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性探究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性探究学习

刘芳

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目的,又道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去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自我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和谐、主动、全面地发展为重心,合理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于是,“自主性探究学习”也就成为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反思当前的数学教学,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师授生从的双边关系、问答式的教学方法捆绑了学生思想;课外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捆绑了学生的手脚;课内课外一本教材捆绑了他们的智慧;考试评估仅凭一张试卷、一个标准捆绑了他们的个性和信心。因此,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较低,这种教学所造就的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才显然不符合21世纪对人才个性化、多样化、全民化的需求。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插秧式”的,强调整齐划一,它以“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精英主义”为价值取向,新课标提倡“牧羊式”教学,它倡导“师生平等和‘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体”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式也必须由“接受式”走向“探究式”,让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一、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自主探究性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自主探究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认为自主性探究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性探究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的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有缺点的回答,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善。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

(三)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我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一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

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年级来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不同情境,让学生经历之、感受之、考察之,用心灵去体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去理解,学会自己分析,自己探究,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产生大量的探究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设置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花果山景色秀丽。有一天,孙悟空做了四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两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孙悟空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孙悟空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块,分给猴丙三块。猴丁更不甘示弱:“我还要更多。”于是孙悟空把第四块饼又平均分成八块,分给了猴丁四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分得多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孙悟空分得公平不公平,积极性很高,都急着想让老师讲新课。这种情境最符合小学生的身心规律,最容易使小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而这种浓厚的兴趣又给小学生探究学习带来不可估量的活力和情趣。

(二)鼓励学生自主创设疑问,寻找解决思路。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的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要倡导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并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8只,白兔32只,_______________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生①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生②提出: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生③提出: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生④:提出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生⑤提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我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一连串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