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摘要】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游交叉产业。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特征和现实意义,并针对北京市留民营村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观光农业;问题;措施;前景
1.引言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2.世界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农业观光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20世纪60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被认为是农业观光旅游的起源。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收入为120亿美元,发达国家的收入更要高出几倍,美国约300亿美元、德国约80亿美元。法国每年由观光农场为农民增加700亿法郎的收入,占到全国旅游收入的1/4;台湾的香格里拉农场,1990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每农户收入高达20.1万元台币,而1978年的农户收入仅为8.45万元台币。
近年来,国外农业观光旅游又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不仅“看”而且“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如一些旅行社,利用假期,组织城市游客到农村和农民共同生活、学习插秧和采茶,体验耕种和收获,分享农家乐的“插秧割稻旅行”或“采茶旅行”。在收获的季节,旅行社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大家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如今,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日本、瑞士、台湾等出现了更高级的农业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由地”,假日里,偕妻带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农园。这种浅尝辄止的劳作和藕断丝连的乡村情怀,为忙碌和烦燥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
3.我国观光农业的特征及现实意义
观光农业是不同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游交叉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城市化的扩张,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周边也出现了这一现象。观光农业是一项文化性很强和大自然意趣很浓的产业,是拓展传统农业内涵
和实现农业高效生产的一种非传统途径,它体现了“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意义。
3.1我国观光农业的主要特征
3.1.1生产性
我国观光农业具有农业生产的特点,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或者进一步的加工活动,给游客提供特色和绿色农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3.1.2观赏性
我国观光农业具有观赏价值,通过观光活动,使游客获得绿色植物的形、色、味等浓厚的大自然的观赏性。
3.1.3参与性
参与性就是让游客融入进农业生产习作中,体验其技艺、乐趣,增进农业知识。其中根据参与的主体和活动的内容与主题又可以分为:无偿型参与、有偿型参与、品尝型参与、夏令营式参与、娱乐型参与、健身型参与等多种形式。
3.1.4娱乐性
娱乐性让游客通过种植、养殖、收获或者加工等生产活动以及依赖某些特殊的动植物安排观赏、品尝等娱乐活动。
3.1.5文化性
我国观光农业所涉及的动植物和人文意义的民风民俗等节事活动,都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这些素材和有形无形的物质载体是策划、配置观光休闲农业游览项目的资料库,只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要素更多的文化内容,充分展示这些要素的内涵,就会增强观光农业项目的吸引力,从而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3.1.6市场性
我国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游客,主要针对的是不了解、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居民。
3.1.7季节性
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依赖自然环境的程度日益弱化,但是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仍然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进程,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土地面积巨大的国家,不同区域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条件存在巨大的差
异,所以,依托农业资源展开的观光农业也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
3.2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研究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2.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观光农业是农业对外交流的窗口,会带来大量的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引导区域农业经营按市场要求变化,增加销售渠道,开拓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产品价值。同时,观光农业中先进的种植、养殖模式、管理方式、经营理念等,对区域农业发展有辐射作用,通过技术人员的流动、品种资源的交换、人员的参观考察等形式,促进区域农业的发展。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
3.2.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发展观光农业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从而带动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旅馆业以及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观光农业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增加了经营收入,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农民收入。通过观光农业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增加了一般农产品不能实现的观赏、娱乐价值,可获得高额经营收入。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对前来参观的游客收取3—5元的门票,销售农副产品,农民收入大大增加。3.2.3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质量
观光农业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民俗文化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在客观上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特别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意义更大。对于我国发展生态旅游也有促进作用。在台湾,观光农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了“三生”农业,即是把农业的发展引向“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平衡发展,达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和生态自然化。从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观光农业走向“三生”农业是其必然趋势。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经过长期的生态农业建设,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使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天来留民营参观考察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每年有4万人次的参观来访者。由于留民营走出了一条与一般农村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生态优势构筑了留民营一大特色,其影响范围很大,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留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