织再生陛手术提供了更好的术区条件并为其疗效保持提供了保障;两者的联合应用使得牙周袋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排齐牙齿,解除咬合创伤,使得美观和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临床治疗垂直型骨吸收、下颌后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骨下袋等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当然,牙周再生陛手术后的正畸治疗加力时机以及最佳力值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通过扩大样本量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