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株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6株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彭敬红,赵均秀,周有利,仇少荣,张 珍,杨宏伟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芽管试验和糖同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用法国生物2梅里埃公司的A TB2FUN GU S真菌药敏试验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977份各种临床标本共检出念珠菌13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37.5%、热带念珠菌次之19.9%,药敏试验表明,念珠菌对52氟孢嘧啶(52 FC)、两性霉素B(AM B)、制霉菌素(N YS)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94%、2.20%、2.94%,对咪唑类药物咪康唑(M I C)、益康唑(ECO)、酮康唑(KET)的耐药率分别为8.1%、19.1%、25.8%;且存在交叉耐药现象,耐3种咪唑类药物者占25.7%,同时耐两种咪唑类药物者占51.4%。结论 念珠菌是引起二重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必须依靠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抗真菌药物治疗。

关键词:念珠菌;耐药性;二重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529(2002)1120863202

念珠菌属不全菌纲,假酵母目,念珠菌科,芽生,有真、假菌丝,孢子,存在于正常人消化道、阴道及土壤与腐烂植物中,属条件致病菌。目前由于大量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插管及大手术,念珠菌感染越来越多,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因此,其分布及药敏试验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对我院分离的136株念珠菌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998年11月~2000年4月本院患者的痰、尿液、白带、伤口分泌物、前列腺液、大便及脓液等标本5977份,共检出念珠菌136株。

1.2 培养基 血平板(羊血,自制),A TB2FU N2 GU S试验条。

1.3 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 各类临床送检标本,培养阳性者经革兰染色确认为酵母样真菌后做芽管试验,糖同化试验进行鉴定。使用法国生物2梅里埃公司的A TB2FU N GU S真菌药敏试验条,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 果

2.1 念珠菌的菌种分布 5977份标本共检出念珠菌136株,阳性率2.28%,其中白色念珠菌51株37.5%、热带念珠菌27株19.9%、高里念珠菌21株15.4%、近平滑念珠菌13株9.6%、光滑球拟酵母7株5.1%、伪热带念珠菌5株

3.7%、邹折念珠菌4株2.9%、品氏球拟酵母3株2.2%、克柔氏念

收稿日期:2001211217; 修订日期:2002205211珠菌2株1.5%、解脂念珠菌2株1.5%、念珠球拟酵母1株0.7%。

2.2 各种标本念珠菌的检出 念珠菌在白带中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痰、尿液、脓,见表1。

表1 各种标本的念珠菌检出率

采样标本总数阳性菌株数检出率(%)

 白带1372618.98

 痰、咽拭1614472.91

 尿液1758462.62

 脓8922.25

 伤口分泌物80270.87

 粪便41930.72

 前列腺液115850.43

 合计59771362.28

表2 念珠菌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

部位 检出数构成比(%)

 恶性肿瘤2719.8

 盆腔炎、外阴炎2417.6

 呼吸道感染2216.2

 泌尿系感染1813.3

 脑出血118.1

 脑梗塞75.2

 手术后53.7

 前列腺炎42.9

 骨折32.2

 脑损伤32.2

 高血压32.2

 淋病21.5

 其他75.1

2.3 各部位标本中的检出 在呼吸道34.6%、泌尿道3

3.8%、阴道分泌物19.1%、伤口分泌物5.1%中最为常见。

3

6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第12卷第11期

2.4 136株念珠菌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 见表2。

2.5 药敏试验 136株念珠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其中咪唑类药物有交叉耐药现象,其中同时耐3种咪唑类药物者25.7%,同时耐两种咪唑类药物者51.4%(表3)。

表3 136株念珠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抗真菌药物

S

 株数 %

I

 株数 %

R

株数%

 52FC12189.0118.142.9 AM B13297.110.732.2 N YS13196.410.742.9 M I C10375.72216.2118.1 ECO7857.43223.52619.1 KET7252.92921.33625.8 注:S:敏感 I:中度敏感 R:耐药

3 讨 论

3.1 随着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发病率明显增加,国内外报道越来越多1,2。本组感染以呼吸道占首位3

4.6%、泌尿道次之33.8%。从念珠菌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可以看出,在恶性肿瘤中检出率最高19.8%、在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2%和13.3%,而这些患者都曾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癌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这些药物不仅影响了人体内细胞和体液免疫过程,而且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造成体内敏感菌的抑制,未被抑制的菌种大量繁殖,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增加二重感染的机会。

3.2 本组念珠菌的检出率以白色念珠菌为最高37.5%、热带念珠菌次之19.9%。体外药敏试验表明,念珠菌对52FC、AM B、N YS有较低的耐药率,都在3%以下,对咪唑类药物则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 M I C、ECO、KET的耐药率分别为8.1%,19.1%, 25.8%。比国内谢灵等3报道的52FC(7.7%)的耐药率低,M I C(8.2%)接近。可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分离的菌株存在差异。咪唑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应引起临床重视。鉴于念珠菌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所以临床医师应尽量参考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达到有效控制二重感染。

参考文献:

1 周贵民,谢灵.国内酵母菌感染和实验室诊断的现状及建议[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5):301.

2 滕维亚,狄惠芝.深部真菌感染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62.

3 谢灵,周贵民,吴坚.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4):266.

针刺伤致寒性脓肿1例

刘小欢

(吉首市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

手术过程手术缝针致医务人员寒性脓肿,目前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医生×××,在为1例肠瘘患者作肠切除吻合、肠粘连松解、肠排列、肠瘘修补手术,在缝合腹膜时,主刀医师不慎被缝合针刺伤左手食指指尖并出血。该医师即脱手套,用络合碘涂擦针刺伤处,并服用S M Z、甲硝唑(灭滴灵)、外用荆介膏,防止感染。1周后发现被针刺伤处周围肿胀,中心皮肤发白,隆起一小包块,直径约0.5c m,并出现低热(37.5~37.8℃)。从肿胀明显处切开引流,引流物为豆渣样物;普通培养无菌生长,先后用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哌酮治疗,仍低热(37.2~37.5℃)不退,手指伤口又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并出现左手臂上举痛、滑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直径2~3c m,压痛。取滑车淋巴结见白色豆渣状物,考虑为寒性脓肿,开始用阿米卡星、利福喷丁治疗,局部换药加用链霉素。

收稿日期:2001212214后又坚持抗痨5个月,肘窝伤口逐渐愈合,滑车及腋窝肿大的淋巴结缩小至正常。

手术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发生手术人员锐器伤,如被手术刀、手术缝针刺伤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多发生刺伤处化脓性感染或造成经血传播疾病传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目前尚未见由于手术过程中被针刺伤后发生寒性脓肿的报告。根据现在资料,作者认为该医生很可能是由于在被针刺伤的过程中,感染了分支杆菌(如结核菌),造成左手指尖慢性炎症,形成寒性脓肿,结核杆菌沿淋巴扩散,又形成滑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滑车淋巴结切开亦见白色豆渣样物,亦形成寒性脓肿。

本例提示我们:手术过程中锐器伤后,若局部出现慢性炎症、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体征,特别是形成寒性脓肿后,除考虑普通细菌感染和经血传播疾病外,还应考虑特殊病原体,如分支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病理检查及分支杆菌培养,考虑进一步治疗方案。

4

6

8

・Ch in J N o socom i o l V o l.12N o.11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