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点
一、引言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歌体裁,是蒙古族人 以草原自然环境为对象,以游牧生产生活为内容的审美体现,是 蒙古族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艺术体裁,是蒙古族人民表达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式。这些都造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独特的音乐特色。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蒙古族长调民歌却遭遇了 传承困境。鉴于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蒙古族长调民歌, 从而为继承和发展蒙古族音乐文化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理论知 识,进而基于这些音乐理论做好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 作。 二、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点的形成渊源 蒙古族长调民歌有两种称谓:汉字拼蒙古语的称谓和汉语称 谓。目前,更多的使用其汉语称谓。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含义就是 指百度文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悠长的音调,它的音乐往往具有一种天高 地阔的自然意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特点。这些音乐特点的 形成是有一定历史、地理、社会和情感渊源的。具体如下: 1.地理渊源:独特的蒙古高原地理环境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形 成与传承的有利条件,它造就了蒙古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 情趣,以及独特的民歌题材和表现风格。蒙古族所处的其独一无 二的高原地理环境,培养了他们豁达的心胸和激荡的内心情感, 音乐形式自由而恢宏,已经发展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是蒙古族 人通过音乐方式来表达对高原地理环境的感受和想象,是一幅独 特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画卷; 2.情感渊源:蒙古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是蒙古族长调民歌 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蒙古族人民天生就有音乐方面的艺术天 赋,他们的祖先为了表达狩猎成功之后的喜悦,会载歌载舞来进 行庆祝。早在蒙古汗国时期,他们就有“把舌”和“把歌”,在 无形中推动了后期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比如 说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歌曲《摇篮曲》,其舒缓的节奏和嘹亮的歌 声,无不为长调民歌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表现为多样化的题 材和风格各异的地域特色。 三、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点的具体阐释 作为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特 定地域的民俗民风,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壮美的情感表露、高 亢粗犷的音调、悠长且富有装饰性的旋律以及独具魅力的节奏型 和句式特征。事实上,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人宗教、思想和 民俗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美学原则,即阳刚之美、自由观念、壮 美观念以及深沉、凄婉的意境。蒙古长调民歌的歌词具有内容的
庄重性、情感表达的抒情性以及整体的壮美性特点,是草原游牧 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体裁。那么,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美学基础和歌 词特点,成功造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独特音乐特点。具体表现 如下:
1.音阶特征。由于蒙古族自古以来缺乏系统、严谨的歌唱及 乐器技法记载和音乐理论指导,因此,其音乐往往通过口头传诵, 其音乐体系仍然属于五声音阶调式体系。但是,由于蒙古族长调民 歌还使用不同数量和情况的其他乐音,从而使得旋律有了不同的起 伏规律。蒙古族长调民歌除了运用基本的五声音阶以外,还经常使 用变宫、清角、变徽、清宫等四个乐音,进而形成了三个较大的不 同区域,这就是七声区域、九声区域和综合区域。
3.音质特征。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音的性质可以分为功能骨 干音、旋律进行音和诺古拉三种。作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框 架,功能骨干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时值比较长,具有确立和统一 调式调性的功能属性。比如说,在一首D羽调式的蒙古族长调民
由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基本构成要素都是以五声音阶为 基础的调式体系,因此,只有当乐音变多,音值拉长,且在强位 置出现的时候,才会造成调式调性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在蒙 古族长调民歌的调式调性中,也有一些游移和变换的现象发生。 具体而言,就是音阶不变的情况下,主音进行游移和变换;或者 是主音发生暂时性的游移,最终又回到原先位置上而引发的调式 调性变换;或者是两个调性相互对换而形成整体上的旋律改变。 无论是何种情况的调式游移和变换,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都不 是很普遍的现象,事实上,蒙古族长调民歌中最为常见的调式运 动形式仍然是单一调式,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主要作用;
民间文化
·241·
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点
高宏宇
摘要:作为我国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蒙古族 长调民歌已在2005年被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较为完整的构成机制,种类繁多,分布较广,有着各异 的风格特征和独特的音乐特点。因此,本文将着重于探讨蒙古 族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提出了我们要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经济 与社会环境下,做好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从 而使得这种具有典型中华民族民歌体裁的优秀文化艺术得以源 远流长。
其中,七声区域就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之上,使用清角和变 宫乐音来增强色彩性或装饰性。在《杭盖—我的家乡》这首蒙古 族长调民歌中,属于C徽调式的清角音只出现了一次,但却在整 体上起到了点缀作用。此外,还有《兴安岭》这首G羽调式的蒙 古族长调民歌和《修长的红鬃马》A宫调式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它们都是较为典型的运用五声音阶和其他乐音的代表性作品,其 音阶特点为:五声音阶是基础,清角音和变宫音运用较少,主要 起色彩性的装饰作用;九声区域中是清角音和变宫音的运用明显 增多,有些还运用了变徽音和清宫音来加强色彩性的装饰效果。 比如说《夜晚》这首E羽调式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其虽然运用了 较多的变宫音,但是,其整体上五声音阶的性质和特征仍比较稳 定;综合区域基本与七声区域的音阶特征一致,同时也融合了九 声区域的一些特点,这种兼具东西两边音阶特征的区域就被称之 为综合区域。比如在《逆着河边望去》这首额济纳蒙古族长调民 歌中,就具有鲜明的综合区域音阶特征;
2.调式特征。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调式特征主要是采用羽调 式,此外还有徽调式、宫调式和商调式,角调式最少。根据《中 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收录的142首蒙古族长调民歌,调 式运用的频率从多到少依次排序为:羽调式、徽调式、宫调式、 商调式、角调式,其中一些乐音起到色彩性和装饰性的作用。总 体上来看,东西部、西北部以及综合区域的长调民歌中都大量使 用羽调式、徽调式,稍有区别的是宫调式仅在东西部大量运用, 而商调式则在西北部和综合区域大量使用。
一、引言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歌体裁,是蒙古族人 以草原自然环境为对象,以游牧生产生活为内容的审美体现,是 蒙古族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艺术体裁,是蒙古族人民表达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式。这些都造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独特的音乐特色。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蒙古族长调民歌却遭遇了 传承困境。鉴于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蒙古族长调民歌, 从而为继承和发展蒙古族音乐文化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理论知 识,进而基于这些音乐理论做好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 作。 二、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点的形成渊源 蒙古族长调民歌有两种称谓:汉字拼蒙古语的称谓和汉语称 谓。目前,更多的使用其汉语称谓。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含义就是 指百度文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悠长的音调,它的音乐往往具有一种天高 地阔的自然意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特点。这些音乐特点的 形成是有一定历史、地理、社会和情感渊源的。具体如下: 1.地理渊源:独特的蒙古高原地理环境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形 成与传承的有利条件,它造就了蒙古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 情趣,以及独特的民歌题材和表现风格。蒙古族所处的其独一无 二的高原地理环境,培养了他们豁达的心胸和激荡的内心情感, 音乐形式自由而恢宏,已经发展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是蒙古族 人通过音乐方式来表达对高原地理环境的感受和想象,是一幅独 特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画卷; 2.情感渊源:蒙古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是蒙古族长调民歌 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蒙古族人民天生就有音乐方面的艺术天 赋,他们的祖先为了表达狩猎成功之后的喜悦,会载歌载舞来进 行庆祝。早在蒙古汗国时期,他们就有“把舌”和“把歌”,在 无形中推动了后期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比如 说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歌曲《摇篮曲》,其舒缓的节奏和嘹亮的歌 声,无不为长调民歌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表现为多样化的题 材和风格各异的地域特色。 三、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点的具体阐释 作为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特 定地域的民俗民风,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壮美的情感表露、高 亢粗犷的音调、悠长且富有装饰性的旋律以及独具魅力的节奏型 和句式特征。事实上,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人宗教、思想和 民俗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美学原则,即阳刚之美、自由观念、壮 美观念以及深沉、凄婉的意境。蒙古长调民歌的歌词具有内容的
庄重性、情感表达的抒情性以及整体的壮美性特点,是草原游牧 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体裁。那么,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美学基础和歌 词特点,成功造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独特音乐特点。具体表现 如下:
1.音阶特征。由于蒙古族自古以来缺乏系统、严谨的歌唱及 乐器技法记载和音乐理论指导,因此,其音乐往往通过口头传诵, 其音乐体系仍然属于五声音阶调式体系。但是,由于蒙古族长调民 歌还使用不同数量和情况的其他乐音,从而使得旋律有了不同的起 伏规律。蒙古族长调民歌除了运用基本的五声音阶以外,还经常使 用变宫、清角、变徽、清宫等四个乐音,进而形成了三个较大的不 同区域,这就是七声区域、九声区域和综合区域。
3.音质特征。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音的性质可以分为功能骨 干音、旋律进行音和诺古拉三种。作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框 架,功能骨干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时值比较长,具有确立和统一 调式调性的功能属性。比如说,在一首D羽调式的蒙古族长调民
由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基本构成要素都是以五声音阶为 基础的调式体系,因此,只有当乐音变多,音值拉长,且在强位 置出现的时候,才会造成调式调性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在蒙 古族长调民歌的调式调性中,也有一些游移和变换的现象发生。 具体而言,就是音阶不变的情况下,主音进行游移和变换;或者 是主音发生暂时性的游移,最终又回到原先位置上而引发的调式 调性变换;或者是两个调性相互对换而形成整体上的旋律改变。 无论是何种情况的调式游移和变换,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都不 是很普遍的现象,事实上,蒙古族长调民歌中最为常见的调式运 动形式仍然是单一调式,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主要作用;
民间文化
·241·
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点
高宏宇
摘要:作为我国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蒙古族 长调民歌已在2005年被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较为完整的构成机制,种类繁多,分布较广,有着各异 的风格特征和独特的音乐特点。因此,本文将着重于探讨蒙古 族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提出了我们要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经济 与社会环境下,做好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从 而使得这种具有典型中华民族民歌体裁的优秀文化艺术得以源 远流长。
其中,七声区域就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之上,使用清角和变 宫乐音来增强色彩性或装饰性。在《杭盖—我的家乡》这首蒙古 族长调民歌中,属于C徽调式的清角音只出现了一次,但却在整 体上起到了点缀作用。此外,还有《兴安岭》这首G羽调式的蒙 古族长调民歌和《修长的红鬃马》A宫调式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它们都是较为典型的运用五声音阶和其他乐音的代表性作品,其 音阶特点为:五声音阶是基础,清角音和变宫音运用较少,主要 起色彩性的装饰作用;九声区域中是清角音和变宫音的运用明显 增多,有些还运用了变徽音和清宫音来加强色彩性的装饰效果。 比如说《夜晚》这首E羽调式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其虽然运用了 较多的变宫音,但是,其整体上五声音阶的性质和特征仍比较稳 定;综合区域基本与七声区域的音阶特征一致,同时也融合了九 声区域的一些特点,这种兼具东西两边音阶特征的区域就被称之 为综合区域。比如在《逆着河边望去》这首额济纳蒙古族长调民 歌中,就具有鲜明的综合区域音阶特征;
2.调式特征。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调式特征主要是采用羽调 式,此外还有徽调式、宫调式和商调式,角调式最少。根据《中 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收录的142首蒙古族长调民歌,调 式运用的频率从多到少依次排序为:羽调式、徽调式、宫调式、 商调式、角调式,其中一些乐音起到色彩性和装饰性的作用。总 体上来看,东西部、西北部以及综合区域的长调民歌中都大量使 用羽调式、徽调式,稍有区别的是宫调式仅在东西部大量运用, 而商调式则在西北部和综合区域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