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贸易保护主义大有抬头之势。考察一下贸易保护理论发展演变的过程会发现,不论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是21世纪,贸易保护主义与现代国际贸易如影随形,贸易保护理论在不断演变,贸易保护行为也是花样翻新。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差额论;幼稚工业保护;贸易乘数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很多国家为了挽救经济危局,纷纷使出贸易保护的大棒,一时间反倾销诉讼接连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大有抬头之势。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对外贸易逆差国,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贸易保护的侵扰。一年来中美不断爆发贸易摩擦,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9年7月,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2009年8月3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输美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征收0~264.98%的反补贴税和154.72%~386.28%的反倾销税;2009年9月9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反补贴调查案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10.9%~30.6%不等的补贴幅度;2010年3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和磷酸盐等产品征收初步反补贴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由来已久,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伴随着因贸易保护而引起的贸易摩擦。
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演进的历史过程看,我们可以将它分成四个阶段。
1 重商主义阶段贸易保护理论
重商主义盛行于15—18世纪的欧洲。欧洲的封建专制者将金银数量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强盛与否的标志。增加金银的数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国际间的贸易。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货币差额论”的实质就是重金主义。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夫(W.Staffor,1554—1612)。“货币差额论”认为金银作为财富的代表应该藏之国内,禁止进口国外的贵重物品,以防止金银流出导致财富减少。同时又要尽力地扩大出口,以赚取他国的金银。“货币差额论”仅仅关注货币流动而没有关注货币流动和商品流动的关系。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晚期的“贸易差额论”较“货币差额论”更进一步,它认为一国可以用货币去购买他国的商品,但是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必须
小于本国向他国出售商品而获得的货币数量,这样依然可以保证一国金银的增加。“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T.Mun,1571—1641)。不管是贸易差额论还是货币差额论都把货币等同于财富,认为黄金和白银数量是一国富有的衡量指标。
重商主义主张通过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的方式获得货币,这也就决定了它的贸易保护主义实质。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奖出限入,奖励成品出口,如果本国商品难以和国外商品竞争则予以补贴;其次,为防止其他国家拥有较为先进的制造技术,禁止本国先进的机械设备出口和熟练技术工人输出;最后,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对本国进口商品征收重税,对本国出口的商品则实行较轻的税收甚至免税。
重商主义把通过对外贸易积累货币看成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未免有些偏颇。但是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该积极干预对外贸易,奖励出口,采取各种措施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条件,这些主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直到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2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17世纪中期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爆发,在推翻封建专制的同时,代表封建专制的经济思想也受到批判,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自由主义。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在书中,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论以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耗费的生产成本为标准,认为如果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别国的成本低,那么该国就应该从事这种商品的生产并出口。如果每一个国家都只能生产自己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每一个参与交换的国家都能享受最低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那么整
个社会都会受益。1817年,工业革命在英国蓬勃开展。大卫•李嘉图出
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本书继承并发扬了亚当•斯密的贸易观点,提出了比较成本论。
自由主义贸易理论,反对贸易保护,主张降低关税,取消贸易补贴。但自由主义贸易理论也仅仅为当时的少数几个国家,尤其是英国所接受。由于产业革命英国成为当时最为发达、生产效率最高的商品生产国,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其他后发展国家难以比拟的成本优势,英国希望用自由主义的贸易理论来消除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让其产品挤占广大的世界市场。
尽管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了《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真正的自由贸易不过是昙花一现。幼稚工业保护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最早提出幼稚工业保护的是美国政治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76年美国独立以后,面对英国的自由贸易主张,为了保护本国较为薄弱的工业,汉密尔顿提出了美国自己的贸易主张。.
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将汉密尔顿的学说进行发扬,形成了完备的理论系统。李斯特反对英法所提倡的自由贸易,它认为自由贸易并不适用于工业基础脆弱的德国。他认为生产能力远比现存财富更重要,进口将使本国工业永远难以提高水平,德国将在世界分工中处于一种从属地位。李斯特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贸易政策。李斯特的理论应用于当时的德国,使德国工业迅速赶上了发达国家。
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提倡自由贸易目的是为了去除他国的贸易保护,为本国商品进入他国扫清障碍;幼稚工业保护贸易政策是为了反对自由贸易,保护本国工业。
3 超保护贸易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的大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凯恩斯主义诞生了。1936年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
凯恩斯将有效需求作为经济危机治理的着眼点,主张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运行,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需求。在国际贸易中的出口,作为有效需求的重要部分受到重视。凯恩斯认为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应该保持顺差,贸易顺差决定了国外投资数量的多少。贸易顺差在增加有效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扩大就业数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反之,对外贸易逆差对一国经济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逆差会使国内有效需求萎缩,物价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国民经济会更加萧条。此外凯恩斯还阐述了对外贸易乘数,用之证明贸易顺差的意义。
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过分地估计了净出口对一国经济复苏的作用。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础上的有效需求理论也过于理想化。但是它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也反映了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至今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