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病因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病因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大背景下总结了自闭症病因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分别介绍了自闭症成因的三大心理理论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遗传、孕产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神经生物学等因素对自闭症形成的影响。通过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引发人们对自闭症的关注,加深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推动自闭症的研究。
[关键字]自闭症病因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Kanner于1943年首次报道自闭症后,学者们就开始了对它的病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半个多世纪过去,虽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自闭症的病因仍不明确,存在诸多争议[1-5],只知其与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6、7]。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角度对自闭症病因的研究进行全面综述,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出展望。
1自闭症病因的心理学研究
1.1、心理理论缺失说
心理理论是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 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8]。实验表明,孤独症儿童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行为、意图,以及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只能用一种表面的、机械的现实去代替对他人内心状态的理解,所以称之为“心理理论”缺失。在此之后,许多研究者在实验任务中验证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存在障碍。如孤独症患儿无法完成标准的错误信念任务———“意外内容”任务、无法区分事物的表象和本体、无法通过创造一种错误信念来欺骗他人。心理理论缺失说能够很好地解释孤独症的社会交往障碍和交流障碍[9]。从心理理论缺失说的观点出发,孤独症个体无法认知自身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而人类的社会交往恰恰是建立在个体对自己交往对象的意图和心理状态的理解之上的。由此,孤独症个体无法根据潜在的心理状态来解释、预测复杂的社会行为,从而很少与他人交往,缺乏同伴,无法在社交中理解友谊,并相应地建立信任与关怀,出现社会交往障碍。同样由于心理理论的缺失,孤独症个体不能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与自己不同,缺乏交流动机,即便交流,也基本上是以重复为语言内容,以自我为中心的单方面的交流,出现交流障碍。
1.2、执行功能障碍说
执行功能是指那些对个体的意识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各种操作过程,例如自我调节、认知灵活性、反应抑制、计划等等,它主要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性控制,以及认知转换3 个要素,其中抑制性控制是其核心成分[10]。执行功能障碍论者认为,孤独症的核心病因是执行功能的缺损。卡片分类任务(WisconsinCard Test ,WCST) ,最早被认为是“神经心理学中典型的执行功能任务” ,这个任务被广泛地用于研究6 岁以上正常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和孤独症、ADHD 等患者的执行功能缺陷,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在WCST 上的表现很差。Russell 等发现孤独症儿童与中等困难儿童在工作记忆容量上的表现不如正常儿童。Bennetto , Pennington 和Rogers 也指出孤独症个体存在工作记忆缺陷。执行功能障碍假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孤独症个体的刻板行为,由于孤独症个体存在计划、抑制性、工作记忆的障碍和缺陷,因此不能很好地计划下一步的行为,不能在后续行为中抑制先前行为获得的规则,不能实时保持和操纵信息,表现出重复的刻板行为。已有研究表明,执行功能障碍并不是孤独症个体所独有的,它在其它儿童临床性障碍中也存在,如注意缺陷/ 多动症障碍和品行障碍[11] 。
1.3、中央统合不足理论
研究发现,孤独症个体除了表现出一些社会性和非社会性的障碍以外,还会表现出一些优势特征,比如能力孤岛、优异的机械记忆和关注物体的局部特征等。有专家认为,孤独症患者的非社会性特点都符合局部和整体信息加工趋势,在认知加工方面表现出集中于微小细节而忽略一般景象的趋势,这种困难反映了主管信息资源整合的中央系统的失能,即中央统和不足 (weak central coherence)。中央统合不足是孤独症个体以局部而非整体加工为特征的一般性的认知风格或认知倾向。研究者采用各种研究范式在知觉水平、视空间———结构水平、词汇———语义水平上证实了孤独症个体的中央统合不足。如有实验证实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少受到背景影响,较少屈从于视错觉。孤独症儿童不能从点的规则分布上受益,而正常儿童和学习失能儿童则从规则分布上比分散分布上受益更多。孤独症患者在标准的韦氏积木测验上成绩较好。智力水平高和智力水平低的孤独症儿童在镶嵌图形测验 ( EFT) 上都成绩优秀,因为他们不受格式塔的影响,对他们而言部分和整体可能同样突出。与正常儿童和阅读障碍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不能根据句子情景来消除同形异义词的模糊性。
2、自闭症病因的社会学研究
2.1、家庭因素
有实验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类型和主要抚养人,教育方式,父母与子女间的游戏方式等都与自闭症有关[4、12]。首先文化程度、职业层次较高的父母, 可以通过更多地途径了解儿童孤独症相关知识, 能够早期发现子女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就诊几率相对较高; 并且康复训练费用较为昂贵, 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更有条件让其子女接受治疗。其次在单亲或重组家庭中的儿童可能会因为父母婚姻状况不良而缺乏关爱, 或对重组家庭环境的不适应等使儿童缺乏安全感, 从而影响其心理行为的发育。同时, 孤独症儿童多由(外) 祖父母、保姆或亲戚抚养,可能由于抚养人年事已高、责任心不强或采取溺爱、粗暴的教养方式, 导致其行为问题的高发。再次过分溺爱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可能是因为家长过分满足和保护孩子, 从而抑制了孩子语言和行为的自然发展。最后孩子独自玩耍、家长不予理睬是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 而经常带孩子看书或讲故事、与孩子玩玩具或做游戏、让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是儿童患孤独症的保护因素。
2.2、学校和社会环境因素
在导致自闭症产生的原因中不能排除环境因素, 但是支持这些因素的证据有限。英国曾经有报告, 怀疑麻疹免疫和自闭症之间可能有某种关联。目前疫苗接种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因为有些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报告说, 孩子随年龄增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功能退化现象, 所以引发了对环境因素引发自闭症的研究兴趣题。自闭症流行率的增长是否与某些环境因素例如环境污染有关,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问题,但是在控制严密的研究中还没有发现可靠的线索。不过, 功能退化是否是导致自闭症的一个原因, 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另外,中国莆田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严亚西教授进行的20万人次校园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和社会环境与自闭症发生直接相关[13]。
3、自闭症病因的生物学研究
3.1、遗传因素
闭症的遗传特性最初由双生子家系研究所证实, 如同卵双生子同病率约为60% - 90%, 而双卵双生子同病率则只有0- 10%; 同胞间的同病率约为2% - 4%, 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这类研究的数据大致推测自闭症的遗传率在90%以上。另外家族系谱的研究也提供了关于自闭症遗传原因的证据。家族研究显示, 病人直系亲属实际的发病率是2- 7% ; 相对一般人群的流行率高出50 至200 倍。自闭症的遗传基础是确定的, 但遗传传递的模式目前仍不清楚。Jorde 等人的研究指出, 传递模式与单一基因遗传不一致。有少数案例显示, 自闭症与块茎状硬化症( 染色体16 异常) 、神经纤维瘤( 染色体17 异常) 有连带关系。大脑中有两个区域已经由相关的研究鉴别出来, 这两部分区域靠近于一个已知的导致块茎状硬化症和神经纤维瘤的基因。近几年,众多学者对与自闭症发病有关的特性遗传基因作了研究,并有较多研究结果证明第7、15、16、17等染色体及X性染色体可能与之有关[14、15]。也有不少人认为至少有10个基因与这个复杂的精神障碍有关[1、2]。总的说来,对有关自闭症的基因研究还缺乏统一的重大发现,这一现实可能说明,自闭症不是由某单个基因直接导致的,而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