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徽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他的所谓理学是指:天下任何事、任何物都有一个理字,桌子为什么有四根腿,这里面存在着一个理,人们按照这个理造了这个桌子;船为什么能在水上飘游,也是先有一个理,人们按照这个理,造出了船。他认为凡事凡物都是先有理,理在先,气在后。他讲的“气”是器物。他还特别主张读书穷理,这个理你怎么弄明白呢?必须读书,所以他对教育事业特别重视,写了很多著述,带了很多弟子,在徽州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人们都认为理学的故乡是徽州。
二、徽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徽州这个地方远古就有人。前两年在徽州发现了一个奇观叫“花山石窟”,有36个洞,里边景色非常壮观。现在还不能断定什么时候为何原因挖了这么多石窟。有八大猜想要靠后人去慢慢解读,所以江泽民同志亲笔提名为“花山谜窟”。到过徽州的人都知道,徽州层峦叠嶂,山连着山,在古代相当闭塞,“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的徽州也是十里路一个乡音,语言很难懂。我在那里生活过三年,刚开始听不懂话,后来一闹明白,还真是出口不凡。我曾在一个农村老太婆家吃饭,她管造房子叫“造厦”,这件事没办法叫“奈何它不得”,你看多“文”啊。一个农村会计,小学毕业,名字至今我还记得叫洪培基,30多岁,个子瘦长。我是四清工作队员,同他打交道一下子被他的举动震慑住了:右手拿着笔,左手打算盘,嘴上叼一根烟,半边嘴叼烟,半边嘴回答你的问题。而且毛笔字写得特好,家家户户过年的对联都是出自他手。
对于什么是徽洲,什么是文化,我不揣浅陋地讲了自己这一段理解。这二者一清楚,徽州文化自然也就出来了。
我还要强调,徽州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不是一种产业或行业文化,比方说你要讲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这中间渗透的文化,可能包含了某些地域文化,但整体上不是地域文化。从地域文化这个角度看徽州文化,它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的确是一个瑰宝,一朵奇葩。
王厚宏谈“徽文化”
(这是时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的王厚宏同志在2003年9月6日海口徽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即席演讲,虽然他本人因政治原因下马,在此不作讨论。但他这篇文章非常有见地,本人相当地佩服。今转于此,谨供家乡人和关心徽州及徽文化之人士共享。)
今天(2003年9月6日)我仅以刚刚受聘为“海口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的身份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发言,以期引起大家对徽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为研究会卓有成效开展活动提供一些信息。
徽文化是在漫长的本土文化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个本土文化有人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越文化,一个叫山越文化。徽州是吴越分楚之地,靠近浙江,它的特征接近越文化。汉朝以后,特别是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一直到唐朝的“黄巢起义”,这段历史很长。对中原来讲,是战火不停,但是对徽州来讲却带来积极影响。因为一些有钱人需要南下找个安顿的地方,一些文人来到南方旅游,还有一些人南下做官,他们突然发现徽州这块风水宝地,尽管层峦叠嶂,但是山青水奇,于是看中了这个地方,买房子买田地扎根落户,不走了,有点像我们今天到海南一样,把这当作新的家园。这些人大都是名门望族,有较好的文化素质。但毕竟到了异乡,他们始终不会忘怀自己在中原地区的显赫门第,便选一块地方,人带人,亲戚带亲戚,整个家族住在那里,带着自己的家谱,建造自己的祠堂,这叫族聚。外来移民和本土文化经过长期交融、磨合,时间跨度大约八百年,从东汉末年到北宋末年,大概是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二世纪初,形成了新安文化。为什么叫新安文化?因为有一条新安江,主流在浙江,但发源地在徽州,起点恰恰在屯溪。到过屯溪的人都知道,屯溪有一座桥,桥下两条支流,一条叫横水,一条叫率水,汇成新安江,桥那边叫桥东,桥这边叫桥西,屯溪是从桥东发展起来的,有了桥以后,屯溪西边也发展起来了。新安文化是徽文化的前身。本土和中原文化经过八百年交融,来了很多文人墨客,来了很多官宦商贾,就形成了新安文化。
徽文化和安徽文化不能划等号。安徽文化(皖文化)包含徽文化,徽文化是安徽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研究学习传播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徽文化。安徽是中国唯一有两条大江大河即长江和淮河穿过的地方。大江大河的穿越对各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古代是很起作用的。我们的故土安徽,一方面她承接着中原文化,一方面她是楚文化的中心地带,此外,她还衔接着吴越文化。所以,古往今来,安徽人才辈出,比如:老子、庄子(对老、庄的籍贯尚有争议)、曹操、周瑜、华佗、管仲、朱元璋、包拯、李鸿章、段祺瑞、冯玉祥、陈独秀、王明、王稼祥、姚依林、杨振宁等。文化界也涌现了许多人才,桐城学派的领头人方苞、文学家张恨水、美学家朱光潜、艺术表演家严凤英、王少舫、夏菊花等。这还不包括徽州地区的。中国第一台发动机是在安庆制造的,第一台机动帆船也是在安庆制造的。当然有些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完全是正面的。不管怎么说,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安徽这方水土养育出了众多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也留下了很丰富的精神遗产,在研究徽文化时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
文化的概念,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在此我只是提示不要把文化认为就是文学创作、艺术表演,它固然是文化范畴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文化与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发展生产,紧紧联系在一起,它表现出多种形式。也许它的最初、最直接的层面是艺术文化,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在这个层面上徽州人有过重要的贡献,后面将会涉及。第二个层面是制度文化,从社会制度到一个单位的管理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海南一些大的企业,包括安徽人主政的企业,很重视企业文化,这里面就包含、渗透着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制度文化在徽州的历史上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很有特色,主要是宗族和家族制度。第三个层面是精神文化,包括思想、道德、理念等都属于精神文化。这在徽州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它主要由三大块组成,成为支撑徽文化的理念。其一,就是儒家思想,但它不是孔孟之道那个时候的儒家思想,而是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叫新儒学,或者叫理学,以朱熹为代表。其二,就是它的宗法观念,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徽州人过去出去很抱帮的,很讲究祖宗祠堂,所以它的千年宗谱,纹丝不乱,一个村落往往就是一个大姓。其三,就是商业精神,徽商有非常特殊的商业精神,这点暂且不论,这是第三个层面。第四个层面就是物质文化,我们生产的产品,销售的商品,实际上都凝聚着文化,不仅在于它的造型、品牌、包装,还在于它所融入的技术文明。这一点在以往研究徽州时,不太引起注意,实际上徽洲人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我在后边将会涉及这些内容。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四个问题:一是何为徽文化,二是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三是徽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四是徽文化的研究应该注意什么。下面就把我学习、研究和思考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何为徽文化?
要把这个概念搞清楚,首先要搞清何为徽州?何为文化?二者一清楚,徽文化的含义就出来了。
现在世界学术界对中国三大地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引起了高度关注,公认为三大显学。何为显学?韩非子在其写的《显学》中解释显学即著名的学派。2001年5月20日,江泽民同志到徽州,对徽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她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段话为我们海口徽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我们现在来做这件事是正逢其时。怎么传下去?怎么发扬光大?毫无疑问,安徽人、徽州人责不可卸;各地的安徽人,对安徽文化有研究有兴趣的人,同样有传承、融合和发展的任务。
12世纪出现这三件事,导致了徽州地域文化一次大的提升,从此新安文化就转变成徽文化。所以徽文化的起点应该是12世纪,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直到今天。学术界有一句话:徽州文化独领中华文化风骚八百年,即是指从12世纪到20世纪。
应该说上个世纪徽文化出现了衰落之势,建国后的二三十年间徽文化也被冷落了,原因可能是,徽文化有它先进的一面,但也有它保守、僵硬的一面,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建国后我们实行计划经济,都是公有制,依托在徽商身上的徽文化和徽州商业精神势必要衰微。可喜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徽文化重新引起了关注,人们纷纷挖掘这一块文化宝藏,各种专著相继出版,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在海口这样一个偏远异域之地研究徽文化,只要做得好,意义是重大的。据查,海口徽文化研究会是国内第八个徽文化研究团体,中国社科院、教育部、安徽省、浙江省和广东省都有研究机构和专门研究人员。现在有人提出,徽文化又进入了一次新的转折和提升,进入黄山文化阶段,是不是这样,说不清楚。不过要说徽州,将来的人越来越说不明白了,因为徽州变成黄山市了,徽州变成了一个区,对此我的看法是有保留的。改,也许自有改的道理,可能对于这个区域经济的协作有好处,所以连绩溪——典型的徽州文化地区也划到宣州了,婺源更不用说,早已划到江西了。
三、徽文化的特征
我在头脑里思索了好久,很想把徽文化的特征归纳一下,但很难归纳得科学、全面,只能说是一条线索。我认为徽文化非常重要的特征是三个性,即开放性、特异性、融合性。
先讲开放性。徽文化的开放性,从她的形成过程就可以看出。徽文化本质上是移民文化,我们今天在海南讲徽文化更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徽文化的形成是长达千年,中原人士和其他地域文化的人士,携带着他们的文化来到了徽州,和本土文化融汇,创造了徽文化。那么仅仅讲到这一点还不够。徽文化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是由于当地山高、地少、交通不便,文化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其一;但这种相对的独立性又迫使它产生另外一个突变。因为到了南宋以后,徽州就显得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粮食不够吃,怎么办?由于徽州重视教育,人们普遍有文化,或做官或经商或读书,纷纷出去,所以就产生了一个“出”。这是其二。如果说前面那些年是进,人们进来叫“吸纳”,吸纳外地文化,那么后边形成徽文化的时候就以这些人为载体,往外输出,辐射各地。这些人出去以后,不管到哪里,都保持徽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保持自己徽文化的优势,而影响他人,同时也吸取别人的精华。所以徽文化既吸纳又辐射,是双向的开放性,它把开放融合和保持自己特性处理得恰到好处。这是徽文化一个很了不起的特质。
何为徽州?我们这里讲的徽州已经不是行政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历史上的徽州统称一府六县,即徽州府管辖六个县: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其中婺源已不归安徽管辖,划归江西了;绩溪也不在徽州的范围之内,划给宣州了。历史上的这些变迁且不去管它,我们只讲文化概念。徽州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中心是歙县,南宋以前徽州叫歙州。近百年来,她的商业中心已移到屯溪。解放以后,徽州专员公署的所在地一直在屯溪。这是我要讲的徽州概念。
到了十二世纪,在新安文化八百年积蓄的基础上,出现了三大事件:第一件大事是北宋末年,改歙州府为徽州府,时间是公元1121年。第二件大事,宋朝迁都到临安,时间是公元1132年。大家知道徽州和临安靠得很近,由于当时主要是靠水路,沿着新安江,从屯溪、歙县走下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浙江的建德进入了富春江,然后汇入钱塘江到杭州湾入海口。山路也能走,但较难走,我曾骑着自行车跑过那段路,记忆犹新。当宋朝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一下子转移到临安的时候,长期积蓄的新安文化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机遇,得风气之先。大家可以想象,靠近首都的地方,当然经济文化更加繁荣,名人能人来的就多了。第三件大事是出现了中国思想界一个伟大人物——朱熹,他生于公元1130年,死于公元1200年,活了七十岁。朱熹是哪里人呢?应该说他不是生在徽州,但祖籍在徽州,歙县人。他第八代老祖宗做官做到婺源去了。他父亲叫朱松,在歙县东门外叫紫阳山的地方读的书,后来到福建做了个小官。不管祖辈们往哪迁徙,朱熹始终对歙县对徽州有深厚的情感,后来娶的妻子也是歙县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他到了福建以后始终认为自己是徽州人,是新安人,而且中间多次回到徽州地区办学堂,置学田,带学子,有名的“紫阳书院”就是他创办的,由此可见他对徽州是有很深的情感的。朱熹的理学应该说是中国孔子之后儒家学说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孔子创造了儒家学说,孟子集其大成这是第一步;汉朝的董仲舒,在汉武帝的时候,独尊儒术,从而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思想界发挥主导作用的哲学体系;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朱熹吸收了佛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一些思想,克服过去的儒家不重视商人、不重视技能等弱点,发展了儒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