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讲、精讲、更重要的还要会讲--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语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讲、精讲、更重要的还要会讲--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语言

发表时间:2011-02-23T13:57:59.40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0年第26期作者:冯志超[导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

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冯志超

摘要:课堂教学的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少讲、精讲。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活动的今天,如何引导教师讲求教学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就显得十分必要。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少讲、精讲还要会讲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知识的传授、思想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要靠语言来实现。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而且还具有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进入课堂教学活动的今天,也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讲解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讲精讲,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会讲,要更加讲求教学的语言艺术,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有直观性

历史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学生没过多久都忘得差不多了。但他们对于影视中的情节却记忆深刻,经久不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呢?从心理学上讲,语言直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直观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感官,增强大脑思维的兴奋中心。教师把课讲得生动具体,有血有肉,有趣味性,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一旦学生对历史知识发生了兴趣,他们就会愉快而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会使学生有亲眼目睹和身临其境之感。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讲到秦朝灭亡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加以补充:“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进入咸阳。继位仅仅46天的秦王子婴不得不用绳子系住脖子,乘着素车白马,双手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这样,由陈胜、吴广首先点起的农民起义的革命烽火,终于烧毁了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样讲,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既吸引学生,又不脱离教科书。

二、要通俗易懂

教师的语言要有特色,并不是指生涩隐晦。如果满口“之乎者也”,学生必然如坠五里雾中,不得要领,教师应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历史概念,深入浅出地表达教材内容,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巧妙设疑,语言要富有启发性,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联想、活跃思维,为学生创造研究问题的意境,在学生疑惑时及时点拨,促使学生弄懂问题,得出结论。此外,要力求通俗易懂,少用艰深的成语和文言文,即使课堂上一定要用,也需用通俗的口语给学生讲解清楚。

语言通俗的目的是扫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易懂易记。还应注意的一点是,语言的通俗不能流入庸俗,不能为追求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而失去科学性。运用口语也要规范化,不能掺杂土语,使用不洁的言词。

三、要准确规范

准确规范,是历史教学语言基本功中很重要的一点。准确的语言是指表达史实准确,用词准确,读音准确,合乎逻辑。语言的规范则是指表述清楚,层次分明,合乎语法,去掉语病和用普通话教学。语言不准确,会影响学生的接受,使学生听不明白;语言不规范,会影响教学内容的表达。

做到语言准确规范应注意表达史实要准确,用词准确和读音准确。教师在讲述史实、结论和概念时,要有逻辑性,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克服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的现象。

四、要讲究技巧

讲究语言技巧,对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是不可忽略的环节。语言技巧要求语言清晰明了,语调丰富多变,富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语音要发音清晰,咬字正确,柔和鲜明,真实自然,并注意语调、语气、语速的密切配合。

历史知识是生动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师的语调也应该是抑扬顿挫的。如果教师的语言是呆板而没有变化的固定腔调,以不变的声音应万变的讲述内容,其结果必然枯燥无味,催人欲睡。实践证明,多变的语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大脑皮层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能巩固持久。

教学语言的语气应该是肯定、自信的,同时是配合着教学内容而自然起伏的。如果讲课时语气平平淡淡,毫无生动,即使很生动的内容也不能打动学生。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语言的针对性,让语言成为信息传递的桥梁,使师生之间才能产生知识的呼应,情感的共鸣。

语速的变化也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自我感受的需要和学生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灵活地加以调节。如陈述历史过程时,语速不宜过慢,说到历史结论时,语速不宜过快。语速的变化也充满了教师的感情,或爱,或恨,或赞美、或惋惜。语速处理得当,就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造成一种必要的意境,使讲课内容鲜明地表现出来。

总之,历史教学语言是一门科学艺术,语言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位老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敢于尝试,不断学习和积累资料,丰富历史词汇,才能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在教学中挥洒自如,深入浅出,言及精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蒋敦杰《高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3.张文军《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