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16届亚运会马术比赛场环评报告(简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第16届亚运会马术比赛场环评简本
项目名称:
广州第16届亚运会马术比赛场项目
建设地点:
广州从化市良口镇距离广州亚运城约100分钟车程,距从化街口城区26公里、广州新白云机场54公里、广州市区83公里。

场址西北端紧邻105国道,北与东部为良明村用地,南与西部为高沙村用地。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分亚运会比赛期间和赛后利用两个阶段,其中亚运会比赛场主要由中心比赛及训练区、耐力赛区、亚运比赛配套功能区构成,其中中心比赛及训练区利用现状1000米赛马跑道布置在整个用地中心;耐力赛区则根据地形利用现状周边残次林地主要设置于中心比赛及训练区东侧;亚运比赛配套功能区主要围绕中心比赛区西侧及北侧的边角用地灵活设置。

马术赛场总建设量为149500平方米,容积率约为0.1;亚运会比赛结束后利规划将作为马术比赛、马匹驯养基地、休闲旅游等马术运动综合基地和旅游景区。

赛后改建项目将保留大部分赛时建设的设施进行功能用途转换,其中赛时的观众区、中心比赛场、训练场地及马厩用房等设施将继续使用,将耐力赛赛道改建为约76.2公顷的全天候训练场,并新建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马厩用房及相关附属设施,以满足马术赛场赛后有效利用的要
求。

详见表2和表3。

表3 赛时/赛后功能转换表
项目建成后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排放应执行的标准:
(1)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区划(试行方案)(1999年)》,该河段属于流溪河上、中游(从化呔根枫至鹅公头)工农源饮功能区,且属于《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1993年)划分的流溪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流溪河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本项目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2002)标准后,全部回用,不向流溪河内排放污水;
(2)根据穗府[1999]23号文《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一类环境功能区,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一类区禁止新建、扩建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业生产设施”,根据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规定位于一类控制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除非营业性生活炉灶外,一类控制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

本项目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备用发电机燃油尾气、机动车尾气和马厩区臭气,但根据相关要求,评价区域内不宜设置废气排放口,因此建议本项目取消备用发电机,采用双回路电源。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按1类区标准执行;
(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GB12523-90)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
(5)《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定》(2001年1月)。

主要的环评结论:
(1)规划、政策
本项目为广州第16届亚运会的马术比赛分赛场地,且利用原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术场地基础上扩建,符合旅游市场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

同时,本项目开发建设前期可提高从化市的知名度,在地方甚至全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远期则可直接提高从化市乃至广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从化市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改变从化市北部山区的落后面貌,推动从化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都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要求。

粤府办[2005]15号《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中相关规定没有限制或禁止马术场馆的开发建设;根据国发[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2005年本)》,赛马场开发项目的建设为限制类项目。

但本项目为广州第16届亚运会马术项目比赛的分会场,是
体育性质设施,已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办社会[2008]1653号)文批准,同意在从化市良口镇原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术场地基础上扩建亚运会马术比赛场地,并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广东省建设厅等政府部门均同意第16届亚运会马术比赛场地选址于从化市良口镇原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术场地基础上扩建,因此本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策。

(2)现状
根据常规监测数据统计,流溪河水库断面在枯水期、平水期及丰水期水质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流溪河温泉断面除BOD指标在枯水期出现少量超出Ⅱ类标准外其它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补充监测的文轩断面与英豪大桥断面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总体来说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周边流溪河断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根据监测结果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内的除PM10在杉新村部分时间段出现超标,可能因受目前珠三角地区PM10普遍偏高影响导致,其它各监测点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总体来说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尚好。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本项目四周各边界昼夜间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4a类标准要求,说明项目周围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根据监测结果,对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土壤化学元素实测的铜、铅、锌、铬、汞、镉和砷的含量都未超标,表明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但有机质含量偏低,氮、磷、钾等养分都不够丰富,土壤较为贫瘠。

亚运会马术场包括原少数民族运动会马术场44万m2(生态调查的西区)及新增区(生态调查的北区、南区)107.934万m2,共151.934万m2,全区主要植物有206种,其中西区166种,植被以细叶榕、黄金间碧竹、台湾草为多;北区189种,以荔枝、美叶桉、山乌桕、水稻为多,南区167种,以马尾松、枫香、红背山麻杆、芒萁为多。

马术场场区主要有乔木23725棵(荔枝、马尾松、美叶桉、枫香等为多)、灌木44463棵(山乌桕、山黄麻、盐肤木、红背山麻杆等为多),合乔灌68180棵,草本植物面积40.33万m2,其中水稻8.50万m2,马术场植被放氧67188kg/d,吸收二氧化碳912159kg/d,以植物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计算,西区(原马术场)为1.89,属Ⅲ级良好,新增区的北区2.67、南区2.68,均为Ⅱ级较好
水平。

水生生态环境较好,对场区杉新溪及外围鸭洞河、流溪河作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测定,杉新河为寡营养、微污染的优质水体,鸭洞河与流溪河为贫营养,轻污染的较好水体。

场区有少数民族马术场景观和果林、林木、水田景观4个类型,以景观生态学评价,4个景观斑块明显,但道路走廓与河溪走廊尚不连贯(新增区未开发)。

(3)污染物产生和治理
污染物产生情况
Ⅰ赛时污染源分析
一、废水
本项目产生废水的时段主要分为亚运会期间和赛后利用期间,产生的废水的种类主要包括观众、游客、工作人员以及参赛人员等的生活污水和马匹马厩的冲洗废水。

本项目比赛利用时间共35天,赛时污水产生总量及污染物产生总量如表4所示:
二、废气
建设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发电机燃油尾气、停车场的机动车尾气。

具体情况见表5、表6:
表5 赛时发电机尾气污染物排放一览表
三、噪声
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为备用柴油发电机、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运行时的噪声、进出本项目的机动车噪声、污水处理站设备噪声、马的叫声,上述各种噪声源产生的噪声级详见表7。

表7 建设项目噪声产生情况分析表[单位:dB(A)]
四、固废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日常生活垃圾、马厩残生的粪便、马医院的医疗废物以及污水处理站的污泥。

(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的成份包括废纸、瓜果皮核、腐烂的食物、饮料包装瓶、包装纸、废饭餐及快餐盒等。

本项目比赛日共有游客、运动员、教练、裁判、服务人员及自愿者共为16040人次,则产生的生活垃圾为17.643吨/日,亚运会比赛日(14天)产生247.016吨;亚运会非比赛日共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服务人员及自愿者为1040人,则产生的生活垃圾为1.144吨/日,亚运会非比赛日(21天)产生24.024吨。

故本项目亚运会期间共产生生活垃圾271.04吨。

(2)马粪便
本项目产生的马粪便约2.4吨/日,亚运会期间共产生84吨马粪便。

(3)医疗废物
马医院只对本项目服务,不对外营业,每天产生约40公斤废包装物及20公斤医疗废物,亚运会期间产生废包装物1.4吨,医疗废物共为0.7吨,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编号为HW01。

(4)污水处理站污泥
本项目亚运会期间,污水处理站污泥共产生2.733吨。

根据上述分析,本项目共产生固体废物359.873吨,其中一般固体废物359.173吨,危险废物0.7吨。

Ⅱ赛后污染源分析
一、废水
本项目赛后利用期间的废水产生情况详见表5:
二、废气
建设项目赛后利用期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发电机燃油尾气、停车场的机动车尾气。

(1)发电机燃油尾气
根据项目功能设置及用电负荷,建设单位拟在看台西面的电房内设置一台功率为1500KV A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发电机采用含硫率低于0.2%的轻质柴油作为燃料,燃油消耗量350L/h,每月工作8小时,全年工作96小时,则发电机耗油量约为33600L/a,据其耗油量可计算出柴油发电机组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6。

表6 赛后利用期发电机尾气污染物排放一览表
(2)机动车尾气
本项目设有露天停车场,共设置机动车位150个,每个车位每天平均使用2次。

由于汽车在项目内要经过怠速、慢速度行驶的过程,这两种工况下是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的状况,每车每日在项目区域内平均行驶距离约为3000米,其污染物产生量见表7:
表7 汽车尾气污染物产生量
三、噪声
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为备用柴油发电机、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运行时的噪声、进出本项目的机动车噪声、污水处理站设备噪声、马的叫声,上述各种噪声源产生的噪声级在70~105dB(A)之间。

四、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日常生活垃圾、马厩残生的粪便、马医院的医疗废物以及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同亚运会比赛期间的情况类似,根据计算,本项目赛后运营期共产生固体废物6945.76吨/年,其中一般固体废物6938.46吨/年,危险废物7.3吨/年。

治理措施
一、项目拟采用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三级厌氧化粪池及格栅隔渣处理及冲洗污水经格栅隔渣处理,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2002)标准后,全部回用,无污水外排。

二、项目拟采用的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发电机燃油废气经水喷淋+活性碳吸附处理达标后,通过内置烟井引至屋顶天面排放。

三、项目拟采用的噪声防治措施
采用各类低噪声机泵设备,对设备采取减振措施、对管道采用软连接和其他减振措施等,可使机泵体整体噪声降低10dB(A)。

在项目汽车行驶范围内设置“禁止汽车鸣笛”“及请保持安静”等语句的警示牌,禁止机动车鸣笛。

四、项目拟采用的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对垃圾堆放点进行消毒,杀灭害虫,以免散发恶臭,孽生蚊蝇,优化垃圾堆放点,使得垃圾堆防点尽量远离周围环境敏感点;马粪便需及时清理,暂运至马粪坑,每天由环卫人员统一负责运走,或由附近村民拉走用做肥料,做到日产日清;马匹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送广东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经干化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和处理。

五、生态保护措施
建设单位应在保留现有的马尾松林为主调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树冠整齐的外来种,使项目内的生态景观多元化。

未来的外来植物可重点考虑棕榈科、桑科、樟科、楝科、茜草科、大戟科、苏木科和桃金娘科等植物。

草地植物建议使用低杆草。

六、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该建设项目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项目建设期间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建设单位应该做好施工建设期的工程和环境管理工作,施工前需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并采用积极的措施控制污染源和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并尽可能通过加强管理,文明施工的手段来减少建设期间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七、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施工期砍伐树木宜分区分片进行,边伐边修建护坡以防冲沟、崩岗的水土流失现象的大片发生。

(4)总量:指标来源(分配、置换、√待分配)
一、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全部经过处理后回用,没有废水排放,无需分配废水污染无总量指标。

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本项目位于空气环境质量一类功能区,按照相关规定是不能够设置废气排放口的,要求建设单位取消备用发电机,采取双回路供电措施。

(5)结论
本项目属于亚运会场馆建设项目,亚运赛后作为马术比赛、培训、休闲娱乐的场馆设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环境及社会的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中,充分考虑了比赛、卫生及环保方面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并能够做到达标排放。

根据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价,项目建成后排放的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建设单位应负责维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废水全部回用,取消备用发电机,采用双回路电源,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