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知觉
XXX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山西041004
摘要本研究意在探讨有无反馈和不同呈现时间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以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二年级学生为被试,其中男6个,女36个,视力、知觉全部正常。
研究发现:
关键词时间知觉;反馈;连续光;呈现时间
1引言
时间知觉是指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也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有关。
此外,人们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估计不足;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则估计偏高。
刺激编码越简单,知觉到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
在判断时间间隔正确性方面,各感官是不同的。
听觉和触觉对时间间隔的估计最准确。
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职业训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在时间知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人总是通过某种量度时间的媒介来感知时间的。
量度时间的媒介有外在标尺和内在标尺两种,它们都可为人们提供关于时间的信息。
外在标尺包括计时工具,如时钟、日历等;也包括宇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太阳的升落、月亮的盈亏、昼夜的交替、季节的重复等等。
内部标尺是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及记忆表象的衰退等,神经细胞的某种状态也可成为时间信号。
人的节律性活动和生理过程基本上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因此,可以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生活节奏钟。
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
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
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的态度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
一般来说,对持续时间越注意,就越觉得时间长;对于预期性的估计要比追溯性的估计时间显得长些。
一些实验还表明,时间知觉明显地依赖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
时间知觉分为时序和时距知觉,本实验主要探讨时距知觉。
通过有无反馈的知觉实验可以了解自身知觉的准确性,通过有反馈的知觉实验可以进行训练,提高自身知觉的准确性。
我们采用复制法对知觉能力进行测定,复制法也可以称为平均差误法,具体做法是要求呈现
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出觉得和标准刺激一样长的时间,它操作时必须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别是是高估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
一般情况下是对于2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2秒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2秒的时间常被低估。
时间间隔越长,人对时间估计错误越大,同时个别差异也十分明显。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二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21,视力、知觉全部正常,女36个,男6个。
2.2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
2. 3 实验程序
学号为偶数的做无反馈的实验,奇数的做有反馈的实验。
每个实验呈现时间有三个2s、5s、10s。
每个被试的做的时间顺序不一样,以防顺序效应。
3结果
表1 不同时间时间知觉描述性统计量表
无反馈有反馈
M SD M SD
2s 362.00 147.866 278.63 147.074
5s 607.90 288.415 445.42 241.296
10s 1050.75 926.344 875.47 500.325
由表可知时间越少,平均差,标准差越低,重复的时间越准确。
表2 不同时间与有无反馈方差分析表
自由度 F P
时间 2 25.005 .000
有无反馈 2 0.144 .866
时间*有无反馈 1 1.813 .186
注:p<0.05时差异显著。
不同时间的时间知觉差异显著,有无反馈对时间知觉差异不显著,时间和有无反馈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4讨论
4.1 不同时间的时间知觉差异显著,和前人研究相似,时间越短,反馈的越准确。
4.2 有无反馈对时间知觉差异不显著,和前人有出入,可能是由于被试人数少,或许和被试的情绪注意力有关。
4.3 时间和有无反馈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导致其结果可能是由于被试人数少。
5结论
本研究发现:不同时间的时间知觉差异显著,有无反馈对时间知觉差异不显著,时间和有无反馈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邓铸.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1--224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