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1.3 青春的证明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心法庭
在行动之前 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 监督调节
在行动之前 反思效果与影响
三思而后行
P28页 阅读感悟
(2)“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 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链接4
链接5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 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P28页 探究与分享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 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A. 自强精神 C. 自负精神
B. 自立精神 D. 自信精神
青春有格 链接2 P27页 运用你的经验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 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 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 逾越,青春要有格。
知识点二 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的含义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1.3 青春的证明
理想
独立 创新
颓废
梦想 退缩 蓬勃
自由 懒惰
自信 探索
奋斗 自卑
看一看:这棵树上的果实,哪些是你 想要的?哪些是你不想要的?为什么?
青春飞扬 P23页 运用你的经验
青春的渴望: 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
以下两种观点,你如何看待?
有人说:想法总 归是想法,小孩 子就爱胡思乱想
3、自强的重要性
链接1
(1)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2)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4、如何实现自强?
(1)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2)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 的坚持。
张海迪在身体高位截瘫的情况下,自学完成 了大学课程,学会了针灸,自学了多国语言, 翻译了多种外文书籍,这说明她具有:
思考:如何看待材料中女孩的行为?
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P30页 阅读感悟
身边的感动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 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 同学有如下议论。
P29页 方法与技能
如何增强自控力: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加强自我监控。
知识点三 止于至善
P29页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 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新教材)
思考:小王因什么而自卑,又因什么而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提示:小王因从小说话结巴而自卑。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奋斗,自强 不息,最终获得第一名。
2、如何获得自信? P26页 探究与分享
(1)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2)在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战胜自我的努 力中成长进步。 (3)相信自己,勇敢尝试,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 步,增强实力,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 即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思考:如何看待疫情期间出现的这些行为?
2、“行己有耻”的要求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 高辨别“耻”的能力。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 对错事、坏事感到羞耻、憎恶,就是仁义的开端。
“羞恶之心” 链接3 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开放 勇敢
幽默
活泼
大度
怎样才能获得自信呢?
小王从小说话就结结巴巴,说一次话要停顿几次,为此, 小王非常自卑。然而,升入初中后,他勇于正视不足,并积 极付诸行动。课上他积极举手发言;课后他尽量和同学在一 起谈天说地,任何训练表达能力的机会,都不放过……几个 月后,在班级举行的演讲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
知识点一 飞翔的力量——自信与自强
P25页 探究与分享
1、自信的重要性 P26页 探究与分享
(1)有了自信,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 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2)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 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 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坦诚 虚心
轻松
心态好
若有想法而不去行 动,是不会实现的
也有人说:不少 人年轻时的想法 最终得以实现
若有想法并去规划 行动,就可能实现
青春的我们不但要拥有理 想和梦想,更要懂得这些 理想和梦想不会自发地实 现。
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青春的探索: 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 探索青春之路
P27页 拓展空间
知识点三 止于至善
1、如何理解“止于至善”?(彰显美德,革除旧习)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2)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3)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020年12月23日下年3点40分,七大队人员 正在示范区蒋店村执勤,突然从一辆白色轿 车上下来名女子,往警车里塞进11包口罩后 说了一句“这些送给依然奋战一线的你们, 你们辛苦了”。民警想表示感谢时,女孩已 经转身驾车离去。
他能坚持一辈子? 我才不相信呢!
我也当过志愿者, 我去了好多次呢!
虽然我没做过,不 过童小勇能做到, 我也可以试试。
童小勇真棒,换成我, 不一定能做到。
提示:学校给同学们树 立了一个榜样,榜样不 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 一面旗帜。榜样激发我 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 想的思考,给与我们自 我完善的力量。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你会怎么做?
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 的力量。我的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
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
自己的行为。
P31页 相关链接
P32页 拓展空间
(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古代的《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如大 自然日月运行不息那样,自我努力,奋发图 强。汉代奠基《礼记》中也讲到“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 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 息的人。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 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无数优秀炎黄子孙 的人生轨迹中,都鲜明地印刻着矢志不渝、 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