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燥以预防足癣。治疗可选用灰 黄 霉 素 、 咪 康 唑 、 酮 康 唑 、 伊 曲 康 唑 等 。 二、角层癣菌
角层癣菌,又称表面感染真菌(superficial mycoses),主要侵犯人体皮肤浅 表的角质层和毛干,引起慢性、轻微症状或无症状的感染,一般仅影响美观,而 不造成宿主身体不适。由于这类真菌不侵犯组织细胞,因此不引起免疫应答。角 层癣菌主要有糠粃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韦内斯基外瓶楠真菌(Ecophiala
癣菌(T.violaceum)等。毛癣菌菌落为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 粒状或蜡样。镜下可见细长棒状的薄壁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或梨状的小分生孢 子。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
表皮癣菌属:仅絮状表皮癣菌(E.floccosum)对人有致病性。该菌菌落初
呈白色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绿色粉末状。镜下可见球拍状或结节状菌丝及含 2-4 个细胞的粗棒状大分生孢子,孢子又常常 2-3 个为一组。该菌不产生小分生 孢子。
理改变。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Trichophyton)、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及小
孢子癣菌(Microsporum)三个属,共约 40 余种。
(一)生物学性状 皮肤癣菌在沙保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的形态、 颜色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 34-1)。
werneckii)、黑毛结节菌(Piedraia borfae)、白毛结节菌(Trichosporon beigelii) 等。
糠粃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酵母样真菌,多寄居于机体富有皮脂腺的部位, 属皮肤正常菌群。高温、潮湿、多汗、卫生条件差、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 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时易发生糠粃马拉色菌感染。该感染部位常出现圆形或不 规则形斑疹,其上有时可见细小糠秕样鳞屑,由于色素变化,病变处颜色深浅不 一,故称为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因该皮损与多汗有关,如汗渍斑点,又称 汗斑(图34-3)。微生物学检查时可刮取皮损处鳞屑经10%KOH处理后显微镜检 查,可见卵形、厚壁孢子和短粗、腊肠样菌丝。治疗可局部使用益康唑、克霉唑 霜、2.5%硫化硒或20%-40%硫代硫酸钠涂擦,病变严重者宜口服酮康唑、氟康唑 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小孢子癣菌属:有 15 种真菌,多数具致病性。我国主要有 犬小孢子菌
(M.canis)、石膏样小孢子菌(M.gypseum) 和奥杜盎小孢子菌(M.audouinii)。
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由绒毛状逐渐变至粉末状。 小孢子 癣菌属的一个特点是常产生胞壁带刺的大分生孢子,镜下见有厚壁梭形大分生孢
关
皮疹 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 痒性疱疹,常与足癣有关
病灶中无任何真菌,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手指侧、屈面或手掌
某些皮肤癣菌感染者可发生超敏反应性“皮真菌疹”。它们出现的部位常常并 非真菌感染部位,例如足的真菌感染可引起手指瘙痒和丘疹。若取标本作微生物 检查,常检测不到菌丝,但如以真菌抽提物为抗原给患者作皮肤试验则可显示阳 性。皮肤癣菌感染的某些临床特点见表 34-1。
一、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由于不能在 37 ℃及有血清的条件下生存,其 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导致皮肤癣症,包括手足癣、 足癣、甲癣、头癣、体癣和股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与角 层癣菌不同的是皮肤癣菌抗原成分可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起宿主皮肤的病
慢性:痒,鳞屑,龟裂
头癣 头 发 ( 发 内 癣 和 发 癣 圆形脱发病灶,伴有头发残根 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
外)
或断发,少数出现脓肿
股癣 腹股沟易发
红色鳞斑,痒
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须癣 胡须
须毛癣菌
甲癣 指(趾)甲
指(趾)甲增厚,开裂、起鳞, 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退色、失去光泽,常与足癣有
A
B
C
图 36-2 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体癣(A)、甲癣(B)或头癣(C)
(三)微生物学检查 取皮屑、指(趾)甲屑或病发,经 10%-20%KOH 消化 后镜检。皮屑、甲屑中见有菌丝,病发内或外见有成串孢子,即可初步诊断有皮
肤癣菌感染。再据培养后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的特点鉴定是何种皮肤癣菌。 (四)防治原则 预防主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经常保持鞋袜
三种皮肤癣菌均可侵犯皮肤,引起体癣、手足癣和股癣等(图 34-2A);毛癣 菌与表皮癣菌可侵犯指(趾)甲,引起甲癣,俗称灰指(趾)甲,使指甲失去光泽, 增厚变形(34-2B);毛癣菌与小孢子癣菌可侵犯毛发,引起头癣、发癣与须癣 (34-2C)。在我国从患者分离的皮肤癣菌以红色毛癣菌为最多,其次为紫色毛癣 菌、须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它们主要引起甲癣、手足癣和体癣。头癣是皮 肤癣菌感 染 头 部 皮 肤 、毛 发 引 起 的 疾 病 ,包括黄癣、白癣和黑点癣等。我国头
癣中以黄癣为最多,主要由许兰毛癣菌(T.schoenleinii)引起。
表 34-1 皮肤癣菌感染的某些临床特点
疾病 发生部位
临床特征
常见真菌
体癣 不具毛发的表皮
圆环状病灶,中央为鳞屑, 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小泡状边缘并呈红色,痒
足癣 足趾间易发
急性:痒,红,小泡
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第 36 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主要致病性真菌由于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大致分为浅部感染真菌 和深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根据侵犯皮肤的深浅程度和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 状况可分为皮肤癣菌和角层癣菌两类。深部感染真菌主要包括皮下组织感染真 菌、地方性致病真菌和机会性感染真菌。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一般侵犯浅层皮肤,包括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 起皮肤癣症,但不侵入皮下组织、内脏等深部组织,故不引起全身感染。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菌丝体
侵害部位 皮肤 指(趾)甲 毛发
毛
癣
+
+
+
菌
属Biblioteka Baidu
表
皮
癣
+
+
-
菌
属
小
孢
子
+
-
+
癣
菌
属
图 36-1 皮肤癣菌的孢子、菌丝形态和侵害部位
毛癣菌属:共有 20 余种,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有 10 多种,如红色毛癣菌
(T.rubrum)、须毛癣菌(T.mentagrophyte)、断发毛癣菌(T.tonsurans) 和紫色毛
子,卵圆形的小分生孢子长在菌丝的侧枝末端。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 (二)致病性 皮肤癣菌的局部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剌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感染部位病
变的主要原因;此外皮肤癣菌产生的酶类,如脂酶、弹性蛋白酶和角化酶等,在 发病机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皮肤癣菌感染主要经接触患者、患畜或污染的土壤 引起。温暖潮湿的环境、出汗、暴晒、皮脂腺过多分泌和遗传倾向等因素都有利 于感染的发生。
角层癣菌,又称表面感染真菌(superficial mycoses),主要侵犯人体皮肤浅 表的角质层和毛干,引起慢性、轻微症状或无症状的感染,一般仅影响美观,而 不造成宿主身体不适。由于这类真菌不侵犯组织细胞,因此不引起免疫应答。角 层癣菌主要有糠粃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韦内斯基外瓶楠真菌(Ecophiala
癣菌(T.violaceum)等。毛癣菌菌落为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 粒状或蜡样。镜下可见细长棒状的薄壁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或梨状的小分生孢 子。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
表皮癣菌属:仅絮状表皮癣菌(E.floccosum)对人有致病性。该菌菌落初
呈白色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绿色粉末状。镜下可见球拍状或结节状菌丝及含 2-4 个细胞的粗棒状大分生孢子,孢子又常常 2-3 个为一组。该菌不产生小分生 孢子。
理改变。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Trichophyton)、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及小
孢子癣菌(Microsporum)三个属,共约 40 余种。
(一)生物学性状 皮肤癣菌在沙保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的形态、 颜色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 34-1)。
werneckii)、黑毛结节菌(Piedraia borfae)、白毛结节菌(Trichosporon beigelii) 等。
糠粃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酵母样真菌,多寄居于机体富有皮脂腺的部位, 属皮肤正常菌群。高温、潮湿、多汗、卫生条件差、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 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时易发生糠粃马拉色菌感染。该感染部位常出现圆形或不 规则形斑疹,其上有时可见细小糠秕样鳞屑,由于色素变化,病变处颜色深浅不 一,故称为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因该皮损与多汗有关,如汗渍斑点,又称 汗斑(图34-3)。微生物学检查时可刮取皮损处鳞屑经10%KOH处理后显微镜检 查,可见卵形、厚壁孢子和短粗、腊肠样菌丝。治疗可局部使用益康唑、克霉唑 霜、2.5%硫化硒或20%-40%硫代硫酸钠涂擦,病变严重者宜口服酮康唑、氟康唑 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小孢子癣菌属:有 15 种真菌,多数具致病性。我国主要有 犬小孢子菌
(M.canis)、石膏样小孢子菌(M.gypseum) 和奥杜盎小孢子菌(M.audouinii)。
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由绒毛状逐渐变至粉末状。 小孢子 癣菌属的一个特点是常产生胞壁带刺的大分生孢子,镜下见有厚壁梭形大分生孢
关
皮疹 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 痒性疱疹,常与足癣有关
病灶中无任何真菌,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手指侧、屈面或手掌
某些皮肤癣菌感染者可发生超敏反应性“皮真菌疹”。它们出现的部位常常并 非真菌感染部位,例如足的真菌感染可引起手指瘙痒和丘疹。若取标本作微生物 检查,常检测不到菌丝,但如以真菌抽提物为抗原给患者作皮肤试验则可显示阳 性。皮肤癣菌感染的某些临床特点见表 34-1。
一、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由于不能在 37 ℃及有血清的条件下生存,其 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导致皮肤癣症,包括手足癣、 足癣、甲癣、头癣、体癣和股癣等,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与角 层癣菌不同的是皮肤癣菌抗原成分可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起宿主皮肤的病
慢性:痒,鳞屑,龟裂
头癣 头 发 ( 发 内 癣 和 发 癣 圆形脱发病灶,伴有头发残根 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
外)
或断发,少数出现脓肿
股癣 腹股沟易发
红色鳞斑,痒
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须癣 胡须
须毛癣菌
甲癣 指(趾)甲
指(趾)甲增厚,开裂、起鳞, 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退色、失去光泽,常与足癣有
A
B
C
图 36-2 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体癣(A)、甲癣(B)或头癣(C)
(三)微生物学检查 取皮屑、指(趾)甲屑或病发,经 10%-20%KOH 消化 后镜检。皮屑、甲屑中见有菌丝,病发内或外见有成串孢子,即可初步诊断有皮
肤癣菌感染。再据培养后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的特点鉴定是何种皮肤癣菌。 (四)防治原则 预防主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经常保持鞋袜
三种皮肤癣菌均可侵犯皮肤,引起体癣、手足癣和股癣等(图 34-2A);毛癣 菌与表皮癣菌可侵犯指(趾)甲,引起甲癣,俗称灰指(趾)甲,使指甲失去光泽, 增厚变形(34-2B);毛癣菌与小孢子癣菌可侵犯毛发,引起头癣、发癣与须癣 (34-2C)。在我国从患者分离的皮肤癣菌以红色毛癣菌为最多,其次为紫色毛癣 菌、须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它们主要引起甲癣、手足癣和体癣。头癣是皮 肤癣菌感 染 头 部 皮 肤 、毛 发 引 起 的 疾 病 ,包括黄癣、白癣和黑点癣等。我国头
癣中以黄癣为最多,主要由许兰毛癣菌(T.schoenleinii)引起。
表 34-1 皮肤癣菌感染的某些临床特点
疾病 发生部位
临床特征
常见真菌
体癣 不具毛发的表皮
圆环状病灶,中央为鳞屑, 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小泡状边缘并呈红色,痒
足癣 足趾间易发
急性:痒,红,小泡
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第 36 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主要致病性真菌由于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大致分为浅部感染真菌 和深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根据侵犯皮肤的深浅程度和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 状况可分为皮肤癣菌和角层癣菌两类。深部感染真菌主要包括皮下组织感染真 菌、地方性致病真菌和机会性感染真菌。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一般侵犯浅层皮肤,包括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 起皮肤癣症,但不侵入皮下组织、内脏等深部组织,故不引起全身感染。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菌丝体
侵害部位 皮肤 指(趾)甲 毛发
毛
癣
+
+
+
菌
属Biblioteka Baidu
表
皮
癣
+
+
-
菌
属
小
孢
子
+
-
+
癣
菌
属
图 36-1 皮肤癣菌的孢子、菌丝形态和侵害部位
毛癣菌属:共有 20 余种,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有 10 多种,如红色毛癣菌
(T.rubrum)、须毛癣菌(T.mentagrophyte)、断发毛癣菌(T.tonsurans) 和紫色毛
子,卵圆形的小分生孢子长在菌丝的侧枝末端。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 (二)致病性 皮肤癣菌的局部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剌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感染部位病
变的主要原因;此外皮肤癣菌产生的酶类,如脂酶、弹性蛋白酶和角化酶等,在 发病机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皮肤癣菌感染主要经接触患者、患畜或污染的土壤 引起。温暖潮湿的环境、出汗、暴晒、皮脂腺过多分泌和遗传倾向等因素都有利 于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