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人口流动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作用。从经济效应,政治效应,文化效应,环境效应四个方面来分析其正面影响与作用,对流动人口的负面影响也给出了客观的评价。并试图从地域上即从对流入地的影响与对流出地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给出全面综合的论述。

关键词:流动人口;经济效应;文化效应;负面影响

目前, 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 10%, 这一庞大群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正确认识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

一,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一流动人口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在我国目前由于城乡差距大,户籍制度尚未改变,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这种在市场引导下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客观上推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流动人口减轻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改进与提升。一方面农村因为劳动人口的流出迫使当地必须想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城市资本和技术的扩散, 会导致全国总体生产率的飞速上涨。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仅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

力,也让这些剩余劳动力流入工业产业等非农产业,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保障。

(2农村流动人口有助于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购买力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最近十几年,农村外出打工人口所创造的收入成为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1年,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输出超过 1200万人次,获得劳务收入超过 400亿元。据统计, 全国农村家庭因外出打工所增加的收入约在 1300亿到 1600亿元间。部分贫困地区甚至存在“输出一人 , 脱贫一户”的现象。这些外出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一方面增强了农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与购买力,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需求, 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 缩小贫富差距。

(3农村流出人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反哺农村经济, 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农村流出劳动力把在其他产业、其他地区的收入返回农村, 同时带回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经验等无形资产。据统计, 近 10年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平均带回超过 2000亿元的资金。这些外出人口家乡的亲人把这些资金投资于农业和一些非农产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于国家投入不足造成的农业资本短缺的压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些有型资金与无形资产的回流,不但活跃了农村经济,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出有利于缓解农村人与

自然的矛盾,有利于人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口

基数较大,但农村耕地等重要资源的承载力有限。在技术水平落后的年代,农村基本采用采取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与生产,致使自然资源大量被浪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显然有悖如今“可续发展” 的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出, 使农村的自然环境的压力大大减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养育,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

(1人口流动改变了农村人力结构,不利于农业生产

农村劳动力外流,改变了原来农业生产经营状况。一方面,虽然从数量上讲,农村外流人口产生的劳动力空缺可以由当地留守人口填补。但是由于外出人口大部分皆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守人口一般皆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所以实际上,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另一方面 , 农村还有大量的资源和荒地未开发,许多中低产农田需要改造。在这些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的流出对农业的发展与转型起到阻碍作用。另外,一些农村农业基础建设,如:灌溉水利等,也因为优质劳动力的外流而推迟或取消。

(2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农村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 .

农村外流劳动力在城市中从事的工作基本属于“苦、脏、累、险”等城镇人不愿干的活。农村生育他们支付了成本,但他们还未能回报当地的时候就流向了城市,为城镇为经济发展提供低成本的

劳动力。这一行为,固然可以为城镇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也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但城镇对于这些农村劳动力的补偿却仅仅限于他们提供的劳动,而忽略了农村对这些廉价劳动力的培养成本。进城农民的保障太低也会使农村支付高昂的社会成本。比如工资水平太低,劳动时间太长,劳动强度太大,劳动环境恶劣,压力很大,无社保无医保,微不足道的伤残补偿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农村流入城市的劳动力无法在城市立足。在年老体衰或者因工致残以后,不得不回到农村,而此时农村又要为这些人支付后半生的社会成本,还使农村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由于农村人口数量大 , ,老化的影响不会表现在男性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上, 但会突出地表现在农村老年人的供养问题上。

另外,还有少部分农村劳动者进城后,没有将城市先进的知识、信息、优良的文化带回农村,反而把城市里某些不良风气和不良做法带回农村,比如:像拉帮结派,坑

蒙拐骗,卖淫嫖娼等等,对农村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影响。此外 , 劳动力外流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影响 , 党团工作 , 计划生育 , 工益劳动 , 法纪教育 , 九年义务教育等工作困难重重。

二、人口流动对城镇发展的作用

(一人口流动对城镇发展的正面作用

(1有助于推动城镇化

首先,流动人口在城镇聚集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人

口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远不及世界一般水平,形成了“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 。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使得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从人口构成的角度提高了我国城镇化水平。以浙江省为例, 1978年城镇化水平只有12.06%,之后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出城市,到 1995年城镇化水平大约提高到

24.17%,小城镇从 78年的 160个增加到 96年的接近 1000个。同时,城镇发展的质量明显提升。以县城镇为例,全省 64个县中, 在 1985年县级市仅有 4个,而到了1996年,县级市已经达到 27个。

其次,流动人口在城镇空间的聚集,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涌入城镇的大量流入人口虽然保留了“农民”身份,但他们已会慢慢融入城镇生活, 接受城市现代文明。他们的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生活习惯也会随之“城市化” 。最终使他们完全变成城市人口,这种变化也是城市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2有助于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流动人口在城镇聚集,使得城镇公共产品不足的问题暴露出来。这就迫使政府把改善城镇公共设施的事情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很多省市地区专业性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