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活化的APC、T细 胞可分泌IL-1、IL-2、IL-6、IL-12等多种细胞因 子或受体,在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Th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模型
APC
炎症
LPS 细菌
化学趋化因子 补体
TNF-a IL-1 IL-6
CD28
APC
B7 CD28
IL-2R
Th
Th细胞活性 封闭
B细胞 双识别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模型
B
第1信号
没有Th 细胞的帮助
活性封闭
IFN-γ , IL-4, IL-5
B
Th
CD40 CD40L
第1信号
第2信号
B细胞的增殖、分化
1.抗原性特异性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迁移至淋巴组织髓质
浆细胞
抗体
迁移至初级淋巴滤泡
次级淋巴滤泡
2.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与转归
IL-2
Th
Th细胞活化、
增殖
1)增强Ir:刺激CD28、B7表达 2)抑制Ir:抗B7抗体封闭B7
临床应用
负调节
CTLA-4/CD28 竞争B7 Fas/FasL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二)T细胞增殖和分化
1.CD4+T细胞
IL-12
•Th1,主要介导细胞免疫
Th0 IL-4
T细胞辅助
必需
无需
免疫应答 体液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多种(以IgG为主) IgM
免疫记忆


诱导免疫耐受 难

二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表位组成 应答细胞 Ag举例
TI-1Ag 多个重复B表位 丝裂原表位 成熟的B细胞 不成熟的B细胞 细菌脂多糖
多克隆激活B细胞 能
TI-2Ag 高密度重复B表位
•Th2,主要介导体液免疫
2.CD8+T细胞 (1)Th细胞非依赖性:IL-2作用,增殖成CTL
(2)Th细胞依赖性:APC和CD4+T的辅助 转变为Tm细胞,高表达FasL
CD4+ Th0
T
CD4+25+ Treg
CD8+ Tc
Th1 Th2
Th?
Treg
Tc1
Tc2
Tm
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
成熟的B细胞
荚膜多糖 聚合鞭毛素

TI-1 抗原
LPS
TI-2 抗原
LPS 受体 信号转导
B 细胞
信号转导
三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Kinetics of antibody responses to TD Ag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一)初次免疫应答 根据抗体产生的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 1.潜伏期 2.对数期 3.平台期 4.下降期
TC介导的细胞免疫
T细胞的效应功能
Th1型CD4+T 细胞的作用 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激活: 分泌、表达IFN-γ和CD40L;活化巨噬 细胞高表达B7和MHCⅡ类分子及分泌IL-12, 促使CD4+ T细胞分化为Th1 诱生和募集: Th1分泌 IL-3和GM-CSF,促进骨髓造血 干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分泌TNF-α、TNF-β、单核细 胞趋化蛋白-1(MCP-1) 等促进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趋 化到局部
抗原提呈(抗原递呈):APC将抗原肽通过MHC-I 类分子和/或MHC Ⅱ类分子提呈给T细胞的过程。
外源性抗原:细胞外抗原,如被吞噬或吞饮的细 胞、细菌、微生物蛋白质或某些自身正常成分
内源性抗原:细胞内合成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 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蛋白及胞内自身 正常成分
APC提呈抗原的三条途径
第七章 免疫应答
一、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 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无能、 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二、免疫应答的分类: 1.根据特征不同,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2.根据参与的细胞类型和效应机制分 :
B细胞介导为主的体液免疫 T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 免疫耐受 3.根据对抗原刺激的反应状态分: 生理性免疫应答(免疫保护) 病理性免疫应答(免疫损伤)
2.对淋巴细胞的作用 分泌IL-2,促使Th1、Th2、CTL、NK活化增殖,
产生IFN-γ促进B细胞产生具有调理作用的抗体 3.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淋巴毒素和TNF-α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
Th2型CD4+T 细胞的作用 可分泌 IL-4、IL-5、IL-10、IL-13 等细胞
因子并表达膜分子 CD40L。促进B细胞的活化、 增殖与分化,介导体液免疫。
一、T细胞的活化
1.第一信号:TCR识别APC递呈的抗原多肽与MHC分 子所组成的复合物
CD3分子传递活化信号,CD4/CD8分子作为共受体分 别与MHC-I、 II分子结合
2.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APC和T细胞表面多种 粘附分子对结合,如B7-CD28 、LFA-1----ICAM-1、 CD2---CD58
1.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MHC Ⅰ类分子途 径)(胞质溶胶途径)
2. 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MHC Ⅱ类分子途 径)(溶酶体途径)
3. CD1分子途径
MHC I类途径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内源性Ag 被蛋白 酶体(PSMB)降 解 多肽 TAP 转运到内质网腔 与新合成的MHCI 类分子结合 Ag肽 -MHCI类分子复合 物表达细胞膜 提呈给CD8+T细胞
初次应答主要产生IgM,后期产生IgG,所产生的抗体总 量及与抗原的亲和力均较低 (二)再次免疫应答 1.应答迅速持久,潜伏期明显缩短,迅速达到平台期,下 降期平缓, 2.应答强度高,持续时间长 3.抗体类别主要是IgG,抗体亲和力明显高于初次应答
Primary response
Secondary response
CTL Th1 Th2
一、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主要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病毒、某些胞内菌)的宿主
细胞、肿瘤细胞等 1.效-靶细胞结合与极化:效应细胞CTL表达粘附分子,
可有效结合表达相应配体的靶细胞,TCR识别抗原肽- MHC-I类分子,使CTL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致死性攻击 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2)TNFα、TNFβ、FasL途径
参与超敏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 Th17细胞的作用
刺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 多种细胞因子,如IL-8、G-CSF、TNF、IL-6, 参与炎症反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在固有免 疫中也发挥一定功能
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抗胞内菌感染作用(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
抗肿瘤免疫:CTL、巨噬细胞、NK、细胞因子 免疫损伤:Th1 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
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感应(或识别启动)阶段
APC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T/B细胞识 别抗原
2. 增殖分化阶段
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浆细 胞,并分泌效应分子(细胞因子和抗体),部 分活化的T、B细胞可转变为长寿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
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发挥作用,产生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原受体编辑
生发中心内某些抗原反应性B细胞发生IgV(D)J基因的二 次重排,使BCR修正为针对非自身抗原,维持自身免疫耐 受
抗体类别转换
抗体可变区不变,重链类别改变,发生Ig的类型 变化
浆细胞的形成
BCR表达减少,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 大部分浆细胞转入骨髓
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
参与再循环,遇相同抗原可迅速活化
初始Th细胞
TD抗原+提呈
CTL
APC
效应
活化Th细胞 辅助
TDTH
靶细胞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前体CTL、TDTH
TI抗原
初始B细胞 浆细胞 免疫球蛋白 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
增生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抗原提呈
抗原加工(抗原处理):指APC或靶细胞将胞浆 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为一定大 小的抗原肽片段,以适合与胞内MHC分子结合
斥、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四节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识别Ag,激活信号传入胞内
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浆细胞
分泌抗体,产生效应;
Bm 引起再次应答
B细胞对不同种类抗原应答的差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BCR特异性结合Ag 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与TCR区别:
抗原处理的两种途径比较
三、抗原的提呈
抗原提呈过程
细胞间粘附 抗原特异性活化 协同刺激作用 细胞因子参与
第三节 T淋巴细胞介导的 细胞免疫应答
获ຫໍສະໝຸດ Baidu性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 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效应性T细胞发挥效应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
APC对抗 原的加工
与处理
第五节 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 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 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可天然形成或后天获得。
诱导耐受形成的抗原称为耐受原 免疫耐受与各种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区
别表现为仅对特定抗原无应答,对其他 抗原仍保持正常免疫应答。
完全耐受 不完全耐受(耐受分离)
一、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 成机制
4)其他因素:抗原辅以佐剂易诱导免疫应 答,低剂量抗原长期在体内存在易诱导免 疫耐受
2. 机体因素与免疫耐受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鼠类,有蹄类、灵长类
可识别蛋白质抗原、多肽、核酸、脂类 可识别天然构象、顺序构象 无需APC处理,无MHC限制性
联合识别
B细胞和T细胞分别识别抗原的B细胞表位和 T细胞表位,才能相互作用,称联合识别
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B细胞的活化条件 1.第一信号: BCR识别抗原 Ig α 、 Ig β相当于CD3,BCR共受体复合 物(CD21-CD19-CD81),促B细胞激活 2.第二信号:B细胞上CD40结合效应Th细胞 (经APC刺激活化、增殖分化)上CD40L分 子(最重要) 3.细胞因子作用:巨噬细胞产生IL-1,Th2 细胞产生IL-4等细胞因子,参与B细胞活化, 活化B细胞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和Bm细 胞
B细胞应答的效应
1.中和毒素、中和病毒及胞内菌 2.免疫调理作用:IgG,IgA 3.激活补体:免疫复合物 4.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5.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抗黏附素IgA 6.免疫损伤作用:
1)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 2)移植排斥反应:受体内预存IgG 3)促进肿瘤生长:某些IgG亚类可封闭肿瘤抗原
(一)免疫耐受诱导条件 1.抗原因素: 1)抗原性质:遗传背景,分子结构
小分子可溶性抗原——耐受原 大分子颗粒性蛋白——免疫原
• 2)抗原剂量:TI抗原高剂量时容易导致 耐受,TD抗原低、高剂量均可引起耐受
3)抗原免疫途径:口服、静脉注射最易 引起耐受,腹腔注射次之,皮下、肌肉注 射最难。
TD-Ag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Th 细胞活化、增殖 Th1
B7 CD28
MHC-II
CD4
TCR Th
APC ICAM LFA-1
分泌细胞因子
浆细胞
Th2
CD40L CD40 BCR
抗原
B 细胞扩增
TD-Ag 与TI-Ag的比较
TD-Ag
TI-Ag
性质
多为蛋白质
主要为多糖
组成
B和T细胞表位 重复B细胞表位
免疫突触
概念 在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细胞与细胞接触部 位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涉及T细胞和APC表面多种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
作用
有助于增强TCR与抗原肽-自身MHC复合物 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和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 子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细胞内亚 显微结构极化,涉及到细胞骨架系统和细胞 器的结构及功能变化,从而参与T细胞的激 活和细胞效应的有效发挥。
MHC II类途径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外源性Ag 内体中 降解 多肽,与 MHCII类分子-Ii链 的异九聚体 MIIC Ii降解 HLADM解除MHCII类肽 结合槽内的CLIP 形成Ag肽-MHCII类 分子复合物表达 细胞膜提呈给 CD4+T细胞
Ii :恒定链 异九聚体(Ii)3: MHC II类分子+Ii CLIP: II类相关恒定链 短肽,封闭MHC II类抗原槽 HLA-DM:在 MHCII类器室(MIIC)去除CLIP
生发中心为B细胞提供合适的发育微环境
B细胞经历克隆增殖、抗体可变区的体细胞高突变和 抗体类别转换,最终分化为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浆细 胞及长寿记忆B细胞
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
体细胞高频突变 Ig重链和轻链V区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是 形成抗体多样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抗体亲和力成熟 Ig体细胞突变,导致BCR的特异性或亲 和力发生改变,只有极少数与抗原高亲和力结合的B细胞 存活(阳性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