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14B005A
学时:32学分: 2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
执笔人:王小梅审定人:熊元林、姚小飞、赵为、谢立兰、范萌、曹晓玲、沈维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是与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微生物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一般知识点及其实现方式: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微生物学实验的科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熟知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和药品。
核心知识点及其实现方式:通过老师讲授、示范,学生操作、讨论的方式,训练学生正确掌握进行微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
2.能力目标
通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公开演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实现方式: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翻转课堂等;
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进行正确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实现方式: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讲解实验设计思路;
3.素质目标
通用素质: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诚信,学会尊重,等;
实现方式:严格考勤,禁止迟到、早退,禁止上课期间玩手机,严格考查学生实验课上的动手率,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或比重)等;
核心素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等的素质;
实现方式:教-学-做相结合等;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
1.任课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技术要领、操作关键要点;进行规范化操作示范;
2.学生按实验教材要求,进行独立操作,必要时以小组进行合作操作;任课教师注意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动作;
3.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实验的真实结果书写实验报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4.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五、主要教学内容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4学时)
1. 教学重点: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真菌的形态特征,细菌涂片技术
2. 教学难点: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真菌的形态特征,细菌涂片技术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实验项目重在帮学生认识并亲眼看到微生物,使学生掌握微生物观察最基本的工具-油镜的使用方法,建立无菌操作意识,并学会制作微生物的涂片和单染技术,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以及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
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演练,并观察自制涂片,进行对核心知识点和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实验二细菌革兰氏染色及芽孢、荚膜染色法(4学时)
1. 教学重点:革兰氏染色法、细菌荚膜染色和芽孢染色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革兰氏染色法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实验项目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和特殊构造(荚膜、芽孢)的染色,巩固无菌操作意识,熟练制作微生物的涂片和常用染色技术,并能利用不同染色法辅助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演练,并镜检观察自制涂片,尤其是判断革兰氏染色的结果正确性,进行对核心知识点和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实验三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4学时)
1. 教学重点:培养基制作、高压蒸汽灭菌法、无菌操作倒平板培养基的方法、环境中不同样本的接种方法
2. 教学难点:识别不同种类微生物的菌落
3. 知识与能力: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实验项目证明环境与人体的微生物,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培养基的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配制方法;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应用范围;掌握环境样本采集、不同样本的接种方法以及菌落识别技能的方法;掌握无菌操作倒平板培养基的方法。
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演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考查学生掌握微生物菌落特征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核心知识点和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实验四平板菌落计数法(4学时)
1. 教学重点: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平板菌落计数的方法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实验项目学习的是目前常用的细菌计数技术——平板菌落计数。
要求学生掌握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比较其与细胞(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法的区别。
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演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要考查学生对于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掌握,通过思考题的解答进行对核心知识点的考查。
实验五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化反应试验(4学时)
1. 教学重点:细菌鉴定中糖发酵试验、淀粉水解实验、吲哚实验及伏-谱试验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细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的分析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实验项目学习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化反应及其原理,有助于人们对细菌及其代谢类型多样性的认识,对肠道细菌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生化反应实验的基本技术,并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演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要巩固学生的培养基配制、不同接种法等技术,更重要是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此外可通过思考题的解答以及对小组实验结果的讲解进行对核心知识点的考查。
实验六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学时)
1. 教学重点:检测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测定石炭酸系数的方法
3. 知识与能力: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实验项目要求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学习测定石炭酸系数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的基本技术,并准确分析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演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加深对无菌操作的认识,要考查学生化学因素对微生物影响的理解,此外可通过思考题的解答以及对小组实验结果的讲解进行对核心知识点的考查。
实验七 乳酸菌的检测 (4学时)
1. 教学重点:掌握乳酸菌菌数的检测方法
2. 教学难点: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实验结果的观察
3. 知识与能力: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制酸奶,并利用乳酸菌数量的检测,理解实验的实用性。
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菌菌数的检测方法以及不同的接种方法和培养技术。
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独立操作演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加深对乳酸菌的概念的理解,巩固无菌操作的认识,熟练多种接种和培养技术,此外可通过思考题的解答以及对小组实验结果的讲解对核心知识点进行考查。
实验八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4学时)
1. 教学重点:划线法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划线法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实验项目以设计性实验方式开设,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然界中混杂的微生物分离成纯种,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掌握根据菌落及培养特征区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掌握微生物平板及斜面培养的方法。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课堂上独立操作演练以及进行小组合作,老师对实验过程进行考查,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巩固无菌操作的认识,熟练多种接种和培养技术,可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考题的解答以及对小组实验结果的讲解对核心知识点进行考查。
六、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1)平时成绩占70%:其中实验技能20%(考查平时实验操作、三次集中微生物操作基本技能考核);实验报告45%(7次课堂实验报告及1次开放性实验报告);综合素质5%(科学素养、卫生值日等)。
备注:平时考核采用考核卡,其内容有:预习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每位学生都有一张考核卡,每次实验都打分记录,期末平均汇总;
2)期末考试成绩占30%:即综合技能测试内容包括:A不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其方法是制好片子限时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写出结果,占10%;B实验操作技能测验,其方法是学生每人抽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该实验操作过程,占20%。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熊元林.微生物学实验(第2版)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教材)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3.
3.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第1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